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2010年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基本能力考试试题示例

2010年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基本能力考试试题示例

2010年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基本能力考试试题示例2010年4月18日上午初中教师考试。

测试分通识与学科课程两卷,总分为200分,通识考试满分为100分;学科课程考试满分为100分。

开考时同时发放两科试卷,中间不休息。

考试结束,密封后分装在不同的试卷袋中。

两卷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附件1:通识部分试题示例一、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新课程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指的是:( )。

A、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B、智力与能力、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德育与智育、体育与美育、劳动技术与实践力2、教育要求应控制在()的程度上,才能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

A、对儿童来说感觉很容易B、对儿童来说有难度但努力能达到C、对儿童来说感觉很难D、对儿童来说没有特定要求3、教育改革新的要求强调使()。

A、每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发展B、每个学生都达到高素质要求C、不同的学生个性得到不同的发展D、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相同的发展4、启发性教学的实质在于()。

A、教师问学生答B、学生问教师答C、教师讲学生听D、促进学生主动思维5、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学要针对()进行教学。

A、后进生B、优秀生C、中等生D、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实际6、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确的是:()。

A、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B、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能动学习C、对学生多表扬,不能批评学生D、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跟着学生走7、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是学生起点、教科书和()。

A、课程标准B、课后练习的要求C、统考的题型D、家长的要求8、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教学设计和()。

A、制作课件B、了解学生C、设计板书D、设计试题9、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答。

这时,正确的做法是:()。

A、肯定学生提出一个难倒教师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B、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其坐好听课C、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D、不理会学生的提问10、学生的道德()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

2010年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乐事的是( )。

A.老子B.孔子C.孟子D.旬子正确答案:C解析:语出《孟子.尽心上》。

2.( )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A.董仲舒B.柳宗元C.韩愈D.王安石正确答案:C解析:《师说》是唐代韩愈的著作。

3.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正确答案:A4.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A.主观想象B.综合评估C.主观情感D.客观分析多项选择题5.“六艺”中被称为“小艺”的有( )。

A.礼B.乐C.书D.数正确答案:C,D解析:“六艺”教育内容中,礼、乐合称“大艺”,书、数被称为“小艺”。

6.对教育评价信息的要求有( )。

A.有效性B.全面性C.可靠性D.简洁性正确答案:A,B,C解析:教育评价的信息应尽可能是全面的,还要求有相当的信度和效度。

7.语文教学方法设计要遵循的原则有( )。

A.多样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创造性原则正确答案:A,B,C,D判断题8.狄更斯、萨克雷、约翰.济慈和夏洛蒂.勃朗特都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约翰.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9.《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 )A.正确B.错误10.王勃、贺知章、骆宾王和杨炯被称为“初唐四杰”。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贺知章不是初唐四杰之一,应该是卢照邻。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句诗出自《暮江吟》。

(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日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暴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腐朽和黑暗。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0年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0年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0年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单项选择题1 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人才汇萃力能扛顶碎琼乱欲坐失良机(B)怡然自得兵慌马乱叨陪鲤对哀声叹气(C)日薄夕山宠命优握迤逦而行交头结耳(D)晨光曦微无心出岫鹤汀凫渚舸舰迷津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牛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______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③⑤④①②(D)①⑤④③②4 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u>可怜</u>光彩生门户(B)吞声<u>踯躅</u>不敢言(C)遂教方士<u>殷勤</u>觅(D)珠箔银屏<u>迤逦</u>开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与弱旅勇士队比赛,也饮恨败北(B)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C)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6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哪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B)贺知章、杜甫(C)贾岛、杜甫(D)孟郊、陆游简答题7 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

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四套)

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四套)

A.秀颀(qí) 慨叹(kǎi) 大气磅礴(biù)
C.栈桥(zhàn) 惬意(xiá) 拈轻怕重(zhān)
D.揣摩(chuǎi) 蓦然(mò)
叱咤风云(zhà)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袅娜 惶恐 如释重负 B.浮澡 恭维 不可思意
C.陶冶 苛刻 悠然自得 D.奠定 聪慧 稍纵即逝
9
巡视山林,植树造林,调拨护林人员和相关物资,还负责实施对相关 人员的奖罚;川衡主要整治江河湖泊,保持水系畅通,既要抗旱,又 要排涝。林衡和川衡在虞的领导和协调下,还要进行一些合作,譬如 养山涵水、导流山洪等。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其中诏令毫 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叫规约,律和禁 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春三月,山林不登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gǔ, 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 先秦。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江河禁捕如出一辙。《礼记》 里的规定就更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伐木,什么时候可以捕鱼,什么 时候可以网鸟,什么时候可以逮兽……件件桩桩说得清清楚楚。不仅 定性,而且量化;不仅制约黎民百姓,皇家也不例外,违者必究。 《荀子·王制》更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起来,形 成了“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如“草木荣华滋硕之时, 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 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所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 令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令集》等。 中国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古人崇尚自然, 自给自足,不轻易杀生;二是国家颁发律令,主导环保,促进了民间 的环保习惯的形成。

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2010年

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2010年

2010年四川省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试卷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判断题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的。

( )2.有意后注意是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

( )3.抑制是神经活动的停止。

( )4.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行为都在于达到某个目的,并在于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

( )5.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 )二、简答题1.教师承担着哪些职业角色?2.简述群体的主要特征。

3.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澄澈(chéng) 轻佻(tiāo) 豁免权(huō) 舆论哗然(huá)B.甄别(zhēn) 市侩(kuài) 软着陆(zháo) 温柔敦厚(dūn)C.苍穹(qióng) 朱遂(suì) 扁桃腺(xiàn) 拈轻怕重(zhān)D.跛脚(bǒ) 菁华(jing) 撂挑子(liào) 大雨滂沱(pā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B.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缈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燥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C.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呼吸着凛冽、砭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烦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她到这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D.他性格内向,不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教师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教师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教师试题及参考答案(1)1、语文课程性质一直是语文界讨论的热点,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新的界定。

请谈谈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10分)————————————————————————————————————————————————————————————————————————————————————————————————————————————————————————————————————————————————————————————————————————————————————————————————————————————2、语文新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传统评价观念有什么不同?(10分)————————————————————————————————————————————————————————————————————————————————————————————————————————————————————————————————————————————————————————————————————————————————————————————————————————————————————————————————————————————————————————————————————————————————3、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0分)十载旅居国外,淡忘了旧日做女儿、做学生时的逍遥自在。

也淡忘了旧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能淡忘,更无法摆脱的是思亲之情。

不但不能摆脱,而且与日俱增。

但是千里迢迢,飞出去的鸟也有了自己的窝。

于是,思忆带了梦的色彩,省亲之念也似梦一般的遥远。

及至梦成了真,人也喜得有些痴呆,不知是梦还是真了。

倦鸟终于归巢,然而巢中景物皆非。

母亲两鬓已有白发,父亲亦无昔日的豪迈。

妹妹已嫁,属她自己的家,待我如客。

我还失落了童稚的弟弟。

2010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2010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2010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 D.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 C.杜威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A.学生 B.学校C.教师D.校长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C.教师D.校长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二,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BC)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 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B.平等的 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C)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 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 D.先导性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BD)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B.验证性 C.教育性D.探索性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BCD)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三,判断(×)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3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7.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四,简答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P8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5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P34-35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4.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P43答案:(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5.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60-62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125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8.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41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P150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10.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答: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五,论述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P26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答案要点: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举例略)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答案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请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一书的相关内容,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新课程新在哪里”。

2010年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笔试 学科 初中 语文 真题答案解析

2010年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笔试 学科 初中 语文 真题答案解析
(2)本诗蕴含着什么哲理?请联系实际写一篇 200~300 字的短文,对诗歌所表现的哲理进行 阐述。
(3)请根据本诗的结构设计一个简明的板书。
4
24.请批改下面这篇作文,要求改正文中的错别字(在错别字上打 X,改在右侧的边白处),改 正划横线的病句并指出病因,至少写 3 条眉批(写在边白处),在文后写出评语。评语要求能 够简明、准确地概括本文主要的优缺点,并对学生今后的写作具有指导作用。
云南省 2010 年特岗教师招考试卷
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初中语文)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 四个备选答 案中,选出 一个符合题意 的正确答案 ,请将其 答案写在题干后的括号中。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小芹.背.着娘,假.借到河边洗衣衫,等待二黑.哥回来。 A. qín,bēi,jià,hēi B. qín,bèi,jiǎ,hēi C. qūn,běi,jià,hāi D. qīng,bài,juà,hè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草菅人命 春华秋实 烽火连天 承上启下 B.草菅人命 春花秋实 烽火连天 承上起下 C.草菅人命 春华秋实 风火连天 呈上取下 D.草菅人命 春华秋实 峰火连天 承上启下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关系。 B.做学问要由生到熟,艺术创作要由熟到生 C.艺术给予人们的是翅膀,而不是拐杖。 D.成龙评价房祖名懒惰小孩。 4.《荷马史诗》产生的时期是() A.文艺复兴时期 B.古罗马 C.古希腊 D.工业革命时期 5.《堂吉诃德》的作者是() A.塞万提斯 B.薄伽丘 C.但丁 D.雨果 6.我国的第一部编年史是() A.《左传》 B.《史记》 C.《春秋》 D.《资治通鉴》

中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测试题(3套)

中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测试题(3套)

中学语文教师职称测试题(一)姓名单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B.综合评估C.主观情感D.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_________、说、_________、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1903年颁行的《___________ 》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页,共10页 第2页,共10页2010年怀化市市直、鹤城区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初中语文总分:100分 总时量:150分钟公 共 部 分(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案栏内。

每小题 分,共 分)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三、判断题(每题 分,共 分)四、论述题(每题 分,共 分)第3页,共10页第4页,共10页专 业 部 分(8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A 、惩.ch én ɡ罚 嗔.ch ēn 怒 支撑.ch ēn ɡ 寒碜.chen B 、干涸.k ū 弹劾.k é恫吓.h è呵.h ē护 C 、浸.q ìn 泡侵.q īn 略 试卷.ju àn 奖券.qu àn D 、刚愎.b ì自用 膛.t án ɡ目结舌 蛊.ɡǔ惑人心 随声附和.h 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决窍 即然 丰采 渲泄B 、端详 害臊 晨练 渺茫C 、渡假 题纲 练句 毕竟D 、负作用 脉搏 国籍 誉写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 、交战双方订立了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关系的和约。

B 、杀人狂魔今天终于服法了。

C 、现实中不少人心存不满,常抱怨命运不公。

D 、代表们纷纷赶赴北京,欢聚一堂,共商国是。

4、下面对人物对话时标点符号使用表述有误的一项( )A 、“某某说”在前,话在后,“说”后用冒号。

B 、“某某说”在中间,话在前与后,“说”后用逗号。

C 、“某某说”在后,话在前,“说”后用句号。

D 、“某某说”在中间,话在前与后,“说”后用句号。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①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②它的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紧紧靠拢,也象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中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六套)

中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六套)

中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一)一、是非题。

(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是第三学段的识字目标。

()4、“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是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8、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9、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10、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二、问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1、请简要阐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5分)2、语文教学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请举例说明。

(5分)3、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5分)4、你平时读过哪些教育教学刊物或专著?它对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三、分析题(9分)下面是《坐井观天》课堂实录的一个片段。

请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加以分析评点。

师: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生甲:小鸟说的对。

生乙:我反对,我认为青蛙说得对。

生丙:他们说得都对。

(众生哗然。

师若有所思,片刻停顿之后,即向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很好。

如果能把理由说出来,那就更好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生甲:(迫不及待)小鸟说得对,因为天确实大得很。

生乙:(胸有成竹)青蛙说得对,因为他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说得是实话,也没错。

2010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0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0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该部分1—40题每题0.5分,41—8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写有《归去来兮辞》《读〈山海经〉》《五柳先生传》等名作的诗人是()。

A. 陶渊明B. 王绩C. 阮籍D. 谢灵运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出自()。

A. 范仲淹《岳阳楼记》B. 王勃《滕王阁序》C. 庾信《哀江南赋》D.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属于江西籍的一位是()。

A. 陆游B. 范成大C. 黄庭坚D. 杨万里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伟大诗人,是“骚体”的创始者B. 曹植是建安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C. 温庭筠、李商隐是花间派词人最重要的代表D. 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者5.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A. 《李娃传》B. 《搜神记》C. 《五柳先生传》D. 《世说新语》6.“唐宋八大家”中属于江西籍的三家是()。

A. 韩愈曾巩晏殊B.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C. 欧阳修杨万里王安石D. 王安石苏洵朱熹7.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作者是李白B. 《金铜仙人辞汉歌》的作者是李贺C.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作者是陆游D. 《桂殿秋》(思往事)的作者是朱彝尊8.下列诗歌属于七言歌行的一首是()。

A.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C.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D. 高适《别董大》9.下列作品不属于清代的有()。

A.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B. 方苞《狱中杂记》C. 姚鼐《登泰山记》D. 龚自珍《己亥杂诗》10. “元曲四大家”是指()。

A.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B. 关汉卿高明王实甫汤显祖C. 关汉卿马致远孔尚任白朴D. 关汉卿纪君祥马致远洪昇11. 下列诗歌属于七言律诗的一首是()。

A. 杜甫的《登岳阳楼》B. 白居易的《长恨歌》C. 李商隐的《安定城楼》D. 杜牧的《泊秦淮》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0年河南省某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

2010年河南省某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

2010年河南省某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一、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总题数:5,分数:5.00)1.各种类型的测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这是在教育心理学的()。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深化拓展时期解析:自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首创智力测验之后,各种类型的测验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等都先后开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心理测验的研究成果开始进入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

这是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2.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解析:“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是发散型认知方式的主要特征。

3.()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来研究学习的人。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托尔曼解析:桑代克最初用小鸡做实验,早于巴甫洛夫的动物实验。

4.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这遵循的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解析: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这遵循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5.“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创造性B.学习迁移√C.发现教学法D.学会学习解析:“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都含有获得一种知识技能就可以促进其他知识技能掌握的意思,可见所说的是学习迁移现象。

二、辨析题(5分)(总题数:1,分数:5.00)6.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题干观点错误。

2010年 浙江省教师招聘 中学语文 真题

2010年 浙江省教师招聘 中学语文 真题

浙江省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语文(高中、初中)试题课程代码:1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狰.狞zhēng 隽.永juàn 囤.积tún 安步当.车dāngB.鼓噪.zào 辑.录yī榛.莽zhēn 春色撩.人liáoC.楔.子xiē磋.商cuō纰.漏pǐ提纲挈.领qiâD.部署.shǔ关卡.qiǎ戳.穿chuō一曝.十寒p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其笔下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脍炙人口....。

B.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连绵起伏的万里长城,气势磅礴,煞是壮观,真是巧夺天工....。

C.这一带的卫生状况极糟,尤其是自由市场的商贩们散去以后,一片狼藉,满目疮痍....。

D.导演对新筹拍的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消息,大失所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B.由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撰成册。

C.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D.《全宋书》的顺利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4.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招考初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师招考初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教师业务考试初中语文专业部分参考答案一、1—7题:ABBDCBD二、8、落红不是无情物,蜡炬成灰泪始干。

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略。

三、11、C。

12、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D14、逻辑(总分),食物广泛,免疫力强。

15、D16、进化惊人的老鼠。

17、所谓“身份”、“地位”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18、一家人消除饥寒,得到温饱。

创建一种新生活。

19、景物,暗示作者向往的美好新生活一定能够实现。

(分析理解有一定道理即可记分)20、BD四、21、教材教法评分参考:①②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在学完本文后,在理解课文思想境界方面,或是在文本的建构技术方面,或是在语言艺术特色方面等是否有指向性的收获或突破为依据。

分为A、B两个等级,A等记满分,B等记一半分。

③总课时安排与④中的内容层次时间安排原则上要相一致,相一致记满分,不一致记一半分。

④内容有层次,且层次设计合理,内容主次分明,时间安排能体现内容教学过程中的详略。

分为A、B、C个等级,A 等记4—6分,B等记2—4分,C等记0—2分。

⑤互动切入点是否具体、科学,互动内容是否体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说明是否有信度。

分为A、B两个等级,A记2分,B记1分。

⑥CD五、作文一类卷:20—25分,能紧扣话题中心突出,观点正确新颖,内容丰富,结构紧凑,语言通顺,且富有文采,符合规定要求。

二类卷:15—19分,能扣住话题,中心突出,观点正确,内容比较丰富,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符合规定要求。

三类卷:10—14分,能围绕话题,确定中心,观点基本正确,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规定要求。

四类卷:5—9分,观点有错误或字数未达到要求的二分之一以上。

五类卷:0—4分,观点有严重错误或字数严重不足。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评比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评比试题及答案

慈溪市2010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评比初赛卷(测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题次一二三总分(一)(二)(三)得分一、理论素养(30分)(一)选择题(18分,每题3分)1.《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3.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4.教师在直观教学时;使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5.《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并且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著作,它()。

A.和《国语》一样是孔子编写的B.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史C.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美誉D.是以语录的形式记叙历史大事的6.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流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水诗派和边塞派是盛唐以及两宋诗歌最大最重要的两个流派。

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边塞诗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

B.江西诗派,北宋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称“苏黄”的苏轼和黄庭坚,黄庭坚即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C.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他们是元代杂剧最重要的四位作家。

D.公安派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为代表,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其主要成就主要是小说。

(二)判断题(12分,每题3分,对打√,错打×)7.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德国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他的代表作有《城市和狗》《绿房子》《水中鱼》《谎言中的真实》等。

()8.中国古代常以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所以山之阳是指山的南面,水之阳是指水的南面。

依此判断,江阴在长江的北面,洛阳在洛河的南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卷(附答案)
初中教师职称考试试卷(附答案)
应考教师须知:
1.本卷分三个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市县(区)名、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和所申报的职称。

3.答题要做到字迹清楚,行款整齐,卷面整洁。

4.加*号的试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必做,申报中级职称者不做。

第一部分(30分)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对这一理念,你是怎样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的?请简要阐述。

2.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请你先分条简述这些“教学建议”,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某一条教学建议简要说明贯彻情况。

第二部分(30分)
3.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重要内容。

而教师的指导得法,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你是怎样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请举例简要阐说。

4.复述、讨论、交流,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下面是听说训练课文《牛顿》的教学过程设计,你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哪些教学功能和
意义,请作出简要评析。

一、听说训练一:讲述牛顿经历
1.整理牛顿一生经历(填表法)
2.口述牛顿一生经历
二、听说训练二:复述牛顿故事
按原文具体复述——概括要点复述——变换人称复述——想像拓展复述
三、听说训练三:分析牛顿成功秘诀
分析牛顿的语言,讨论成功的因素。

5.(该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必做,申报中级职称者不做)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请你简述自己作文讲评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并分析其教学功能。

第三部分(40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赏析性短文,鉴赏诗的意象、意境、语言以及表现技巧。

可以鉴赏某一方面,也可以鉴赏几个方面,不少于400字,题目自拟。

(40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初中语文试卷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30分)
1.(15分)
参考答案(要点):
理解:①开发语文实践的资源。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②注重语文实践的途径。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实施:构建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
教学过程,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充分提供语文实践机会等。

评分办法:理解10分,意思符合,较全面、正确,9—10分;意思基本符合,7—8分;有明显欠缺,5—6分;严重欠缺,4分及以下。

实施5分,意思符合,较全面、正确,4—5分;意思基本符合,2—3分。

2.(15分)
参考答案(要点):
教学建议: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④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⑤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自我分析:能结合上述教学建议,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正确的分析即可。

评分办法:教学建议10分,每条2分,意思符合即可;自我分析5分,视答题情况给分。

第二部分(30分)
3.参考答案(指导要点):
应包括内容和方法的指导。

内容上,指导学生把握鉴赏的角度,即分析人物的性格,形成性格的原因,作品塑造人物的社会意义;方法上,指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着手,强调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提倡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评分方法:(该题申报高级职称10分,申报中级职称15分)意思符合,比较全面正确,9—10分(13—15分);基本符合,7—8分(10—12分);明显欠缺,4—6分(7—9分);严重欠缺,4分及以下(6分及以下)。

4.参考答案(要点):
①根据听说训练课文的教学要求,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②采用多种复述训练的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③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④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开发课文的教育意义。

⑤注重学生的听说实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评分办法:(该题申报高级职称10分,申报中级职称15分)意思符合,比较全面正确,9—10分(13—15分);基本符合,7—8分(10—12分);明显欠缺,4—6分(7—9分);严重欠缺,4分及以下(6分及以下)。

5.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体现:①作文讲评的多重功能;②培养学生思考、表现和评价能力;③注重交流写作心得,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和真切体验;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评分办法:(该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做,满分10分)设计科学且分析在理,9—10分;基本符合,7—8分;明显欠缺,4—6分;严重欠缺,4分及以下。

第三部分(40分)
6.(40分)
鉴赏的内容要点:①意象:选取典型景物,充满早春气息,意象丰富,特征鲜明。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

②意境:表达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③语言:对仗工整,用字富有表现力。

④技巧:以景衬情,写景抒情。

分四等评分:
一等(36—40分):内容准确,分析深刻,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优美。

二等(30—35分):内容准确,分析正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三等(24—29分):内容基本准确,有分析,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四等(23分以下):内容欠缺明显,分析不在理,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