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重点-经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学重点-经络
1、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是:十二正经。

2、十二经脉命名主要包括哪三方面:手足、阴阳、脏腑。

3、十三经脉中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头面部。

4、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上的排列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5、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是:阴跷与阳跷脉。

6、手厥阴经联系的脏腑是:心包。

7、手太阳经联系的脏是小肠。

8、十四正经是指十二经脉加:任脉、督脉。

9、足少阳经联系的腑腑是:胆。

10、阳气最旺盛的经脉是:太阳。

11、与手太阴经相表里的是:手阳明。

12、与手太阳经相表里的是:手厥阴。

13、与足少阴经相表里的是:足太阳。

14、与足少阳经相表里的是:足厥阴。

15、“阴脉之海”指的是:任脉。

16、“十二经脉之海”指的是:冲脉。

17、经络系统的组成是:经脉、络脉、经筋、皮部。

18、手三阴经的走向为:胸走手。

19、足三阳经的走向为:头走足。

20、手少阳三焦经的走向为:手走头。

21、经络系统的构成是: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别络、经筋、皮部。

22、经脉包括: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

24、经脉的组成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25、奇经与正经的区别有:没有与脏腑络属关系;彼此无交往、流注关系;没有表里配合;奇经无手足之分。

26、与女子的经、孕功能关系密切的是:任脉、冲脉、带脉。

27、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28、十五别络:从十二正经及任脉、督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路,共十五条,称十五别络。

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些:
经络循行全身、通达表里、贯穿上下,具有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肢体,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其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

试述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

试述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经络学说在阐释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中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指导临床各科的基础理论之一。

(1)阐释病理变化:在疾病的情况下,经络具有传注病邪,反映病候的功能。

其一,病邪可以通过经络由表达里,或由里达表;其二,脏腑所生的病证可沿着经络的通路反应到体表。

五官九窍与内脏的关系以经络为媒介,一旦经络受病,则该经络所过或所主的器官也必然会发生病变。

四肢筋骨皮肉皆必须依靠经气为养,所以经络受病的结果,其所过的四肢部位的筋、骨、皮、肉也必然出现病变。

(2)指导病症诊断: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它可以反映所属
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可用于疾病的诊断。

(3)指导临床治疗:经络学说还用以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药物治疗。

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针灸刺激穴位,激发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4)指导预防保健:可以用调整经络的方法来预防疾病,如保健灸法是自古以来的防病治病之术,古今把足三里作为防病治病的保健强壮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