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02 多变的价格(讲)(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 多变的价格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考纲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
1.归纳影响商品价
格变化的因素,领
会价格变动的意
义。

2.评估商品和服务
市场上各种营销手
段和方式对我们生
活的影响。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
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
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
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
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
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
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
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

本部分考题集中于供求影响价格、价值
决定价格、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劳动生产
率的变动及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的
影响等内容,试题类型主要是选择题,部分
题目较难,学生应重点突破价值量及其决定
因素、劳动生产率变动及影响的有关试题。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①运用劳动生产
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分析企业管理和技术
创新。

②结合房地产、轿车等商品价格的变
化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变化分析商品价格
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每课知识网络】
【融汇贯通】
理顺一条主线:立足于人民生活水平这条主线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消费的作用。

突破两个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物价,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把握三个重点: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价格变动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

该讲立足一对关系,考查了两个方面,凸显了三个难点。

立足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从价值与供求两个方面认识价格变动的原因,从价格变动分析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三个难点是
指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相关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曲线变动的分析。

必须明确价格与货币的关系,价格与消费的关系。

立足整个教材,我们可以从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角度,认识价格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具体分析价格变动与消费的关系,价格变动与企业生产的关系,价格变动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2)互补品战略是企业利用两种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优化产品组合,达到一定目标的经营战略。

下列做法属于该战略的是
①某快餐店与饮料商合作,提供汉堡包与饮料搭配的套餐
②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
③为促销增利,某企业降低其喷墨打印机价格,题高墨盒价格
④玉米价格上涨,某饲料厂在生产中减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麦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4)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准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答案】A
【考点定位】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6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2)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

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洛阳纸贵”是因为人们争相购买,需求增加,改变了供求关系,从而使其价格上涨,故B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洛阳纸张的供给变化,故排除CD。

A表示的是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与题意不符。

故选B。

考点:价格和供求的关系知识点
(2015·全国新课标卷I )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

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答案】D
【考点定位】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在我国,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

煤炭价格从2011年约850元/吨大幅度下降到2014年底约500元/吨,有人据此建议下降电力价格。

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
A.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B.电力是生活必需品,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
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而这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答案】C
【解析】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又受供求关系影响,而材料中,提到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而煤炭价格出现下降,因此,电力价格也受影响,因此,建议电力价格下降,是由于电力价格与其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而电力与煤炭不是互补品,材料中未提及到电力产能过剩,和低价电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本题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商品的价格、价值、成本的关系。

(2015·安徽高考)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

不考虑其他因素。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考点定位】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2015·北京高考)某篮球俱乐部新赛季球票销售价格表
球票位置关键场次单价一般场次单价套票价格(含全部20场)VIP区(1-5排)500 400 7000
普通区(6-20排)300 200 3000
对表理解正确的是:()
①VIP供给更有限,需求更旺盛,因此单价高于普通区
②关键场次的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因此单价高于一般场次
③套票折算的单场平均价格低于各场次单价,有利于提高球票销售总收入
④不同位置的球票是替代品,降低普通区球票的价格会增加VIP区球票的销售量
A.①③
B.①④
C.②
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通过本题某篮球俱乐部新赛季球票销售价格表可知:与普通区相比,VIP供给更有限,需求更旺盛,供不应求,因此单价高于普通区。

①正确;②说法错误,关键场次的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而不是较大;套票折算的单场平均价格低于各场次单价,却有利于提高球票销售总收入。

表明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大,适合薄利多销。

③正确;不
同位置的球票是替代品,降低普通区球票的价格会增加普通区球票的销售量,减少加VIP区球票的销售量。

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5·北京高考)运用《经济生活》还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能成立的是:()
A.由于林则徐在1839年采取禁烟措施,从事鸦片贸易的外国商船只能转行东南亚,致使1840年春孟加拉、新加坡等地的鸦片价格暴跌
B.《管子·轻重篇》提出“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揭示了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反比例的规律
C.有统计表明,1700-1900年间,随着营养价值、热量、人均产出更高的土豆在欧洲大陆逐步推广,农村劳动力得以解放,因此,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越适宜种植土豆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越多。

D.有研究认为,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当时英国的工资水平很高,因此蒸汽机等节省人力的发明得以大规模推广,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5·四川高考)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与图1所反映的信息相符合的是()
A.卷烟税率上调,导致卷烟价格和购买量的变动
B.原油价格下跌,导致汽油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
C.银行利率下调,导致棉花价格和种植量的变动
D.汽油价格上涨,导致天然气价格和销量的变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卷烟税率上调,商品的价格上升,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符合题中图示,故入选。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图示是价格的上涨,而不是价格的下跌,同时原油价格下跌,导致汽油价格下降,需求量会上升,与图示不符,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银行利率下调,不会导致棉花价格和种植量的变动,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汽油与天然气是互为替代品,汽油价格上涨,会导致天然气的需求量上升,但不是直接导致价格上升,故排除。

【考点定位】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5·江苏高考)在供需平衡的某商品市场上,假设政府基于某种目标,决定对该商品实施价格上限制政策,其他条件不变。

图Ⅰ(P⒈表示政策实施前价格,P⒉表示政策实施后价格)中能反映该政策实施后价格变动的是()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价格变化的影响
(2014·福建高考)M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右侧图所示。

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S1向S2平移( )
①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涨②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下降③M商品是商品房,房贷利率下调④M商品的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S1向S2移动说明商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减少。

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商品。

当汽油价格上涨时,人们对汽油的消费需求减少,对燃烧汽油的汽车的需求也将减少,①当选。

面粉与大米是互为替代品,面粉价格下降,人们对面粉的需求量增加,对大米的需求将减少,②正确。

房贷利率下调,购房需求将增加,③不符合题意。

M商品的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会上涨,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项。

(2014·浙江高考)受禽流感影响,去年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跌,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

今年三月份以来,鸡蛋价格不断走高,小张作出扩大养鸡规模的决定。

这表明( )
A.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波动 B.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根本目的
C.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答案】C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在货币产生后。

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流通中的货币量会影响到商品价格,但不是决定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者成正比,故②正确。

③错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格会影响到价格但不是决定价格的因素。

商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
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交换,故④正确。

【考点定位】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影响价格的因素
(2014·江苏高考)材料一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①发达国家因为参加世贸组织谈判削减了农业补贴;②日本、巴西、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率提高; ③以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 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农业劳动力加速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供给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材料二目前,我国居民对粮食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饲料粮和油料作物需求量增加,使得粮食供应出现了偏紧的状态。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还会导致工业化成本上升,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

因此,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粮食安全”放到首要地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刺激国际粮价上涨且影响机制相同的因素有哪些? (请选出序号)试在图5中平行移动供给曲线 S或需求曲线 D 以表示这种变化。

(作图时请用 2B 铅笔,并画清楚)(6 分)
【答案】(1)①和④; 作图见下图。

(2)粮食安全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知识归纳】
1.价值决定价格
(1)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就越高;反之,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就越低。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闪记: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供求影响价格
(1)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2)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点上和某一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意愿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3)供求影响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对买方有利,这就是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对卖方有利,这就是卖方市场。

3.价格变动与稳定物价的措施 影响价格的因素
稳定物价的措施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商品的价格越低 (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
率,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2)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符合市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3)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纸币的发行量: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

如果少于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降低
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市场流通领域的
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从而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
求,平稳物价
【知识拓展】
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的区分
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
供求状况
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供过于求,商品过剩
购买者争相购买持币待购
销售者趁机提价竞相出售
典型表现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商品价值量的变动
(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同时间内生产产
品数量
单位产品耗
费时间
单位商品
价值量
商品的价
值总量
社会提高增多减少降低不变降低减少增多提高不变
个别提高增多减少不变增多降低减少增多不变减少
(2)商品价值量对个别生产者的影响
【知识拓展】个别劳动者一般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商品竞争中获得价格优势。

【易错警示】
1.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先弄清楚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还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还是个别劳动时间。

2.价值与价格的比较。

(1)区别:二者含义不同。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人们直接接触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一般情况下,货币价值相对稳定。

3.商品价格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商品价值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一般来说,商品价值与价格成正比,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该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价格低于价值;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价格高于价值。

(3)国家政策影响商品价格。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直接或间接影响商品价格,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紧缩,物价下降。

(4)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当货币本身价值量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价格上升;货币本身价值上升,商品价格下降。

4.正确认识等价交换。

(1)等价交换的含义:即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价”即价值。

(2)等价交换的实现:货币出现以前,等价交换通过另一种商品,即等价物实现;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没有违背等价交换原则。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与价值不符合,但从一段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总体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动态中实现。

(3)等价交换的意义:只有坚持等价交换,才能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形成平等竞争的环境,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4)等价交换不是交换的具体次数,而是指交换的平均数,全过程平均的等价。

所以说“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而不存在于个别场合。


(5)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引入到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

5.不能认为在什么情况下“物以稀为贵”都是正确的。

因为从供求影响价格看是正确的,而从价值决定价格看则是不正确的。

6.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的表现形式。

7.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竞争、供求和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8.价值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

(1)文物、名画、邮票等特殊商品的价格也会上下波动,但是总是高于其价值,这是因为它们价格的变化不能引起商品的扩大生产。

(2)国际贸易中的“剪刀差”现象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经济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剥削发展中国家,使发达国家的制成品长期高于其国际价值,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长期低于其国际价值。

9.由于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双方交换劳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所以,是否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是否平等的关系,正因如此,等价交换原则决定了市场交易必须遵循平等原则。

10.价值规律的作用归结到一点上,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11.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保持不变。

12.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所以价值决定价格。

(2)由于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市场形成价格,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3)市场形成价格后,价格反过来又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当某种产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竞相参与或扩大此产品的生产。

价格的上下波动,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

【典题探究】
【例1】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

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

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需求与供给曲线的相交之处该商品实现供需平衡。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会下降,价值下降会刺激社会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

由此可见,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商品实现供需平衡的条件是:该商品的价格比之前更低,但社会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应增大,故B正确。

A、D反映的是实现供需平衡时该商品的价格会更高,排除;C反映的是实现供需平衡时商品的价格降低,但社会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错误。

【答案】B
【变式精练】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图示中正确反映相关因素与价格关系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图示解析取舍
①价格变动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②需求量增加,商品价格上升√
③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④货币升值价格降低,货币贬值价格升高√
【探究】对于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价格上涨,需求量降低;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对价格的影响,需求量增加,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

2.下图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

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方向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②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价格变动对有特定关系的商品需求变动的影响为: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方向与人们对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呈反向变动,与人们对其替代品需求量呈同向变动,而曲线反映的信息在于,某种商品随时间推移价格走低,故答案为A。

【探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减少。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3.2015·唐山模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在我国北方,荔枝曾经是一种很奢侈的水果,现在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以较为便宜的价格吃到荔枝了。

这主要是因为( )
①随着科技进步,荔枝的生产量越来越大②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现在吃荔枝的人越来越少③生产和运输荔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④生产荔枝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A.①③ B.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