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管网课程设计
供热管网毕业设计说明书
沈阳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题目哈尔滨市滨江小区供热管网及换热站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3-2班学生姓名张芸栗性别女指导教师王宏伟职称副教授2007年6月11日摘要本工程为哈尔滨市滨江小区供热管网及换热站设计。
小区内所有建筑物均为民用住宅,四周为商业网点。
小区占地面积约为12万㎡,建筑面积约为15万㎡。
供暖热负荷0.68×107W,总循环水量265.03t/h。
小区一次水供回水温130℃/80℃,二次水供回水温95℃/70℃。
管网布置为闭式双管异程式系统,枝状形式。
采用补水泵定压方式,系统运行时,采用质调节调节方式,以适应热负荷的变化。
整个管道均为无补偿直埋敷设,所有管段采用预制保温管,保温材料为聚氨酯,保护层为聚乙烯,由国家标准设计图集《管道及设备保温》98R418确定其保温层厚度,通过水力计算确定管径。
小区设一个地下换热站,内设2台型号BR0.5板式换热器,2台型号为IS200-150-400C的热水循环泵(一备一用),2台型号为IS50-32-200C的补水泵(一备一用),卧式直通除污器。
整个网路由绘制的水压图可知网路压力工况均满足技术要求。
关键词:热负荷;水压图;热力交换站AbstractThis project designed the heat supply pipe network and heat—exchanging station of BinJiang district in Haerbing .All the buildings in this district are for residential use. Area covers approximately 120,000 ㎡and a building area of about 150,000 ㎡. Heating load 0.68 ×107W, with a total circulation stood 265.03t / h.Once water provides to return to water temperature 130 ℃/80 ℃, two waters provide to return to water temperature 95 ℃/70 ℃ Adopt the way of patch water pump fix press.The pipe network is designed as seamless two-pipe system with tree-shaped. When the system is functioning, it adopt the quality flux regulat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heat-load.The whole pipe is directly buried and self-compensated, the entire pipe sections are insulating constructive, (heat preservation material is polymer of ammonia and ester, protect layer is polyethylene). Design standards by the State Atlas "piping and equipment insulation" 98R418 its insulating layer thickness, through hydraulic calculation to determine diameter. We establish one underground heat-exchanging station. In this station, there are two platform board type exchange heat organ, their model is BR0.5, there are two platform cycle pump,IS200-150-400C, (with a prepared one) and there are two platform patch water pump,their model is IS50-32-200C(with a prepared one). Drawing from the entire network of hydraulic pressure on the network map known conditions are met technical requirementsKey words:heat-load;hydraulic plot;Heat-exchange station.目录第一章供热方案的确定 (3)1.1前言 (3)1.2集中供暖热负荷 (4)1.2.1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的概算和特征 (4)1.2.2热负荷的计算 (4)1.3供热方案的确定及管道布置 (10)1.3.1供热方案的确定 (10)1.3.2热水供热管网平面布置型式 (10)1.3.3补偿器的选择及校核 (11)第二章水力计算 (14)2.1确定各用户的设计流量 (14)2.2主干线水力计算 (14)2.3支线水力计算 (14)2.4水压图绘制 (16)2.4.1热水网路压力状况的基本技术要求 (16)2.4.2绘制热水网路水压图的步骤: (16)2.5连接方式的确定 (18)第三章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19)3.1供热调节 (19)3.2直接连接质调节计算 (19)第四章换热站的形式选择及计算 (21)4.1换热站的形式选择 (21)4.2换热站的内部设备计算 (21)4.2.1循环泵的计算和选择 (22)4.2.2补给水泵的计算和选择 (23)4.2.3补水箱的选择 (23)4.2.4换热器的计算和选择 (23)4.2.5除污器的选择 (26)4.2.6换热站换热设备的布置 (26)第五章供热管道的选择及其附件 (27)5.1管材的选择及管道的链接 (27)5.2阀门的选择 (27)5.3管道的放气排水装置的布置 (28)5.4检查井的布置 (28)5.5供热管道的保温 (29)第七章技术经济分析 (31)第八章结论 (32)参考文献 (33)附表1:水温调节曲线 (1)附表2:水利计算表 (2)附表3:外文翻译 (28)哈尔滨市滨江小区供热管网及换热站设计第一章供热方案的确定1.1前言所谓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生活所需的热量方式。
供暖管网课程设计
供暖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供暖管网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相关术语。
2. 学生能够描述供暖管网的布局设计、管道材料选用及安装要求。
3. 学生能够解释供暖管网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及其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供暖管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简单的供暖管网设计与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际操作技能,完成供暖管网的安装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暖管网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节能环保意识,关注供暖管网的能效提升。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供暖管网工程中与他人沟通、协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供暖管网的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我国供暖行业培养具备实际工程能力的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供暖管网概述- 供暖管网的作用与分类- 供暖管网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2. 供暖管网的设计与计算- 管网布局设计原则- 管道材料选用及其性能参数- 管网水力计算方法3. 供暖管网的安装与施工- 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工艺- 管网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管网系统调试与验收标准4. 供暖管网运行与管理- 供暖管网运行参数检测与调整- 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供暖管网节能措施及运行管理5. 供暖管网案例分析- 典型供暖管网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供暖管网概述及基本组成第二周:供暖管网设计与计算第三周:供暖管网的安装与施工第四周:供暖管网运行与管理第五周:供暖管网案例分析及总结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计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一、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布置类型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布置与热媒种类、热源与热用户相互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其布置应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城市供热系统的特点是热用户分布区域广、分支多。
在管网发生事故时,通常允许有若干小时的停供修复时间。
有些热网为提高供热可靠性和应付供热发展的不确定性,在规划设计时就将热网象市政给水管网一样成网格状布置,但这样存在一定的问题,热网水力工况和控制的十分复杂,同时网格状管网投资非常高。
在城市多热源联合供热时,有些规划设计时将热网主干线设计成环管网环状布置,用户管网是从大环网上接出的枝状管网,这种布置方式具有供热的后备性能,运行安全可靠,但热网水力工况和控制的也比较复杂,投资很高。
在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城市热力管网应是多条枝状管网放射型布置。
在规划设计时,根据城市规模、热用户分布及热源位置布置几条输配主干线,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供热能力和热用户情况,逐步完善不同的主干线。
当城市供热主干线骨架形成后,适当敷设连通管,在正常工作时连通管上的阀门关闭,当主干线某段出事故时,可利用连通管进行供热。
这种热网布置形式保证了枝状管网适应不确定热用户的发展,如果一条干管供热能力不够,敷设相邻干管时加大其供热能力就可以解决,以达到供热管网输配能力最优化,不必象环状管网那样先埋入较大管道去等负荷确定的热用户。
二、热力管道直埋敷设供热管网直埋敷设由于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施工周期短、保温性能好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正确认识热力管道直埋原理,合理选择敷设方式是很关键的。
热水管道直埋与架空或管沟敷设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直埋敷设的供热管道保温结构与周围土壤直接接触,管道热胀冷缩的过程受到土壤摩擦力约束,此时管道处于锚固状态,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产生的位移势能,被储存在管道壁上,使管道受力复杂化。
管道直埋敷设方式可分为:无补偿直埋敷设、一次性补偿直埋敷设和有补偿直埋敷设三大类。
小区供热管网课程设计
小区供热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供热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供热管网的分类、特点和适用场景;3. 学生能够了解供热管网设计中涉及的参数和计算方法;4.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区供热管网的设计需求;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热管网类型和设备;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方法,进行简单供热管网的设计计算;4.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供热管网设计方案的制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供热管网在节能环保和居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2. 学生能够培养对供热管网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 学生能够在合作设计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供热行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小区供热管网的设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供热管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内容见下。
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包括供热管网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运行原理以及供热政策与行业标准。
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供热管网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 供热管网的类型与特点: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供热管网(如单管式、双管式等),以及各自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网类型。
3. 设计参数与计算方法:教授供热管网设计中所涉及的关键参数,如流量、压力损失等,并介绍相应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
4. 实践操作: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针对具体小区案例进行供热管网设计方案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热力管网设计范文
热力管网设计范文热力管网设计是指在城市或工业区域中,利用不同的能源以热媒为载体,通过管道网络将热能传送给需要使用的用户,以满足其供热、供冷、供能等需求的系统。
热力管网一般由供热站、热力管道和用户热交换站组成,其设计旨在确保热能传输的高效、安全和可靠。
热力管网设计的核心是确定供热站的位置和规模,并设计合理的热力管道布局。
供热站是整个热力管网的核心,负责集中供热源的热能转换、稳定传输以及配热。
好的供热站应具备高效、可靠、安全、节能等特点。
在选择供热站的位置时,应考虑到热源的距离、热负荷的大小、地理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以减少能源消耗和传输损失。
同时,供热站的规模也与用户数量和热负荷大小密切相关,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热力管道的设计主要包括管道的材质、断面尺寸、敷设方式和保温措施等。
管道材质一般选择具有良好耐热性、耐压性和抗腐蚀性的材料,如无缝钢管或聚丙烯管等。
管道的断面尺寸要根据热负荷和热传输距离来确定,以确保热能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敷设方式有地下敷设和管廊敷设两种形式,具体选择要根据地理条件、土质和施工难度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在保温措施方面,可以采用保温层、保温套管和保温材料等,以减少热能传输损失。
用户热交换站是连接用户与供热站之间的纽带,负责将供热站传输来的热能传递给用户,并将用户回收的冷凝水和余热传输回供热站进行再利用。
用户热交换站的设计要具备高效、可靠和安全等特点,以确保用户能够得到稳定的供热服务。
用户热交换站的规模和设置要根据用户的热负荷和使用特点进行合理确定。
在热力管网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稳定性是指供热系统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行,安全性是指供热系统能够确保用户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是指供热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减少维护和故障的发生。
综上所述,热力管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工程项目,需要充分考虑到供热站、热力管道和用户热交换站等各个环节的设计,并注重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采暖管网工程设计方案
采暖管网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总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共有X栋建筑物。
本工程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设计供暖面积为XX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综合体、办公楼等不同用途的建筑。
本工程力求高效、节能、安全、环保、清洁和适宜。
二、设计依据1.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2.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GB 50736-2012)3. 《供热管道设计规范》(GB 50201-2010)4. 设计目标:建筑物内部温度保持在18°C以上。
三、供暖管网设计1. 管网布置(1) 供暖管网采用循环水系统,根据建筑结构和用途,确定管道走向和布置方式,保证各个建筑物内的供暖效果均匀。
(2) 供暖管网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用途,分为主干管道和分支管道,主要管道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
管网综合考虑使用寿命、维护和成本综合因素,选用耐用、经济合理的管材。
(3) 采暖管道的布置应尽量减少弯头、分支和连接,以降低管道阻力,提高供暖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2. 管网设计(1) 供暖管道的设计流速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水流速合适,不会引起管道压力过高或管道水力损失过大。
(2) 供暖管道的直径应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用途和供热负荷进行合理选择,满足建筑物内部供热需求,同时考虑管道经济性和使用安全性。
(3) 供暖管道的绝热层应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绝热材料,确保隔热效果良好。
四、供暖站设计1. 供暖站配置(1) 根据供暖管网的布置和供热需求,合理配置供暖站,确保供热水在管网中的循环和供热效果。
(2) 供暖站的布置应考虑运行维护,保证设备运行稳定,排水畅通,操作维护方便。
2. 供暖设备选型(1) 供暖站的主要设备包括锅炉、循环泵、换热器等。
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型,确保供暖效果良好,且具有较高的能效比。
(2) 设备应选择品牌可靠、性能稳定的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是选型的首要考虑因素。
五、安全措施1. 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和供暖方面的安全规范,确保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项目背景供热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居民和企业提供舒适的冬季供热服务。
本工程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目标1. 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能源利用方式。
2. 学会设计和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和系统。
3. 熟悉供热工程的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
4. 培养学生解决供热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内容1. 供热工程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2. 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
3. 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
4. 供热设备的选型和性能计算。
5. 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能源的利用方式。
2. 学生进行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供热设备和系统配置。
3. 学生进行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包括管道的选型、布置和敷设。
4. 学生进行供热设备的选型和性能计算,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
5. 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包括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和检查。
五、项目评估标准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能源利用方式,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估情况。
3. 学生能够进行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4.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并进行性能计算,设备选型的合理性评估。
5. 学生能够理解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六、项目实施时间计划本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计划用时4周,每周2次实验课或实践操作。
七、项目预算及资源需求1.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计算机、CAD绘图软件、热负荷计算软件等。
2. 学习资料:教材、参考书、教学资料、实验指导书等。
八、项目成果1.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供热二次网课程设计
供热二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热二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供热二次网在设计、施工和维护中的关键参数;3. 帮助学生理解供热二次网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供热二次网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优化供热二次网系统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进行现场施工、调试及维护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我国供热行业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激发学生对供热技术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培养学生树立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实践课,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供热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供热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供热二次网基本概念:包括供热二次网的定义、分类及在我国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1课时,参考教材第2章第1节。
2. 供热二次网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供热二次网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安排:2课时,参考教材第2章第2节。
3. 供热二次网关键参数:分析设计、施工和维护中的关键参数,如流量、压力、温度等。
教学安排:2课时,参考教材第2章第3节。
4. 供热二次网系统设计:讲解供热二次网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安排:3课时,参考教材第3章。
5. 供热二次网施工与维护:介绍供热二次网的施工工艺、调试方法及维护要点。
教学安排:3课时,参考教材第4章。
6. 供热二次网优化与节能:探讨供热二次网系统的优化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教学安排:2课时,参考教材第5章。
7. 供热二次网与环境保护:分析供热二次网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
热力管网及换热站课程设计.
本科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乌鲁木齐市新丰小区热力管网及换热站工程设计院(部):热能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热动104姓名:魏茂丰学号: 2010031359指导教师:刘学来胡爱娟完成日期:2013年06月28日摘要本设计为乌鲁木齐市新丰小区换热站课程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次设计要解决系统水利失调、浪费大量的热量,而使供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不仅要使它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要求,还秉着节约资金,节约材料,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理念,来确定供热方案,其中不乏对前人经典设计思路的借鉴,并再系统压力不平衡处进行调节,以使整个系统水力平衡。
换热站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换热站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数据、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
关键词:换热站,板式换热器,钠离子交换器目录摘要 (Ⅰ)第一章设计概况 (1)1.1设计题目 (1)1.2设计原始资料 (1)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1)1.2.2 设计参数资料 (1)第二章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2)2.1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2)2.2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2)2.3换热站方案确定 (2)2.4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2)2.5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3)第三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4)3.1换热器简介 (4)3.1.1换热器概述 (4)3.1.2换热器的分类 (4)3.2换热器的选取 (5)3.2.1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5)3.2.2换热器选型计算 (6)3.3水力计算 (7)3.4循环水泵的选择 (11)3.4.1循环水泵应满足的条件 (11)3.4.2循环水泵选择 (11)3.5补水泵的选择 (13)3.5.1补水泵应该满足的条件 (13)3.5.2补水泵的选择 (13)3.6补水箱的选择 (14)3.7除污器的选择 (16)第四章设备管道的防腐保温 (19)4.1设备管道的保温 (20)4.2设备管道的保温 (20)第五章设计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第六章参考文献. (23)一、设计原始资料1.1设计题目:乌鲁木齐市新丰小区供热工程设计1.2设计用时:2周1.3 热媒及参数1)供暖低温热水60o C---50o C2)有热电厂提供的0.6MPa的饱和水蒸汽,已经供到小区附近,供气量完全满足小区要求。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_《供热工程》课程设计PPT
供热课设需说明的几点
1.敷设方式介绍 地上敷设:即架空敷设 地下敷设:地沟敷设、直埋敷设下敷设——埋地敷设
不通行地沟断面图
不通行地沟方形补偿器平面图
不通行地沟波纹补偿器布置图
题目是:XXX某小区供热外网工程设计。 基本内容及要求如下:
1、确定最佳的管网敷设线路。 2、计算各热用户的热负荷。 3、选择最不利环路,进行该环路的水力计算。 4、绘制最不利环路的水压图。 5、利用资用压差法进行各支路的水力计算。 6、绘制供热管道平面图(1#或2# 图)、管道纵断面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供热课设的目的及任务
要求学生在学习完供热系统热负荷估算方法、 管网敷设方式、管网水力计算以及水压图的基 本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后,应基本掌握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和管网敷设工程的设计技能。
目的就是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供热工程的设计方法和绘图技能。
供热课设的内容及要求
不通行地沟套筒补偿器布置图
橡胶软接头KXT KST型
集中供热系统的管网设计与施工方案
集中供热系统的管网设计与施工方案一、引言在城市供热中,集中供热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其中的管网设计和施工方案更是关乎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围绕集中供热系统的管网设计和施工方案展开讨论,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二、管网设计1. 管径设计首先,合理的管径设计对于整个供热系统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管道的流速、水流量等参数,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根据不同的供热区域、建筑面积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管径,同时考虑管网的扩展和后期的运维工作。
2. 排水设计在管网设计中,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是不可忽视的。
排水阀、排放口等设施的布置应当考虑到整个管网的排水需求。
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避免管道积水、密封失效等问题的发生,保证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系统循环及补水设计在供热系统中,循环和补水系统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循环系统设计应确保供热水能够均匀流通,避免管道内的部分区域温度过高或过低。
补水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供热系统内水位的平衡,确保供水的持续稳定。
三、施工方案1. 材料选择在供热系统的管网施工中,材料选择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应优先选择质量可靠、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同时要保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常见的供热管道材料有钢材、塑料、铜等,根据使用环境和经济因素进行选择。
2. 施工流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施工流程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措施。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做好施工记录和质量检验。
特别是在焊接和连接环节,要保证工艺的可靠性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3. 安全措施供热系统的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佩戴好安全装备。
在施工现场设立警示标识,设备维护保养要定期进行,确保施工安全。
四、案例分析以某城市A区供热系统的管网设计与施工方案为例,通过对该项目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管径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其次,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能够有效避免供热管道积水和密封失效等问题;另外,在施工方案中,合理的材料选择和施工流程控制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要求。
城市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基础资料1.设计城市:济南市。
2.气象资料:室内设计温度tn =20℃,卫生间tn=23 ℃冬季室外平均温度tw=-7℃。
3.土建资料该建筑为小区住宅楼,占地面积50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40.8平方米,分为六层、两个单元,一单2户、二单元3户,墙体结构为24墙,双面抹灰,窗全部为单层钢窗,楼面结构见图,层高为2.80m 。
下面是墙、门窗、屋顶的相关参数。
外墙:砖墙(240mm),20mm厚抹灰,传热系数K=0.34W;外窗:双层玻璃塑钢窗(1.5m K=2.5W/(m2·℃);外门:内加保温层的钢制防盗门K=2.67 W/(m2·℃);屋顶:保温屋顶,传热系数K=0.4W/(m2·℃);地面为不保温地面,K值按地带决定(第一地带K=0.47W/(m2·℃),第二地带K=0.23 W/(m2·℃);4.热源资料:本建筑供暖系统接城市小区供暖管网,供回水温为80℃和60℃,室外管网为地沟敷设。
三、热负荷计算1 房间供暖设计热负荷(1)编号首先,将采暖房间编号,一层101-1至101-6、102-1至102-5、103-1至103-6、104-1至104-6、105-1至105-5、106-1至106-6;标准层101-1至101-6、102-1至102-5、103-1至103-6、104-1至104-6、105-1至105-5、106-1至106-6;顶层101-1至101-6、102-1至102-5、103-1至103-6、104-1至104-6、105-1至105-5、106-1至106-6。
(2)围护结构朝向及名称,修正系数、传热面积房间总耗量等依次记录。
(3)房间的热负荷Q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23QQQ Q =++ 式中:1Q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2Q --冷风渗透耗热量; 3Q --冷风侵入耗热量; 2.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1)维护结构稳定传热时,基本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1()n w nQ K F t t α=- 式中: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2/Wm C ︒⋅; F --围护结构的计算面积,2m ; n t --冬季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C ︒; wn t --冬季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C ︒;α--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是用来考虑供暖房间并不直接接触室外大气时,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会因内外传热温差的 削弱而减少的修正,其值取决于邻室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保温性能和透气情况。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设计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设计第一篇范文:合同编号:[请填写合同编号]甲方:[甲方全称]地址:[甲方地址]联系方式:[甲方联系方式]乙方:[乙方全称]地址:[乙方地址]联系方式:[乙方联系方式]鉴于甲方需要进行城市供热管网工程的设计,乙方具备提供此项服务的能力,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乙方为甲方提供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设计服务事项达成以下合同条款:一、工程设计范围和内容1.1 乙方根据甲方的要求,负责完成城市供热管网的整体工程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管网布局、设备选型、热力计算、施工图设计等。
1.2 乙方应提供完整的设计文件,包括说明书、图纸、计算书等,并确保设计文件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设计时间和进度2.1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时间表,并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工作。
2.2 乙方应定期向甲方汇报设计进度,如有影响设计进度的情况,应及时通知甲方,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设计质量和标准3.1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确保设计质量。
3.2 设计完成后,乙方应组织内部审查,并向甲方提供设计成果,由甲方进行验收。
3.3 乙方应对设计成果的合法性、合规性及可行性负责,并承担因设计错误导致的的全部责任。
四、合同价格和支付4.1 双方同意,本合同的设计费用为[设计费用],币种为[币种],支付方式为[支付方式]。
4.2 甲方应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向乙方支付设计费用。
五、保密条款5.1 双方应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获取的对方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保密信息予以保密,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六、违约责任6.1 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合同的约定,如一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造成的损失。
七、争议解决7.1 对于本合同的解释或履行发生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名称]仲裁。
八、其他条款8.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有效期]。
供热课程设计某市小区
供热课程设计某市小区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供热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供热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掌握供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供热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热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能够熟练操作供热设备,进行运行维护;能够对供热系统常见问题进行排查和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供热行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对能源节约和环保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供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供热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
具体安排如下:1.供热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介绍供热系统的概念,讲解供热系统的分类和特点,阐述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
2.供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介绍供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锅炉、热交换器、管道、阀门等,并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供热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供热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如设备调试、运行监控、故障排查等,并强调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能源节约、环保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供热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热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供热设备的运行维护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热专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供热管网设计及施工技术分析
供热管网设计及施工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供热系统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供热管网是整个供热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对于供热管网设计及施工技术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供热管网的设计1. 管网布局设计供热管网的布局设计是供热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供热管网的布局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用热负荷分布情况、管网运行方式等因素。
合理的布局设计可以降低管网长度、减少管道排列、减少工程投资,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还需要考虑管网的水力特性和传热特性,以保证供热管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
2. 管道材质选择在供热管网的设计中,管道材质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根据供热系统的工作压力、工作温度、介质特性等因素,需要选择相应的管道材质。
一般来说,供热管网的管道材质可以选择碳钢管、不锈钢管、玻璃钢管等。
不同的管道材质具有不同的耐压和耐温性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3. 输热介质选择4. 控制方式设计供热管网的控制方式设计也是供热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
需要根据具体的供热系统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以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般来说,供热管网的控制方式可以选择手动控制、自动控制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二、供热管网的施工技术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供热管网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充分的勘测和测量,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其次是要对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进行充分的准备,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 施工工艺选择供热管网的施工工艺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供热管网的施工工艺可以选择开挖敷设、地下直埋、地下隧道敷设等。
不同的施工工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集中供热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节能环保、安全性高等因素越发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节能与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建筑节能材料;供热设备的选择;供热系统的选择和控制以及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展望未来,集中供热将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时间,在供热及能源利用技术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以热水为热媒的西安电机厂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
本文首先根据基本设计资料提出了供暖系统设计方案,并根据建筑物热负荷进行了初步水力计算,然后对管网的固定支座、活动支座、补偿器、保温层等结构进行了选择和计算,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水力计算,绘制出了该管网的水压图,并计算了水泵的扬程。
关键词:环保节能;供热设计;水力计算目录引言 (3)1、设计条件 (5)2、确定供热方案 (8)3、管道的初步水力计算 (12)4、布置固定支座,选择和布置管道的补偿器 (15)5、管网水力计算 (19)6、绘制热水管网的水压图及水泵的选择 (25)7、确定入口连接方式及选择设备 (31)8、选择保温材料并确定其厚度 (32)9、确定固定支座,活动支座的类型 (35)10、设计感想 (38)11、参考文献 (39)引言集中供热工程,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或地上。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等操作。
集中供热的优点是:①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
②有条件安装高烟囱和烟气净化装置,便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卫生,还可以实现低质燃料和垃圾的利用。
供热外网课程设计
供热外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热外网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理解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原理;(2)掌握供热外网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了解供热外网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巧。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供热外网的设计;(2)具备分析和解决供热外网运行中问题的能力;(3)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供热外网的模拟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供热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2)引导学生关注能源节约和环保,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概念,供热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供热外网的设计:包括供热外网的类型、设计原则、管道布置、设备选型等。
3.供热外网的运行管理:包括运行参数的监测与调节、故障诊断与处理、能源节约与环保等。
4.供热外网的维护保养:包括设备维护、管道清洗、阀门维修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原理和概念,引导学生掌握供热外网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解决供热外网设计和运行中的问题。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热外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采暖管网工程设计方案
采暖管网工程设计方案一、概述采暖管网工程设计是指对建筑或区域进行采暖计划,根据要求设置配管和相关设备的参数,实现高效的供暖服务。
本文将介绍采暖管网工程设计的一些重要方案和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二、设计要素1. 管网计算管网计算是采暖管网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
根据建筑或区域需求,确定管网的直径、长度、流速和压力等参数,制定合理的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范围,以保证供暖效果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2. 管径设计管径大小是影响采暖管网通水量和水力损失的重要因素。
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管网所需的水量和流速,以及管径对压力损失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管径大小。
3. 防冻设计在寒冷地区或冬季严寒时,需要对管道和水塔等设备进行防冻设计,以确保采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常采用使用加热器等加热设备、保温或设置防冻措施等方法进行防冻。
4. 设备选型根据设计要求和预计需要,选择适合的管道、水塔、泵站、加热器、水处理设备等供热设备,并确保这些设备符合相关标准,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5. 安全标准采暖管网工程设计的安全标准是维护供暖设施的安全运行的基础。
建立合理的安全标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保障人员安全培训,以避免由于技术原因或人为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
三、设计流程1. 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为采暖工程设计提供程序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管道路径、管道数量、水塔的位置、泵的选型等参数,制定管网计算方案,绘制总体设计图和设备布局图。
2. 施工设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设计参数和设备选型。
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并对施工过程进行预估和安排。
在这个阶段,需要考虑管道施工细节、水塔和泵站的施工、设备安装和调试等问题。
3. 竣工验收在管网工程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检验设备的安装、参数调试、管道连接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四、标准规范1. 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标准是指建筑设计和施工相关的一系列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规范,管网设计需要合理控制管网的流速、设定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范围等参数,确保供热设施的安全、高效运行,并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第一章绪论 (2)1、设计概况 (2)2、设计题目 (4)3、设计原始资料 (4)第二章供暖外网热负荷的计算 (5)1、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的概算 (5)2、热负荷的计算 (5)第三章供暖方案的确定 (8)1、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8)2、供热管道的定线原则 (8)3、管道的保温与防腐 (10)第四章供暖管网的水力计算及水压图 (11)1、供暖管网的水力计算 (14)2、水压图的绘制 (21)第五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23)1、换热器的选取 (23)2、分水器、集水器 (24)3、循环水泵的选择 (25)4、补水泵的选择 (25)5、除污器的选择 (27)6、补水箱的选择 (27)参考文献 (27)摘要本次设计地点范围为抚顺市云竹小区外网设计。
设计的主要内容为: 集中采暖系统。
供暖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以往的设计中,由于外网与内网的配合往往出现缝隙,使得各个建筑物的资用压头与实际需要的出现偏差,使系统水力失调, 浪费了大量的热量,而供热效果却不甚理想.本次设计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使得系统的平衡性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减少系统的失调损失,节省燃料和电、水的消耗,并提高供热质量。
给水系统:分为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其中其生活和消防的总用水量由卫星路上的市政管网提供,小区内设室外消火栓且管网承环状。
排水系统:本小区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制,分别排入市政的管网,污水管和雨水管的管材均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 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橡胶圈接口。
关键词:供热效率;换热站。
第一章绪论1.1设计概况一、我国城市供热的技术走向1,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技术方向,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的型式,这是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当然,集中供热的首要前提是节约能源,但是当前我国电力紧张的局面也是不能忽视的。
在供热的同时,生产一定量的电力,也能缓解部分用电的需要。
2,落实热负荷。
是集中供热一切要素之首。
没有准确的热负荷,热电站的建设将似海滩上的建筑,不仅不能节约燃料,更无经济效益可谈。
3,目前,我国建设资金短缺,无论是建设热源还是管网,耗资都相当大。
因此,改造老凝汽式电站为热电厂,既可大大降低投资,也可缩短工期,且运行效益可立竿见影。
这是集中供热应优先考虑的热源。
4,尽可能在老厂扩建供热机组,降低生产与非生产设施投资,并且技术上有比较强的后盾,安全生产有比较可靠的保证。
5,热源内机组参数的选择,应优先选用较高参数的机组。
12MW及6MW容量机组,宜选用次高压;3MW及以下机组宜选用中压机组。
总之应尽可能少用和不用次中压或低压机组。
6,热源内机组型式的选择,宜以背压机组带基本负荷,在多台机组中可选用一台抽汽冷凝机组,以增加负荷调节的灵活性。
7,在大、中城市采暖负荷较大时,宜选用大容量的两用机组,采暖季节降低部分电负荷供热,非采暖季节仍恢复正常运行,节能效益是非常理想的。
8,近年发展起来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许多优点:煤种适应范围广;适应负荷变化范围50%~100%;热效率较高;易于脱硫且投资少,适宜作建筑材料。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对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分析总结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后一次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
它对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增强就业后的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参考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工程设计图集及其它参考资料,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专业设计的计算步骤、方法。
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熟练一定电脑绘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为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指导思想目前,我国的能源紧张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被认为是当今世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我国能源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是能源浪费却十分严重,所以本工程的设计应该尽量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要因地制宜地确定综合利用能源的供热方案,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也要力求节俭,减少工程造价。
本设计就是在遵循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经过经济分析比较后,设计小区集中供热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
热力管网及换热站课程设原始资料1﹑云竹小区总平面布置图。
2﹑抚顺市气象资料1﹚冬季室外供暖计算温度:tw=-21℃2﹚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pj=2.8m/s4﹚冬季日照率:60%5)采暖天数n=1606)室内计算温度t n=18℃c c。
3﹑低温热水50404热媒:有城市管网供0.6MPa的饱和蒸汽。
5﹑采暖方式:采用地板辐射采暖。
第二章供暖外网热负荷的计算2.1 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的概算2.1.1 集中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系统指的是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集中向一个具有多种热用户的较大区域供热的系统.2.1.2 热负荷的类型(1)按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季节性热负荷,它与室外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太阳辐射热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室外温度在全年中有很大的变化.另一类是常年性热负荷主要取决于生活用热和生产状况,其日变化较大,而在全年的变化较小.(2)按热用户的性质分:a 、供暖设计热负荷;b 、通风设计热负荷;c 、生产工艺热负荷d 、生活用热的设计热负荷 2.1.3 热负荷的计算方法供暖设计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法和体积热指标法. 通风热负荷采用体积热指标法.生产工艺负荷主要取决于工艺工程性质,用热设备和工作制度 2.2 热负荷的计算2.2.1 采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采暖热负荷使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最重要的负荷,它的设计热负荷占全部设计热负荷的80%-90%以上(不包生产工艺用热),供暖设计热负荷的概算可采用面积热指标进行计算,即'n f Q q F =⨯ (2-1) 式中 'n Q —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W ; f q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2/W m ; F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2m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f q 的推荐取值如表2-1所示表2-1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推荐值建筑物类型住宅办公楼医院幼儿园商店 旅馆热指标(2/W m )45-70 60-8065-80 65-75 60-70注:1、本表摘自《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34-90,1990年版;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在内.表2-2 各建筑物供暖面积与热负荷汇总表B6 3200 60 192 B7 3200 60 192 B8 3200 60 192 B9 240060144老年服务中心 3000 65 195幼儿园 办公楼 6000 75 450商业中心 300068 204根据表2-2可知总供热面积为999002m ,总的采暖热负荷为6123KW. 2.2.2 年负荷的计算n Q =0.0864 n Q n (2-2) 式中 n Q —采暖年耗热量,GJ ; n Q —采暖平均热负荷,KW ; n —采暖期天数。
其中 'n p np j n wt t Q Q t t -=- (2-3)式中 n t —室内计算温度,℃;'w t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p t —采暖期日平均温度,℃;j Q —供暖设计热负荷,根据表2-2可知j Q =11660.05KW 。
根据上式可得np Q =(18+6.5)/(18+21)*6123=3846.5kwQ=0.0864*3846.5*160=531740.16J采暖期年耗热量n第三章供暖方案的确定3.1 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供热管道平面布置图示与热媒的种类、热源和热用户相互位置及热负荷的变化热点有关,主要有枝状和环状两类。
枝状网比较简单,造价较低,运行管理比较方便,它的管径随着到热源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其缺点在于如没有供热的后备性能,即一旦网路发生事故,在损坏地点以后的所有用户均将中断供热。
环状网路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供热的后备性能,可靠性好,运行也安全,但它往往比枝状网路的投资要大很多。
本设计中,力争做到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护良好的条件下,热网能够无故障的运行,尤其对于只有供暖用户的热网,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护并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加之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国情,故设计中的热力网型式采用枝状网。
3.2 供热管道的定线原则(1)敷设方式: 管线采用无沟(直埋)敷设方式。
目前最多采用的型式是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外壳。
三者紧密粘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结构型式。
(2)经济上合理,主干线力求短直,使金属耗量小,施工方便,主干线尽量走热负荷集中区,管线上所需的阀门及附件涉及到检查井的数量和位置,而检查井的数量应力求减少。
(3)技术上可靠,线路尽可能走地势平坦,土质好,水位低的地区,尽量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
(4)对周围环境影响少而协调,少穿主要街道,城市道路上的供热管道一般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尽量敷设在车道以外的地方。
(5)穿过街区的城市热力管网应敷设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地方。
(6)通过非建筑区的热力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7)热水管道在最低点设放水阀,在最高点设放气阀,管线布置见管线平面图。
3.3 管道的保温与防腐(1)直埋敷设管道保温采用预制保温。
首先在管道上涂耐热防锈漆两遍,外用玻璃棉毡捆扎再用镀锌丝缠绕,用密纹玻璃布包扎做为保护层,表面涂冷底子油2遍。
(2)保温。
地下直埋管道保温通常采用预制保温管,采用采用氰聚塑预制保温管。
为增加保温层的耐久性和分辨各种介质的管道在保护层外涂刷颜色漆。
(3)管道的防腐涂料选用铁红防锈漆。
(4)水压实验,实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管道系统安装后,进行实验,十分钟内压 力下降不大于0.05MPa ,不漏为合格。
(5)热力管道严密性实验合格后,须清除管内留下的污垢或杂物,热水及凝结水管道以系 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压力和流量进行清水冲洗,直至排出口水洁净为合格。
第四章 供暖管网的水力计算及水压图4.1 供暖管网的水力计算 4.1.1 计算方法本设计中的水力计算采用当量长度法。
4.1.2 水力计算的步骤(1)确定网路中热媒的计算流量 12120.86('')''Q QG c ττττ==-- (4-1)式中 G —供暖系统用户的计算流量,T/h ; Q —用户热负荷,KW ;c —水的比热,取c =4.187KJ/Kg ·℃; 1'τ/2'τ—供热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
建筑的热负荷与流量计算表表4-1-1(2)确定热水网路的主干线,及其沿程比摩阻,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比摩阻R 取40-80P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