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遍及到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深刻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
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当今电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加强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与新做法。
所以,我将根据自己观摩学习和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加以总结,在归纳出信息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谈一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成功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
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产生兴趣。
如教古诗《凉州词》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可以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飞上云端。
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
为导入后两句诗的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形、色、声动感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使教学的重难点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新颖,声画精彩而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对其进行有效的突破。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将跨越时空的事物再现。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
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逼真画面,清晰的声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像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三、加大教学的信息量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到知识的传授,大信息量的处理。
信息技术速度快、效果好,能使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显得充实有意义,使学生的模仿思维到程序思维再到发展思维,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卓越功能。
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
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信息技术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
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
伸曲脖子。
(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
(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
(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
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
(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
(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
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四、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储存、自动编排归档和随时检索的功能,语文资料不再是相对固定而无法增补改变的了。
我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为教材编入新的语言信息,并随时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积累。
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将不同的信息,如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将学生未曾见过的、不易理解的事物以赏心悦目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以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设计《荷花》一课时,可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一幅荷花图:鲜艳的色彩、各式的花姿,
学生仿佛闻到了花香;接着,我又播放课文的范读,并配上美妙的乐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心境舒畅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来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时,我又借助投影出示不同姿态的荷花图,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对自己喜爱的一种姿态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学生通过看、听、说、评,对各种花姿印象极深。
学生兴致浓厚,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最佳壮态,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课堂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五、及时反馈信息,进行课后辅导
信息技术缩短了时空距离,加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问题收集统计,及时分析教学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程,迅速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常常有一些教学内容会令他们感到模糊,而这些内容又往往是知识的重点,对整个知识系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学生学不好,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许多问题。
信息技术具有人机对话的功能,程序可令计算机提出问题,要求操作者作出回答,答对了显示“对”及有关信息,打错了显示“错”并要求重做,利用这些功能,可以在复习课、练习课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外学习,让学生在家庭或学校复习,做练习、做作业。
如教《锄禾》导入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
稻田里。
”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
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有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强大的生命力,迸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只有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才能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就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浅探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通用》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