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储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石油作為我国重要的常用能源之一,关系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进行油气生产、供应,需要重视尤其储运技术的发展。
当今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使得对油气储备的需求愈来愈高,这对于油气储运技术来说既是一个发展机遇,也是一场挑战。
文章针对油气储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标签:油气储运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探讨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推进实施,我国在能源产业方面进行跨境交流的需求量扩大了,能源产业的储运与输运技术成为当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特别重视的一项技术领域。
为了提高我国石油与天然气的储运技术水平,打造安全节能的油气储运系统,使得能源可以得到高效的输运与利用,在油气储运技术方面改革工艺,研发创新,通过自主研发提高我国油气储运的技术水平,就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能源产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 油气储运技术研究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油气储运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海上油气储运技术
我国海上资源非常丰富,且开发程度较低,是近年来勘探开发的重点。
海洋储运技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引进国外技术,核心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
技术难点包括:①由于地质、地貌条件的复杂性,海底管线的建设难道较大;②海上建造储存设施比较困难;③海上油气储运涉及技术多、专业性强,除常规的储运技术外,还需解决处理设备、水下增压、自动化技术、输变电等多种配套技术。
目前在配套技术上仍存在较大问题。
1.2 油气混输储运技术
该技术较好的解决了无平台的深水油气田开发问题,可较好的节约开采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其关键技术在于长距离管道混输和海底混输增压技术。
长距离管道混输技术主要用于水下多相流油气开发系统的构建,主要指水下自动化、水下变配电、自压混输海底管道、水下井口基台模块以及水合物抑制等系统;海底混输增压则指的是对海底的多相混输泵进行深水长距离增压,并用于输送油气。
我国在长距离油气混输技术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困难:①国内多相流动态计算软件较少且实用性不强;②多相混输泵功率较低,远低于国际水平;③段塞流捕集器容积与国际上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3 天然气水合物技术
该技术由于储运成本较低(低于LNG),同时具有安全、储存体积小、气化易调节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应用前景广阔。
然而,目前在使用天然气水合物技术过程中,易造成管线堵塞,如何防治合成水合物是关键问题。
1.4 油气存储技术
由于油气消耗以及国际油价的变化,有必要发展油气储存技术。
目前主要有地下盐穴库、地下水封洞库等。
如何选择合适的地下储存空间是研究的重点。
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建造大型地下油库的关键技术;此外,盐穴油气储的设计、改造还不够实用,在溶腔运行模拟以及稳定性分析、卤水平衡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2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
2.1 流量自动控制技术
在油气的管道输送过程中,通过科学控制管道流量能够提高能源的输送效率,降低管道压力过大造成的损耗与安全风险,还能够节约能源,能够通过利用石油粘度的天然特性可以降低流动量的特点,科学控制石油输送的温度来获得一定的粘度,达到控制管道中石油流量的目的;科技自动化技术融入油气输运来提高技术水平,改进技术能力是今后油气输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积极发展和引入自动化控制将有望为我国油气储运技术的进步与水平的提高带来多方面的推动力。
2.2 管道防腐技术
经过建造油气管道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防腐运送长期以来一向被人认为是油气运送方面功率最佳的运送方法,因为建造管道进行防腐运送能够大大降低油气输运过程中的走漏,蒸发,容器残留等问题,因而在世界能源及时领域受到高度重视。
在二十世纪早期,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管道在防腐方面主要以沥青当作处理材料,此后由于研发出新型的使用聚乙烯结构的防腐涂层油气管道储运防腐工艺跟环氧粉末等防腐技术,使得油气管道防腐技术的种类得到了丰富,随着三层PE结构与环氧粉末技术的成功研发与应用,使得这两种技术成为管道油气防腐材料的主流。
减阻涂层技术是新一代的油气管道防腐输运技术,其主要用于大规模的天然气管道运输,技术特点为该技术通过清理管道表层,并在管道内喷涂专用涂层使得油气运输的效率得到提高,使得管道输运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电阻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管道运输量相对于其他技术具有了更为明显的优势。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油气储运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在发展我国的油气储运技术时,一定要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借鉴外国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努力促进我国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金,郝点,宋军舰.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分析与应用[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1(03).
[2]杨祖佩,王维斌.我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发展与建议[J].油气储运.2006(09).
[3]姚伟.陕京输气管道采用国际先进检测技术的重要性[J].油气储运.2002(10).
王小庆(1985- ),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市,文化程度:大学本科,现有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油气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