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际清丽诗风的传承与递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 的传承 与 递 变 , 任 何 有 关 唐 、 诗 歌 艺 术 转 则 宋 型 的讨论 都难 免会 失之 偏颇 。
唐 懿宗 咸 通 时 代 , 随 着 隐 逸 之 风 的 盛 行 , 伴 因“ 当时命 而 大 穷 乎 天下 ” 遂 不 得 不 “ 不 , 深根 宁
极 而待 ” 6 ( 上《 []卷6 绔陛》P55 的方 外诗 人 日渐增 ,. ) 5
人 格 品质 却 颇 为 近 似 。虽 说 并 不 是 每 一 位 隐 逸
诗 人都 能创 造 出超 凡 脱 俗 的 优美 诗 境 , 晚唐 诗 但 坛 唯清 丽是 尚 的雅 逸 风气 的确倡 兴于 此 。 在 众多 崇 尚清 丽 的 隐逸 诗 家 中 , 因唇 缺 而 屡
藉 大报 科一LoQ 0 杭范学 会版旷逸三i性了1兰 并 非 沽 名 钓 誉 , 揉 州垂 罐 囡工出天3ne r 学一 学固00oz 5 师 社 oo,_一进 Z l0乐m 一一_其0[ on3 】 ∽ 一 ∽仕 cj 0不_~ 工 c n 3 0 弓< z一 n <N 乃 t 矫
我 独醒 ” 的超 然心 境 以及 聚精 会 神 于诗 艺 探 索 的
收稿 日期 :0 1—0 O 21 7一 6
基金 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项 目《 两宋 隐逸群 体的人格转 型与文学创作研究》(9 J7 1 1 ) 0 Y A 50 5 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 介: 王小 兰 (92一)女 , 16 , 山西永 济人 , 州师 范 大学古 代 文学 与文 献研究 中心副研 究 员 、 士生 导 师 , 杭 硕 主要从 事唐 宋文 学研 究。
遍 在词 人之 口” “ 才 ” 5 ( , 51 他们 身 的 奇 。[]卷7P 0) . 处诗 坛 衰微 难 济 之 时 , 能 潜 心 于 诗 艺 探 索 , 却 将 孤独 寂 寞 的生 命 化 作 清 雅 脱 俗 的诗 章 。而 司空 图 、 乔 、 贞 白、 道 融 、 为 等 风 雅 名 士 亦 能 张 王 崔 张 接踵 其后 , 鄙俗 浮 躁 的唐 末 诗 坛 留住 最后 一 抹 为
中 图分 类 号 : 0 . I 62 2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3 8 2 1 ) 6—0 9 O 17 2 3 (0 1 0 0 9一 8
晚唐 五代宋 初 , 歌 艺 术 递 变 转 型 的艺 术 轨 诗
迹 是 由多 元 曲 线 交 织 而 成 的 。此 前 文 学 史 家 对 “ 多著 寻常 容易 言语 ” 1 ( 《 []卷5 容易格》 P3) 浅 条, 2 的 . 近诗作 以及 “ 强 骨 鲠 , 出 常态 ” 2 ( 册,江 务 超 [] 第9 《 南野史》 《 卷6陈贶传》P59) , 1 的苦 吟诗 人 讨论 颇 多 , . 7 而
P1 6 式 的清雅 境界 。 晚唐 诗 坛上 有 部 分 品性 . 3 下) 6 高 洁的遁 世 隐君 , 艺 术 的创 造 力 集 中于雕 章 琢 将 句之 中 , 求 清 丽 古 雅 的纯 美 效 果 。象 方 干 、 追 李
群 玉及 陆龟 蒙等 人 , 是被 韦庄 誉 为 “ 句清 词 , 都 丽
清 雅 的亮 色 。
以隐逸 作 家 为 创 作 主 体 的 清 丽 诗 风 却 未 能 受 到
足够重 视 。然 而 , 唐 五代 隐 逸 之 士 联 袂 接 踵 , 晚
相 望 于林 泉 , 们 将 人 生 价 值 寄 托 在 “ 妍 词 于 他 吐 丽则 , 动清 律 于风骚 ” 3( 9《 []卷73李群玉守宏文馆校书郎 敕》P38 下) 诗 艺 探 索 中 , 造 出 了 澄 澹精 致 、 ,. 4 的 6 创 喜 丽 清 润 典雅 的清 丽诗 境 , 超越 凡 俗 的探 索 和 努 力 其 同样有 着 不 可 或 缺 的 价 值 。 假 使 忽 略 了 清 丽 诗
文 学 研 究
唐宋之 际清丽诗风 的传承 与递变
王 小 兰
( 州 师 范 大 学 古 代 文 学 与 文 献 研 究 中心 , 江 杭 州 30 3 ) 杭 浙 10 6
摘
要 : 唐 五 代 宋 初 诗 歌 艺 术 渐 变 转 型 的 内 在 轨 迹 由 多 元 曲 线 交 织 而 成 , 丽 诗 风 的 传 承 与 递 变 特 为 其 重要 一 脉 。 唐 懿 宗 晚 清
瞻雷
雏垂 疆
多 。其 中既 有方 干 、 群 玉 、 李 陆龟 蒙 等 诗坛 名 流 ,
也 有郑 巢 、 陶 、 鹏 、 谒 、 牧 、 陈 来 邵 赵 任蕃 、 频 、 李 李
郢、 章碣 等落 魄 才 子 。他 们 的 身世 经 历 及 学识 修 所 谓 “ 丽” 仅是 指 “ 清 不 清词 丽句 ” 它更 是 一 , 种 “ 渡波 摇 送从兄郜》 8 , 养各 不 相 同 , 但所 谓 “ 世 皆 浊 我独 清 , 人 皆醉 举 众
咸 通 以 后 , 多 隐 逸 者 用 澄 澹 精 致 的 诗 作 表 达 出 世 情 怀 , 得 了 出 类 拔 萃 的创 作 业 绩 , 为 此 提 出 了 “ 味 澄 复 ” 有 “ 外 之 众 取 并 趣 、 韵
致 ” 审 美 理 念 。 五 代 十 国 时 期 , 南 各 地 “ 与 俗 接 ” 隐逸 诗 家 成 为 清 丽 诗 境 的 主要 创 造 者 。宋 初 林 逋 、 阆 等 隐 君 叉 以 的 江 不 的 潘 澄 澹 清 雅 的 诗 篇 , 整 体 苍 白的 诗 坛 增 添 了许 多 超 逸 的 韵 味 。 总 之 , 唐 、 诗 歌 艺 术 转 型 过 程 中 , 逸 诗 家 唯 清 丽 是 尚 的艺 为 在 宋 隐 术 探 索 , 着 不 可 或 缺 的诗 学 价 值 。 有 关 键 词 : 宋 隐逸 ; 丽 诗 风 ; 承轨 迹 唐 清 传
唐 懿宗 咸 通 时 代 , 随 着 隐 逸 之 风 的 盛 行 , 伴 因“ 当时命 而 大 穷 乎 天下 ” 遂 不 得 不 “ 不 , 深根 宁
极 而待 ” 6 ( 上《 []卷6 绔陛》P55 的方 外诗 人 日渐增 ,. ) 5
人 格 品质 却 颇 为 近 似 。虽 说 并 不 是 每 一 位 隐 逸
诗 人都 能创 造 出超 凡 脱 俗 的 优美 诗 境 , 晚唐 诗 但 坛 唯清 丽是 尚 的雅 逸 风气 的确倡 兴于 此 。 在 众多 崇 尚清 丽 的 隐逸 诗 家 中 , 因唇 缺 而 屡
藉 大报 科一LoQ 0 杭范学 会版旷逸三i性了1兰 并 非 沽 名 钓 誉 , 揉 州垂 罐 囡工出天3ne r 学一 学固00oz 5 师 社 oo,_一进 Z l0乐m 一一_其0[ on3 】 ∽ 一 ∽仕 cj 0不_~ 工 c n 3 0 弓< z一 n <N 乃 t 矫
我 独醒 ” 的超 然心 境 以及 聚精 会 神 于诗 艺 探 索 的
收稿 日期 :0 1—0 O 21 7一 6
基金 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项 目《 两宋 隐逸群 体的人格转 型与文学创作研究》(9 J7 1 1 ) 0 Y A 50 5 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 介: 王小 兰 (92一)女 , 16 , 山西永 济人 , 州师 范 大学古 代 文学 与文 献研究 中心副研 究 员 、 士生 导 师 , 杭 硕 主要从 事唐 宋文 学研 究。
遍 在词 人之 口” “ 才 ” 5 ( , 51 他们 身 的 奇 。[]卷7P 0) . 处诗 坛 衰微 难 济 之 时 , 能 潜 心 于 诗 艺 探 索 , 却 将 孤独 寂 寞 的生 命 化 作 清 雅 脱 俗 的诗 章 。而 司空 图 、 乔 、 贞 白、 道 融 、 为 等 风 雅 名 士 亦 能 张 王 崔 张 接踵 其后 , 鄙俗 浮 躁 的唐 末 诗 坛 留住 最后 一 抹 为
中 图分 类 号 : 0 . I 62 2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3 8 2 1 ) 6—0 9 O 17 2 3 (0 1 0 0 9一 8
晚唐 五代宋 初 , 歌 艺 术 递 变 转 型 的艺 术 轨 诗
迹 是 由多 元 曲 线 交 织 而 成 的 。此 前 文 学 史 家 对 “ 多著 寻常 容易 言语 ” 1 ( 《 []卷5 容易格》 P3) 浅 条, 2 的 . 近诗作 以及 “ 强 骨 鲠 , 出 常态 ” 2 ( 册,江 务 超 [] 第9 《 南野史》 《 卷6陈贶传》P59) , 1 的苦 吟诗 人 讨论 颇 多 , . 7 而
P1 6 式 的清雅 境界 。 晚唐 诗 坛上 有 部 分 品性 . 3 下) 6 高 洁的遁 世 隐君 , 艺 术 的创 造 力 集 中于雕 章 琢 将 句之 中 , 求 清 丽 古 雅 的纯 美 效 果 。象 方 干 、 追 李
群 玉及 陆龟 蒙等 人 , 是被 韦庄 誉 为 “ 句清 词 , 都 丽
清 雅 的亮 色 。
以隐逸 作 家 为 创 作 主 体 的 清 丽 诗 风 却 未 能 受 到
足够重 视 。然 而 , 唐 五代 隐 逸 之 士 联 袂 接 踵 , 晚
相 望 于林 泉 , 们 将 人 生 价 值 寄 托 在 “ 妍 词 于 他 吐 丽则 , 动清 律 于风骚 ” 3( 9《 []卷73李群玉守宏文馆校书郎 敕》P38 下) 诗 艺 探 索 中 , 造 出 了 澄 澹精 致 、 ,. 4 的 6 创 喜 丽 清 润 典雅 的清 丽诗 境 , 超越 凡 俗 的探 索 和 努 力 其 同样有 着 不 可 或 缺 的 价 值 。 假 使 忽 略 了 清 丽 诗
文 学 研 究
唐宋之 际清丽诗风 的传承 与递变
王 小 兰
( 州 师 范 大 学 古 代 文 学 与 文 献 研 究 中心 , 江 杭 州 30 3 ) 杭 浙 10 6
摘
要 : 唐 五 代 宋 初 诗 歌 艺 术 渐 变 转 型 的 内 在 轨 迹 由 多 元 曲 线 交 织 而 成 , 丽 诗 风 的 传 承 与 递 变 特 为 其 重要 一 脉 。 唐 懿 宗 晚 清
瞻雷
雏垂 疆
多 。其 中既 有方 干 、 群 玉 、 李 陆龟 蒙 等 诗坛 名 流 ,
也 有郑 巢 、 陶 、 鹏 、 谒 、 牧 、 陈 来 邵 赵 任蕃 、 频 、 李 李
郢、 章碣 等落 魄 才 子 。他 们 的 身世 经 历 及 学识 修 所 谓 “ 丽” 仅是 指 “ 清 不 清词 丽句 ” 它更 是 一 , 种 “ 渡波 摇 送从兄郜》 8 , 养各 不 相 同 , 但所 谓 “ 世 皆 浊 我独 清 , 人 皆醉 举 众
咸 通 以 后 , 多 隐 逸 者 用 澄 澹 精 致 的 诗 作 表 达 出 世 情 怀 , 得 了 出 类 拔 萃 的创 作 业 绩 , 为 此 提 出 了 “ 味 澄 复 ” 有 “ 外 之 众 取 并 趣 、 韵
致 ” 审 美 理 念 。 五 代 十 国 时 期 , 南 各 地 “ 与 俗 接 ” 隐逸 诗 家 成 为 清 丽 诗 境 的 主要 创 造 者 。宋 初 林 逋 、 阆 等 隐 君 叉 以 的 江 不 的 潘 澄 澹 清 雅 的 诗 篇 , 整 体 苍 白的 诗 坛 增 添 了许 多 超 逸 的 韵 味 。 总 之 , 唐 、 诗 歌 艺 术 转 型 过 程 中 , 逸 诗 家 唯 清 丽 是 尚 的艺 为 在 宋 隐 术 探 索 , 着 不 可 或 缺 的诗 学 价 值 。 有 关 键 词 : 宋 隐逸 ; 丽 诗 风 ; 承轨 迹 唐 清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