如何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
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优秀年轻干部,关键在机制,路径在创新。

要按照郭开朗部长“坚持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性安排”的要求,创新机制,改进方法,使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

(一)突出实践“培”。

造就年轻干部,选拔是结果,培养是根本。

破解“拉夫凑数”、“就汤下面”的窘境,必须提高年轻干部培养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加强年轻干部理论培训的同时,从三个方面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

一是坚持在基层培养。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

在问卷调查中,61.3%的人认为年轻干部要到艰苦地区、到基层多接受锻炼。

严格落实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制度。

通过交流挂职的形式,定期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去摔打锤炼。

省、市直机关没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不得提拔为机关中层领导干部。

每年拿出专门的职位,面向基层公选机关干部和领导干部,激励年轻干部深入基层。

二是注重多岗位锻炼。

使用是最好的培养。

树立“早压担子早成才”的理念,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敢交任务、大胆使用。

特别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多个岗位任职,选派到信访、计生、征地拆迁等部门及重点项目挂职,让他们积累经验。

三是推行“传帮带”制度。

经验是最好的财富。

各级党委都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年轻干部的制度,由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领导联系1名或多名年轻干部。

通过传经验、
帮业务、解疑惑、带作风,帮助年轻干部更好地成长。

(二)强化竞争“储”。

注重引入竞争的机制,开辟多种渠道,发现、储备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

一是公推公选优秀年轻干部。

打破身份、资历、学历等界限,通过广泛推荐、科学比较、综合评价等步骤,每3年或5年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人才库。

对入库年轻干部实行重点培养、跟踪考察,扩大年轻干部选拔基数。

二是竞争选拔后备干部。

通过竞争性选拔充分挖掘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

同时,强化动态管理和跟踪考核,对培养效果不明显、年度考核不理想的,及时调整;对业绩突出、考评靠前的,及时提拔使用。

三是推行任职资格考试。

实行县处级、乡科级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认证制度,作为提拔的前提条件。

这样既能激发干部学习提升的内在动力,又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进入组织视野。

(三)硬化政策“配”。

实现选拔配备年轻干部制度化,明确刚性的政策是保障。

一要制定具体规划。

统筹考虑当前需要和可持续发展,对未来5-10年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出具体规划,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期性,防止“冷热病”。

特别要明确近期工作目标,并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制度,防止规划被“虚化”。

二要建立责任体系。

明确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的具体责任,并把履责情况列入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年底“一报告两评议”之中,并明确追究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

三要规定班子年龄结构。

事实证明,设立班子中年轻干部的配备最低要求这一“硬杠杠”,
是加大年轻干部选拔的有效措施。

要把这一作法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推广到各级部门,让每一个领导班子都实现老中青梯次配备。

对没有职数的班子,可以试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挂职锻炼的办法,不占领导职数,从而缩短适应期。

四要强化退出机制。

落实考核淘汰机制,制定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任期制,并把任期制推行到部门副职领导,鼓励自愿辞职,为选配年轻干部腾出位子。

(四)畅通渠道“选”。

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全面畅通选拔年轻干部的渠道。

一方面,优化竞争性选拔制度。

在问卷调查中,认为竞争性选拔是选拔年轻干部有效措施的占80.6%(见图)。

因此,应把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作为经常性的干部任用机制。

在机关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定期拿出职位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确保竞争性选拔占领导干部提拔使用比例的目标如期实现,扩大选拔规模。

切实增强参与性,在竞争性选拔干部时,除非岗位必须,应就低不就高,尽可能放宽职级、学历、身份等条件,给各类年轻人才以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完善破格、越级提拔制度。

长期以来,破格提拔、越级提拔“有说法、没办法”,没有具体选人标准和实施细则,导致在使用时放不开手脚,影响到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

针对这一问题,要尽快制定出台领导干部破格、越级提拔的实施办法,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构建一整套包括条件、提名、考核、监督等在内的工作机制,使优秀年轻干部“插队”成为常态。

(五)严格要求“管”。

年轻干部既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期”,也处于容易犯错的“危险期”,必须建立严格的教育、管理、约束和奖惩制度体系。

针对年轻干部的特点,应突出三项制度建设。

一是定期汇报制度。

年轻干部要定期地向单位“一把手”和组织人事部门书面或口头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学习状况,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监督。

二是定期谈话制度。

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精神,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年轻干部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给予指导,及时“纠偏”。

三是定期考核制度。

推行年轻干部常态化考核,每季度公开、民主地对年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考核意见,存入干部本人档案,并在年轻干部中进行横向比较,为优秀年轻干部的及时发现、快速成长提供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