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周试题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7周试题不分版本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3级2015—2016学年上期第七周
语文试题
第一局部:双向细目表
题序
题型考点及具体知识点分

设计
难度
系数
能力层级各知识权重
一级二



























题号
〔三
级〕
权重
(%)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1 选择题理解文中重要信息 3
0.65
√论







1
2
3
6% 2 选择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归纳内容要点
3 0.65 √
3 选择题理解、分析原文意思 3 0.70 √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
)文




4 选择题断句 3 0.60 √





4
5
6
7
24%
5 选择题
文言文中涉及到的古
代文化常识
3 0.65 √
6 选择题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
解与分析
3 0.60 √
7 翻译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10 0.60 √
(二
)古




8 问答题分析诗歌的情感 5
0.65
√古



8
9
10
9 简答题关键句子的作用 6 0.65 √

(三)名篇
名句默写10 填空题
名句填空,古代诗词文
的名句
6 0.65 √√




11 〔1

选择
题〔多
项〕
理解作品主题,对小说
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5 0. 65 √√







11 〔2

简答

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 6 0.60 √√
11 〔3

简答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 6 0.55 √√
11 〔4

论述

对小说的情节结构内
容安排的分析
8 0.55 √√
12 〔1

简答

对实用类文章中重要
内容的作用
5 0.65 √







12 〔2

简答

筛选整合信息 6 0.60 √
12 〔3

简答

理解与概括 6 0.55 √
12 〔4

论述

对文本重要观点的分
析和探究
8 0.55 √
13
选择

成语使用 3 0.60 √






14
选择

病句题 3 0.60 √
15
选择

句子排序,前后衔接 3 0.60 √
16
简答

语意连贯 6 0.55 √
17
简答

图文转换 5 0.60 √
18
材料
作文
60 0.60 √


总计〔百分比〕150 O.62 √√√√√√100%
第二局部: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考前须知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1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根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到达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说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标准,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
的理解,表达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那么不宁〞。

孔子以礼为根底,提出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标准,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防止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那么,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修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标准和公约守那么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1.以下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说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蔼良宽容的心灵。

C.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人们遵循礼仪标准,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D.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那么,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国礼仪文化是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重要源泉。

C.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让群众接受。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标准和公约守那么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

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

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

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一日十数战,大败之。

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

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

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

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

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

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

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

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

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

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

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

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

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

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

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

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

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

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

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

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

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

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

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

赠泾国公,谥武勇。

4.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5.以下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那么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表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蒋贵出身卑微,作战勇猛。

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组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

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

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

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

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

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5分)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

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 ~9 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8.上片后四句写景,却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6分〕
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1)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强调只要内心世界超脱了世俗,就能做到在任何地方都感觉是身处僻壤的名句是“,〞。

(2)“?〞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助设问突出自己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寒以寄寓苦情的诗句。

(3)唐朝诗人王维有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千古传诵,人们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表达的意思与之相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那么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陌生
黄思远
这是发生在上星期的事了。

星期四那天早上,老王起了一个早床,正准备赶往厕所方便时,铃声突然响了起来,他看了看来电显示:134****5914,顿时感觉怪怪的,于是他不紧不慢地按了下接听键道:“喂,你哪位?〞这时,那端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救声。

“爸,我是小明,快来救我,我被绑架了!〞紧接着那端便“嘟嘟〞声地响个不停。

“应该就是儿子小明的声音。

〞老王一听,顿时一下子心惊肉跳起来。

可是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些蹊跷,一般绑匪是不会这样做的呀,既然是绑架,那为何又没朝我狮子大开口呢?而且又没有具体交易地点。

这一连串的问号不得不引起老王的疑心。

于是,老王迅速地给远在北京念书的儿子拨去了,“您好,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请稍后再拨。

〞那端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声音。

老王一下子傻了。

“莫非儿子真的出事了?〞此时,他的眼前一片黑暗,心里也陡然跳得厉害,似乎天很快就要塌了下来。

惊吓之余,老王又朝那个陌生拨了过去,想试着与那人和解,可是那端却又传来这样的声音,“您好,您所拨的号码是空号。


原本去厕所方便的老王,这时一下子全都憋了回来。

于是他战战兢兢地回到屋子对妻子说道:“孩子他妈,好似我们小明出事了。


“啥,出啥事了?〞妻子焦急地问。

“你先别着急,我也只是一种猜想。

〞接着,老王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妻子逐一讲了下去。

“什么,小明被人绑架了?〞妻子一听见儿子遭人绑架,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

“我不是话还没说完吗?〞老王说。

接着,老王又把其中的疑惑给妻子讲了下去。

“听说四月有个什么节,好似是捉弄人的,是不是小明这孩子成心让我们二老为他担忧一回呢?因为小的时候,我们都照看得少,一直以来都是由他爷爷奶奶照看,我们也确实很少尽到父母的责任
和义务,该不会是他现在怪罪我们而搞的一些恶作剧吧?〞
听妻子这么一说,老王感觉妻子的话似乎有些道理。

于是他顺手翻看了一下当天的日历,4月17日。

“不对呀,愚人节早都过了,儿子都这么大了,而且又是高等学府的一名高材生,他又怎么会跟我们玩这个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是不是显得有些过份了呢?
“那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妻子问。

“唉,我也不清楚,明天还是去北京看看就一清二楚了。

〞老王叹了口气道。

“那你现在就去呀!〞妻子说。

“不,呆会我再给小明打几个,看他有没有开机。

另一方面,我还要看那个陌生有没有消息。

〞“对对对,这样会比拟好一些,免得花上一些冤枉钱。


可是令老王伤心的是,一天的等待都是徒劳的。

无论他怎么拨打,的两端总是重复着前面同样的话语。

第二天一大早,老王便乘车去了北京。

经过一日一夜的奔波,老王终于来到了儿子就读的那所学校。

当老王见到儿子时,儿子正和其他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着他们的最新课题。

儿子见到父亲后,一脸的欣喜,他似乎并没有发觉到父亲脸上所挂着的那一丝忧愁,他只是轻声地询问道:“爸,你怎么来了?〞
“哦,我是专程来看你的。

对了,小明,你的怎么一直没开机呀?〞老王问。

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他觉得也就只有这样问问了。

儿子笑了笑说:“哦,我不小心把摔地上了,开不了机了,就拿到维修店修去了。

本想给您打个,可是最近忙于课题研究,一直没法抽出时间。


“王小明,我们这一组又有了新发现,你快过来看看。

〞实验室的一位同学对他说道。

“哎,来了!〞接着儿子耸了耸肩说道,“没方法,每天都是这样。

爸,要不,你去我宿舍坐坐,中午我再过来看你。


“啊,不了,看到你平安我也就放心了,我还是先回去了。


坐在车上,老王那颗不安的心总算是平静了下来,可是一想起先前的一幕,他不免又有些后怕。

他不知道那一天如果真的出现的话,他该怎样面对,他只是在心里祈求这样的事以后再也不要发生。

因为上了年纪的人是最受不了这样一惊一吓的,所以他不免想起更多像他那样为了孩子而操了一辈子心的父母们!他落泪了,而且是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落泪。

顿时,车厢里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他,然而没有一双眼睛能够看出他为什么落泪!
〔选自《 2014年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1)以下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从小说中对老王“一丝忧愁〞的神态描写和“怎么一直没开机呀〞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对儿子小明担忧和牵挂的心理特点。

B.“不,呆会我再给小明打几个,看他有没有开机。

另一方面,我还要看那个陌生有没有消息。

〞老王反复拨打两部,主要是想确认儿子到底在哪里和陌生背后的绑匪究竟是些什么人。

C.小说设置了老王到北京后儿子小明在实验室忙于课题研究的情节,是为了舒缓老王接到陌生后紧张恐惧的心理,一张一弛,使小说更显得摇曳多姿。

D.文中“我还是先回去了〞等语言描写表现了老王自己紧张害怕却又不敢声张的痛苦矛盾心理和处处为儿子着想的性格特点。

E.文末写老王落泪,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看到儿子安然无恙后的喜极而悲,也有委屈和后怕,更有为天下像自己这样为孩子操一辈子心的父母的感慨。

(2)小说的开头写老王突然接到陌生,有什么作用?〔6分〕
(3)分析概括小说中老王的人物形象。

〔6分〕
(4)对于小说开头的陌生内容“爸,我是小明,快来救我,我被绑架了〞,后文并无任何交代。

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也有人认为这恰恰是小说的败笔,你如何看?请联系文本说出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
王肖潇朱东君
1917年7月,胡适撰写了大量有关白话文运动及文学革命的文章。

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大力推广白话文。

胡适身体力行,创作出版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在中华诗国开创了一个以“胡适之体〞为特色的白话自由体新诗流派;他创作出中国第一个白话散文剧本《终身大事》,开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他的散文,“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好似西瓜之有口皆甜〞;他热心提倡传记文学,所写的白话传记,文字清新晓畅,具冲淡自然之美;他还率先用白话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出版了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译本。

由于胡适的倡导和朋友们的努力,白话文学很快取代了文言文学的地位,风行全国。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明令规定,小学教材一律采用白话新课本。

胡适的白话革命大获成功。

在北大教英国文学和英文修辞学,对留美7年的胡适来说毫不费力,难的是教中国哲学史。

原先教这门课的陈汉章功底扎实,但思想陈旧。

他从传说中的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洪范》。

有同学问他:“照如此讲法,一门中国哲学史何时才能讲完?〞他答复:“无所谓讲完讲不完。

假设说讲完,一句话可以讲完;假设说讲不完,那就永远讲不完。

〞胡适接课后,学生对他表示疑心:“一个从美国新回来的留学生,如何能到北京大学讲中国的东西?况且才二十几岁!〞谁知胡适一上来就非同凡响。

这位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新派教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上了讲台。

他抛开以前的课本,重编讲义,劈头一章是“中国哲学胚胎的时代〞,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

这样一改,给那些言必称三皇五帝的旧脑筋以沉重的打击,用当年听课的学生顾颉刚的话说,“骇得一堂中舌桥而不能下〞。

顾颉刚听过几堂课后,认为胡适讲得不错,便找到当时最敢放言高论的同学傅斯年,要他去听一听,以决定要不要将这个新来的老师从哲学系赶走。

学历史的傅斯年听后果然觉得不错,便对那些“不以为然〞的学生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就这样,胡适的中国哲学史课程取得了成功,那些思想保守的教师不仅没看成他的笑话,相反,选修胡适课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外校学生乃至社会青年也慕名来旁听,26岁的胡适因此成了北大最受欢送的教授之一。

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同时,胡适以自己博士论文为根底,改写成《中国哲学史大纲》讲义,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该书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作序,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用近代学术观点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出版后立即风行海内,不到3年就再版7次,影响空前。

年纪轻轻的胡适立即成了中国学术界的“泰山北斗〞。

胡适站稳脚跟后,北大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胡适参与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帮助和指导进步学生。

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易卜生主义》被视为“个性解放的宣言〞。

他借易卜生之口说:“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他自由开展。

〞胡适因此“暴得大名〞,成为青年心目中风头无二的新文化领袖。

〔选自《环球人物》2015年第4期,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进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致力于推翻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百度百科〕
②与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歧,贯穿了胡适的一生。

这种分歧的根源不仅仅在于胡适的改进主义思想,还在于胡适缺乏一种理想主义情怀。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彭小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