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基本功考试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功市级考核
高中物理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教学设计(20分)
本演示教学片断分三个教学层次: (1)介绍装置,讨论电流方向。
引导学生讨论该装置中两平行直导线存在四种电流流向。
(2)构建模型,预测受力情况。
①让学生将两平行电流转化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物理模型。
②根据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分析力的方向。
③根据将②中分析将四种电流方向总结为同向和反向两种电流关系,预测这两种电流关系的受力情况。
(3)连接电路,实验验证猜想。
根据电流方向的关系正确连接电路,验证学生猜想作用力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评分说明:答出第一层次得6分,第二层次得8分,第三层次得6分。
说得不具体适当扣分。
二、教学测评(20分)
1.取材:模型常规,材料新颖。
选取中学物理中常见的斜面模型为基础,选用绸带作为连接体连接的纽带。
知识考查: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
能力考查:受力和运动情况的分析能力,解决加速度不同和加速度相同连接体问题的能力。
评分说明:答出取材特点得3分,知识考查特点得3分,能力考查特点得4分。
2.解答示例:
如图所示,倾角为α=30°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
现将质量分别为M =2kg 、m =1kg 的两个小物块A 和B 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它们离斜面底端高均为0.5m 。
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1)求A 运动的加速度; (2)分析B 的运动情况;
(3)求两物块在各自所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
评分说明:
(1)题目完整(题干与问题全面)得6分。
(2)问题符合命题要求得2分。
(3)动摩擦因素的设置准确无科学性错误得2分。
如动摩擦因素设成︒≤30tan μ(
0.583
3
≈)
,B 沿右侧斜面下滑,是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绸带
题。
如动摩擦因素设成︒>30tan μ,A 和B 是加速度大小相同的连接体,A 下降,B 上升。
三、学科专业素养(80分) 1.判断题(10分)
(1)√ (2)× (3)√ (4)× (5)× 2.实验题(30分) (1)(6分)
①D (2分) ②丙(2分) ③0.60(2分) 评分说明:③中答0.6不得分。
(2)(8分)
①挡住AB 的像(2分) ②见右图(2分) ③偏小(2分) ④B (2分)
评分说明:①答“挡住AB ”或“挡住B 的像”均不得分;
②有一处错就不得分。
(3)(10分)
①A (2分) ②见下图(2分) ③见下图(2分) ④A (2分) ⑤0.95(2分)
评分说明:②有一处错就不得分。
⑤在0.92~0.97之间都算正确。
(4)(6分)
①该老师第一次将活塞迅速推压至圆桶底过程中,压缩空气,做桶内温度升高,虽然没有使硝化棉燃烧,但桶内空气中部分氧气已与硝化棉反应。
再次实验时桶内氧气含量偏低,所以实验失败(3分)
②将“空气压缩引火仪”的活塞拔出,更换硝化棉,重做实验。
(3分)
乙
U /V
I /A
甲
3.计算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1)(13分)
①最低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L v m mg F 2
=- 2分 得l
v m mg F 2
+= 2分
②设小球在最高点时速度为v 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l mg mv mv 22
1212
12=- 2分 据题意有 g
l h v g l h v
)
(2)(21+=- 2分 整理得l g
v h -=22
2分
③小球在最高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 l
v m ≥21
3分
联立l mg mv mv 22121212=-,l g
v h -=22
得
2
3≥l h (2)(13分)
①金属棒下滑时所受安培力r
R v
L B F +=22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F mg =-︒30sin 1分
代入数据得2m/s 2.3=a 2分 ②设导体棒下滑所用时间为Δt ,此过程中平均感应电流
r
R t r
R E I +∆∆=+=1φ 1分
流过电阻R 的电量t I Q ∆= 1分
整理得C 39.0)
(=+=
r R BLS
Q 2分 ③棒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无论最终是否达到匀速,当棒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一定为最大。
根据动能定理2
2
1
30sin m mv W mgS =安-︒ 1分
r R Q Q W +=安 1分
据题意r R Q Q 3= 1分 得m/s 3=m v 2分
(3)(14分)
①R
v m qvB 2
= 1分
a R <
得m
qBa
v <
1分 ②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O 1、O 2分别为轨迹的圆心。
据题意4
π
θ=
1分 O 1A=O 2A=2 a O 2B=A O = O 1A-R
222B O BC -=R 1分 BC A O x +=2 1分
得1222-+=a
a x 2分
③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设此时轨迹半径为r ,则由几何关系可得 θθcos cos r r r =- 1分
得3
πθ=
轨迹半径θ
sin a
r =
1分 又r
v m qvB 2
=
得m
Bqa
v 332=
2分 粒子在x <a 和x >a 区域内运动的圆心角分别为
32πα=
和3
5πβ= 1分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 t π
βα2)
(+= 得t 2分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