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瑞热源外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热网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2010年6月)
《热源与热网》课程设计任务书-热网部分《热源与热网》课程设计指导书-热网部分青岛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周恩泽2009年6月《热源与热网》课程设计任务书-热网部分设计题目:某居住小区(某校区)室外供热管道工程设计设计目的:在《供热工程》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工程实际,参考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工程设计图集及其它参考资料,独立地完成所要求的室外供热管道设计任务。
通过课程设计,系统地掌握设计计算步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主要原始资料:(1)设计地区及气象资料设计地区从下列城市中选取:北京、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济南、青岛、兰州、西宁设计地区气象资料查取相关设计手册(2)土建资料区域总平面图,包括道路走向,建筑物分布,建筑物高度及建筑面积,建筑物用途。
总平面图中应包括区域的地形标高和位置座标。
(3)热源及热媒参数:热源为换热站,将一级管网的高温水(120O C/70O C)转换为二级管网的低温水(85O C/60O C),向小区(校区)进行供热。
设计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设计计算与设计说明书的编制依据有关规范,考虑设计地区的实际,综合协调热源,管网和热用户三者间的关系,制定出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节约的供热管网和热源设计方案。
包括以下内容:一、供热系统热负荷的概算方法及计算结果二、供热管网的设计方案说明包括供热系统的热源形式,热媒形式及参数,热网的布置形式及敷设方式,热网与热用户的连接方式,阀门、固定支架、补偿器、排气泄水装置等管道附件设备以及检查室的设置,供热系统的调节方式以及供热调节曲线的绘制等各项内容论述和说明。
三、热网的水力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四、供热系统的定压方式,水压图的绘制。
第二部分:施工图纸绘制要求绘制出热网管道系统图,热网管线纵剖面图。
附表:水力计算表《热源与热网》课程设计指导书-热网部分本指导书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设计内容和要求指出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对其中某些问题作了必要的说明。
4热源热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热源热网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热源热网课程设计是《流体输配管网》、《供热工程》、《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设计,掌握小区集中供热热水管网、换热站(锅炉房)的设计程序、方法、步骤及有关热源与外网的基本知识,训练绘图技能。
做到能够分析和解决集中供热中的一些工程技术问题。
二、设计条件小区所在地区:××××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小区建筑分布情况:如平面图所示,建筑功能包括:住宅、底商住宅、地下车库;供暖面积热指标:根据建筑功能、建筑物所在地区从相关手册中选择最高建筑物高度:(18m、20m、22m);热媒及参数:热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85℃/65℃;60℃/50℃)。
用户预留资用压力3-5mH2O。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采暖热负荷计算热负荷计算采用指标法进行,对于普遍民用建筑采用面积指标法,对于大空间建筑采用体积指标法。
热指标查相关规范或《供热工程》附录,并结合现行的节能设计标准,将各单体建筑的热负荷计算结果列表于计算书中。
2、确定热源(换热站)的位置需考虑的因素(1)尽量靠近主要负荷及负荷密度较大处。
(2)应考虑整个管网的水力平衡性。
(3)热源若为锅炉房,还应考虑小区内环境卫生及美观、交通运输、主导风向,且宜位于区域地势较低处。
3、管网的布置(1)管道尽量平行于道路和建筑物。
(2)尽量将管道设在人行道及绿化地带下,且少穿道路。
(3)管网形式采用直埋敷设或地沟敷设。
(4)管网敷设应力求线路短直。
(5)热力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管线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6)将管线布置草图绘于计算书中。
4、水力计算根据热负荷,对各热网管路进行水力计算,并对主要并联管路进行阻力平衡,计算结果分别列入相应水力计算表中,并附加局部阻力。
5、绘制水压图(草图)根据热网水力计算结果在说明书中绘制热网水压图(草图)6、循环水泵及定压系统计算(1)循环水泵的选择①根据流量,阻力损失选择循环水泵。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课程设计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区供热外网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供热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小区供热外网工程的设计原则、施工流程及验收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技术规范及相关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小区供热外网工程图纸的绘制与识图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区供热外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项目协调、沟通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小区供热外网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的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民生问题,为我国供热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概述- 供热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供热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供热政策、技术规范及相关法规介绍2.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热负荷计算方法- 管网布局及设备选型3.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施工- 施工流程及关键技术- 施工组织与管理- 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4.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讨论- 问题解决与经验总结5. 供热外网工程图纸绘制与识图- CAD软件操作技巧- 图纸绘制规范- 识图能力培养6. 供热外网工程实践与参观考察- 实践教学活动安排- 参观考察小区供热外网工程- 实际操作与体验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小区供热外网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环节。
明确教学大纲,安排合理进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供热外网毕业设计说明书-(后)
目录前言 (3)上篇集中供热外网设计 (5)第一章供热外网系统设计热负荷 (5)第二章计算采暖年耗热量,绘制热负荷延续图 (7)2.1 采暖年耗热量的计算 (7)2.2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的绘制 (8)第三章供热方案的确定 (9)3.1 集中供热系统 (9)3.2 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9)第四章供热管网平面布置及敷设方式 (14)4.1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形式的确定 (14)4.2 管道平面布置型式的确定 (15)4.3 管道纵断面布置型式的确定 (16)第五章经济技术比较分析 (18)5.1 管材的用量 (19)5.2 管道的绝热工程 (19)5.3 土石方工程量 (21)5.4 方案论述 (23)第六章管道的水力计算 (34)6.1 热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则 (34)6.2 热水网路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34)第七章水压图的绘制 (52)第八章设备、附件的选择计算 (54)8.1 选定保温材料,确定保温材料厚度 (55)8.2 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5] (57)8.3 固定支架的确定 (60)8.4 补偿器选择计算 (60)下篇换热站系统设计 (65)第一章换热站热负荷计算 (65)1.1 换热站最大计算热负荷 (65)1.2 换热站平均热负荷 (65)1.3 换热站全年热负荷 (66)第二章换热器型号和台数的选择 (67)第三章泵的选择计算 (69)3.1 循环水泵的选择 (69)3.2 补给水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70)第四章分水缸的选择及尺寸确定 (72)第五章除污器的选择 (73)第六章水处理设备的选择 (74)参考文献: (75)谢辞 (76)前言本次设计是关于是外网及热源的工程设计,由换热站通过热网输送给热用户所需的热量。
应与实际相结合,对管道保温和防腐采用新措施,设计换热站的系统。
查阅相关资料及最新规范,实时的进行分析。
尤其是在管道的保温和防腐上应多考虑新的材料,应用于实际中。
通过新材料的使用,希望能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及提高管道保温防腐效果.本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实际结合,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热源热网设计说明书
热源热网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1.1 供热系统的区域简介 (1)1.2 原始资料 (1)1.3 热源状况介绍 (1)第二章热负荷计算2.1 热指标的选择 (2)2.2 热负荷的计算 (2)第三章供暖方案的确定3.1 热媒的选择 (4)3.2 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 (4)3.3 管网附件设计原则 (5)第四章管道水力计算4.1 管道水力计算 (6)4.2 水压图绘制 (10)第五章换热站设计5.1 换热站设备及计算 (13)5.2 换热站内各部分的水力计算 (17) 5.3 水泵的选择 (21)第六章管道保温结构和管网土建措施6.1 管道的保温选择和计算 (22)6.2 管沟形式和检查井的确定 (22)6.3 固定蹲位置的确定及推力计算 (22) 参考文献 (23)摘要一、工程概况设计题目:长春市瑞丰小区热源热网设计供热面积:76951m2热负荷:3465520W一次网供回水温度:120℃80℃二次网供回水温度:95℃70℃二、外网设计考虑整个管网的水力平衡性,管道尽量平行于道路和建筑物。
本小区为枝状管网,管网的敷设方式为无补偿直埋。
供热管网布置时要力求简短、顺直、节省材料、节省初投资。
此外还要保证管道的埋深要求,检查井布置要合理,在布局点最高点设置排气阀放气。
局部最低点设置泄水阀,确保管网运行时经济、安全、可靠且便于调节和管理。
三、换热站换热站采用两台板式换热器,当有一台换热器不能正常工作时另一台板式换热器保证70%的换热量。
在一次网和二次网的回水处设旋流除污器。
在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设两台循环水泵,一备一用。
在水泵的吸入口接两台并联的补给水泵,再设一个保证1.5小时补给水泵的补给水箱,及在水箱前设钠离子交换器。
关键字:外网换热站设计第一章概述1.1 供热系统的区域简介1 地理位置小区所在地区:长春面积;规设计划建设面积76951平方米,最高建筑物高度:15m2 气候条件长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属于高寒地带;1.2 原始资料1. 气象资料查《供暖通风设计手册》附录可得长春市气象资料:采暖室外计算温度:-9℃2. 小区建筑分布情况:如平面图所示,建筑功能包括:住宅、公建。
热源产品参考指南说明书
THERMAL PRODUCTSProduct Range Guidetechnical support.Table of ContentsTemperature Prob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RTD Senso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Thermisto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Precision Thermosta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High Reliability Thermosta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1Commercial Thermosta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13Flexible Heate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5Humidity Senso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192 sensing .honeywell .com3SeriesLTPR300ES110Featuresprobes have durable, closed-tip designand accuracy; stainless steel constructiondesign, brass encapsulationSeriesES1205006655Temp. sensing type immersion air-gas/immersion-liquid level/air/surfaceFeaturesdesign, brass encapsulationresistance, and termination optionsinterchangeability, enhanced accuracy and response timeTemperature Sensors |Temperature ProbesSeriesHEL-700HEL-775Featuresrange, ceramic case material, multiple sizesceramic SIP, solderable leadsSeriesHEL-776/777700Featuresenhanced stability, thin film platinum, molded plastic SIP package, solderable leadsinterchangeability, SMD and chip package ver-sions, enhanced stability and time responseTemperature Sensors | RTD Sensorssensing .honeywell .com5SeriesHRTSTDFeaturesresistance interchangeable, accurate, fast, laser-trimmed, wide temperature rangeinterchangeable without recalibration, thin film, laser trimmed, air or liquid temperaturesensingTemperature Sensors | RTD SensorsSeries111112115120Description small, hermetically sealed glass bead large, hermetically sealed glass bead E-I tested and matched beads on mini glass probe Featuresand long-term stability, hermetically sealed in glass, micro size, welded platinum iridium leadstime, hermetically sealed in glass, small size, enhanced long-term stabilityinterchangeable pairs, extended life, compression-type glass hermetic seal,high pressure solder sealSeries140142143173Description small disc large disc large disc EIA 0805 surface Featuresrugged design, solder-able leadsrugged design, solder-able leadspc-board mountable, solderable leadsand reel, glass-coated ceramic, 0805 EIApackageTemperature Sensors | Thermistorssensing .honeywell .com7121126128129135standard glass probe matched large glass bead matched mini glass probe matched large glass probe glass encapsulated chip, DO-35 typeenhanced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weldable/solderable dumet leadsinterchangeability, enhanced sensitivity and reliability, small sizeinterchangeability, enhanced sensitivity and reliability, minia-ture sizeenhanced sensitivity,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miniature sizeuniform dimensions, tape and reel175192194197ICLEIA 1206 surface mount,uni-curve with bare leads anduni-curve with insulated leads chip with bare leads and epoxy in-rush current limiter glass-coated ceramic, 1206 EIA packageinterchangeability, enhanced stability and life, epoxy coatedinterchangeability, enhanced stability and life, epoxy coated, teflon-coated leadscoatedtemp protective coating, rugged design, pc-board mountable1On a 2252 and 3000 Ohm part, diameter can be up to 3,05 mm [0.120 in] max.Series3000 Custom Packaged3100 Hermetic3100U REDI TEMPThermostats | Precision Thermostatssensing .honeywell .com3106 Low-level Hermetic 3150 LowSilhouette Hermetic3156 Low-levelSilhouette Hermetic3001/3004 SeriesNon-Hermetic9Series3200 Aerospace3153 LowSilhouette HermeticFeaturesNASA certified, space qualified, hermetically sealed, tight tolerances and differentials, pre-set and tamper proof, SPST contactshermetically sealed, tight tolerances and differen-tials, pre-set and tamper proof, SPST contacts* Based on 240 Vac and life-cycle dependent. Call for further details.Thermostats | High Reliability Thermostatssensing .honeywell .com113MS1 QPL35003800 Industrial-Grade3600/3601Custom-Packagedeach unit is 100% thermally and mechani-cally inspected, available to open or close on temperature rise, calibrations preset at factory, SPST contactstight tolerances and differentials,hermetically sealed,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aircraft, each unit is 100% thermally and mechanically inspectedeasily customized, used where high levels of vibration and mechanical shock are commongold contacts, available to open or close on temperature ris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PCBs, flexible circuitry, sophisticated time-based circuits, wave solderableSeries2450A2450CM2450CMGSeries2450RG2455R2455RAThermostats | Commercial Thermostatssensing .honeywell .com13 2450HR2450HRG2450R2450RC2450RCG2455RVB2455RC2455RG2455RMSeries78000Featuresno wires in clear view area, optical grade, thin film polyester, low power consumptionHeaters | Flexible Heaterssensing .honeywell .com15340031003200®®minimal thicknesswiresflat, molded-to-shape, spiral wrapSeriesHoneywell HumidIcon™ HIH6000Honeywell HumidIcon™ HIH6100Description digital output-type relative humidity (RH) and digital output-type relative humidity (RH) andHumidity Sensors | Honeywell Humidicon™sensing .honeywell .com17Honeywell HumidIcon™ HIH7000Honeywell HumidIcon™ HIH8000digital output-type relative humidity (RH) and digital output-type relative humidity (RH) andSeriesHIH-5030/5031HIH-4000Description covered, filtered or unfiltered integrated circuit integrated circuit Featuresnear linear voltage output vs. %RH, laser trimmed, molded thermoset plastic housing, chemically resis-tant, tape and reel near linear voltage output vs. %RH; laser trimmed, molded thermoset plastic housing, chemically resistantHumidity Sensors | Humiditysensing .honeywell .com19HIH-4010/4020/4021HIH-4030/4031HIH-4602-A, CHIH-4602-Lcovered or uncovered, filtered or unfiltered covered, filtered or unfiltered integrated monolithic IC with integral thermistor or integrated circuit near linear voltage output vs. %RH, laser trimmed, molded thermoset plastic housing, chemically resistant near linear voltage output vs. %RH, laser trimmed, molded thermoset plastic housing, chemically resistant, tape and reel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in one package, near linear voltage output vs. %RH, laser trimmed, chemically resistant,built-in static protectionnear linear voltage output vs %RH, laser-trimmed, chemically resistant, enhancedaccuracy, fast responseHumidity Sensors Used in Wall Mount Transducers (Asia-Pacific Region Only)SCT Series009015-12-EN | 12 | 10/19© 201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Find out moreTo learn more about Honeywell’s sens-ing and switching products, call +1-815-235-6847, email inquiries to *********************, or visit Warranty/RemedyHoneywell warrants goods of its manufacture as being free of defective materials and faulty workmanship . Hon-eywell’s standard product warranty applies unless agreed to otherwise by Honeywell in writing; please refer to your order acknowledgement or consult your local sales office for specific warranty details . If warranted goods are returned to Honeywell during the period of coverage, Honeywell will repair or replace, at its option, without charge those items it finds defective . The foregoing is buyer’s sole remedy and is in lieu of all other warranties, expressed or implied, including those of merchantability and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In no event shall Honeywell be liable for consequential, special, or indirect damages.While we provide application assistance personally, through our literature and the Honeywell web site, it is up to the customer to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product in the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s may change without notice . The information we supply is believed to be accurate and reliable as of this printing . However, we assume no responsibility for its use .Honeywell Sensing and Internet of Things 9680 Old Bailes Road Fort Mill, SC 29707 。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注:以上为房间编号,每层对应的房间编号分别是在编号前加上对应的楼层号,例如,一层 1 东户卧室 1 对应编号为 101
6、围护结构低限传热热阻:������0.������������������ =
������ (������ ������ −������ ������ .������ ) ∆������ ������
2
序号 1 2 3 4 5
设备及材料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包括: (1)室外参数,室内参数:
(2) 热媒及总耗热量: (3)散热器型号及总片数: (4)管材选择及管道连接: (5)保温材料及保温方式: (6)系统安装完毕后进行的水压试验说明: (7)管道支架的选择说明: (8)管道表面的刷油说明: 室内管道与散热器刷红丹防锈漆一遍,银粉漆两遍; 立管与干管有保温层,在保温前进行除锈处理,并涂刷一层防锈漆(铁红酚醛防 锈漆) ,保温外护层防锈措施:刷两边调和漆。 (9)采暖系统的其他统一说明: 连接散热器的支管 i=0.01,其他未尽之处详见简明供热设计手册 22 论述设计特点,存在的不足之处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1、概述: 地址:北京市地形特征: 2、土建资料见建筑图 3、气象资料: (1) 、北京市中心位置:北纬 39°54′20″,东经 116°25′29″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 20~60 米,山地一般海拔 1000~1500 米 (2) 、设计用室内外气象参数及其他参数 表 1-1 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 门厅、卫生间、卧室 起居室、餐厅 18℃ 18℃ 表 1-2 冬季气象参数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冬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 冬季最多风向 最低日平均温度
3 窗户:窗框材料取塑料,窗户类型为单框 LOW-E 中空式,即双层窗,得:kch=2.2w/(m .k) ○ 2 4 外门:取 kwm=2.0w/(m .k) ○ 2 ’ 5 地面:采用 50mmEPS 挤塑板保温 Ri=1.91m .℃/W,用 R0 =R0+Ri 得: ○ ’ 2 第一地带: k0 =0.25w/(m .k) ’ 2 第二地带: k0 =0.16w/(m .k) ’ 2 第三地带: k0 =0.10w/(m .k) ’ 2 第四地带: k0 =0.06w/(m .k) 8、列表计算各房间的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见附表 1) 9、计算冷风渗透及冷风侵入耗热量 (1)渗透空气量:V=Lln 朝向修正系数 n:北向:0.35,东向:0.15,南向:0.70,西向:0.90 3 ’ ’ 双层窗 L 取 3.2,ρ w=1.4kg/m , Cp=1.0kj/kg. ℃ , Q2 =0.278Vρ wCp(tn -tw ) ’ ’ (2)冷风侵入耗热量:Q3 =NQwm ,N=65n% 10、求出建筑物总耗热量并汇总成表(见附表 2) ’ ’ ’ ’ Q = Q1 + Q2 + Q3 11、选定散热器型号: 四柱 813 散热面积 0.28m/片 水容量 1.41/片 重量 8Kg/片 工作压力 0.5MPa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K = 2.503 △t ^0.293 W/m •℃ 热水传媒当△t = 64.5℃时的 K 值为 7.87 W/m •℃ 确定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双管) ,tpj=(tsg+tsh)/2=(95+70)/2=82.5℃ 12、确定各房间所需散热面积及散热片数(见附表 3) 13、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及特点,供暖系统本身的技术和经济拟定合理的供暖系统形式:本次 系统采用双管-异程式采暖系统,采用热水供暖,供水温度 95℃,回水温度 70℃ 14、确定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 15、绘制供暖系统轴测草图,并对各立管编号(见轴侧图) 16、确定最不利环路并进行最不利环路的水利计算(见附表 4) 17、按同样方法对最近环路或相邻环路进行水力计算(见附表 4) 18、检查各环路之间压差的不平衡百分数,调整个别管径,使其不平衡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 内(见附表 4) 19 确定供暖系统所需的作用压头(保证供暖系统有 10%的富裕压头) : 20 附采暖系统的设备及材料明细表
(完整版)天津某住宅小区供热外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目录 (I)第一章课程任务书...................................................................................................... - 1 -1.1 已知条件 ............................................................................................................. - 1 -1.2 课程设计内容 ..................................................................................................... - 1 -1.3 具体要求 ............................................................................................................. - 1 - 第二章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 1 -2.1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 - 1 -2.1.1热负荷的计算 ............................................................................................ - 1 -2.1.2流量的计算 ................................................................................................ - 1 -2.2热负荷图 .............................................................................................................. - 1 -2.2.1供暖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 - 1 -2.2.2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 - 2 - 第三章集中供热系统.................................................................................................. - 5 -3.1 供热系统原理图的确定 ..................................................................................... - 5 -3.2热水供热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曲线的绘制 .......................................................... - 5 - 第四章管网布置.......................................................................................................... - 7 -4.1热源位置 .............................................................................................................. - 7 -4.2管网的走向 .......................................................................................................... - 7 -4.3管径的选择 .......................................................................................................... - 7 -4.4管道的敷设 .......................................................................................................... - 7 -4.5阀门的设计 .......................................................................................................... - 8 -4.6检查井的设置 ...................................................................................................... - 8 -4.7支架及补偿器的设置 .......................................................................................... - 8 - 第五章水力计算.......................................................................................................... - 9 -5.1水力计算的步骤 ................................................................................................ - 11 -5.2水压图的绘制 .................................................................................................... - 11 -5.2.1水压图的绘制原则 .................................................................................. - 11 -5.2.2绘制水压图的步骤 .................................................................................. - 12 -5.3 水泵的选择 ....................................................................................................... - 12 -5.3.1循环水泵的选择 ...................................................................................... - 12 -5.3.2补给水泵的选择 .................................................................................... - 13 -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 热负荷的计算及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的绘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 热负荷的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的绘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 年耗热量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供热管网和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 供热管网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2 供热管网的布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3 供热管道的敷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4 补偿器的选择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5 附件与设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及水压图的绘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1 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2 热水网路水压图的绘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 主要设备选择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1 循环水泵的选择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2 补给水泵的选择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 供热管道的热力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外网课程设计指导书1 热负荷的计算及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的绘制 1.1 热负荷的计算供热系统的采暖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法按公式(1)计算:310h h c Q q A -=⋅⨯ (1)式中:h Q ——采暖设计热负荷(kW );h q ——采暖热指标(W/m 2),可按表1取用; c A ——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2)。
供热外网课程设计
供热外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热外网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理解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原理;(2)掌握供热外网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了解供热外网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巧。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供热外网的设计;(2)具备分析和解决供热外网运行中问题的能力;(3)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供热外网的模拟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供热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2)引导学生关注能源节约和环保,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概念,供热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供热外网的设计:包括供热外网的类型、设计原则、管道布置、设备选型等。
3.供热外网的运行管理:包括运行参数的监测与调节、故障诊断与处理、能源节约与环保等。
4.供热外网的维护保养:包括设备维护、管道清洗、阀门维修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原理和概念,引导学生掌握供热外网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解决供热外网设计和运行中的问题。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热外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冷热源外网毕业设计指导书
冷、热源及室外管线毕业设计指导书一、设计题目:某小区冷、热源及室外综合管线工程设计二、设计方法及步骤:1.设计冷热负荷的计算:冷热源设计时,对于办公建筑、民用建筑等可利用供暖面积热指标计算采暖热负荷,热指标选取参阅教科书或有关设计手册;冷负荷采用给定值或按冷负荷计算方法计算。
室内采暖空调设计时,应进行围护结构的热工计算,分别计算建筑的冷热负荷,其设计参数详见有关设计手册。
2.冷源、热源方案的选择和确定根据计算出的冷热负荷值,综合考虑用户或建筑物用途、分布情况、冷热媒的种类、参数、当地的客观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冷、热源方案,提倡冷、热源新技术的应用(如燃油、燃气锅炉、直燃机、各种热泵等)和节能环保措施的应用。
设计应确定出冷、热源在建筑总平面的位置、选用设备情况、管网走向和敷设方式等,并确定系统的定压方式、运行调节方式以及与用户的连接方式。
在确定方案过程中,应通过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结合国家的有关政策,选出最合理的方案。
3.设备的选择冷、热源设备,主要是指为用户提供冷热源的主机设备和辅助设备,如:燃油、燃气锅炉、直燃机、吸收式制冷机、各种热泵机组、热交换器以及与之配套的附属设备等的选择。
⑴锅炉、直燃机、热泵或换热器的选择和计算锅炉、直燃机、热泵或换热器的确定,应根据计算出来的总冷、热负荷值,考虑热源自用冷热量、管网冷、热损失以及一定的富裕量来确定机组容量。
锅炉、直燃机、热泵、换热器等设备的型号、规格和台数应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选择。
锅炉、直燃机、热泵和换热器的选择计算可参见相应的样本。
每一个冷、热源一般应不少于两台供热、供冷设备。
⑵水泵的选择计算①热网循环泵流量G依如下公式得出:G=Σ0.86*Q*S*10-3/(t g - t h) t/h式中:S为漏损系数;取S=1.05扬程下式计算:H=H r+H w+H y式中:Hr——为热源内部阻力损失,对锅炉做热源时取Hr=10~15mH2O。
(完整版)天津某住宅小区供热外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目录 (I)第一章课程任务书...................................................................................................... - 1 -1.1 已知条件 ............................................................................................................. - 1 -1.2 课程设计内容 ..................................................................................................... - 1 -1.3 具体要求 ............................................................................................................. - 1 - 第二章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 1 -2.1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 - 1 -2.1.1热负荷的计算 ............................................................................................ - 1 -2.1.2流量的计算 ................................................................................................ - 1 -2.2热负荷图 .............................................................................................................. - 1 -2.2.1供暖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 - 1 -2.2.2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 - 2 - 第三章集中供热系统.................................................................................................. - 5 -3.1 供热系统原理图的确定 ..................................................................................... - 5 -3.2热水供热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曲线的绘制 .......................................................... - 5 - 第四章管网布置.......................................................................................................... - 7 -4.1热源位置 .............................................................................................................. - 7 -4.2管网的走向 .......................................................................................................... - 7 -4.3管径的选择 .......................................................................................................... - 7 -4.4管道的敷设 .......................................................................................................... - 7 -4.5阀门的设计 .......................................................................................................... - 8 -4.6检查井的设置 ...................................................................................................... - 8 -4.7支架及补偿器的设置 .......................................................................................... - 8 - 第五章水力计算.......................................................................................................... - 9 -5.1水力计算的步骤 .................................................................................................. - 9 -5.2水压图的绘制 ...................................................................................................... - 9 -5.2.1水压图的绘制原则 .................................................................................... - 9 -5.2.2绘制水压图的步骤 .................................................................................. - 10 -5.3 水泵的选择 ....................................................................................................... - 10 -5.3.1循环水泵的选择 ...................................................................................... - 10 -5.3.2补给水泵的选择 .................................................................................... - 11 -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小区换热站及室外热网方案设计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能工程学院课程大作业说明书课程《供热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1月目录1工程概况 (2)1.1工程概况 (2)1.2设计内容 (2)2设计依据 (2)2.1 设计依据 (2)2.2 设计参数 (2)3负荷概算 (2)3.1 用户负荷 (3)3.2 负荷汇总 (3)4热交换站设计 (3)4.1换热器 (3)4.2 蒸汽系统 (3)4.3 热水系统 (3)4.4定压系统 (4)5室外管网设计 (4)5.1 管线布置与敷设方式 (4)5.2 热补偿 (8)5.3 管材与保温 (10)5.4 热力入口 (10)6 课程作业总结 (10)7 参考资料 (11)1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1.1 工程名称:某小区供热系统1.1.2 地理位置:合肥地区1.1.3 本工程为合肥某小区的供热系统设计,为小区的住宅楼和公寓楼采暖提供热源,各热用户如下表1:表1 热用户1.2 设计内容某小区换热站及室外热网方案设计2设计依据2.1 设计依据1.《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2.《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0019-2003,3.《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5.《城市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T81-98,2.2 设计参数冬季采暖设计供水温度80℃,回水温度60℃。
3 热负荷概算3.1热用户热负荷概算一、确定总负荷:利用公式可以计算出各栋楼的热负荷,汇总列入下表2:表2 热负荷3.2 负荷汇总由上表计算的各用户的热负荷可以汇总得小区的总热负荷为:2348.5(KW)4 热交换热站设计4.1 换热器4.1.1 换热器选型及台数确定本小区的总热负荷为2348.5KW,由于正常情况下不会满负荷运行,所以选一台换热器不合适,而且考虑备用,所以选择单台换热量900kw的换热器三台。
4.2 蒸汽系统热源:小区由市政热网提供饱和蒸汽,蒸汽压力为0.6MPa。
供热外网毕业设计方案说明书secret
I / 71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以往的设计中,由于外网与内网的配合往往出现缝隙,使得各个建筑物的资用压头与实际需要的出现偏差,使系统水力失调, 浪费了大量的热量,而供热效果却不甚理想.本次设计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使得系统的平衡性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减少系统的失调损失,节省燃料和电、水的消耗,并提高供热质量。
间接连接供热因其热源补水率低,热网的压力工况和流量工况不受用户的影响,便于热网运行管理。
在近年来已经成为流行的供热方式。
本次设计为贴近实际也采用了间接连接供热,在各个小区设置了热力站。
地沟敷设已被使用很久,使传统的供热管道敷设方式,本次设计的一级网使用了这种成熟的辐设方式。
近年来兴起的直埋敷设因其造价低,施工快,维护简单等特点以及越来越可靠的性能,在实际工程中也有了很多应用,本次设计的的二级网采用了这种新型的敷设方式。
关键词:间接连接供热;直埋敷设;水力平衡说明书勘误:水泵的选取有误要求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选取,而且需要知道步骤尤其是水泵的特性曲线,水泵图谱一定要明白。
不要使用软件选水泵热源循环水泵应尽量选取一用一备,不应有富裕值,两台并联使用时型号应不相同,用以调节使用。
补给水泵应选取一用一备。
Q应为1.1倍的计算值。
H应为1.2倍的理论计算值。
热力站循环水泵应选取一用一备,多台并联时,型号不应相同补给水泵一用一备。
Q应为1.1倍的计算值。
H应为1.2倍的理论计算值。
摘要的英文翻译应当重新翻译,作者水平有限,错误甚多。
目录II / 711 / 71第一章 绪论1.1 设计题目XX 市XX 区供热外网设计1.2 原始资料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24w t C =-︒; 采暖季天数:186N =天;采暖室外平均温度:9.1w pj t C =-︒; 最大冻土层深度:189CM 。
外网课设说明书
2、管网走向
管道应尽量穿越负荷区,走向宜平行于建筑物;
为施工方便,管线应尽量走绿化地带;
热力管沟外侧与其他建筑物、管线保持一定的距离,与基础外边近距离不小于1.5米。
3、管道敷设
本设计管线全部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采暖管道宜埋于地下水位之上,埋深为1.25米,管道坡度为0.002管道最高处设放气阀,最低处设卸水阀。
三、设计参考资料:
规范标准:CJJ55-93《供热术语标准》
CJJ/T78-97《供热工程制图标准》
CJJ34-2002《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
CJJ-T81-98《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38-90《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03R411-2《室外热力管道地沟》
19.97
值班室
26
1
26
1.17
总热负荷:313.24Kw
2、生活热负荷
热水供应平均热负荷
依据手册规定,取有沐浴设备,并供给生活热水时:
建筑总面积:F=2539.36+145.96+3375.5+430.22+443.84=6934.88
则:热负荷
3、生产工艺热负荷
无
二、供热管网水力计算
1、确定管道敷设方式,进行系统布置。
一、管网热负荷计算
1、供
层数
总面积
供暖热负荷
1号楼
634.84
4
2539.36
114.27
2号楼
72.98
2
145.96
6.57
3号楼
675.1
5
3375.5
151.90
热网说明书
热网、换热站课程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张雅杰班级:供052姓名:孙楠学号:18号目录一、设计原始资料二、热源方案确定三、管网的布置确定四、水力计算五、水压图的绘制六、水泵扬程及流量的确定和选取七、换热器的选择确定八、水箱的确定九、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十、除污器的选择十一、参考文献十二、水利计算表和计算草图一、设计原始资料1、建筑物所在地区:长春市。
2、采暖室外计算温度:tw` = -23℃,冬季室外风速,3.0m/s,最大冻土深度169cm.3、建筑物高度:住宅均为18m ,公建均为6m.4、热媒及参数:热水,二次网供回水温度95℃/70℃.一次网供回水温度130℃/80℃.5、供热面积热指标(采取节能措施):住宅为40w/m²,车库为20 w/m²,公建为50 w/m².二、热源(换热站)方案确定1、尽量靠近主要负荷及负荷密度较大处.2、考虑整个管网的水力平衡性3、尽量将其放置在绿化带上,不影响美观与小区道路.三、管网的布置确定1、确定系统型式:采用支状管网,线条清晰,层次分明.2、管道尽量平行于道路和建筑物.3、尽量将管道设在人行道及绿化带下,且少穿道路.4、敷设方式:管线采用直埋敷设方式,主要分支处设阀门和检查井,各热力入口设阀门.5、小区管网高点设排气装置,低点设泄水装置.6、管网敷设应力求线路短直.7、热力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管线的最小距离符合相应规范.8、管网布置见附表图.四、水力计算1、确定采暖热负荷Q n =q f×F×10`³Q n--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KWQ f--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 W/㎡F---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例:建筑物41#,住宅面积F=7326.86㎡,热指标40W/㎡Qn =qf ×F×10-³= 40×7326.86×10`³=293.07KW其他用户计算结果见热负荷计算附表2、确定各用户的设计流量G n’=0.86Q n’/(τ1’-τ2’)G n’—用户的设计流量 t/hQ n’--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KWτ1’,τ2’--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
采暖外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暖外网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原始数据1.1气象数据和物理数据1.2城市用气1.3燃气管网布线1.4城市燃气加臭规定1.5燃气管网系统1.6设计城镇燃气的几种类型1.7燃气输配方案的比较1.8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1.9管道的防腐1.10管道的保温第二章城市燃气水力计算2.1燃气消耗量和单位长度在途排放量计算2.2城市燃气流量计算2.3城市燃气水力计算2.4高压分支管网水力计算步骤第三章室内燃气管网水力计算3.1管段号3.2管段额定流量的确定3.3预选管径3.4当量长度的计算3.5单位压力降的计算3.6附加压头的计算3.7实际压力损失的计算3.8总压力降的计算参考文献一燃气课程设计第一章原始材料1.1设计题目:北京市半岛国际城燃气输配管网设计1.2气象资料及物理资料(1)温度:历年最高极端温度:38℃;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0℃(2)年主导风向:西北风(3)最大冻土深度:0.5m(4)地下水位:2.0m(5)土质:以沙质粘土为主,地耐力2-2.5kg/m2(6)人工然气物理化学性质天然气理化性质混合气平均分子量(kg/KMOL)V(m2/s)(kg/m3)16.979025×100.46-6低热值室内燃气管道允许压降(kJ/Nm3)△ P(PA)1510080-1001.3城镇用气量(1)在设计燃气系统时,首先应确定燃气管网的计算流量,计算流量取决于燃气需求和不均匀需求。
城市用气需求取决于用户类型、数量和用气指标,而居民用户用气则取决于用气指标(用气定额)、气化率和城市居民人数。
影响居民用气指标的因素很多,如家用燃气器具的种类和数量、住宅建筑的等级和卫生设备的设置水平、供暖方式和热源类型、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每户平均人口、气候条件、,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的发展、燃气价格等。
各种影响因素对住宅用户燃气消费指数的影响无法准确确定。
一般情况下,根据居民用气量的实际统计数据,通过综合分析计算得出用气量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lin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 课程设计计算书设计名称热源外网课程设计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072班姓名戴瑞学号03107241指导教师张璐设计时间2010.12.6—2010.12.26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说明 (1)1.1设计原始资料………………………………………………………….… 1.1.2图纸要求 (1)1.3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 (1)第二章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1)2.1热负荷计算 (1)2.2确定供热系统的供热原理 (3)第三章方案确定及布置管道 (4)3.1系统热源型式及热媒的选择 (4)3.2 热网系统型式 (4)3.2 热网管道的布置 (4)第四章水力计算及水压图绘制 (5)4.1水力计算 (5)4.2 水压图绘制 (9)第五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10)5.1循环水泵和补给水泵的选型 (11)5.2 换热器的选型 (12)5.3其它设备的选型 (13)致谢参考文献第一章设计任务说明1.1设计原始资料小区所在地区:松原;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2℃;最高建筑物高度:18m;小区建筑分布情况:如平面图所示,建筑功能包括:住宅、幼儿园;供暖面积热指标:根据建筑功能、建筑物所在地区从相关手册中选择热媒及参数:一次网热媒为高温水,供水温度为130℃,回水温度为80℃;二次网热媒为低温水,供水温度为85℃,回水温度为65℃。
用户预留资用压力3-5mH2O。
1.2图纸要求(1)热水管网平面布置图(1张),(2)热水管网剖面图(地沟敷设)(1张)(3)水压图(1张)(4)热力入口平、剖面大样图(1张)(5)换热站(锅炉房)设备与管道平面布置图(1张)(6)换热站(锅炉房)设备与管道剖面图或系统图(1张)(7)设计说明1.3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原始条件,设计计算公式和有关数据,文字说明及附图。
应字迹工整,计算准确,简明扼要。
第二章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2.1 热负荷计算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及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实际情况,其采暖供热热负荷采用采暖面积热指标法来确定。
具体的计算公式方法如下:以下公式取自《供热工程》P139页6-2公式。
Q'n = qf⨯F⨯103-KW(2.1-1)式中 Q'n——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F——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qf——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W/m2;它表示每1 m2建筑面积的供暖设计热负荷,见表2.1-1。
表2.1-1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qf( W/m2)建筑物类型住宅学校医院旅馆商店餐厅影剧院热指标44~74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根据上表热指标的推荐值,选取住宅的热指标q=50w/㎡;幼儿园 q=70w/㎡。
另外为了满足室内热负荷的要求,供暖管网内的流量由公式2.1-2求得。
以下公式取自《供热工程》P89页4-25公式G=A∙Q/(t g-t h) kg/h (2.1-2) Q---供暖用户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W.A---采用不同计算单位的系数,本计算A取0.86.G---用户的计算流量,kg/h.t g、t h ---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 .综上,例如4-01#楼热负荷:Q=50×280×6=84000W其管段流量G=0.86×840000÷(85-65)=3612kg/h设计区位内各栋楼的热负荷及其入户管的流量如下表:热负荷计算表建筑编号面积热指标W/m2建筑单层面积建筑层数热负荷入户流量4—01 50 280 6 84000 3612 4—02 50 280 6 84000 3612 4—03 50 420 6 126000 5418 4—04 50 560 3 84000 3612 4—05 50 380 3 57000 2451 4—06 50 380 3 57000 2451 4—07 50 460 3 69000 2967 4—08 50 540 3 81000 3483 4—09 50 620 3 93000 3999 4—10 50 580 3 87000 3741 4—11 50 420 3 63000 2709 4—12 50 520 3 78000 3354 4—13 50 640 3 96000 4128 4—14 50 400 3 60000 25804—15 50 620 3 93000 3999 4—16 70 300 5 105000 4515 4—17 50 440 3 66000 2838 4—18 50 660 3 99000 4257 4—19 50 600 3 90000 3870 4—20 50 600 3 90000 3870 4—21 50 660 3 99000 4257 4—22 50 440 3 66000 2838 4—23 50 440 3 66000 2838 4—24 50 660 3 99000 4257由此表可知:采暖总的热负荷为1992KW、所需热媒的总流量为85.656t/h 2.2 确定供热系统的供热原理本设计以城市一次热网热水130/80℃为热源,经过小区换热站换热后得到85/65℃的热水供小区采暖用。
管网采用枝状连接。
异程布置,热水沿主干线,经枝线分别送至各用户,又沿相同路线返回热源。
从换热站引出主干线,分别供给低区用户。
本次设计无高区热源部分,所以不考虑高区供热。
热源动力由两台台水泵并联运行,其中一台为备用泵;。
欲使热网按水压图给定的压力状况运行,采用补给水泵定压方式。
第三章方案确定及布置管道3.1 系统热源型式及热媒的选择根据对住宅小区的调查,该小区有如下特点:(1)该区域内建筑物以住宅为主,其中有一栋楼为幼儿园;大部分楼为三层,还有一小部分为六层,幼儿园为五层且该区热负荷较集中。
(4)小区总建筑面积为3.924万m2,设计总热负荷为1992.0kw。
基于上述特点,本规划以水-水换热站作为供热热源,以热水作为小区供热管网的热媒,换热站设在小区的右上角一十字路口侧。
3.2 热网系统型式1、确定管网布置形式:基于前述小区特点,小区采暖对热网的后备储热能力要求不高,故采用闭式双管制枝状连接。
这主要是考虑到枝状管网布置型式简单,管径随距热源越远越小;减少基建投资,运行管理简便。
2、确定管网敷设方式:本小区面积较小、敷设管线较短,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方式,采用的型式是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外壳,三者紧密粘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结构型式。
3、管道附件在与干管相连接的管路分支处与分支管路相连接的较长的用户支管处均应装设阀门;在系统最低点或局部最低点应设泄水阀,最高点或局部最高点设放空气阀。
考虑以后维修方便,在需要的位置设检查井。
4、管道的保温与防腐(1)直埋敷设管道保温采用预制保温首先在管道上涂耐热防锈漆两遍,外用玻璃棉毡捆扎再用镀锌铁丝缠绕,用密纹玻璃布包扎做为保护层,表面涂冷底子油2遍。
(2)保温地下直埋管道保温采用预制保温管。
保温层用聚氨脂硬脂泡沫塑料保温,为增加保温层的耐久性和分辨各种介质的管道在保护层外涂刷颜色漆。
另外管道的防腐涂料选用铁红防锈漆。
5、水压实验:实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管道系统安装后,进行实验,十分钟内压力下降不大于0.05MPa ,不漏为合格。
热力管道严密性实验合格后,须清除管内留下的污垢或杂物,热水及凝结水管道以系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压力和流量进行清水冲洗,直至排出口水洁净为合格。
3.3 热网管道的布置1、管网布置原则(1)热源的位置本设即热源为小区内的换热站(2)管网的走向实际定向时要掌握地质,水文资料,地上,地下构筑物情况,除了技术经济合理外还要考虑维修管理方便,布置时应注意:Ⅰ、管道应尽量穿越负荷区,走向宜平行于建筑物。
Ⅱ、尽量少穿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
Ⅲ、为了施工及管理方便,管线应尽量走绿化地带。
Ⅳ、热力管沟外侧与其他建筑物,管线保持一定距离,与基础外边净距不小于1.5米。
Ⅴ、热网规划时应当适当考虑各小区连接方便及小区负荷对称。
(3)管道敷设本设计管线全部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采暖管道宜埋于地下水位之上,本设计埋深为1.2米,管道坡度为0.003,管道最高处设放气阀,最底处设泄水阀。
(4)检查井的设置检查井数量要求少,不应设在交通要道和人行车流频繁处,在管道分支有阀门处及其他各种阀门处;需要经常维修的设备和部件处应设检查井。
第四章水力计算及水压图绘制4.1 水力计算热水网路水力计算的方法及步骤如下:(1)确定热水网路中各个管段的计算流量:管段的计算流量就是该管段所负担的各个用户的计算流量之和,以此计算流量确定管段的管径和压力损失。
(2)确定热水网路的主干线及其沿程比摩阻热水网路水力计算是从主干线开始,网路中平均比摩阻最小的一条管线,称为主干线,一般是从热源到最远用户的管线是主管线。
主管线的平均比摩阻R值,对确定整个管网的管径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选比摩阻大的,则管径小,选比摩阻小的,则管径大,这对能耗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条件允许时,主干线的比摩阻尽量小些,管径大些,有利于供暖的可靠性,可取40~80pa/m进行计算。
(3)根据网路主干线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和初步选用的平均比摩阻R值,利用水力计算表,确定各管段的标准管径和相应的实际比摩阻。
(4)热水网路的局部损失,采用当量长度法,将管段的局部阻力损失折合成相当的沿程损失,所以,热水网路中的管段的总压降等于:△P=R(L+Ld)=RL zh pa式中L z h—管段的折算长度在进行估算时,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Ld可按管道的实际长度L的百分数计算,即Ld=αjLαj—局部阻力当量长度百分数,本设计取αj=0.2(5)根据管段的沿程比摩阻和折算的局部阻力损失,计算管段的总压降。
(6)主干线水力计算完成后,可进行支干线,支线等水力计算,应按支干线,支线的资用压力确定其管径,管路的水力计算见下表:管段编号计算流量kg/h)管段长度(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折算长度(m)公称直径(㎜)流速(m/s)比摩阻(Pa/m)管段的压力损失(Pa)1--2 85656 22 7.24 29.24 175 0.96 62 1812.8 82--3 82044 40 13.24 53.24 175 0.91 56 2981.4 43--4 78432 5 7.24 12.24 175 0.87 51 624.244--5 73014 24 7.24 31.24 175 0.81 44 1374.5 65--6 69402 10 7.24 17.24 175 0.77 37 637.88 6--7 65145 45 7.24 42.24 175 0.72 35 1478.4 7--8 53793 3 5.6 8.6 175 0.59 23 197.8 8--9 43860 36 5.6 41.6 150 0.72 43 1788.8 9--10 36120 40 5.5 45.5 125 0.85 79 3594.5 10--11 32250 63 7.4 60.4 125 0.76 63 3805.2 11--12 22317 84 4.4 88.4 125 0.53 30 265212--13 8514 87 3.65 90.65 80 0.47 41 3716.6 513--14 4515 13 3 16 70 0.38 36 576536.59 25240.357--187--15 11352 28 2.55 30.55 80 0.61 71 2169.0 515--16 8901 44 2.55 46.55 80 0.49 45 2094.7 516--17 6450 6 2 8 70 0.55 75 600 17--18 2967 22 2.8 24.8 50 0.43 70 1736109.9 08--218--19 9933 25 2.55 27.55 70 0.85 179 4931.4 519--20 5676 10 2 12 50 0.83 255 3060 20--21 2823 23 2.8 25.8 50 0.43 66 1702.865.35 9694.2 59--239--22 7740 53 2.55 55.55 80 0.43 34 1888.7 22--23 3999 59 3 62 70 0.34 28.5 1767117.55 3655.7 11--2611--24 9933 26 3.65 29.65 80 0.55 56 1660.4 24--25 6063 61 2 63 80 0.33 21 1323 25--26 2709 48 2.8 50.8 50 0.4 58 2946.4143.45 5929.8 12--3012--27 13803 17 4.4 21.4 100 0.51 37 791.8 27--28 9546 31 2.55 33.55 80 0.53 52 1744.6 28--29 6708 13 2 15 70 0.57 80 1200 29--30 2580 12 2.8 14.28 50 0.38 52 742.5684.23 4478.9 64.2水压图绘制1)在图纸下部绘制出热水网路的平面布置图;(2)在平面图的上部以网路循环水泵中心线的高度为基准面,沿基准面在纵坐标上按一定的比例尺做出距离的刻度;(3)在横坐标上,找到网路上各点或各用户距热源出口沿管线计算距离的点,在相应点沿纵坐标方向绘制出网路相对于基准面的标高,构成管线的地形剖面图;(4)绘制静水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