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135”模式探索--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新风
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135”模式探索—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视角
王淑贞王文明
(怀化学院商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
【摘要】地方院校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该侧重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怀化学院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
用创新能力培养采取观念要素、主体要素、培养途径、操作步骤、管控措施及其各自三层面一体化模式运
行。

该模式具有网链性、普遍性、主体性与过程性等突出特质。

【关键词】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本科生;工商管理;地方院校
_、引言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界、理论界、学术界极为 关注的重要课题,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硕果累 累。

邹广平、夏兴有(2010)提出了“以课程建设为主线、以科技竞赛为牵引、以实验室开放为平台”的大学生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沙洪成(2004)设计了 “以课程改革 为关键、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科技创新为载体、以学 生学习能力培养为落脚点,学生自主选择”的大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模式。

秦远建等(2007)探讨了工商管理专业大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李玉新(2008)探讨了工 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周宵等(2012) 构建了“素能结合、五力联动”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 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范建丽等(2013)从课程体系、课 堂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环境、师资队伍等角度探讨 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这些成果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益借鉴。

但这些成果一 般只注重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没有细分创新能力,没有 注重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没有注重地方院 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培 养模式探讨方面,强调了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平 等的建设 ,有注 方 商管
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要素及其一体化的有序运行。

本文仅以怀化学院商学院近些年的做法为例,对此略予探
讨,以就教于同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也希冀以此推
进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怀化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物
流管理、财务管理等本科专业。

这些专业一直在加强学生
应 创新 力的 ,成 怀 学 商管 类
应用创新能力的“135”培养模式,即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 应 创新 力 方面 一体 运
行的跟进提升模式。

二、本模式的构成
(―)观念要素
1.指导思想:为落实国家创新战略,促进国家创新发 展,结合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把创新
定位在应用创新层面,培养为地方服务的具有应用创新素力的 商管 类 才。

2.基本理念:培养该层次人才的主要理念有创新强国
、 创新成才 、育创新 、应 创新 、创
新创 、务 方 等。

(二)主体要素
实施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除
了学生之外,还有学校、院系、企事业单位、政府、社会。

学校是领导主体,院系是主管主体,企事业单位、政府部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教改立项课题“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第243号第362项)。

作者简介:王淑贞(1976—),女,白族,湖南张家界人,硕士,研究生,怀化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 旅游研究*
王文明(1948—),男,白族,湖南张家界人,怀化学院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学生能力培养与民俗文化。

• 15 •
丝路视野
门和社会相关组织是合作者、支持者、人才需求与使用者。

项目组成员是五大层面主体的代表,是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培养计划的执行人、实施者。

(三)条件要素
该校工商管理类专业隶属商学院,实行学生应用创新 能力培养的条件要素,一有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相 应的应用创新性课程体系,二有应用创新型校园文化活动 体系,三有各专业开放性模拟实训室,四有各专业应用创 新训练的系列社会实践基地,五有一批校外相关行业的指 导人员,六有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运行秩序。

三、 诸要素的动态链接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诸要素 由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原则、培养途径等动态地链 接起来。

1.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的服务地方的 商管 类应 创新型 才。

2. 培养规格:一是合格的政治素质,二是恪尽职守、 创新奉献的职业操守,三是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四 是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五是一定应用创新的素
力等。

3.
培养原则: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必须遵循整体性、系统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循序渐 进等原则4. 培养途径:怀化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 力培养有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项目研究、组赛参赛、合 作培养等五大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生应用创新理论素 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实验实训是学生技术技能训练培养的 重要途径。

项目研究与组赛参赛是助推途径。

合作培养是
利用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五大
途径动态衔接,相互补充,一体化运行。

5. 操作步骤:按照上述主体、条件和运行途径,怀化 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分为五大步
骤:理论知识教学、应用知识教学、技术技能实训、应用 创新设计、服务社会。

其中,理论知识教学、应用知识教
学、技术技能实训三步骤是应用创新的准备,只有这三步 走好了,准备好了,才可能顺利进行应用创新;应用创新 是全过程最重要的关键性的一大步,有校内模拟、同社会 合作等不同方式;第五步是目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 用创新的过程就是服务社会的过程,接受社会验收、检验、 评价的过程。

第四步中有与社会合作的应用创新,它与第 五步直接合一。

&管控措施:一是制度、规范与常规一体化措施,二 是指向、激励、精细、碰撞、实战一体化措施,三是释疑 三递进一体化措施,四是解难三提升一体化措施,五是把 关三精准一体化措施等。

四、 本模式五方面三位一体的框架结构和运行方式怀化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有 五大方面的宏观结构,五方面各自三位一体的中观结构。

“五”指培养的内容、形式、过程、载体、指导方式等五大 方面;“三”指每一组中的三大层面或三个要素,“一”指 一体化;三位一体指培养过程五个方面三个层次(或要素) 的一体化。

强调五方面三层次的一体化运行,简称为 “135”培养模式。

(一)培养内容三层面一体化运行。

怀化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主要是应用创新的理
论知识、应用创新的技术知识、应用创新的操作技能。

将 这三者一体化是指在上理论课的时候,适当融入应用创新 方面的内容启迪等;在传授应用创新基本知识的时候,讲 清楚应用创新的理论基础和涉及的技术技能;在应用创新 实际训练的时候,要依据理论知识,讲清为什么和怎么做, 尤其是破解难点的时候,依据理论、技术的前提、条件、 视角、立场、方法等因素,恰当地启迪与引导。

同时,将 这三大层面或者步骤有机衔接成“应用创新理论一一应用 创新技术——应用创新技能”的一体化动态过程。

(二) 培养形式三种类一体化运行。

怀化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形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 应 创新 、 园应 创新型 、
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培养形式。

这三种形式, 承载的是理论、技术和应用创新教学的丰富内容;依循的 是先课堂后课外、先校内后校外、先课堂教学实训,后校
园应用创新型活动训练,再走向社会创新操作的时空顺序;
依托的是课堂、校园、社会三个由小到大、由窄到宽的文 化空间场所。

在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就是要将
时 和时 、 关系 态 链
来,形成以“课堂——校园——社会”为空间标志的一体
化运作过程。

(三) 培养过程三体系一体化运行。

怀化院校工商管理
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三大体系是学生应用创 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项目体系的一体化运 行。

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与执行,一是在理 论教学中注入应用创新内容的项目启迪,二是开设《项目
策划》、《旅游规划》、《研究方法专题》等应用创新的系列 课程,三是布置项目式课外研讨论文的作业任务,提出校 园应用创新文化活动的项目体系建议。

在校园应用创新型
文化活动中,紧密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相
应的活动项目类型,如校园物流设计大赛、校园导游技能赛、 园 赛等。

施过程 有 有计地训练提高学生的行业性、岗位群的应用创新能力,有效
体系 衔 , 一体 运 。

(四) 指导力量三层面一体化运行。

在工商管理类本科
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指导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怀化学院商学院主要采取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行家指导和 学生相互指导三结合的一体化运行模式。

如2016级王铁 环、2008级段悦琴、2009级谭健、2010级张敏等先后主持 的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课题组由校内指导老师、 聘请的校外老师带领和指导学生寻访艺人、调查研究、搜 集和核实材料等,同学们互相指点、提醒,共同探讨,各 扬其长,形成校内老师、校外行家、学生三位一体的指导 阵容,形成校内老师疏导把关、校外行家引导核实、同学 相互指点以扬长补短的一体化指导运行模式。

(五) 操作过程三层面一体化运行。

怀化院校工商管理 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的动态三层面主要指过 程性层面的培养途径、培养步骤、培养机制等。

怀化学院 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实行的是: 将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项目研究、组赛参赛、合作培养 五大途径一体化运行;将理论知识教学、应用知识教学、
操训 、 应 创新设计、 务社会 步 一体化连续运行;将激发机制、项目机制、竞赛机制、激励
• 16 •
教育新风
机制、提升机制有机衔接,一体化实施。

以机制落实步骤,以步骤落实途径;以途径统领步骤,以步骤统领机制,形 成培养途径、培养步骤、培养机制一体化操作模式。

五、该模式的过程性特质
(―)全程跟进性
一是课程作业跟进,一门主干课程一个学期至少4次 应用创新性作业,要求一次比一次写得好。

如《旅游学》、《旅游文化学》、《旅游规划》等课程布置并要求学生4次 作业的内容形成一个体系,逐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撰写 课程论文,以一定比例纳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或作为期 末考试的一部分计算成绩。

二是作业与课程论文、学年论 文衔接跟进。

三是项目全程跟踪指导,特别是校级、省级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创新性预实验项目、学校与企业或政府 合作项目,必须全程跟踪指导。

四是组织赛事活动中,指 导老师随团队整体跟进、全程指导。

五是实行指导学生应 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大学四年全程跟进指导。

(二) 阶段连续性
大学四年可分为四大阶段,分阶段即分年级设计和实 施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方案。

该方案提升性内容 大体上安排为,一年级学习应用创新的种类、了解应用创 新主要项目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应用创新的动机,坚定 应用创新的信心,拟定应用创新的个人设想和大致方向,乃至大体上的选题,撰写课程论文。

二年级训练应用创新 能力,申报院系、学校和省级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项目,撰写学年论文,撰写有新意的读书笔记,参加“挑战杯”等多层面的应用创新性竞赛活动。

三年级参加项目策划活 动,编写项目策划书,争取在相关应用创新的赛事中获奖,撰写应用创新的论文,争取发表,参加服务社会的应用创 新活动等。

四年级参加应用创新赛事,争取较高奖项;在 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撰写特定行业特定岗 位群的活动策划书、毕业论文,争取公开发表应用创新的 论文。

该方案也是2010—-2015年的实际操作方案,呈现 逐年级提升的动态特质。

(三) 逐步提升性
一是逐年级提升,学生一年级时初步掌握应用创新的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二年级时运用应用创新的知识技能,参加应用创新活动,实战性训练应用创新能力,并初步形 成一定的应用创新能力;三年级时巩固和提高应用创新能 力,参加应用创新赛事活动并争取夺奖;四年级时进一步 巩固和提高应用创新能力,并在服务社会中提高应用创新 的实战能力。

二是论文质量逐步提升。

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都得写应用创新性的论文,由探讨式作业型论文,到课程论文,再到学年论文,然后到毕业论文,逐步提升。

三是应用创新性作品参赛层次的逐级提升。

地方院校工商 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类的作品一般是科技论文、创业计 划书、项目策划书等,要经过班级、专业、年级、院系、学校、省市、国家等层层竞争、筛选。

竞赛式筛选一次,修改提高一步;逐层筛选、逐步修改,学生的应用创新能 力就逐步提升。

六、结语
这些年,怀化学院商学院按照本模式,有效培养和提 高了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取得了比较突出 的成效。

学生四年内基本具备了应用创新的素质能力,尤 其是科技论文撰写、项目策划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升。

据 不完全统计,2010-—2015年,学生主持研究性学习课题 省级11项、校级64项,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3 篇,42人次获国家竞赛一二三等奖,100余人次获得省级 竞赛一二三等奖,学生凭籍应用创新能力而创新创业,就 业率高达90%以上。

参考文献
[1]曾祥春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现状及发展述
评[J].教育文化论坛,2014,6(06).
[2] 邹广平,夏兴有.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黑
龙江高教研究,2010(03):128〜129.
[3] 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
高教研究,2004(08):77〜78.
[4] 秦远建,房海鹏.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
程体系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 (04):234 〜236.
[5] 李玉新.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
探索,2008(01 ):21 ~22.
[6] 周宵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系
统构建研究—
—基于“素能结合”的导向[J].现代商业,2012(06).
[7] 范建丽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
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05).
[8] 王淑贞,王文明.地方院校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内涵与
构成[J].怀化学院学报,2016(10).
[9] 王淑贞,王文明.相对性视角下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方式探析[J].三峡论坛,2016(12).
• 1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