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造的压水堆蒸汽发生器锻造底封头RCCM中文版法国民用核电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制造的压水堆蒸汽发生器锻造底封头RCCM中文
版法国民用核电标准
用Mn-Ni-Mo合金钢板压制并用顶出管嘴法制造的压水堆蒸汽发生器锻造底封头
0 适用范畴
本规范适用于可焊的Mn-Ni-Mo合金钢厚板压制坯料并顶出管嘴的方法来制造的压水堆蒸汽发生器锻造底封头。
1母材
应按M2141零件采购技术规范“压水堆蒸汽发生器锻造底封用的Mn-Ni-Mo合金厚钢板”采购制造压制封头用的厚板。
2 化学成分要求
2.1 规定值
浇包分析和制品分析所测得的化学成分必须符合I的规定值。
2.2 化学分析
供货商须提供两个制品的分析化学成分单,其中一份是对钢锭头部试样进行分析,另一份是对取自钢锭底部的试样进行分析。
上述分析必须按照MC1000的规定进行。
能够在做力学性能试验用的试样的金属余料上进行这些分析。
在钢锭头部取样的分析结果仅作为资料储存。
3 制造
3.1 制造程序
开始制造前,锻造车间必须制订一份制造程序,其内容如下:
——冶炼方式标识;
——坯料在钢板中的位置,专门是钢锭的中心线方向和主轧制方向必须在坯料和试料上标出(见4.2和4.6);
——所选的冲压方式,要注明最低加热温度和冷却条件;
——采纳的顶出管嘴方式,要给出在封头上进行这一操作区域的最低加热温度,从出炉
到开始顶压之间最长的承诺时刻;
——验收试验用试料在封头上的位置;
——试样在试料上的位置图。
必须按时刻先后顺序列出各种热处理、取样、无损检验的操作过程。
锻造车间主任应通过提供必要的试验结果来证明所选用的制造程序能够使封头整体满足尺寸参数和力学性能要求。
3.2 交货状态——热处理
在冲压和顶出管嘴后,封头需要进行力学性能热处理,包括下述工序。
——奥氏体化(取850~925℃之间的某一温度);
——浸水淬火;
——为达到所要求的性能,选择某一温度进行回火,随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回火的名义保温温度在635~665℃之间。
按板厚来确定保温时刻,每25mm板厚至少保温半小时。
必须用放置在零件上的热电偶来测量温度。
供货商应建立记录分析卡。
如该封头需重新热处理(见4.4),则必须按照上述相同规定进行重新热处理。
4 力学性能
4.1 性能规定值
力学性能规定值列于表Ⅱ。
表Ⅱ
4.2 取样
试料取自切料时留下的与封头相连的试样板,该试样板通过了3.2规定的同样的性能热处理。
假如这种取样不可能,则应从轧制后的钢板上切下的试样板上取样。
在这种情形下,试样板必须和封头一起经受整个冲压热循环。
另外,试样板还要在加热炉中经受一次为在封头上顶出管嘴而进行的加热过程。
选择的加热过程(时刻和温度)相应于实际得到的最高温度。
假如试样板是从轧制后的钢板上切割下来的,在封头性能热处理之前把须试样板焊接在封头上。
从厚钢板头、尾部截取的试样板必须做适当的标识,并标明最终轧制方向。
这些试料应有足够的尺寸以提供对平板状态和压制状态作试验和复试所需的试样。
不得在距板或试料的热处理端部距离小于板厚的部位截取试样。
为满足这一要求,承诺轧制厂在热处理前用一块焊在钢板或试料整个厚度上的隔热板来爱护钢板的端部。
关于横向试验,拉伸试样和冲击试样的纵轴线应垂直于主轧制方向。
纵向试验则应平行于主轧制方向。
冲击试样缺口轴线应垂直于轧制表面。
弯曲试样的纵轴线应垂直于终轧方向,在钢板表面截取试样。
制造程序(见3.1)中须附有试料在封头上的位置图和试样在试料上截取的尺寸图。
4.3 在代表封头交货状态的试料上进行的试验
用在取样后不经任何热处理的试料上截取的试样做试验。
4.3.1 试验项目和数量
试验项目、取样方向及试验温度列于表Ⅲ“交货状态试验”的相应栏目内。
4.3.2 试验实施方式
A——室温顺高温拉伸试验
a)试样
试样尺寸应符合MC1000的规定。
b)试验方法
必须按MC1000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并记录以下数值:
——残余伸长0.2%条件下屈服强度,MPa;
——极限拉伸强度,MPa;
——断后伸长率,%;
——断后断面收缩率,%。
c)结果
测得的结果必须符合表Ⅱ中规定的要求
假如试验结果不是如此同时试样有物理缺陷(不阻碍制品的使用能力),或由于试样装夹不妥、或试验机运行失常而使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则必须另取试样重作试验。
假如第2次试验合格,该零件予以验收,反之则按下述规定执行。
假如其结果不合格,不是由于上述任何一种缘故所致,则可对测得的每个不合格结果再取双倍试样进行复试。
复试试样取自不合格试样的邻近部位,若复试结果均合格,则该零件予以验收,反之,则必须剔出(见4.4)。
B——冲击试验
a)试样和试验方法
KV冲击试样必须邻近截取。
试样的形状、尺寸及试验条件按MC1000的规定。
每组试验要冲断3根试样,并记录其塑性断口百分率及侧向膨胀值,作为资料储存。
试验温度为+20℃、0℃和—20℃。
b)结果
试验必须满足表Ⅱ中+20℃、0℃和—20℃时冲击值的要求。
c)0℃试验
假如其中任一要求不满足,则该零件须予剔出(见4.4)。
然而,若不中意的试验结果仅是个别值低于所规定的最小值,而其它值均满足要求(平均值合格,仅一个低于规定值),则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复试:在邻近不合格试样的取样部位,截取三根一组的两组试样,使其在与原组试样相同温度下进行试验。
假如两组(三个试样一组)试样中的任何一个结果不符合4.1的规定,则该零件须予剔出(见4.4)。
d)—20℃试验
假如三个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不符合要求(见4.1),或平均值符合要求,但有两个试验结果低于规定的平均值,则该零件须予剔出(见4.4)。
假如平均值满足要求,且仅有一试验结果小于规定的个别最小值,则在原组邻近截取试样的部位再截取三个试样进行第2批试验。
假如所有6个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符合4.1的规定,而第2试验批的结果中只有一个低于规定的最小平均值,则该件予以验收。
e)+20℃试验
假如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试验结果未能满足4.1的规定,则须验证其+40℃的三个补充试验(见4.3.2)是否符合这一规定,若+40℃的试验结果不符合4.1的规定,则该零件须予剔出(见4.4)。
C——弯曲试验
a)试样
试样的纵向轴线垂直于终轧方向,试样的尺寸应符合MC1000的规定。
试样厚度为30mm,且一个表面是轧制面并作为弯曲外表面。
b)试验
按MC1000的规定进行弯曲试验。
试样须弯曲到呈U字形,U字的两腿彼此平行,两个平行面距为3.5倍的试样厚度。
弯曲试验使用直径105mm的芯棒。
c)结果
弯曲后的外表面不应有裂纹、裂口和起泡。
如不是如此,则按4.3.2 c)“结果”的规定执行。
4.4 重新热处理
假如封头由于一项或几项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不合格而被剔除时,可重作热处理。
重新热处理的条件必须列入试验报告。
在此情形下,试样必须按4.2的规定截取。
要进行的试验内容须与4.3的规定相同。
重新热处理不承诺超过两次。
4.5 在通过模拟排除应力热处理的试料上进行的试验
4.5.1 模拟排除应力热处理
必须按照M151的规定进行该热处理。
名义保温温度为615℃。
4.5.2 试验条件
试验数量、取样方向和试验温度必须符合表Ⅲ“模拟排除应力热处理状态的试验”一栏中的规定。
在按4.2条款规定从经受再生热处理或性能热处理的封头上截取的试料进行这些试验。
试料的模拟排除应力热处理应按照4.5.1中的描述,单独地在试验室热处理炉中进行。
条件和结果必须与经性能热处理(见4.3)或者仅经模拟排除应力热处理的试料相同。
4.6 基体金属见证件
必须采纳M370规定的方式。
5 外观检查——表面缺陷
在制造和机加工的各个过程中,应认真检查零件表面,以确保金属的完好性。
锻件必须完好无损,不得有发纹、裂纹、切痕或其它有害的缺陷。
封头在最终机加工后,对待加包覆金属层的锻件表面进行液体渗透检验。
按MC4000的规定进行该检验。
受顶出操作阻碍的表面(从管嘴连接处测量,距离等于一个封头圆顶厚度的管嘴内、外表面)须用磁场感应法进行磁粉检验。
MC5000规定了这种检验的要求。
对本规范适用范畴内涉及的封头(制造出的头7个封头的全部或部分),其外表须按MC4000的规定进行液体渗透检验,或按MC5000的规定进行磁粉检验。
可记录条件和检验准则
液体渗透检验
尺寸等于或大于1mm的任一缺陷应予记录。
凡出现下述显示的缺陷判为不合格:
1)线状显示;
2)尺寸超过3mm的圆形显示;
3)3个或3个以上间距小于3mm的排列成行的显示;
4)在100cm2的矩形面积上,累计有5个或5个以上密集显示。
该矩形长边不大于20cm,且位于显示评定最严峻的部位。
磁粉检验
——尺寸等于或大于1mm的任一缺陷应予记录。
——凡出现下述磁痕的所有缺陷,都必须标明位置、清除或予以修补:
1)线状磁痕;
2)尺寸超过3mm的非线性磁痕;
3)3个或3个以上间距小于3mm的排列成行的磁痕;或间距为3—6mm,其分布长度大于20mm的磁痕。
假如两个磁痕间距小于其中较小者长度的两倍时,则该两个磁痕视作一个磁痕。
那个磁痕的总长度应为两个磁痕长度之和加上这两个磁痕间的间距。
假如上述检验发觉零件上有不承诺存在的缺陷时,必须用本规范第7节的规定。
6 体积检验
用超声波检验法进行内部缺陷检查。
6.1 检验时刻
检验应在锻件最终机加工后进行;关于最终成形后不能检验的部分应尽可能提早进行检验。
6.2 检验方式
超声波检验的实施方法按MC2310和MC2320的规定。
探头特性参数通常如下:
——直射法检验:探头频率为4MH Z,
——斜射法检验:探头频率2MH Z,反射角45°。
6.3 扫查方式和检验范畴
应对零件整体都要进行内部缺陷检查。
采纳细扫查方式。
锻件类型为4型。
关于圆顶,从内表面采纳直射法进行检查;
对3b型锻造管嘴,从内外表面进行直射法和斜射法检验。
6.4 信号的评定
按MC2310和MC2320的规定进行评定.
6.5 记录条件和检验准则
直射法检验
信号记录范畴和验收限值应按NF A04—308规定的质量等级3级的要求。
斜射法检验
回波幅度≥50%参考曲线高度的任何信号都应予以记录;
回波幅度超过参考曲线高度的任何信号判为不合格。
7 缺陷部位的清除和修补
只承诺清除打磨后封头尺寸仍保持在公差范畴内的缺陷。
不承诺在锻造工厂进行焊补。
缺陷部位清除后,必须按MC5000的规定对钢板作磁粉检验。
本规范第5节在此适用。
8 尺寸检验
按采购图要求核查尺寸。
对要紧尺寸须作记录。
测量值须在图纸承诺的公差范畴内。
9 标记
供货商必须按B1300的规定确定采纳的标志和标记方法。
与封头一起交货的试料必须按照订货单的规定做好标记。
10 试验报告
供货商在每一项试验后必须建立以下相应的报告,不论如何,要在交货前写出报告:——热处理记录分析卡(重新热处理时,包括全部热处理记录);
——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无损检验报告;
——缺陷方位图;
——尺寸检验单;
这些报告必须包括:
——炉号和封头编号;
——供货商识别标志;
——订货单号;
——如有必要,检查机构的名称;
——各种试验和复试结果,及与相应的规定值。
M 2142 规范的附件1
RT NDT温度的测定
补充试验
当设备技术规格书或其它合同文件有此规定时,则必须作这些补充试验。
按 4.2前两段规定的同样条件,在经再生热处理或性能热处理的封头上截取试样。
在4.5.1中规定的模拟排除应力热处理应单独在实验室热处理炉中进行。
RT NDT温度的测定
通过“Pellini”落锤试验和KV冲击试验测定RT NDT温度。
MC1000规定了RT NDT温度的测定方法。
KV冲击试样的纵轴离表面的距离应为板厚的四分之一。
Pellini落锤试样应该取自至少距离表面四分之一厚度处。
试样上与试验有关的区域距淬硬端距离等于板厚。
为满足此要求,可将一高度至少等于锻件厚度的隔热环焊到封头上以爱护其边缘。
冲击试样缺口的中心线必须垂直于锻件表面。
试验数量、取样方向和试验温度列于表A1中。
KV冲击试样必须邻近截取。
试样的形状、尺寸及试验条件必须按MC1000规定施行。
每组试验要冲断3根试样。
测得的塑性断口百分率及侧向膨胀值作为参考资料储存。
“Pellini”落锤试验的试样须邻近截取。
试样的形状、尺寸及试验条件必须按MC1000规定施行。
结果
RT NDT温度不能高于+16℃。
假如高于—12℃,须测出事实上际温度。
表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