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诗经》导读全套考核复习题库288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精编《诗经》导读全套模拟考试复习题库288题(含参考答案)

精编《诗经》导读全套模拟考试复习题库2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根据《诗经》的记载,先秦贵族的生活具有慵懒的特征。

(×)2.《诗经•国风•邶风•谷风》中的部分诗句与《诗经•小雅•小弁》相同。

(√)3.《诗经•陈风•宛丘》中的“宛丘”是指中原地区自然形成的丘陵。

(×)4.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促使古代农民形成了生活节俭的风尚。

(√)5.从文献学的角度而言,《诗经•唐风•蟋蟀》是西周初期周公所作的诗歌。

(×)6.“采诗观风”有助于保存先秦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内涵。

(√)7.《诗经》中《齐风》与《郑风》的诗歌特色完全相同。

(×)8.《国风•郑风•溱洧》的作者与作品中赠女子芍药的男子是同一人。

(×)9.“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在中国部落时期即已完善并一直流传至今。

(×)10.根据《诗经》的记载,“子都”、“子充”是先秦时期的美男子。

(√)11.根据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西周初期畿内诸侯都称“子”。

(×)12.《女曰鸡鸣》和《鸡鸣》都勾勒出先秦时期贵族贤妻的美好形象。

(√)13.根据甲骨文“四方风”的记载,北风被写作为“隩”。

(√)14.《诗经•国风•采蘩》透露出先秦时期古老的宗教意识。

(√)15.西周时期的王室宗族祭祀讲究“九鼎四簋”。

(×)错,七鼎配六簋,九鼎配八簋。

鼎装的是肉,簋装的是饭,粮食一类的。

一般偶数,也就是饭都是妇女负责。

16.“天生烝民,其命匪谌”并不蕴含任何先秦民本思想。

(×)。

精选《诗经》导读全套考核复习题库288题(含参考答案)

精选《诗经》导读全套考核复习题库2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女曰鸡鸣》和《鸡鸣》都勾勒出先秦时期贵族贤妻的美好形象。

(√)2.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与古希腊史诗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3.《诗经•召南•甘棠》寄托了一种国人的淳朴,以及对好政治的一种渴望、期盼和祈祷。

(√)4.根据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西周初期畿内诸侯都称“子”。

(×)5.与印第安人的古老习俗相似,先秦时期中国贵族的舞蹈有头戴羽毛的习俗。

(√)6.《诗经•陈风•宛丘》中的“宛丘”是指中原地区自然形成的丘陵。

(×)7.“采诗观风”有助于保存先秦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内涵。

(√)8.《诗经》中《齐风》与《郑风》的诗歌特色完全相同。

(×)9.《诗经》中的所有风情诗都与桑树有关。

(×)10.《国风•郑风•溱洧》的作者与作品中赠女子芍药的男子是同一人。

(×)11.《诗经》中基本不存在殷商时期的语言和风俗文化。

(×)12.根据《诗经》的记载,“子都”、“子充”是先秦时期的美男子。

(√)13.根据《周礼•天官冢宰》的记载,先秦时期的角枕多用于丧葬仪式。

(√)14.根据《诗经》的记载,先秦贵族的生活具有慵懒的特征。

(×)15.《诗经•国风•采蘩》透露出先秦时期古老的宗教意识。

(√)16.《诗经•大雅•思齐》的歌颂对象是古公亶父。

(×)《思齐》歌颂的是,周王朝一代代的好妻子,包括江源,大任,大姒等。

古公亶父指的是周太王,太王迁岐。

17.“天生烝民,其命匪谌”并不蕴含任何先秦民本思想。

(×)18.“无纵诡随,以谨缱绻”中的“缱绻”比喻朝政纷乱不顺。

(√)1《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讽刺周厉王。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诗经•大雅•荡》的诗句?(D)A、疾威上帝,其命多辟B、文王曰咨,咨女殷商C、流言以对,寇攘式内D、于乎小子,未知臧否19.《诗经•大雅•民劳》中的“小康”与《礼记》中的“小康”意思完全一致。

精编《诗经》导读全套模拟考试288题(含答案)

精编《诗经》导读全套模拟考试288题(含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
一、判断题
1.根据钱钟书《管锥篇》的观点,《卫风•氓》层次分明,工于叙事。

(√)
2.《诗经•国风•邶风•谷风》中的部分诗句与《诗经•小雅•小弁》相同。

(√)
3.根据甲骨文“四方风”的记载,北风被写作为“隩”。

(√)
4.根据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西周初期畿内诸侯都称“子”。

(×)
5.《诗经•陈风•宛丘》中的“宛丘”是指中原地区自然形成的丘陵。

(×)
6.从文献学的角度而言,《诗经•唐风•蟋蟀》是西周初期周公所作的诗歌。

(×)7.“采诗观风”有助于保存先秦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内涵。

(√)
8.《诗经》中《齐风》与《郑风》的诗歌特色完全相同。

(×)
9.先秦时期“桑中之喜”是一个褒义词。

(×)
10.《诗经》中的所有风情诗都与桑树有关。

(×)
11.《诗经》采诗官记载的所有诗歌都是对观察现场的如实记载,并不存在任何文化意味。

(×)
12.根据《周礼•天官冢宰》的记载,先秦时期的角枕多用于丧葬仪式。

(√)
1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在中国部落时期即已完善并一直流传至今。

(×)
14.以“悼亡诗”著称于世的潘岳是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

(×)
1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中“三岁”是指确切的三年时长。

(×)
16.《女曰鸡鸣》和《鸡鸣》都勾勒出先秦时期贵族贤妻的美好形象。

(√)。

精编《诗经》导读全套测试复习题库288题(含参考答案)

精编《诗经》导读全套测试复习题库2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
一、判断题
1.《诗经•大雅•民劳》中的“小康”与《礼记》中的“小康”意思完全一致。

(×)不完全一致
2.《诗经》中的所有风情诗都与桑树有关。

(×)
3.《诗经》采诗官记载的所有诗歌都是对观察现场的如实记载,并不存在任何文化意味。

(×)
4.根据《诗经》的记载,“子都”、“子充”是先秦时期的美男子。

(√)
5.根据钱钟书《管锥篇》的观点,《卫风•氓》层次分明,工于叙事。

(√)
6.《女曰鸡鸣》和《鸡鸣》都勾勒出先秦时期贵族贤妻的美好形象。

(√)
7.根据《诗经》的记载,先秦贵族的生活具有慵懒的特征。

(×)
8.《诗经•国风•采蘩》透露出先秦时期古老的宗教意识。

(√)
9.西周时期的王室宗族祭祀讲究“九鼎四簋”。

(×)
错,七鼎配六簋,九鼎配八簋。

鼎装的是肉,簋装的是饭,粮食一类的。

一般偶数,也就是饭都是妇女负责。

10.根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的七弦琴与汉唐时期的古琴完全相同。

(×)
11.“无纵诡随,以谨缱绻”中的“缱绻”比喻朝政纷乱不顺。

(√)
1《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讽刺周厉王。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诗经•大雅•荡》的诗句?(D)
A、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B、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C、流言以对,寇攘式内
D、于乎小子,未知臧否
12.从文献学的角度而言,《诗经•唐风•蟋蟀》是西周初期周公所作的诗歌。

(×)。

精编《诗经》导读全套完整复习题库288题(含答案)

精编《诗经》导读全套完整复习题库288题(含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中“三岁”是指确切的三年时长。

(×)2.“采葑采菲”中“葑”和“菲”是指供鱼类食用的藻类植物。

(×)“葑”和“菲”——萝卜一类的根茎类蔬菜,腌咸菜。

3.与印第安人的古老习俗相似,先秦时期中国贵族的舞蹈有头戴羽毛的习俗。

(√)4.《诗经•陈风•宛丘》中的“宛丘”是指中原地区自然形成的丘陵。

(×)5.从文献学的角度而言,《诗经•唐风•蟋蟀》是西周初期周公所作的诗歌。

(×)6.《诗经》中《齐风》与《郑风》的诗歌特色完全相同。

(×)7.先秦时期“桑中之喜”是一个褒义词。

(×)8.《诗经》中的所有风情诗都与桑树有关。

(×)9.《诗经》采诗官记载的所有诗歌都是对观察现场的如实记载,并不存在任何文化意味。

(×)10.《诗经•召南•甘棠》寄托了一种国人的淳朴,以及对好政治的一种渴望、期盼和祈祷。

(√)11.根据钱钟书《管锥篇》的观点,《卫风•氓》层次分明,工于叙事。

(√)12.根据《周礼•天官冢宰》的记载,先秦时期的角枕多用于丧葬仪式。

(√)13.西周时期的王室宗族祭祀讲究“九鼎四簋”。

(×)错,七鼎配六簋,九鼎配八簋。

鼎装的是肉,簋装的是饭,粮食一类的。

一般偶数,也就是饭都是妇女负责。

14.《诗经•大雅•思齐》的歌颂对象是古公亶父。

(×)《思齐》歌颂的是,周王朝一代代的好妻子,包括江源,大任,大姒等。

古公亶父指的是周太王,太王迁岐。

最新版精编《诗经》导读全套完整考复习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

最新版精编《诗经》导读全套完整考复习题库2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
一、判断题
1.《女曰鸡鸣》和《鸡鸣》都勾勒出先秦时期贵族贤妻的美好形象。

(√)
2.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与古希腊史诗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
3.《诗经•陈风•宛丘》中的“宛丘”是指中原地区自然形成的丘陵。

(×)
4.从文献学的角度而言,《诗经•唐风•蟋蟀》是西周初期周公所作的诗歌。

(×)5.“采诗观风”有助于保存先秦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内涵。

(√)
6.《诗经》中《齐风》与《郑风》的诗歌特色完全相同。

(×)
7.先秦时期“桑中之喜”是一个褒义词。

(×)
8.《诗经》中的所有风情诗都与桑树有关。

(×)
9.《诗经》采诗官记载的所有诗歌都是对观察现场的如实记载,并不存在任何文化意味。

(×)
10.“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在中国部落时期即已完善并一直流传至今。

(×)
11.根据《诗经》的记载,“子都”、“子充”是先秦时期的美男子。

(√)
12.根据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西周初期畿内诸侯都称“子”。

(×)
1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中“三岁”是指确切的三年时长。

(×)
14.《诗经•召南•甘棠》寄托了一种国人的淳朴,以及对好政治的一种渴望、期盼和祈祷。

(√)
15.《诗经•国风•采蘩》透露出先秦时期古老的宗教意识。

(√)
16.西周时期的王室宗族祭祀讲究“九鼎四簋”。

(×)。

新版精编《诗经》导读全套完整考复习题库288题(含答案)

新版精编《诗经》导读全套完整考复习题库288题(含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周文王是西周王朝正式建立后的第一位国君。

(×)2.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促使古代农民形成了生活节俭的风尚。

(√)3.“采诗观风”有助于保存先秦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内涵。

(√)4.《诗经》中《齐风》与《郑风》的诗歌特色完全相同。

(×)5.根据钱钟书《管锥篇》的观点,《卫风•氓》层次分明,工于叙事。

(√)6.《女曰鸡鸣》和《鸡鸣》都勾勒出先秦时期贵族贤妻的美好形象。

(√)7.《诗经•国风•采蘩》透露出先秦时期古老的宗教意识。

(√)8.《诗经•大雅•思齐》的歌颂对象是古公亶父。

(×)《思齐》歌颂的是,周王朝一代代的好妻子,包括江源,大任,大姒等。

古公亶父指的是周太王,太王迁岐。

9.“无纵诡随,以谨缱绻”中的“缱绻”比喻朝政纷乱不顺。

(√)1《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讽刺周厉王。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诗经•大雅•荡》的诗句?(D)A、疾威上帝,其命多辟B、文王曰咨,咨女殷商C、流言以对,寇攘式内D、于乎小子,未知臧否10.《诗经•国风•东山》通过示现的方式来表达诗人对家庭的眷恋。

(√)11.根据天文学家的佐证,《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周平王时期的作品。

(√)十月之交记录的是前一个月出现“月食”,后一个月出现“日食”的现象,在平王三十五年,出现过这种情况。

12.《诗经•召南•甘棠》寄托了一种国人的淳朴,以及对好政治的一种渴望、期盼和祈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
一、判断题
1.《诗经•国风•采蘩》透露出先秦时期古老的宗教意识。

(√)
2.从文献学的角度而言,《诗经•唐风•蟋蟀》是西周初期周公所作的诗歌。

(×)3.“采诗观风”有助于保存先秦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内涵。

(√)
4.《诗经》中《齐风》与《郑风》的诗歌特色完全相同。

(×)
5.先秦时期“桑中之喜”是一个褒义词。

(×)
6.《诗经》中的所有风情诗都与桑树有关。

(×)
7.《诗经》采诗官记载的所有诗歌都是对观察现场的如实记载,并不存在任何文化意味。

(×)
8.“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在中国部落时期即已完善并一直流传至今。

(×)9.根据《诗经》的记载,“子都”、“子充”是先秦时期的美男子。

(√)
10.《诗经•国风•邶风•谷风》中的部分诗句与《诗经•小雅•小弁》相同。

(√)
11.根据《诗经》的记载,先秦贵族的生活具有慵懒的特征。

(×)
12.与印第安人的古老习俗相似,先秦时期中国贵族的舞蹈有头戴羽毛的习俗。

(√)
13.西周时期的王室宗族祭祀讲究“九鼎四簋”。

(×)
错,七鼎配六簋,九鼎配八簋。

鼎装的是肉,簋装的是饭,粮食一类的。

一般偶数,也就是饭都是妇女负责。

14.《诗经•大雅•思齐》的歌颂对象是古公亶父。

(×)
《思齐》歌颂的是,周王朝一代代的好妻子,包括江源,大任,大姒等。

古公亶父指的是周太王,太王迁岐。

15.“天生烝民,其命匪谌”并不蕴含任何先秦民本思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