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浸没在液体中。
C .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D .把几滴FeCl 3饱和溶液滴入250mL 的沸水中制取Fe(OH)3胶体。
2.下列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小苏打
B .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3.下列操作中,不用玻璃棒的是 A .过滤 B .蒸发
C .蒸馏
D .溶解
4.除去NaNO 3中少量NaCl 、Ca(NO 3)2杂质,所用试剂及其顺序正确的是 A .AgNO 3、Na 2CO 3、HNO 3 B .AgNO 3、Na 2CO 3、HCl C .Na 2CO 3、AgNO 3、HNO 3 D .AgNO 3、K 2CO 3、HNO 3
5.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 N 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 A
C .500 mL 1.0 mol/L 碳酸钠溶液中所含钠离子的数为N A
D .0.5mol 纯硫酸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与2N A 个CO 2分子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量
B .摩尔质量就是物质的量的6.02×1023
倍 C .HNO 3的摩尔质量是63 g
D .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
7.下列物质中氧原子数目与15.6 g Na 2O 2中氧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 .6.72 L CO B .6.6 g CO 2 C .8 g SO 3
D .9.8 g H 2SO 4
8.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A .所用NaOH 已经潮解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 .有少量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 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9.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 .直径介于1nm ~100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C .胶体与溶液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呈胶状
D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溶液和胶体
10.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 .Na 2CO 3
B .Cu 2(OH)2CO 3
C .NaCl
D .NaHCO 3
11.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2F 2+2H 2O =4HF+O 2↑ B .CO+ FeO Fe+ CO 2
C .2AgNO 3+Na 2CO 3=2NaNO 3+Ag 2CO 3↓
D .2Cu(NO 3)22CuO+ 4NO 2↑+O 2↑
12.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 2H 4(联氨)和N 2O 4为动力源,反应温度达2700℃,反应方程式为:2N 2H 4+N 2O 4=3N 2+4H 2O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置换反应 B .联氨是氧化剂 C .联氨是还原剂 D .氮气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
13.质量相同的Na 、Mg 、Al 、Zn 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Na B .Mg C .Al D .Zn
14.把4.6g 钠投放到195.4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2.3% B .大于2.3% C .4%
D .大于4%
15.一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
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NaCl 是非电解质
B .NaCl 溶液是电解质
C .NaCl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 .NaCl 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16.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H 4+、SO 42-、Al 3
+、NO 3-
B .Na +
、K +
、HCO 3-、NO 3-
C .Na +、Ca 2+
、NO 3- 、CO 32-
D .K +、Cu 2+
、NH 4+、NO 3-
二、填空题
1.(6分)下列物质: ①蔗糖 ②Br 2 ③Na 2O ④Ba(OH)2 ⑤CO 2 ⑥SO 3 ⑦NaCl 溶液 ⑧NaCl ⑨HCl ⑩H 2SO 4
属于电解质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是 。
2.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Fe 2(SO 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尾气产生的NO 2、CO 等大气污染物,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物。
其反应式可表示为:2NO 2 +4CO =N 2 +4CO 2
①用双线法标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每有28g N 2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mol 。
4.已知盐酸参加的下列三个反应: ① 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② Fe+2HCl =FeCl 2+H 2↑ ③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1)判断上述三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其中盐酸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
(2)上述反应说明盐酸具有_______性,______性,_______性。
三、实验题
用18.4mol/L 的浓硫酸稀释成0.92mol/L 的稀硫酸100ml,回答下列问题: (1)
(2)配制操作可分解成如下几步:
A .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B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重复操作两次
C .将已冷却的硫酸注入容量瓶中
D .根据计算,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E .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F .盖上容量瓶塞子,振荡,摇匀,装瓶
G .用胶头滴管继续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H .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使液面接近刻度线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3)下列操作结果,使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A .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 .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 C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
D .摇匀后立即观察,发现溶液未达刻度线,没有再用滴管加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
四、计算题
用KMnO 4与足量浓度为12mol/L 的浓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 4+16HCl =2KCl+2MnCl 2+ 5Cl 2↑ +8H 2O 回答下列问题:
(1)2molKMnO 4的质量为多少?
(2)2molKMnO 4能氧化的HCl 物质的量为多少? (3)产生的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
陕西高一高中化学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浸没在液体中。
C .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D .把几滴FeCl 3饱和溶液滴入250mL 的沸水中制取Fe(OH)3胶体。
【答案】B
【解析】A 、为避免试剂污染。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A 正确;B 、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气体温度,因此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B 不正确;C 、逆向冷却效果好,所以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C 正确;D 、把几滴FeCl 3饱和溶液滴入250mL 的沸水中制取Fe(OH)3胶体,操作正确,答案选B 。
【考点】考查
2.下列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小苏打
B .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答案】C
【解析】A 、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 3溶液涂上,故A 正确;B 、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故B 正确;C 、试管、蒸发皿等仪器都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故C 错误;D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采用“扇气闻味法”,故D 正确,答案选C 。
【考点】考查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的正误判断
3.下列操作中,不用玻璃棒的是 A .过滤 B .蒸发 C .蒸馏 D .溶解
【答案】C
【解析】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在溶解中加速溶解。
在过滤中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据此即可解答。
A 、过滤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在做过滤实验时,为防止液体直接倒入而冲破滤纸,在向漏斗内倒入液体时,应使液体沿玻璃棒慢慢流入,玻璃棒起引流作用,故A 正确; B 、在蒸发结晶实验中使用玻璃棒,一是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散热,防止液滴飞溅,二是用玻璃棒转移晶体,故B 正确;C 、蒸馏实验中主要用到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以及牛角管和锥形瓶,用不到玻璃棒,故C 错误;D 、溶解用到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D 正确,答案选C 。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中玻璃棒作用的判断
4.除去NaNO 3中少量NaCl 、Ca(NO 3)2杂质,所用试剂及其顺序正确的是 A .AgNO 3、Na 2CO 3、HNO 3 B .AgNO 3、Na 2CO 3、HCl C .Na 2CO 3、AgNO 3、HNO 3 D .AgNO 3、K 2CO 3、HNO 3
【答案】A
【解析】根据除杂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试剂,NaCl 用硝酸银溶液、Ca(NO 3)2用Na 2CO 3溶液;再根据除杂的试剂是过量的,确定试剂的顺序以及所需试剂,为了把过量的硝酸银溶液除去,可用Na 2CO 3溶液来除,最后过量的Na 2CO 3溶液可用硝酸来除,而过量的硝酸可加热挥发。
首先加入过量的硝酸银,将氯离子全部沉淀,因此溶液中就有了过量的Ag +离子,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 2CO 3,Ca +和Ag +都形成沉淀,这样溶液中就有了过量的CO 32-,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将CO 3 2-变成CO 2除去,溶液中含有了过量的HNO 3,因为硝酸易挥发,加热可以将硝酸除去,最后得到纯净的NaNO 3.故选A 。
【考点】考查
5.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 N 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 A
C .500 mL 1.0 mol/L 碳酸钠溶液中所含钠离子的数为N A
D .0.5mol 纯硫酸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与2N A 个CO 2分子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A 、氮气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所以1 mol N 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2N A ,A 不正确;B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即22.4 L 水不是1mol ,含有的水分子数不是N A ,B 不正确;C 、500 mL 1.0 mol/L 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0.5L×1.0mol/L =0.5mol ,其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0.5mol×2=1.0mol ,即所含钠离子的数为N A ,C 正确;D 、0.5mol 纯硫酸所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0.5mol×4=2mol ,2N A 个CO 2分子中所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量=2mol×2=4mol ,二者原子数不相等,D 不正确,答案选C 。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量
B .摩尔质量就是物质的量的6.02×1023
倍 C .HNO 3的摩尔质量是63 g D .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A 、1mol 物质的量的物质具有的质量是摩尔质量,其单位是g/mol ,因此摩尔质量不等于物质的量,A 不正确;B 、1mol 物质的量的物质具有的质量是摩尔质量,其单位是g/mol ,摩尔质量不是物质的量的6.02×1023倍,B 不正确;C 、HNO 3的摩尔质量是63 g /mol ,C 不正确;D 、如果质量的单位都是g ,则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98g/mol ,D 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考查摩尔质量的有关判断
7.下列物质中氧原子数目与15.6 g Na 2O 2中氧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 .6.72 L CO B .6.6 g CO 2 C .8 g SO 3 D .9.8 g H 2SO 4
【答案】D
【解析】15.6 g Na 2O 2的物质的量=15.6g÷78g/mol =0.2mol ,其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0.2mol×2=0.4mol 。
要满足氧原子数相等,则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必然相等。
A 、6.72 L CO 的状态不能确定,无法计算物质的量,A 不正确;B .6.6 g CO 2的物质的量=6.6g÷44g/mol =0.15mol ,其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0.15mol×2=0.3mol ,B 不正确;C .8 g SO 3的物质的量=8.0g÷80g/mol =0.1mol ,其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0.1mol×3=0.3mol ,C 不正确;D .9.8 g H 2SO 4的物质的量=9.8g÷98g/mol =0.1mol ,其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0.1mol×4=0.4mol ,D 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8.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A .所用NaOH 已经潮解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 .有少量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 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答案】B
【解析】根据c B =n B /V 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 和溶液的体积V 引起的。
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 怎样的变化。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 B 比理论值小,或V 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 B 比理论值大,或V 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A 、所用NaOH 已经潮解,则溶质的质量偏少,所配浓度偏低,A 不正确;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导致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偏少,所配浓度偏高,B 正确;C 、有少量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所配浓度偏低,C 不正确;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 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则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因此实际称量的氢氧化钠质量=2.0g -0.4g =1.6g ,所以所配浓度偏低,D 不正确,答案选B 。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配制的有关试验误差分析
9.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 .直径介于1nm ~100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C .胶体与溶液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呈胶状
D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溶液和胶体
【答案】D
【解析】A 、胶体是一种均一、稳定的分散系,但不一定透明,故A 错误;B 、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 ~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
如果直径介于1nm ~100nm 之间的微粒没有形成分散系,所以不是胶体,故B 错误;C 、胶体与溶液没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都是均一稳定的,胶体也不一定呈胶状,故C 错误;D 、胶体和溶液可以用丁达尔现象鉴别,光线通过时胶体出现光亮的通路,溶液无现象,故D 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考查胶体结构、性质的有关判断
10.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 .Na 2CO 3
B .Cu 2(OH)2CO 3
C .NaCl
D .NaHCO 3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阴影部分既是正盐,也是碳酸盐,还是钠盐。
A 、碳酸钠既是正盐,也是碳酸盐,还是钠盐,A 正确;B 、Cu 2(OH)2CO 3是碱式盐,不符合题意,B 不正确;C 、氯化钠是钠盐和正盐,但不是碳酸盐,C 不正确;D 、碳酸氢纳是酸式盐,不符合题意,D 不正确,答案选A 。
【考点】考查物质分类的有关判断
11.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2F 2+2H 2O =4HF+O 2↑ B .CO+ FeO Fe+ CO 2
C .2AgNO 3+Na 2CO 3=2NaNO 3+Ag 2CO 3↓
D .2Cu(NO 3)22CuO+ 4NO 2↑+O 2↑
【答案】B
【解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置换、分解以及复分解类型,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A 、属于置换反应,同时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 不选;B 、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C 和Fe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选;C 、属于复分解反应,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不正确;D 、属于分解反应,N 和O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 不选,答案选B 。
【考点】考查基本反应类型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12.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 2H 4(联氨)和N 2O 4为动力源,反应温度达2700℃,反应方程式为:2N 2H 4+N 2O 4=3N 2+4H 2O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置换反应 B .联氨是氧化剂 C .联氨是还原剂 D .氮气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反应2N 2H 4+N 2O 4=3N 2+4H 2O 中,N 2H 4(联氨)中N 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N 2O 4中N 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到0价,以此来解答。
A 、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而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则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 错误;B 、联氨中N 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则为还原剂,故B 错误;C 、联氨中N 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则为还原剂,故C 正确;D 、N 2H 4(联氨)中N 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N 2O 4中N 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到0价,则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后都生成氮气,因此氮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D 不正确,答案选C 。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13.质量相同的Na 、Mg 、Al 、Zn 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Na B .Mg C .Al D .Zn
【答案】C
【解析】由Na 、Mg 、Al 、Zn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2H +=2Na ++H 2↑、Mg +2H +
=Mg 2++H 2↑、2Al +6H +=2Al 3++3H 2↑、Zn +2H +
=Zn 2++H 2↑可知,要生成1mol 氢气,需要46g 钠、24g 镁、18g 铝、65g 锌,所以质量相同的Na 、Mg 、Al 、Zn 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l ,答案选C 。
【考点】考查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14.把4.6g 钠投放到195.4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2.3% B .大于2.3% C .4% D .大于4%
【答案】D
【解析】钠投入到水中,发生2Na+2H 2O =2NaOH+H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NaOH 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进而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将4.6g 钠投入到95.4g 水中,发生2Na+2H 2O =2NaOH+H 2↑,则 2Na+2H 2O =2NaOH+H 2↑ 46g 80g 2g
4.6g m(NaOH) m(H 2) 解得:m(NaOH)==8.0g
m(H 2)==0.2g
则w(NaOH)=
×100%=4.001%>4%,属于答案选D 。
【考点】考查钠与水的有关计算
15.一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
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NaCl 是非电解质
B .NaCl 溶液是电解质
C .NaCl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 .NaCl 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答案】C
【解析】电解质是指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因为电解质发生了电离过程,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A 、氯化钠符合电解质的特征,是电解质,故A 错误;B 、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因此氯化钠的溶液不是电解质,故B 错误;C 、NaCl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钠离子与氯离子,是溶液导电的基本条件,故C 正确;D 、水是弱电解质,在氯化钠的溶液中也不会电离出大量的离子,故D 错误,答案选C 。
【考点】考查电解质判断以及溶液导电性判断
16.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H 4+、SO 42-、Al 3
+、NO 3-
B .Na +、K +、HCO 3-、NO 3-
C .Na +、Ca 2+、NO 3- 、CO 32-
D .K +、Cu 2+
、NH 4+、NO 3-
【答案】A
【解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
A 、在无色酸性溶液中NH 4+、SO 42- 、Al 3+、NO 3-均可以大量共存,A 正确;B 、在酸性溶液中HCO 3-不能大量共存,B 不正确;C 、Ca 2+与CO 32-不能大量共存,且在酸性溶液中CO 32-不能大量共存,C 不正确;D 、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不能大量共存,D 不正确,答案选A 。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二、填空题
1.(6分)下列物质: ①蔗糖 ②Br 2 ③Na 2O ④Ba(OH)2 ⑤CO 2 ⑥SO 3 ⑦NaCl 溶液 ⑧NaCl ⑨HCl ⑩H 2SO 4
属于电解质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是 。
【答案】(6分)电解质 ③④⑧⑨⑩, 非电解质①⑤⑥,能导电⑦
【解析】电解质是指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④⑧⑨⑩;非电解质是指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因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①⑤⑥;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因为电解质发生了电离过程,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够导电的是⑦。
【考点】考查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判断以及溶液导电性判断
2.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Fe 2(SO 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 2(SO 4)3=2Fe 3++3SO 42-,NaHCO 3=Na ++HCO 3-
(2)CaCO 3+2H +=Ca 2++CO 2↑+ H 2O Ba 2++2OH -+2H ++SO 42-=BaSO 4↓+ 2H 2O
【解析】(1)表示电解质电离出离子的式子属于电离方程式,则硫酸铁与碳酸氢纳的电离方程式分别是Fe 2(SO 4)3=2Fe 3++3SO 42-、NaHCO 3=Na ++HCO 3-。
(2)碳酸钙是难溶性物质,应该用化学式表示,则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 3+2H +=
Ca 2++CO 2↑+ H 2O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因此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2OH -+2H ++SO 42-=BaSO 4↓+ 2H 2O 。
【考点】考查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汽车尾气产生的NO 2、CO 等大气污染物,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物。
其反应式可表示为:2NO 2 +4CO =N 2 +4CO 2
①用双线法标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每有28g N 2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mol 。
【答案】①
②NO 2 CO 8 mol (各2分)
【解析】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判断得失电子的方向和数目,并判断物质在反应中的性质和作用,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电子的物质的量。
①在反应2NO 2+4CO =N 2+4CO 2中,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4价→0价,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2价→+4价,根据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等于化合价变化的数目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表示为。
②NO 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氧化剂为NO 2。
CO 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还原剂为CO 。
n(N 2)=28g÷28g/mol =1mol ,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0)mol =8mol 。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4.已知盐酸参加的下列三个反应: ① 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② Fe+2HCl =FeCl 2+H 2↑ ③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1)判断上述三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其中盐酸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
(2)上述反应说明盐酸具有_______性,______性,_______性。
【答案】(1)②③ ,③ (2)酸 , 氧化 ,还原(各1分)
【解析】(1)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①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中,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为复分解反应;②Fe+2HCl =FeCl 2+H 2↑中,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盐酸中氢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盐酸作氧化剂;③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 中锰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氯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该反应
是氧化还原反应,且盐酸是还原剂,故答案为:②③;③。
(2)根据各反应酸中各元素化合价变化来确定其性质。
通过(1)知,①中盐酸起酸作用,②中盐酸作氧化剂,③中盐酸作还原剂和酸性的作用,所以上述反应说明盐酸具有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以及盐酸在反应中作用的判断
三、实验题
用18.4mol/L 的浓硫酸稀释成0.92mol/L 的稀硫酸100ml,回答下列问题: (1)
(2)配制操作可分解成如下几步:
A .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B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重复操作两次
C .将已冷却的硫酸注入容量瓶中
D .根据计算,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E .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F .盖上容量瓶塞子,振荡,摇匀,装瓶
G .用胶头滴管继续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H .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使液面接近刻度线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3)下列操作结果,使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A .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 .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 C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
D .摇匀后立即观察,发现溶液未达刻度线,没有再用滴管加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1)5.0(2分),100(2分),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分) (2)DECBHG (3分) (3)AC (3分)
【解析】(1)用18.4mol/L 的浓硫酸稀释成0.92mol/L 的稀硫酸100ml,则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可知,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0.005L =5.0ml ,所以应取浓硫酸的体积是5.0ml 。
配制100ml 硫酸,则需要
100ml 容量瓶。
另外还需要量筒量取浓硫酸,稀释浓硫酸用烧杯,稀释和转移还需要玻璃棒,定容时还需要胶头滴管。
(2)容量瓶在使用前需要查漏,具体的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所以其操作顺序是A DECBHGF 。
(3)根据c B =n B /V 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 和溶液的体积V 引起的。
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 怎样的变化。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 B 比理论值小,或V 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 B 比理论值大,或V 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A 、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溶质减少,所配浓度偏低;B 、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即浓度不变;C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则溶质减少,所配浓度偏低;D 、摇匀后立即观察,发现溶液未达刻度线,没有再用滴管加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浓度不变,因此答案选AC 。
【考点】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仪器选择以及误差分析等
四、计算题
用KMnO 4与足量浓度为12mol/L 的浓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 4+16HCl =2KCl+2MnCl 2+ 5Cl 2↑ +8H 2O 回答下列问题:
(1)2molKMnO 4的质量为多少?
(2)2molKMnO
能氧化的HCl物质的量为多少?
4
(3)产生的C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
2
【答案】(1)316g (2)10mol (3)112L
的质量=158g/mol×2mol=316g。
【解析】(1)高锰酸钾的摩尔质量是158g/mol,所以2molKMnO
4
(2)高锰酸钾中Mn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得到5个电子,则2mol高锰酸钾得到2mol×5=10mol
能氧化的HCl物质的量=电子。
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因此2molKMnO
4
10mol÷1=10mol。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得到1mol氯气转移2mol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10mol÷2=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5mol×22.4L/mol=112L。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