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初三初中物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初三初中物理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惠安冬天室外最低气温会低于﹣30℃
B.泉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5℃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
D.登革热病人发高烧时体温为37℃
2.四个悬挂着的通草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B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C.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D.D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3.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的温度越高,该物体具有的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了热,该物体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该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4.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的是()
A.雾凇的形成
B.夏天,放在冰箱中的水结成冰
C.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
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
5.有些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有()
A.较大的热值B.较低的沸点C.较小的比热容D.较小的密度
6.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以下措施不属于水资源浪费或污染的是()
A.向河中排放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水
B.把生产生活垃圾倒入河流或水塘
C.在河中放养鱼类
D.通过水泵把污水注入一百多米深的地下
7.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 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8.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
()(c
水>c
煤油
、ρ

>ρ
煤油
)(不计热量损失)
A.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B.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
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9.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10.如图所示的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向下压活塞,浸透乙醚的棉花燃烧
B.
哈气使手暖和
C.
搓手使手暖和
D.
铁丝反复弯弯折处会发热
11.下图是内燃机工作的一个循环,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D﹣B﹣A﹣C B.A﹣B﹣C﹣D C.D﹣A﹣C﹣B D.B﹣A﹣C﹣D 12.如图所示实验,给试管加热到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中()
A .加热使试管内水变成大量小水珠
B .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C .试管口木塞冲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试管内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是内能增加
13.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
确的是( )
A .A
B 、CD 段物质在吸热,B
C 、DE 段物质没有吸热 B .AB 段物质比热容比C
D 段大 C .BC 段物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
D .B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要使L 1和L 2两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情况是( )
A .S 1、S 2断开,S 3闭合
B .S 1、S 3闭合,S 2断开
C .S 1、S 2、S 3都闭合
D .S 1、S 3闭合,S 2断开
15.如图所示,开关S 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L 1、L 2都不发光
B .L 1不发光、L 2发光
C .电池被烧坏
D .L 1发光、L 2不发光
16.小明家台灯的插头插在如图所示的插座上,插座上有一个开关和一个指示灯(相当于灯泡).若插座开关和指示灯用S 1、L 1表示,台灯开关和灯泡用S 2、L 2表示.小明断开或闭合S l 、S 2时,记录现象如表,则符合事实的电路图(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1.早在公元前600年,人们发现了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的转移,可见,电荷并 (选填“能”或“不能”)创造;1733年,科学家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 电荷,丝绸带 电荷.
2.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中又 成水滴落下来.(以上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3.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白雾而看不清物体,这种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形成的小水珠,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会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 ,后是 .
4.新型电冰箱利用一种既易液化又易汽化且环保的环戊烷代替氟利昂工作,如图所示,电动压缩机使环戊烷变成温度较高的压缩气体在冷凝器中向外界 (选填“吸热”或“放热”)变成液体,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食物放入冰箱内,温度逐渐下降,这是
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食物的内能.
5.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 闭合后,电路将是 (选填“通路”、“断路”或“短路”).要使两灯串联,只要拆除导线 (选填“ab”或“cd”)即可;要使两灯并联,只要将导线c 端改接在 端(选填“a”、“b”或
“d”).
三、作图题
(1)根据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用细线代替导线连接如图2所示实物图.
(2)①请将图3中所给元件连接组成一个电路(要求S1控制L 1,S 2控制L 2,元件不许移动);②请在图4的虚
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四、简答题
夏天,扇扇子为什么会感到凉快?
五、计算题
1.小明家用上了清洁环保的天然气.小明想:将一壶水烧开究竟需要多少天然气呢?他通过实践收集如下数据:水壶里放入2Kg 、20℃的水,大火加热直至沸腾,他在物理书中查到天然气热值为8×107J/m 3[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c 水=4.2×103J/(kg•℃)]
(1)烧开这壶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如果小明家天然气炉具的效率是40%,烧开这壶水,需要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
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10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6min内完全燃烧了0.2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求:
(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六、实验题
1.某实验小组在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2)图3中所示的温度是℃
(3)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2中a、b所示,则图中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选填“a”或“b”)
(4)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差异,其原因可能是此时液面上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4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某同学在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升高不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分析第1、3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质量的相同物质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3)分析第1、4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3.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
示.
(1)由图象可知,在海波和松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它的熔点为℃;在熔化过程中它需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在第6分钟时,海波处于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4.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前后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物质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
(1)实验中,需要取(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进行加热.
(2)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6min后,发现水升高的温度比食用油升高的温度低,而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在此实验中,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相同,则要继续给(选填“水”或“食用油”)加热一段时间,待两者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水的吸收能力比食用油(选填“强”或“弱”),在物理学中,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的大小可用物理量来表示.
5.在“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实验中,提供了装有液体、发热电阻丝和温度计的烧瓶若干(各烧瓶完全相同;各烧瓶中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初温相同),还提供一个开关和一个电池,实物连接图如图1所示,(注:发热电阻丝是一种通路时会发热的元件,本实验中均为同一型号,电池是一种给电路提供能源的装置)
(1)小明选用的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为了保证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图2中把两个烧瓶中的发热电阻丝是(选填“并联”或“串联”)接入电路中的,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来反映液体比热容的大小,若发现A液体中温度计的示数较高,则液体比热容大.
(2)小明将装有A液体的烧瓶换成装有水的烧瓶,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关系不变,又做了一次实验.闭合开关一
和△t.在不计热损失的情况下,请用所测的段时间后,同时用温度计测出这段时间内水和液体B升高的温度△t

已知)
量表示液体B的比热容c= (C

福建初三初中物理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惠安冬天室外最低气温会低于﹣30℃
B.泉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5℃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
D.登革热病人发高烧时体温为37℃
【答案】B
【解析】解:
A、惠安地处我国南方,冬季气温不是很低,最大温度在10℃以上.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泉州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达35℃.此选项符合实际;
C、物理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登革热病人发热时的体温可以达到39℃.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考点】温度.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对温度的估测,要注意天气预报、人体正常体温和生活常见物体温度的了解,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估测.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温度的感性认识,是一道基础题;记住人体正常体温,关注天气预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冰箱冷冻室的温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估测.
2.四个悬挂着的通草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B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C.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D.D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答案】D
【解析】解:AB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BC相互吸引,则C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为轻小物体.CD相互吸引,则D可能带电,也可能为轻小物体.
故选D.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压轴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利用图示的A、B、C三个带电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结合电荷间的作用规律,以B球的带电情况为突破口来解决此题.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点评:此题很容易漏掉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这种情况.
3.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的温度越高,该物体具有的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了热,该物体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该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D
【解析】解:A、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它做了功.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可以说含有热量或具有热量,故B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所以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1)影响内能的因素有温度、状态、质量等;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温度、热量以及内能关系的了解和掌握.
4.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的是()
A.雾凇的形成
B.夏天,放在冰箱中的水结成冰
C.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
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
【答案】C
【解析】解:
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符合题意;
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5.有些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有()
A.较大的热值B.较低的沸点C.较小的比热容D.较小的密度
【答案】A
【解析】解: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态氢和其它燃料相比,液态氢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并且所需的液态氢的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故选A.
【考点】燃料的热值.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热值越大的燃料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释放出的热量越多,所以在选择火箭燃料时首先应该考虑燃料热值的大小.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6.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以下措施不属于水资源浪费或污染的是()
A.向河中排放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水
B.把生产生活垃圾倒入河流或水塘
C.在河中放养鱼类
D.通过水泵把污水注入一百多米深的地下
【答案】C
【解析】解:A、向河中排放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水,严重污染河水,不符合题意;
B、把生产生活垃圾倒入河流或水塘,污染河流和池塘,不符合题意;
C、在河水中养鱼,属于水资源的利用,合理养殖不会造成水污染,符合题意;
D、通过水泵把污水注入一百多米深的地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专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我国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资源日益紧缺,水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从生活细节中做起.
点评: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国家,但却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节约用水、保护水不被污染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7.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
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答案】A
【解析】解: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
故选A.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解答,知道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遇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叫液化,是凝结过程,很多的小水珠便成了雨下落到地面.
点评:此题要结合蒸发和液化现象进行解释,知道雨的形成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属于应用题目.
8.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
()(c
水>c
煤油
、ρ

>ρ
煤油
)(不计热量损失)
A.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B.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
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答案】B
【解析】解:
AC、已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由公式m=知:水的质量小于煤油,
故AC错;
BD、已知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由于水的质量小于煤油,由公式V=知,水的体积小于煤油.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考点】热量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所以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在两种液体升高温度相同时,质量大小用m=比较.
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点评: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特点分析实际问题时,一定注意叙述的严谨,必须保证质量、温度差或热量中的两个物理量确定.
9.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答案】A
【解析】解:A、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符合题意;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可减慢蒸发,不合题意;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是减小了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降低了温度,故减慢了蒸发,不合
题意;
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是减小了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可减慢蒸发,不合题意.
故选A.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点评:液体蒸发的快慢是经常考查到的一个知识点,有时还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如: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此实验中同时也考查到了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10.如图所示的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向下压活塞,浸透乙醚的棉花燃烧
B.
哈气使手暖和
C.
搓手使手暖和
D.
铁丝反复弯弯折处会发热
【答案】B
【解析】解:A、迅速压下活塞棉花着火燃烧,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哈气使手暖和,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C、搓手使手暖和,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反复弯折铁丝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形式.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
11.下图是内燃机工作的一个循环,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D﹣B﹣A﹣C B.A﹣B﹣C﹣D C.D﹣A﹣C﹣B D.B﹣A﹣C﹣D
【答案】C
【解析】解:A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因此是第二个冲程﹣﹣压缩冲程;
B图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因此是第四个冲程﹣﹣排气冲程;
C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因此是第三个冲程做功冲程.
D图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因此是第一个冲程﹣﹣吸气冲程;
按照四个冲程的先后顺序应该是D、A、C、B.
故选C.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根据两个气门的打开与关闭以及活塞的
运动方向可以确定每个冲程,从而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点评:熟悉每个冲程的特征是识别冲程的关键,该题难度不大,逐个确定每个冲程,然后进行正确排序.
12.如图所示实验,给试管加热到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中()
A.加热使试管内水变成大量小水珠
B.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C.试管口木塞冲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试管内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是内能增加
【答案】C
【解析】解:A、加热使试管内水变成大量的水蒸气,不是小水珠,故A错误;
B、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水蒸气膨胀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故C正确;
D、木塞冲开,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定性思想;热和能.
分析:木塞冲出过程也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的过程,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此实验也是内燃机做功冲程的模型,属于基础题目.
13.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B.AB段物质比热容比CD段大
C.BC段物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答案】C
【解析】解:A、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虽保持不变,但都要吸热,故本选项错误.
B、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冰),CD段处于液态(水),因此AB段比热容小于CD段,故本选项错误.
C、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即BC段物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故本选项正确.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图析法;图像综合题.
分析:(1)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2)熔化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3)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
点评:该题把晶体的熔化和沸腾图象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的很全面.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要使L
1和L
2
两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情况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