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概况

合集下载

中药学学科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中药学学科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中药学学科的发展概况及展望第一阶段是古代的药物实践阶段。

在古代,中药学主要依靠世代相传的经验和试错实践进行研究,形成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临床应用经验。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以中草药的采集、鉴别、炮制和使用为主。

第二阶段是现代中药学的创立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学开始借鉴西方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开展对中药的系统研究。

首先是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结构解析,从而揭示了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物质基础。

其次是对中药的药物学特性、质量控制、药效评价等进行研究,为中药的标准化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阶段是现代化中药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中药学研究的深入,中药学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例如,中药学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以及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此外,中药学还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如中药与现代生物技术、中药与中医学等,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新研究领域。

展望未来,中药学学科仍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药学应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研究和控制,推动中药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保障。

其次,中药学还应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的药理学原理和临床应用规律,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使用安全性。

此外,中药学还应积极开展对中药的新药开发和创新药物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同时,中药学还需加强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中药学学科在经历了古代的药物实践阶段和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后,正在逐渐迈入现代化中药学的新阶段。

未来,中药学学科将继续致力于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党参的研究概况

中药党参的研究概况

中药党参的研究概况中药党参作为一种传统的补益药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的和深入研究,中药党参的药用、营养、保健等功效得到了更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对中药党参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与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中药党参的研究现状中药党参的植物学特征主要包括其根部具有纺锤形的肉质根,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横断面呈五花肉状等。

此外,中药党参还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抗疲劳、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同时,中药党参也被广泛应用于营养保健领域,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多糖、黄酮、氨基酸等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研究方法在中药党参的研究过程中,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本草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等。

其中,本草学研究主要对中药党参的植物学特征、历史沿革、道地性等进行研究;药理学研究则探讨中药党参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毒理学研究则研究中药党参的毒性成分及安全使用范围;临床试验则对中药党参治疗某种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验证。

研究成果与不足中药党参的研究成果丰富,如药理学研究发现了党参的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

临床试验也验证了党参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部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有待提高,且在营养保健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

未来研究方向为了更好地挖掘中药党参的价值,未来研究应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中药党参的药用机制研究:深入探讨党参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开发新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2、深入研究中药党参的营养保健功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党参的营养成分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揭示其在保健方面的作用;3、优化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试验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4、加强道地性与质量标准研究:明确中药党参的道地性及其与药效的相关性,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临床疗效的稳定性;5、拓展中药党参的应用范围:结合现代疾病的特点,发掘中药党参在新的领域的应用潜力,如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

中药专业记忆口诀

中药专业记忆口诀

中药专业记忆口诀1、中药学发展概况中医中药历万年,百草针石神农传;先秦二礼1和诸经,文字记载三千年;两汉晋唐《本草》多,举国研教宋金元,更有明朝李时珍,清代著作确可观,3、中药采收采收同样讲季节,冬春收根熟收果;全草宜在花前采,早打尖尖产量多;用花要按品种来,全开菊花与红花;确保疗效收未开,金银月季土槐花;根皮收获在冬春,树皮要在初夏刮;动物入药也讲法, 捕虫秋季与春夏,初春与秋桑螵蛸, 蝉蜕最多秋交夏;蛇蜕皮在五六月, 鹿茸春天未角化;麝香要在八月取, 冬季驴皮质最佳;矿物入药随时有, 不论季节只管挖。

野生药材循古法,勤快门第早发家。

4、中药存放加工中药加工也有规,按章进行再入方;除去杂质和泥土,阴干烘干按样样;日晒之法最简便,长短粗细按等放,防虫防鼠防霉变,防潮通风莫见光;芳香油多防挥发,双层薄膜来包装。

5、经营销售价格循环三两年,市场规律细端详,高出低进多种植,不随大流是内行,掌握科学会经营,多快好省奔小康。

6、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有方法,酒醋蜜汁水为辅;稻麦土石皆可用,水火修制有技术;液体固体辅料全,保证疗效去毒副;发芽发酵制曲霜,生熟怪味都可除。

7、中药药性:中药讲性又讲味,四气寒凉兼温热;五味辛甘酸苦咸,升降沉浮要掌握;诸药归经有讲究,五脏六腑莫弄错;毒性剂量要弄清,望闻问切细选择。

8、中药配伍:中药配伍更讲究,内服外用煎散丸;寒凉病症用温热,辩证施治才全面;男女老幼各不同,须使畏杀恶和反;饭前饭后及妊娠,应用之法说不完。

8.1 十八反药歌反药十八要记牢, 半芦贝蔹芨背乌;藻戟芫遂叛甘草, 各参辛芍反藜芦。

畏反之说历史长,深入研究不轻否。

8.2 十九畏药歌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稜;川乌草乌不爱犀,人篸最怕是五灵;官桂善于調冷气;却怕石脂来相逢。

十八十九反与畏,经验不足莫乱用。

8.3 妊娠禁忌药歌蚖班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和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我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进展

我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进展

Abs t r a c t: Tr a d i t i o n a l Chi n e s e me di c i n e r e s o u r c e i s a n i mpo r t a n t p a r t o f Chi n e s e me di c i n e,
药物 资源 。 2 . 1 安徽 来安 县 中 药资 源 的 开 发 利 用 位 于 安徽
在 全 国资源普 查 中还 对 3 6 2种 常用 药材 资源 的蕴藏
量和 产量 进 行 了大致统 计 。其 中 3 2 0种植 物药 材 的
野 生 总蕴藏 量为 8 5 0万吨 ,正 常年产 量 3 5万 吨 : 2 9
首乌 、 太子 参 、 白菊 花 、 薏苡 仁 、 茅苍 术 、 夏枯 草 、 宜 兴
百合 、 蟾酥、 浙 贝母 、 延胡索、 珍珠 、 女 贞子 、 野 马追 、

逋一
一3 5 —
一 7
彦 2 0 1 3 " 1 0 期 . 总 第 z , 期
LI W e n—q i n g

( A n i m a l Hu s b a n d r y a n d F o o d s t u f B u r e a u o f D a z h u C o u n t y , S i c h u a n D a z h u 6 3 5 1 0 0 , C h i n a )
材 的储量 相 对丰 富。 在全 国药材 交流 会上 ,中药材
种 类 一般 在 8 0 0 ~ 1 0 0 0种 , 最 高 时达 1 2 0 0种 , 常用 药材 5 0 0 6 0 0种 , 不 常 用 药材 约 1 0 0种 , 还 有 少部

中医药学概述

中医药学概述

证:(证候)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
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1、同病异治:
例A:麻疹病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有不同的证,故麻疹 初期麻疹未透,宜解表透疹——银翘散或升麻葛根汤;
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毛泽东主席接见著名中医学家 施今墨先生,共商中医发展大计。
周恩来总理接见著名中医学家 孔伯华先生。
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合毛 眼泽 科东 专主 家席 唐接 由见 之中 等西 。医 结
中医理论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藏象、经络、气血精津
病因病机
诊法辨证 预防、治则、康复
中期肺热明显,常须清肺——麻杏石甘汤;而后期则
为余热未尽肺胃阴伤,则又须以养阴清肺为主——沙 参麦冬汤。
B:感冒病可因其病因病机和病人体质的不同而出现风寒、风热、 风湿相挟等外感,治疗时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疏风 祛湿等治法。 如:风热早期,症见发热,微恶风、是风热在表,应用辛凉解表 法治疗(银翘散);中期,症见高热、咳嗽、气急、口渴欲饮 凉水,是肺热盛,治当清肺热为主(麻杏甘石汤加减);后期, 身热已退,舌红口干、干咳少痰、疲乏而脉细无力,是邪热已 去大半,肺阴肺气受伤,治宜清余热、滋肺阴、补肺气,以促 进恢复(青蒿鳖甲散)。
中医理论“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内经》) 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共18卷162篇。
对人体结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 生等作了系统阐述,确立了中医药学的理论 原则,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基础,也是中 医药学的理论渊源。

保定野生药材概况

保定野生药材概况

保定的野生药材概况河北省保定涞水县,位于河北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北端,有山区、丘陵、平原等地貌,还有拒马河流经该县,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度,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平均日照2800小时。

国家著名风景区野三坡位于县城的西北方向,这里物产丰富,野生资源多种多样,适宜的光照,多山多河流等条件给了许多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此外,这里四季分明,许多药用价值较高的植物在这里均有分布。

以下将重点介绍这里常见的一些野生植物:鸡冠花、迎春花、槐花、凤仙花、牵牛花、地榆、山桃花、半枝莲、凌霄、马兜铃、山楂、桑树、酸枣。

鸡冠花:苋科青葙属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80cm,全体无毛,茎直立,稀分支,近上部扁平,绿色或带红色,有棱纹凸起,单叶互生,具柄,叶片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长或长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穗状花序扁平,顶生,中部以下多花,夜色多变,淡红色至淡紫色,黄色或白色;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质,宿存;花被片5,椭圆状卵形,端尖;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胞果卵形,包于宿存花被内。

茎叶、花穗、种子均可药用,种子富含脂肪油,凉血止血,止带,止痢,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痢疾。

迎春花:木犀科植物,落叶灌木,枝直立而顶端弯曲下垂成拱形,小枝绿色,4棱形,叶对生,3小叶掌状复叶,花期3日,花单生,先花后叶;花冠黄色,着生于头年之上;凋谢时花瓣有时转为白色,花高盆状,5裂,通常6裂,花冠直径2.0-2.5cm。

花瓣背面带古铜褐红色,雄蕊2枚,低于雌蕊,不伸出花瓣;雌蕊一枚长2-3cm,子房下位,萼片绿色,浆果黑色,花,味甘,性凉,果,微酸,性温,根,味苦,涩,性寒。

花理气,清暑,和胃,止血,果利尿,通经,治水肿,根,清利湿热,祛风,活血解毒,临床主要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槐花:豆科槐属,植株较高,树冠圆形,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下15片,披针至卵状,长2.5-7.5cm,宽1.5-3.0cm,先端尖,基部阔契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花梗披毛,蝶开花冠乳白色或稍带黄色,荚果肉质,念珠状,长达5cm,不裂,种子上6粒,肾形,长约0.8m,棕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槐花含云香约10%-28%,并含桦皮醇及槐二醇,槐花含芦丁,但较花蕾少些,槐花性味功能苦,微寒,槐米清热,凉血止血,槐角(即荚果)清热,润肝,凉血,槐根可以健胃,杀虫,治疗痔疮。

六盘水中草药资源概况

六盘水中草药资源概况
作者简介 杜庭( 1980 - ) ,男,贵州六盘水人,研究实习员,从事中草 药资源栽培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2-10-06
七、龙胆草、白花前胡、头花蓼、薏仁米、天麻、刺梨、黄精、重 楼、桔梗、丹参、太子参、红豆杉、银杏、喜树、皂角树、观音草、 皂荚、坚龙 胆、牛 蒡 子、连 翘、胡 颓 子、羊 耳 菊、千 里 光、酢 浆 草、岩白菜、山豆根、益母草、党参、白术、何首乌、白芷、生姜、 魔芋、地五泡藤等品种。 1. 7 大宗药用植物 指在六盘水分布较广、产量较大,经济 效益较高的中药材,其代表品种有: 川牛膝、黔党参、茯苓、杜 仲、厚朴、黄柏、桔梗、半夏、龙胆草、天门冬、桃仁、天南星、杏 仁、黄精、续断、丹参、独角莲、黄苓、菌灵芝、川楝子、白芨、山 桂、薏仁米、五倍子、何首乌、独活、百部、泡参、木防杞、干姜、 天花粉、、黄药子、马尾莲、地榆等。 1. 8 食药兼用植物 指以食用为主,兼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主要有生姜、薏仁米、魔芋、鱼腥草、刺梨。 2 资源分布 2. 1 按行政区划分 六盘水位于贵州西部,下辖 4 个县、特 区、区,总面积 9 965. 37 km2 ,最高海拔 2 900 m,最低海拔 580 m2 ,属高原性季风气候,自然土壤有黄壤、黄棕壤、山地壤、丛 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沼泽土等,主要植物类型为常绿阔 叶林、马尾松林等,区内中草药资源丰富,其代表性药材有: 杜仲、厚朴、防 己、龙 胆、乌 梅、续 断、川 牛 膝、丹 参、黄 柏、百 部、山楂、拳参、黄芩、半夏、党参、黄精、钩藤、天冬、重楼、升 麻、马尾莲等。 2. 2 按自然环境条件划分 根据六盘水的气候和土壤等 自然环境条件,将六盘水市的中药材产地划分为东部、西中 部、北部和南部 4 个区域。 2. 2. 1 东部地区。该区与黔西南州、安顺及毕节地区接壤,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低海拔 609. 5 m,属低中山溶丘盆谷地 貌。该区药材主要分布在中寨和郎岱,植物类药材主要有金银 花、菌灵芝、桔梗、续断、天冬、枳壳、龙胆草、黄精、当归等。 2. 2. 2 西中部地区。该地区与云南省毗连,地貌以高中山和 丘陵状山原为主,中部地势较低,该区植物类野生药材主要有 龙胆草、桔梗、半夏、黄精、天南星、狗爪南星、续断、枳壳、枳实、 桃仁、银花、干姜、独脚莲、天冬、川楝子、五倍子、黄草、益母草、 女真子、山乌龟、栝蒌、杜仲、黄柏、厚朴、牛膝、乌梅、何首乌、天 花粉、小血藤、山桂、丹参、黄芩、牛尾独活、九眼独活、勾藤等。 2. 2. 3 北部地区。该区与毕节地区相邻,地貌以高中山平 行岭谷和中山丘陵河谷为主,最高海拔 2 900. 3 m,最低 1 400 m,野生植物类药材主要有半夏、桃仁、金银花、天南星、狗爪 南星、杏仁、乌梅、黄芩、何首乌、独脚莲、茯苓、天冬、通草、丹 参、独活、山桂、丹皮、小血藤等。

河南省中药资源概况

河南省中药资源概况

河南省中药资源概况河南省中药资源概况【摘要】河南是悠久中药⽂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也是传统的中药材⽣产⼤省,中药种类和储量⼀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河南适宜的环境⽣长了众多的药物,有植物,动物以及矿物,河南省的药物资源⾃古就⾮常多,随着时代的发展,药物的种植也在⼤规模的扩张。

⽬前中药材的产量、⼈⼯栽培种植⾯积均居全国前三位。

药物的利⽤也愈来愈⼴。

【关键词】中药资源河南基地⽬录⼀、河南⼗⼤中药材种植基地(⼀)焦作市四⼤怀药种植基地(含武陟、温县) (5)1.怀地黄 (5)2.怀⽜膝 (5)3.怀⼭药 (5)4.怀菊花 (5)(⼆)南阳市优质药材种植基地(含西峡、南召、⽅城、唐河)1.西峡县⼭茱萸种植基地、 (5)2.南召县⾟夷种植基地、 (6)3.⽅城县裕丹参种植基地、 (6)4.唐河县栀⼦种植基地 (6)(三)济源市冬凌草种植基地 (7)(四)封丘县⾦银花种植基地 (7)(五)确⼭县中药材种植基地 (7)(六)禹州市中药材种植基地 (8)(七)汝阳县杜仲种植基地 (8)(⼋)嵩县柴胡种植基地 (8)(九)卢⽒县连翘基地 (8)(⼗)辉县⼭楂种植基地 (9)⼆、河南⼭区中药分布表 (9)三、河南药材分布图 (10)四、河南药材分布表 (10)五、河南其它中药材种植现状(⼀)驻马店药材 (11)(⼆)洛阳药材 (11)1.栾川药材 (11)(1)栾川菖蒲 (11)(2)栾川卢⽒天⿇ (11)(3)栾川⽩符予 (11)(4)栾川党参 (12)(5)栾川⼈⼯⽜黄 (12)(三)新乡药材 (12)2.卫辉市红花 (12)3.原阳县⾦银花 (12)(四)信阳药材 (12)1.息县半夏 (12)2.新县银杏 (13)3.商城药材 (13)(1)商茯苓 (13)(2)商天⿇ (13)(3)商桔梗 (13)4.淮滨猫⽖草 (14)5.淮滨芡实 (14)(五)三门峡 (14)1. 灵宝杜仲 (14)2.卢⽒县药材 (14)3.渑池县药材 (14)(六)南阳药材 (15)1. 桐柏回龙乡夏枯草 (15)2.邓州麦冬 (15)3.平县杜仲 (15)4.天⿇种植基地 (15)5.内乡县药材 (15)(2)黄姜种植基地 (16)(七)平顶⼭药材 (17)1.汝州药材基地 (17)2.鲁⼭⾟夷花 (17)(⼋)周⼝药材 (17)1.周⼝药材概述 (17)2.郸城药材 (17)(1)郸城薄荷 (17)(2)郸城药材基地 (17)(九)安阳药材 (17)1.茶店乡 (17)2.汤阴药材 (17)(⼗)鹤壁药材 (17)1.林果中药材种植基地 (17)2.⾦银花 (17)(⼗⼀)濮阳药材 (17)六.河南中医学院药材种植基地 (18)七.河南⾃然药物资源(⼀)药⽤植物…………………………………………………………………………18(⼆)药⽤动物 (20)(三)药⽤矿物 (20)⼀、河南⼗⼤中药材基地(⼀)四⼤怀药种植基地产地:焦作(武陟、温县、孟州)四⼤怀药”(怀⼭药、怀地黄、怀⽜膝、怀菊花)为河南产名贵地药材,在焦作地区已有三千年的种植历史。

中药四性的研究概况

中药四性的研究概况

药性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四性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四性又称四气,是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

四性的研究等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理论研究自《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之始,便正式提出了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并且在其所收药物条下加以标注。

此后历代医家的本草著作均以此为基础沿用至今,并不断地进行厘定和补充,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客观原因,四气的概念及界定无统一标准。

孙启明[1]将药性概念进行三级划分,寒、热、平定为一级划分,其下又有微凉、凉、温、微温等。

又有基于传统本草著作进行的研究,如邓先瑜等[2]对《本草纲目》的药物气味进行研究。

王家葵等[3]通过对《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的四气进行统计学的分析来探求四气标定的规律,得出的结论为功效是影响四气标定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药物的五味及三品归属对四气的标定也有所影响。

另外,中药的炮制对于药物的四性也有一定的影响[4-6]。

王儒飞等[7]则据“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阴主寒、阳主热”等基本理论,观察、分析药物本体的阴阳属性之强弱以决定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提出了“四气”阴阳属性四项归类定性分析法。

2四性的现代研究2.1从化学角度盛良[8]认为电子得失是中药现代化的桥梁,可以用广义酸碱原则和前线分子轨道理论中的电子得失来解释中药四气五味,探寻中药四气五味的规律。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反映药物能量的,而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和能量有关,化学元素具有寒热温凉四性,给出电子而吸收能量的元素为寒,接受电子而放出能量的元素为热,从广义酸碱论的角度,碱是电子对的给出者,具有寒性;酸是电子对的接受者,具有热性。

因此认为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四性的物质基础[8-10]。

李武等[11]对具体一类药例如寒凉药的药性特征及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认为寒凉药主要化学成分大致可归纳为生物碱和甙类两大类。

常用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

常用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

2020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常见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刘红燕第一部分概述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加之环境污染、饮食安全问题、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恶性肿瘤更是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早在殷墟甲骨文上就记载有“瘤”的病名。

战国时成书的《山海经》亦记载有抗“瘿瘤”的药物。

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一书中虽未对肿瘤作专篇论述,也无“肿瘤”病名,但却提出了一些与肿瘤有关的病名,如“肠溜”“脊溜”“肉溜”“肠覃”“积聚”等。

不仅如此,还对肿瘤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论述,初步形成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肿瘤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代中医学著作对肿瘤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都有不同程度的论述,诸多本草著作中也记载了有关抗肿瘤中药的药性、药效及处方。

如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共记载药物365味,其中可用于“癥”“瘕”“积”“聚”证者达71种。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历代诸家均有论述,如《难经·五十五难》中“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

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病不离其部”。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中臧经》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强调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

宋代《卫济宝书·痈疽五发》首次出现“癌”字,指出:“一曰癌。

”并对癌做了描述:“癌疾初发,却无头绪……紫赤微肿,渐不疼痛……只是不破。

”这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非常相似。

宋代《圣济总录》中记载:“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即指肿瘤的发生为气血失常,郁结壅塞,形成余赘所致。

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认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为痰”,提出积聚痞块皆由“痰饮”“气滞”“血瘀”郁滞而成,主张祛痰之法,创立了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痰、健脾化痰等治法。

中药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中药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创伤 骨折并发 下肢深静脉 血栓 的危 险 因素探讨
享 B 昌军 ( 浙江省台 州市第 一人民 医院 骨科 台 州 3 1 8 0 2 0 )
摘要: 目的: 探 讨创伤骨折 并发 下肢 深静脉血栓 ( D V T ) 的危险 因素。方法 : 选择我 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 1 8 0 例, 根据 D V T发 生 情 况, 将其分为 出现 D V T的研 究组 9 8 例 与未 出现 D V T的观 察组 8 2例 。采取 回顾性 分析 法对 两组 患者手术 时间、 手术后卧床 时间、 止血带的应用、 既往 高血脂 、 高血压 、 糖尿病及吸烟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 本组 患者 D V T发 生率为 5 4 . 4 4 %( 9 8 / 1 8 0 ) ; 手术 时 间及手 术后 卧床 时间较 长的研 究组 患者 D V T发病率 高于观察组 ; 同时研 究组 术中应 用止血 带及既往慢性病合 并例数 也 多于观 察 组, P均< O . 0 5 。 结论 : 手术 时间、 卧床 时间、 止血带的应用、 既往 高血脂 、 高血压 、 糖尿病及吸烟情况均会提 升 D V T发生的危 险 ,
中图分类号 : R 2 8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 0 8 — 0 0 9 9 — 0 1
1 中药 文 化 简 介 常用 的药理 学进行 了系统 的研究 , 抗菌 , 抗病 毒 , 抗肿 瘤 , 解 中药文化 有着数 千年 的历 史 , 底 蕴 十分丰 富 。中国医药 热 , 利尿 , 血压 和大量 的药物筛选等方面 的。过去被忽视多糖 , 在中 国的经典之 作 , 被称为 “ 本 草” 。第 一个药 学专著 是 中国 单 宁酸 , 氨基酸 , 肽, 等等 , 已经发现 , 一个多种生物活 性。在 中 澄清功能 。随着时代 的发 展 , 汉代 的《 神农 本草经 》 , 唐代 的《 新 修本草》 是 由政府颁 发的世 国传统医学 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 界第 一部 药典 。明代李 时珍 的《 本草 纲 目》 , 总结 了 1 6世 纪 传统 的中国医药制剂 , 新 剂型的增加 , 以及完善 的质量控制测

福建省中药资源概况

福建省中药资源概况
省内水平地带以上以砖红壤性红壤、红壤为主。垂直带上由低 海拔往高海拔分布有:红壤——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 土。全省红壤和黄壤分布最广,约占75%以上。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壹 福建自然与社会概况
资源概况
福建植物种类繁多,维管植物约5000种,约占全国的18%; 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多达3 000多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 有些县(市)高达80-90%,已连续15(40)年位居全国第一。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壹 福建自然与社会概况
气候条件
年日照数全省在1700-2300小时,太阳辐射中等,从西北到东 南106-127千卡/cm3。
年降雨量都在1000mm以上,但分布不均,内陆(1600-2000) 多于沿海(1000-1600),春夏多于秋冬。春雨、梅雨、台风(雷 暴雨)是雨量主要来源。
贰 福建中药资源概况
福建省中药资源种类
➢ 《福建药物志》收载野生及栽培药材共1401种; ➢ 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最终结果显示福建省中药资源各类2468种,
其中植物类2024种; ➢ 2011-2012年莆田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仅莆田市药用
植物资源种类为2036种; ➢ 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福建省中药资源约为3700种左
福建省中药资源概况
福建中医药大学 杨成梓
2019-09-27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壹 福建自然与社会概况 贰 福建中药资源概况 叁 福建中药资源分布特点 肆 福建栽培中药资源概况 伍 宁德市中药资源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壹 福建自然与社会概况

中药行业工作概述

中药行业工作概述

中药行业工作概述作为传统的医药领域之一,中药行业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势头。

这个行业涉及到中药的生产、研发、销售等多个环节,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对中药行业工作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个领域。

一、中药行业的发展概况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优势产业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药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中药市场规模在过去十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中药行业的工作职责1. 中药研发人员:负责中药新药的研发工作,包括药材筛选、提取工艺研究、药效评价等。

这个岗位需要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

2. 中药生产工人:负责中药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作,包括药材的研磨、药液的提取、制丸或制剂等。

这个岗位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需要具备一定的手工操作技巧和对中药生产工艺的了解。

3. 中药销售人员:负责中药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工作,包括对医院、药店等渠道的拜访和销售活动的组织。

这个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销售技巧,对中药市场需求有一定的了解。

4. 中药药店店员:负责协助顾客选择和购买中药产品,提供咨询和服务。

这个岗位需要具备对中药药材、配方和功效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为顾客提供准确的建议和指导。

三、中药行业的人才需求随着中药市场的扩大,中药行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除了对中药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较高要求外,该行业也愿意招聘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士,包括市场营销、生物技术、财务会计等。

重要的是,从业者需要拥有对中药行业的热爱和持续学习的意愿,以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

四、中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中药行业作为传统医学在当代的延续和创新,对未来的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中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为中药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础。

同时,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和应用也将推动中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贵州中草药资源概况

贵州中草药资源概况

贵州中草药资源概况贵州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 种,其中植物药 3924 种,动物药 289 种,矿物药 77 种。

全国统一普查的 363 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 326 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重点药材贵州有 250 种。

在贵州有分布,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影响、质量佳的中药,代表品种有:天麻、吴茱萸、金果榄、南沙参、毛慈菇、白芨、黄连、石斛、南沙参、竹节人参、杜仲、黄柏、半夏、天冬、首乌、银花、虫草等等。

特有种药用植物:特有种是指目前在贵州省境内发现有分布并具有药用价值而我国其它地区乃至世界各地无分布的物种,其代表物种有:银背叶党参、梵净山冠唇花、梵净山火绒草、梵净山紫苑、梵净山石斛、梵净山小檗、梵净山蒲儿根、短茎淫羊藿、黔蒲儿根、贵州柴胡、贵州地黄连、长苞景天、小檗、小叶淫羊藿、德务淫羊藿、贵州鹿蹄草、贵州缫丝花、花溪娃儿藤、黔苣苔、花叶菝葜、淫羊藿、德务淫羊藿、贵阳鹿蹄草、贵州橐吾、贵州金丝桃等。

栽培药材:是指贵州野生变家种,引种成功并具有一定规模及产量的中药材,其代表品种有:天门冬、天麻、杜黄柏、仲黄柏、吴茱萸、金银,石斛、火麻仁、枳壳等。

大宗药材:是指我省产量较大,分布较广,其经济效益较高的中药材,其代表品种有:天门冬、大青叶、银花、桔梗、白芍、瓜篓、首乌、板蓝根、淫羊藿、泡参、白芨、半夏、夜交藤、女贞子、三颗针等。

道地药材:天冬、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何首乌、龙胆草、黄精、金银花、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芨、重楼、茯苓等。

其它经济价值的中药材:是指既有药用价值,又有其他重要经济价值的中药材。

其代表品种有:五倍子、山药、土茯苓、女贞子、鱼腥草、蜘蛛香、魔芋、银杏、木姜子、山苍子、百合等。

省内各地区药材资源分布:1. 铜仁地区内有武陵山脉,海拔高达 2493 米,此外多为 8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湿度大,日照少。

中草药简介

中草药简介

2.2.5主要化学成分
天麻甙、天麻醚甙、抗真菌蛋白等。
2.2.6主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以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和 云南东北部质量最好。
2.2天麻
2.2.7与栽培相关的生物学特性
(1)宜选半阴半阳的富含有机质的缓坡地、谷沟地栽种, 土质以疏松的壤土、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砂土,尤 以生荒地为好。土壤PH5~6为宜,忌黏土和涝洼 积水地。 (2)通常以种子繁殖或者块茎繁殖繁殖后代。 (3)须与白蘑科真菌密环菌和紫萁小菇共生,才能使种 子萌芽,形成圆球茎,并生长成为健常的天麻块茎。 紫萁小菇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蜜环菌为原球菌长 成天麻块茎提供营养。
3.1人参(濒临灭绝)
3.1.1别名与拉丁名
别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 精、海腴、皱面还丹 拉丁名:Panax ginseng C. A. Mey.
3.1.2植物学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人参
3.1.3入药部位

3.1人参
3.1.4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 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2个, 扁圆形,黄白色。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 5~6月,果期6~9月。
3.2雪莲(濒临灭绝)
3.2.1别名与拉丁名
别名:雪荷花 拉丁名:Saussurea involucrata
3.2.2植物学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凤毛菊属/雪莲
3.2.3入药部位

3.2雪莲
3.2.4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25厘米;根状茎粗,黑褐色, 基部残存多数棕褐色枯叶柄纤维;茎单生,直立,中 空,直径2-4厘米,无毛。花期7月,果期8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0别名:草麻黄蒙药名:哲日根生境分布:生于山脚缓坡、向阳的石质山坡、固定沙丘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辛苦,性温。

发汗,平喘,利尿。

根:味甘,性平。

止虚汗、盗汗。

主治用法:风寒感冒,关节疼痛,咳嗽气喘,水肿。

荆芥0别名:假苏蒙药名:哈日—吉茹格生境分布:本区有栽培性味功能:味辛,性温。

祛风,发汗,除热解痉。

炒炭:止血主治用法: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痔疮肿毒,小儿发热抽搐,吐衄,便血,产后血晕,麻疹不透。

防风0别名:旁风、反风蒙药名:浩尼—舒日生境分布:生于草原、山坡、田边、路旁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辛甘,性温。

发表,祛风湿,止痛。

主治用法:感冒,头痛,风湿痛,神经痛。

白芷0别名:兴安白芷、龙牙香、独活、走马芹。

蒙药名:苏格巴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疏林中。

分布于乌盟、锡盟。

其他地方也有栽培的。

性味功能:味辛,性温。

散风祛寒,活血止痛,排脓消肿。

主治用法:感冒,头痛,鼻炎,鼻窦炎,疮痈肿痛,皮肤瘙痒。

柴胡0别名:毛柴胡、北柴胡蒙药名:哲格仁——希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边等处。

多分布于大青山、乌拉山。

性味功能:味苦,性微寒。

解热,疏肝,调经,止痛。

主治用法:胸满胁痛,月经不调,寒热往来,疟疾等。

升麻0别名:窟窿牙根蒙药名:不力叶—乌布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内。

、锡盟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甘苦微辛,性微寒。

透疹,散风解毒,升举中气。

主治用法:风热头痛,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疹出不透,子宫脱垂,久泻脱肛。

牛蒡子0别名:大力子、鼠粘子、绣耗子疙瘩蒙药名:高哈—吉木斯生境分布:生于山沟、山坡、林边潮湿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种子味辛,性平。

根:味苦,性寒。

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风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疹出不透,疮疖,痈肿。

知母0别名:老娘娘脚后跟蒙药名:陶来—音—芒给日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地、山脚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

清热降火,润燥,止咳,安胎。

主治用法:热病烦渴,肺热咳嗽,骨蒸劳热,胎动不安。

芦根0别名:芦苇、芦草根、苇子根蒙药名:胡鲁森—乌布斯生境分布:生于河边、沼泽、池塘、沟旁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甘,性寒。

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利小便,解鱼鳖毒。

主治用法:热病烦渴,口干咽燥,胃热呕吐,肺热燥咳,肺痈,小便短赤。

山豆根别名:蝙蝠葛、山豆秧根、苦豆根蒙药名:哈日—敖日阳谷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灌丛间。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

清热解毒,利咽喉,消肿止痛,抗癌。

主治用法:咽喉肿痛,气管炎,痢疾,疮疡,食道癌,胃癌等。

马蔺子0别名:马蔺、马莲子蒙药名:查黑勒德格生境分布:生于川地路旁、沙质地、草原、草甸、碱性草地、湖边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甘,性平。

清热解毒,利尿止血。

主治用法:淋病,肝炎。

吐血,衄血,咽炎,痈肿。

阿尔泰紫菀0蒙药名:宝日—拉伯生境分布:生于干山坡、丘陵坡地、路旁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微苦,性凉。

清热降火,排脓。

主治用法:传染性热病,肝胆火旺,疱疹疮疖。

蒲公英0别名:蒙古蒲公英、婆婆丁、姑姑英、推推蒙药名:八嘎巴盖—其其格生境分布:生于田边、路旁、沟边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甘苦,性寒。

清热解毒,凉血散结,通乳,利小便。

主治用法:疮痈肿毒,乳腺炎,淋巴腺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小便不利。

地丁0别名:小米口袋蒙药名:泡章—乌布斯生境分布:生于丘陵沙质坡地或路旁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辛苦,性寒。

清热解毒,消痈肿。

主治用法:化脓性炎症,痈疽疔疮,高热烦躁,黄疸,肠炎,痢疾,瘰疬。

马齿苋0别名:马齿菜、马舌类蒙药名:娜仁—淖嘎生境分布:生于田间、路旁、菜园中。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酸,性寒。

消热解毒,消肿,杀虫。

主治用法:肠炎,痢疾,急性关节炎,赤白带下,肺结核,疮痈肿毒,蛇咬伤,蜂螫,水田皮炎(外敷)。

野菊花0别名:苦薏蒙药名:浩尼—努都—其其格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沟、路旁等处。

分布于巴盟、。

性味功能:味苦,性凉。

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疮痈肿痛,乳腺炎,淋巴腺结核,毒蛇咬伤。

败酱0别名:苣荬菜、甜苣蒙药名:噶顺—淖嘎生境分布:生于田间、路旁或人家附近。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性凉。

清热解毒,排脓,凉血,活血。

主治用法:阑尾炎,痢疾肠炎,疮疖痈肿,肺脓肿,吐血,衄血,痔疮。

岩败酱0蒙药名:哈敦—斯日给勒格—其其格生境分布:生于干燥山坡、山沟、丘陵坡地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

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主治用法:肠炎,痢疾阑尾炎,肝炎。

糙苏0别名:大叶糙苏、山苏子。

蒙药名:查干—乌嘎拉锦—图古日埃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中、林边、灌丛中。

分布于乌盟。

性味功能:味涩,性平。

清热消肿。

主治用法:疮痈肿毒。

金莲花0蒙药名:阿拉坦花—其其格生境分布:生于山顶草地。

乌盟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性微寒。

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疮痈肿毒,口疮喉肿,牙痛,牙龈肿痛出血,耳痛目痛。

黄芩0别名:条芩、枯芩、黄芩茶蒙古名:浩俄钦生境分布:多生于干山坡及草地。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

清热,燥热,泻肺热,安胎,降血压。

主治用法:肺热咳嗽,热病胸闷发热,热痢,湿热黄疸,疔疮痈肿,内热胎动不安,动脉硬化性高血压。

龙胆草别名:三花龙胆、胆草、龙胆、狭叶龙胆蒙药名:鲁音—苏斯生境分布:生于草甸、林间空地、灌丛中。

本区锡盟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

清热降火,泻肝利胆,明目。

主治用法:肝胆火旺,胁痛,目赤,口苦,消化不良,胃炎,胆囊炎,黄胆型肝炎。

茵陈0别名:茵陈蒿、东北茵陈蒿、米米蒿蒙药名:阿荣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田野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性微寒。

清热燥湿,清肝利胆。

主治用法:黄疸型或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胆囊炎,小便短赤。

苦参别名:苦参麻、山槐、地槐蒙药名:道古勒—乌布斯生境分布:生于沙质地、河岸、干草原与山坡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

清热除湿,祛风杀虫,利尿。

主治用法:血痢,便血,黄疸,浮肿,小便不利,滴虫阴道炎,疥廯,湿疮瘙痒,烫火伤等。

地黄0别名:生地蒙药名:胡日古博钦—其其格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脚下及路旁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甘苦,性寒。

鲜地黄:清热凉血,生津;生地:滋阴养血,凉血;熟地黄:味甘,性微温。

滋阴,补血。

主治用法:鲜地黄:高热烦躁,津伤口干,咽喉肿痛,血热出血,便秘等;出地:阴虚发热,烦渴,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熟地黄:精血不足,贫血,腰痠遗精,骨蒸,燥热,盗汗,月经不调,胎产崩漏,消渴等症。

紫草别名:山紫草、硬紫草、紫草根蒙药名:毕日毛格性味功能:味干咸,性寒。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滑肠。

主治用法:斑疹热毒,痈肿,紫癜,烫火伤,湿疹,大便燥结等。

白头翁0别名:细叶白头翁、毛骨朵花蒙药名:古拉盖—花儿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丘陵坡地等处。

分布于巴盟、乌盟、锡盟。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消炎退肿。

主治用法: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鼻衄,痔疮出血,淋巴结核,疮疡。

全草治风湿性关节炎。

漏芦别名:祁州漏芦、牛蔓头、大口袋花蒙药名:洪古尔—珠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脚、路旁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咸苦,性寒。

清热解毒,排脓通乳。

主治用法:疮痈肿痛,乳腺炎,乳汁不通,淋巴腺结核,痔漏。

青蒿别名:黄花蒿、臭黄蒿蒙药名:希拉—希日勒吉生境分布:生于田野、山坡、路边、村舍附近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

清虚汗,祛暑,凉血,利胆。

主治用法:结核病潮热盗汗,暑热感冒,疥廯。

银柴胡别名:狭叶歧繁缕蒙药名:图门—章给拉嘎生境分布:多生于干燥草原、石质山坡、固定沙丘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甘微苦,性微寒。

清热凉血。

主治用法:肺结核发热,盗汗,久病体虚,午后发热,或手足心发烧,肝炎,小儿疳积。

羊蹄别名:皱叶酸模、羊蹄叶、山芥麦、土大黄、牛西西蒙药名:胡日根—齐合生境分布:生于湿地、田边、路旁、河渠边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算,性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止血,消炎退肿,杀虫止痒。

主治用法:各种出血性疾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凭血,疥廯秃疮,痈肿。

前胡别名:石防风蒙药名:汗—铁木尔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村边。

分布于乌盟、巴盟。

性味功能:味苦辛,性微寒。

止咳祛痰。

主治用法:感冒咳嗽,支气管炎。

南沙参别名:紫沙参蒙药名:草那日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山沟等处。

分布于本区西部山地。

性味功能:味甘,性微寒。

养阴清肺,祛痰止咳。

主治用法: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痨咳咯血,咽喉肿痛。

细叶百合0别名:山丹花蒙药名:啥日冷生境分布:生于草原、山坡草地、石质山坡、灌木林中。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甘苦,性微寒。

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清热利尿。

主治用法:燥咳痰少,咯血,虚烦惊悸,浮肿,小便不利。

旋复花0别名:小黄花、金沸草蒙药名:阿拉坦—图素拉—其其格生境分布:生于河边湿草地、下湿地、路旁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咸,性温。

下气,行水,消痰,软坚。

主治用法:喘咳,噫气,胸胁胀满,呕逆,水肿。

百里香别名:地椒蒙药名:刚噶—乌布斯生境分布:生于干山坡、草原、沙质地等处。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辛,性温,有小毒!止咳化痰,健胃祛风,消炎止痛,活血止血,防腐杀虫。

主治用法:感冒咳嗽,消化不良,腹部冷痛,痛经,子宫出血,牙痛及尿道炎,神经性皮炎。

杏仁0别名:山杏蒙药名:桂勒森—楚莫生境分布:味苦,性温,有小毒!止咳定喘,祛痰,润肠。

杏树皮能解杏仁毒。

主治用法:外感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大便干燥等症。

紫菀蒙药名:胡荣—温都苏生境分布:生于阴山坡、草地、河边。

分布于锡盟、乌盟等地。

性味功能:味苦辛,性温。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主治用法:风寒咳嗽,痰多气喘,咳吐脓血。

款冬花0别名:冬花蒙药名:温都森—朝莫日勒格生境分布:性喜湿润,耐寒,多生于河边沙地。

分布于伊盟、乌盟。

此外,本区也有栽培的。

性味功能:味辛甘,性温。

润肺止咳,祛痰定喘。

主治用法:咳嗽气喘,肺结核,肺脓疡,痰中带血。

还阳参别名:屠还阳参,驴打滚儿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

本区乌盟、锡盟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苦,性微寒。

益气,止咳平喘,清热降火。

主治用法:支气管炎,肺结核。

沙棘0别名:醋柳、酸刺子、酸柳柳蒙药名:察其日嘎纳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沟以及固定沙丘上。

全区都有分布。

性味功能:味酸干涩,性凉。

止咳祛痰,通经。

主治用法:咳嗽痰多,肺脓肿,经闭。

薤白别名:小根蒜蒙药名:陶克达苏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干燥草地、路边、林边、田间等处。

分布于乌盟、巴盟等地。

性味功能:味辛苦,性温。

理气,宽胸,散结,止痛。

主治用法:胸闷胀痛,心绞痛,慢性胃炎,痢疾等。

茜草别名:血见愁、伏茜草、涩涩草生境分布:多生于山坡草地、灌木林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