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思考题作业
传染病学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习题及答案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
3. 什么是病原体?请列举常见的病原体类型。
4. 描述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5.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哪些?6. 什么是疫苗?疫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7. 描述什么是隔离和检疫,并说明它们在控制传染病中的作用。
8. 什么是免疫?人体是如何获得免疫的?9. 请解释什么是群体免疫,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10. 描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答案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和地区性。
2. 常见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包括:流感(空气传播)、霍乱(水源传播)、艾滋病(性接触传播)。
3. 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4.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5.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接种疫苗、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6. 疫苗是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记忆,从而在病原体入侵时快速产生免疫反应。
7. 隔离是将传染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分开,以防止疾病传播;检疫是对可能携带病原体的人群或物品进行检查和隔离,以防止疾病传入。
8. 免疫是人体识别和排除病原体的能力,人体通过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
9. 群体免疫是指当足够多的人对某种疾病具有免疫力时,即使有些人没有免疫力,疾病也难以在人群中传播开来,从而保护整个群体。
10.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速度和范围等。
传染病的防控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兽医传染病学复习思考题.doc
简述猪瘟的病理剖检变化?参照教科书。包括喉头、会厌软骨、心脏、淋巳结、牌脏、肾脏、膀胱、肠道、皮肤。
结核分支杆菌可引起什么动物发生结核病?牛、禽类等,人也可感染发病。
可以造成猪、鸡以免疫功能卜,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各有哪些?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感染。鸡: 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感染、鸡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鸡淋巳白血病。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多种因素均可诱发本病。发病突然,传播慢,病程长。单纯感染仅表现为十.呼 吸道及其邻近黏膜的炎症。但在生产中常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鸡新城疫病死鸡的典型病理变化是什么? 口腔中有多量黏液。食道和腺胃、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腺胃乳头出 血。肠道淋巳集结、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溃疡和坏死。直肠和泄殖腔出血。
维鸡和成年鸡患鸡白痢时,病死后主要的病理剖检变化是什么? 维鸡:肝脏等器官上有坏死点或结节°肠道卡 他性炎症,盲肠膨大。成年鸡:肠道卡他性炎症,卵子变色、变形、变性。
多杀性巳氏杆菌可引起家畜家禽发生何种传染病? 主要是:牛出败、猪肺疫、禽霍乱。
分别写出引起鸡群产蛋下降、引起猪群繁殖障碍的传染病是什么(各写出6种病)?新城疫、禽流感、产蛋下降 综合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 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布鲁氏菌病。
混合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获得性免疫动物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和接种某种疫病的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
继发性感染当动物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后,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另一种或儿种新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检疫参见教科书44页。
紧急接种某些传染病发生后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该病的流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应急性免 疫接种。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五年二月目录项目一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二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三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四猪的主要传染病---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五家禽主要传染病---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六牛羊主要传染病---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七其他动物传染病---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一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3、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病。
4、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5、局部感染:病原体局限在机体内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一定程度的病变。
6、全身感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代谢产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扩散到全身并引起全身症状。
7、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后,动物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的感染。
8、显性感染: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后,动物表现出该病特有的临床症状的过程。
二、填空题1、(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转归期)2、(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3、(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计算题解:未发生猪瘟头数为:5000-200=4800(头)接种的保护率为:4800/5000×100 %=96 %答:该猪场猪的接种保护率是96%六、简答题1、答:(1)由特异性病原微生物所引起;(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的动物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学反应;(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5)具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复习思考题1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复习思考题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五年二月目录项目一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复习思考题 (3)项目二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复习思考题 (7)项目三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复习思考题 (13)项目四猪的主要传染病---复习思考题 (24)项目五家禽主要传染病---复习思考题 (41)项目六牛羊主要传染病---复习思考题 (59)项目七其他动物传染病---复习思考题 (70)项目一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感染;2、疫源地;3、地方流行性;4、传染病;5、局部感染;6、全身感染;7、隐性感染;8、显性感染。
二、填空题1、传染病的发展阶段有( ) 、( )、( )和( )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 )、( )和( )3、按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可将感染分为 ( ) 和 ( )三、单项选择题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疫源地、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B、病原体、动物机体和外界环境C、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D、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和外界环境E、病原体、动物机体和传播媒介2、流行性是指( )A、流行范围可扩大到几个省或全国,甚至波及几个国家B、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中出现比平时多的病例C、在一个畜群或地区,有规律的出现较多的病例D、在一个畜群或地区,短时间内出现很多病例E、在一个畜群或地区,持续不断的出现较多的病例3、针对易感动物的疫病防治措施是( )A、消毒环境B、隔离病畜C、免疫接种D、药物治疗E、杀虫灭蚊4、动物感染病原后没有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称为( )A、内源性感染B、隐性感染C、交叉感染D、持续性感染E、潜伏感染5、疫源地是指( )A、传染源及排出病原体污染的地区B、病畜所在的地区C、传染病流行的地区D、被病原体污染的地区E、易感动物所在的地区6、确定某种传染病的检疫期限的根据是( )A、最短潜伏期B、最长潜伏期C、平均潜伏期D、病程E、发病周期7、某种动物疫病呈散发性可能有很多个原因,但下列原因中与之无关的是( )A、动物群体对该病的免疫水平普遍较高B、该病的隐性感染比例较大C、该病的传播需要一定条件D、该病的病原毒力弱E、破伤风需厌氧,深创和感染破伤风梭菌同时存在时才发病8、能反映疫病流行情况,说明整个疫病的流行过程的是( )A、发病率B、感染率C、死亡率D、病死率E、存活率9、我国畜禽防疫工作的方针是( )A、防治结合B、养防结合C、预防为主D、治疗为主E、综合防疫10、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 )。
【专业】传染病学思考题
【专业】传染病学思考题传染病学是临床执业考试中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在临床执业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占着较多的比分,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加方便地背诵,小编整理了传染病学的思考题,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论1.感染过程有哪些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2.影响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有哪些?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3.传染病有哪些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4.何谓潜伏期?了解潜伏期有何临床意义?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临床意义:是检疫工作、观察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
(接触者医学观察时限:潜伏期+1~2天)5.影响传染病发病的因素有哪些?入侵部位、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6.何谓易感者?何谓易感人群?其在传染病的流行上有何意义?易感者/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人群。
意义:在普遍推行人工主动免疫的情况下,可把某种疾病的易感者水平始终保持很低,从而阻断其流行周期的发生。
7.何谓主动免疫?何谓被动免疫?试举例说明。
主动免疫:将疫苗和类毒素等抗原物质接种机体,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从而预防感染。
被动免疫: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宿主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举例:主动免疫: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食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等毒素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传染病学知识点:病毒性肝炎1.试述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2. 试述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急性丁型肝炎可与HBV感染同时发生(同时感染)或继发于HBV感染者中(重叠感染),重叠感染者病情常较重,部分可进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兽医传染病学复习思考题
SPF动物: 无特定病原得动物.病死率:死亡数与患病动物得百分比。
病原携带者: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除病原体得动物。
潜伏期,恢复期,健康持续性感染:就是指动物长期持续得感染状态.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再侵入其她易感动物所经历得途径。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得潜伏期与临床症状,具有传染性得疾病。
传染病流行得季节性参照教科书。
传染病流行得周期性某些动物传染病发生后,经过一段时间(通常以数年计),还可再次流行.传染病流行过程得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ﻩ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得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与肾脏得病变,腿肌胸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
传染性喉气管炎:由病毒引起鸡得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就是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含有血液得渗出物,喉部与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并形成糜烂,传播快,死亡率较高。
在疾病早期,患部细胞得胞核内见有包涵体。
传染源指体内有某种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得动物机体。
如患病动物与病原携带者。
垂直传播: 经胎盘、经卵与分娩过程得传播.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得感染.地方流行性指在一定地区或动物群中,疫病流行范围较小并具有局限性传播得特性。
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健康者发病率:ﻩ参照教科书。
封锁当发生法定一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以及安全地区健康动物得误入,而对疫区或其动物群进行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
疯牛病:就是一种由朊病毒引起得具有传染性得慢性致死性、中枢神经性疾病。
以潜伏期长,病情逐渐加重、终归死亡为特征。
病牛主要表现行为反常,运转失调,轻瘫,体重减轻,脑灰质海绵状水肿与神经原空泡形成。
死亡率很高。
感染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反应得过程.隔离:指对病畜与可疑感染得动物进行管理,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蔓延。
传染病思考题
1.感染过程中可出现哪些表现?(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2)病原携带状态(3)隐性感染(4)显性感染(5)潜伏性感染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源、有流行性季节性和地方性、有感染后免疫。
3.传染病的诊断包括?(1)流行病学资料:年龄、职业、籍贯、发病季节、居住与旅行地点、既往病史、输血史、密切接触史、不洁饮食习惯史及预防接种等(2)临床资料(3)实验室检查:一般常规项目,包括血液、尿液、粪便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包括直接检出病原体、病原体分离、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查、皮肤试验、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测定检测;其他,如活体细胞病理检查、内窥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4.预防传染病的主要环节?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5.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以粪—口传播途径为主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庚型肝炎病毒以经血液传播途径为主6.乙肝主要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经血液传播途径为主,可经输入染有病毒的血液、血制品或使用染有病毒的注射器材及医疗器具等传播。
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染途径,包括经胎盘、分娩、哺乳等方式。
家人之间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7.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表现?黄疸前期:显著乏力、食欲减退、厌油食、恶心、呕吐、腹胀等,有时腹痛、腹泻或便秘。
部分患者以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为主,类似感冒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
尿色深黄,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及皮肤瘙痒表现。
肝区痛,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
少数患者轻度脾大恢复期:食欲好转,体力恢复,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减轻或消失。
黄疸逐渐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8.病毒性肝炎两对半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原(HBc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乙肝e抗体(抗—HBe)9.乙脑的传染源?传染途径?发病季节?人和动物包括猪、牛、羊、马、鸭、鸡等均可成为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流行于夏秋季10.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途径?鼠是主要的传染源。
2021年兽医传染病学复习思考题
SPF动物:无特定病原动物。
病死率:死亡数与患病动物比例。
病原携带者: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除病原体动物。
潜伏期,恢复期,健康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感染状态。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再侵入其她易感动物所经历途径。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具备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流行季节性参照教科书。
传染病流行周期性某些动物传染病发生后,通过一段时间(普通以数年计),还可再次流行。
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重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和肾脏病变,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
传染性喉气管炎:由病毒引起鸡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性是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具有血液渗出物,喉部和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并形成糜烂,传播快,死亡率较高。
在疾病初期,患部细胞胞核内见有包涵体。
传染源指体内有某种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动物机体。
如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垂直传播:经胎盘、经卵和分娩过程传播。
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
地方流行性指在一定地区或动物群中,疫病流行范畴较小并具备局限性传播特性。
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体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性性症状尚未浮现即迅速消退恢复健康者发病率:参照教科书。
封锁当发生法定一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以及安全地区健康动物误入,而对疫区或其动物群进行隔离、扑杀、消毒等办法。
疯牛病:是一种由朊病毒引起具备传染性慢性致死性、中枢神经性疾病。
以潜伏期长,病情逐渐加重、终归死亡为特性。
病牛重要体现行为反常,运转失调,轻瘫,体重减轻,脑灰质海绵状水肿和神经原空泡形成。
死亡率很高。
感染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限度病理反映过程。
隔离:指对病畜和可疑感染动物进行管理,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蔓延。
隔离:将患病动物和疑似感染动物控制在一种有助于防疫和生产管理环境中进行单独饲养和防疫解决办法。
兽医传染病学复习思考题
兽医传染病学复习思考题1.兽医传染病学、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特征。
2.感染常见的类型有哪些?3.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哪三个?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在防制传染病中有什么重要的实际意义?4.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5.为什么流行过程会出现季节性和周期性?6.平时性预防动物传染病发生,应采取哪些基本措施?7.动物传染病防疫的原则是什么?8.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9.检疫种类和对象有哪些?10.消毒、杀虫和灭鼠的目的、方法有哪些?11.疫情报告、传染病诊断、和封锁在实际扑灭传染病措施中有什么作用?12.动物传染病的治疗的方法有哪些?13.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点,牛、猪的主要症状和病变及其类症鉴别。
如何防控?14.试述狂犬病主要传播方式和症状,怎样防控?15.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诊断要点及其类症鉴别要点,如何防控?16.试述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的诊断要点和防控措施。
17.叙述仔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要点,主要防治措施。
18.牛、羊大肠杆菌病的诊断要点。
19.猪副伤寒的诊断要点20.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症状、病理变化和微生物学诊断要点,如何进行防治?21.如何防控奶牛场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22.猪急性败血性链球病和马腺疫流行特点、主要症状和防治措施。
23.牛、猪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及病变和检疫方法。
24.如何净化奶牛场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25.如何治疗放线菌病?26.炭疽的流行病学特点,各种动物主要症状和死后的主要病理变化。
27.炭疽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诊断依据是什么?发生后应采取哪些措施?28.破伤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猪附红细胞的防治要点是什么?29.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
30.急性猪瘟诊断时应与哪些类似疾病鉴别?并指出其鉴别诊断要点。
31.如何预防猪瘟?免疫接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2.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应注意与哪些类似疾病鉴别?猪伪狂犬病如何根除?3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传播途径,诊断要点及其类症鉴别要点,如何防控?34.试述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要点和防控措施。
流行病学后几章思考题
传染病流行病学思考题概念:疾病感染谱、流行曲线、传染病的概念、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填空: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具有()、()和()的特性,同时在进化过程中,也会发生()、()和()等方面的变异性宿主具有()和()两类免疫应答类型。
传染病发生流行需要具备()、()和()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病的预防主要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另外包括()措施我国规定的烈性传染病包括()和()两种传染病。
简答:简述目前世界范围内传染病发展趋势?如何预防和控制结核并的发生和流行?如何推断同源爆发的暴露时间?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哪些传染途径进行传播?如何解释几种典型流行曲线?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思考题简答: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及研究范畴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关系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食源性疾病流行因素感染性腹泻思考题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有哪些?简述感染性腹泻的特征?引起腹泻的病原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病毒性肝炎思考题1 不同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 病毒型肝炎定义3 病毒性肝炎包括()、()、()、()和()等5种类型4()型和()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型、()型和()型肝炎通过体液传播NCD流行病学思考题简述:1 NCD概念2 国内外NCD流行差异3 国内外NCD流行概况4引发NCD的主要危险因素5 NCD预防的三原则6简述一、二三级预防的差异7我国NCD社区预防的优势是什么8研究NCD 的主要方法是什么9行为流行病学的的主要研究方法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效应思考题在PM2.5较高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我防护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按照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和()等四种什么是内暴露什么是外暴露在进行环境暴露评估时,为什么要测定内暴露水平概念PM2.5、暴露效应关系、暴露剂量关系。
传染病护理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习题及答案传染病护理习题及答案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传染病的防控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掌握传染病护理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传染病护理的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习题一:什么是传染病?答案: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习题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等。
其中,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习题三:如何预防传染病的传播?答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等。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卫生。
3. 避免接触病原体源,如禽畜、野生动物等。
4. 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5. 遵守医护操作规范,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习题四:如何正确佩戴和脱下个人防护装备?答案: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洗手并穿戴好工作服。
2. 戴上帽子或头套,将头发全部收进去。
3. 戴上口罩,确保鼻、口、下巴都被完全覆盖。
4.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确保眼部完全被保护。
5. 戴上手套,将袖口与工作服紧密贴合。
脱下个人防护装备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先脱下手套,注意不要触摸外表面。
2. 脱下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注意不要触摸表面。
3. 脱下口罩,从后方向前方取下,避免触摸外表面。
4. 脱下帽子或头套,注意不要触摸外表面。
5. 最后脱下工作服,注意不要触摸外表面。
习题五:如何正确处理传染病患者的废物和污染物?答案:处理传染病患者的废物和污染物应遵循以下原则:1. 废物和污染物应专门收集,使用密封的容器进行储存。
2. 废物和污染物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杀灭病原体。
3. 废物和污染物的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再次传播病原体。
传染病基础知识试题
传染病基础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病原体B.传染性C.流行病学特征D.感染后免疫2、下列哪种疾病属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A.流感B.结核病C.疟疾D.登革热3、下列哪种疾病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A.霍乱B.麻疹C.伤寒D.埃博拉出血热4、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A.空气传播B.水传播C.食物传播D.接触传播5、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A.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B.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等个人物品C.不与患有传染病的病人接触D.以上都是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疾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A.流感B.结核病C.肺炎D.麻疹2、下列哪些疾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A.霍乱B.肝炎C.腹泻D.黄热病3、下列哪些行为可以降低感染传染病的风险?A.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B.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戴口罩等C.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病人接触D.接种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4、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帮助控制传染病的传播?A.对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其继续传播病毒B.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以消除病毒的存活环境C.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D.对疫情进行公开和透明的信息发布,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5、下列哪些人群属于传染病的易感人群?A.老人、儿童、孕妇等身体免疫力较弱的人B.有慢性疾病、免疫缺陷等健康问题的人C.在疫情高发区域生活或旅行过的人D.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病原体是传染病传播中最为常见的?(A)A.细菌B.病毒C.寄生虫D.真菌2、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A.空气传播B.水源传播C.食物传播D.接触传播3、下列哪一种疾病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A)A.疟疾B.流感C.艾滋病D.结核病4、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是?(A)A.接种疫苗B.隔离治疗病人C.消灭病媒生物D.加强营养5、如果某人被怀疑感染了某种传染病,应该如何处理?(A)A.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建议B.到药店购买抗生素自己治疗C.使用民间偏方治疗D.无视病情继续日常生活二、简答题6、请简述传染病的主要特点。
传染病思考题作业
传染病防治新知识作业思考题:1.试述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传染期的临床意义?答:各种传染病的病程长短不一,按病程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
各期病人作为传染意义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排出病原体,排出数量与频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①潜伏期。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而异,短的仅有2~4h(如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长的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如麻风病)。
同一种疾病不同病例潜伏期亦有长短,但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末可排出病原体,此时病人已有传染性,例如麻疹、甲型病毒性肝炎等。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a.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
b.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有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c.根据潜伏期,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
一般按常见潜伏期加1~2d。
d.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例如在麻疹潜伏期最初5d内进行被动免疫其效果最佳。
e.根据潜伏期可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②临床症状期。
临床症状期为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
在该时间内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并于病原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
有些疾病在此期可有多种途径排出病原体。
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除血液外,唾液、汗腺、乳汁等均可排出病原体,增加污染外界环境的机会而使易感者获得感染。
轻型或非典型病人往往未进行隔离与治疗,作为传染原的意义较大。
个别病例如从事饮食工作则可导致该疾病的爆发或流行。
慢性临床过程的病人,由于排出病原体的时间长,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不可忽视。
③恢复期。
在此期病人因病而引起的功能紊乱开始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机体产生免疫力,体内的病原体被消除,不再起传染源的作用,例如麻疹。
但有些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在恢复期内仍能排出病原体,可继续作为传染源。
兽医传染病学复习思考题
饲料中毒性疾病:
一般以仔猪易感。冬天多发。
引起牛、羊、猪口蹄疫的病毒有哪些型
A 、 O、 C、 南非1.南非2、南非3、亚洲1。
引起猪群繁殖障碍和引起鸡群产蛋显着下降的传染病各有哪些(各写出6种病)
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布鲁氏菌病。鸡: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鸡传染性鼻炎、鸡产蛋下降综合征。
猪气喘病的病理剖检变化
参照教科书。主要是肺部的变化, 强调病变的对称性。
猪气喘病的眼观病理变化是什么
肺脏的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实变或肉样变、胰样变, 而且具有对称性。中间叶有同样的变化。周围的淋巴结肿大。
仔猪副伤寒的病理剖检变化
参照教科书。
仔猪水肿病是由什么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何病理变化
参照教科书。
鸡新城疫的病理剖检变化
参照教科书。
简述猪瘟的病理剖检变化
参照教科书。包括喉头、会厌软骨、心脏、淋巴结、脾脏、肾脏、膀胱、肠道、皮肤。
结核分支杆菌可引起什么动物发生结核病
牛、禽类等, 人也可感染发病。
可以造成猪、鸡群免疫功能下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各有哪些
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感染。鸡: 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感染、鸡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鸡淋巴白血病。
参见教科书, 171页377页。
厌氧芽孢杆菌属中的致病性梭菌可引起马、牛、羊、猪、鸡的什么传染病
破伤风、气肿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猝击、羊快疫、仔猪红痢、鸡坏死性肠炎。
以肾病变为主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一过性的呼吸道症状, 呼吸道的炎症变化不明显;下痢;鸡只脱水;肾脏高度肿胀, 有尿酸盐沉积, 呈花斑肾。
传染病思考题简洁版
传染病思考题总论1.感染过程有哪些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2.影响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有哪些?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3.传染病有哪些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4.何谓潜伏期?了解潜伏期有何临床意义?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临床意义:是检疫工作、观察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
(接触者医学观察时限:潜伏期+1~2天)5.影响传染病发病的因素有哪些?入侵部位、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6.何谓易感者?何谓易感人群?其在传染病的流行上有何意义?易感者/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人群。
意义:在普遍推行人工主动免疫的情况下,可把某种疾病的易感者水平始终保持很低,从而阻断其流行周期的发生。
7.何谓主动免疫?何谓被动免疫?试举例说明。
主动免疫:将疫苗和类毒素等抗原物质接种机体,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从而预防感染。
被动免疫: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宿主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举例:主动免疫: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食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等毒素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病毒性肝炎1. 试述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2. 试述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急性丁型肝炎可与HBV感染同时发生(同时感染)或继发于HBV感染者中(重叠感染),重叠感染者病情常较重,部分可进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3. 试述甲型肝炎急性黄疸型的临床表现。
总病程1~4个月。
分为三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⑴黄疸前期(5~7天):发热、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厌油、尿色加深、ALT升高。
⑵黄疸期(2~6周):皮肤及巩膜黄染,肝脏肿大伴有压痛,浓茶样尿,ALT和胆红素↑⑶恢复期(1~2个月):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防治新知识作业
思考题:
1.试述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传染期的临床意义?
答:各种传染病的病程长短不一,按病程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
各期病大作为传染意义的不同,主要取决干他是否排出病原体,排出数量与频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①潜伏期。
自病原体倪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而异短的仅有2-4h(如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长的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如麻风病)。
同一种疾病不同病例潜伏期亦有长短,但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末可排出病原体,此时病人己有传染性,例如麻疹、甲型病毒性肝炎等。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a.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披持续较久。
b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有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c根据潜伏期,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
一般按常见潜伏期加1-2d。
d报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例如在麻疹潜伏期最初5d内进行被动免疫其效果最佳。
e根据潜伏期可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②临床症状期。
临床症状期为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
在该时间内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并于病原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
有些疾病在此期可有多种途径排出病原体。
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除血液外,唾板、汗腺、乳汁等均可排出病原体,增加污染外界环境的机会而使易感者获得感染。
轻型或非典型病人往往朱进行隔离与治疗,作为传染原的意义较大。
个别病例如从事饮食工作则可导致该疾病的爆发或流行。
慢性临床过程的病人,由于排出病原体的时间长,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不可忽视。
③恢复期。
在此期病人因病而引起的功能紊乱开始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机体产生免疫力,体内的病原体被消除,不再起传染源的作用,例如麻疹。
但有些传染病,如细茵性痢疾、乙型病青性肝炎等在恢复期内仍能排出病原体,可继续作为传染源。
有些疾病排出病原体的时间更长,甚至可终身作为传染源,例如伤寒慢性带菌者。
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称传染期(infaption period)。
传染期的长短因病而异,传染期短的疾病其续发病例呈簇状出现,每簇病例之间的间隔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
传染期长的疾病,续发病例常陆续出现,持续时间较长。
传染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2.针对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或可能已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根据其免疫状态应分别进行如何处理?
答:接触者指曾接触过传染源或可能已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根据接触者的免疫状态分别进行处理如下:
(1)应急预防接种。
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其接触者可进行自动或被动的预防接种。
例如在麻疹爆发时对接触的易感儿童可接种麻疹活疫苗,对体弱儿童可接种胎盘球蛋白。
(2)药物预防。
对某些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可以采用药物预防。
例如用乙胺嘧啶、氯喹预防疟疾,一般多用于家庭内密切接触者或特殊职业人群。
(3)医学观察。
对某些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应每天视诊,测量体温,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以便及早发现新病人,但不限制接触者的日常活动。
(4)隔离或留验。
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严格隔离或收留在检疫机构所指定的地点,在医学观察期同时应限制其活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