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列五中学(双桥校区)初三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列五中学(双桥校区)初三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汇编
一、选择题
1.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像如图所示.运动10秒时,甲与乙的距离为2米,甲到丙的距离小于乙到丙的距离,下列关于丙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丙的速度一定大于甲的速度
B.丙的速度可能小于乙的速度
C.丙与甲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D.丙与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情况的是()
A.B.
C.
D.
3.如图所示是测量长度的一些工具,关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制作课桌的过程中,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木板长度,这样做更精确些
B.毫米刻度尺比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精确度要高些
C.我们在测量时应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D.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要比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
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球做变速运动
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5
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速度达到了相等
C.在10s~20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6.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是
A.2分钟B.1分钟C.3/8分钟D.0.5分钟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
B.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
C.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
D.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
8.甲、乙物体点同时、同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乙始终比甲运动得快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始终静止在10m的位置
D.甲乙某一时刻速度相等
9.蹦极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自己
B.地面
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
D.跳台
10.如下图所示,则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
11.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的路程---时间的图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物体在10s内运动10m
C.乙物体在10s内运动10m
D.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
1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13.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
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
14.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
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A.24m/s B.25m/s C.26m/s D.无法判断
1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
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 .28.33米/秒
B .13.60米/秒
C .14.78米/秒
D .14.17米/秒
16.小明和宁宁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同时出发,每次小明都比宁宁提前10 m 到达终点。
如果两人都以原来的速度跑,将小明的起跑线向后移动10 m ,宁宁仍在原起跑线,两人同时出发,结果是( ) A .两人同时到终点 B .小明先到达终点 C .宁宁先到达终点
D .无法确定谁先到
17.a 、b 两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a 车以速度v 0出发,先加速再减速,到达乙地时的速度恰好还是v 0;b 车也以速度υ0出发,先减速再加速,到达乙地时的速度恰好也是υ0。
两车所用时间分别为t a 和t b ,其大小关系是( ) A .t a =t b B .t a >t b
C .t a <t b
D .无法确定
1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
可知( )
A .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
B .两物体在15~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
C .两物体在15 s 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 .两物体在20 s 相遇,且0~20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9.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D.5s~7s内,小车以3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20.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1)(3) B.(2)(3) C.(1)(4) D.(2)(4)
21.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22.小军在操场。
上测量了一位同学沿直线骑车的路程和时间,获得如下图数据,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车的运动先快后慢B.车的运动先慢后快
C.车的运动先变慢后变快D.车的运动快慢始终不变
23.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靠在站台上,某一乘客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该乘客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客坐的列车一定开始前进B.与乘客并排的列车一定开始前进
C.一定有一辆列车开始运动D.两辆列车一定都开始运动
24.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m/s,为了不迟到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3m/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为()
A.2m/s B.1.5m/s C.1.6m/s D.1.8m/s
25.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②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10~30s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
④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26.小强在湘江风光带上骑自行车,看到江中轮船在向北运动。
轮船上的乘客看到小强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强和轮船可能都向南运动
B.小强可能向北运动,轮船一定向北运动
C.小强一定向北运动轮船可能向南运动
D.小强一定在向南运动,轮船一定向北运动
27.有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25.82cm、25.71cm、25.85cm、25.83cm,则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值的是()A.25.833cm B.25.82cm
C.25.83cm D.25.80cm
28.学校操场的跑道周长为200m,甲、乙两人从同一点同时出发沿同方向在跑道上绕行,他们的速度v甲=4m/s、v乙=3m/s,当他们在同一地点再次相遇时,乙跑的路程至少为()
A.300m B.700m C.600m D.800m
29.小明上学路上前一半是上坡路,小明骑车的速度为3m/s;后一半是下坡路,速度为5m/s,则小明上学路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4m/s
B .3.75m/s
C .4.5m/s
D .无法计算
30.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 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 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 1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 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坐标纸移动的速度是 2.5cm/s ,如图所示 是仪器记录下来的小博同学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 0.5cm. 由此可知
A .此人的心率约为 75 次/分
B .此人的心率约为 125 次/分
C .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 0.1s
D .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 0.60s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1)由图象读出甲、乙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s
v t
=
求出其速度; (2)根据s vt =求出经过10s 时甲和乙通过的路程,根据甲、乙的距离为2m ,判断出甲、乙的运动方向;根据甲到丙的距离小于乙到丙的判断出丙的速度,最后比较三小车的速度大小关系。
【详解】
由图可以知道甲的速度为
0.9m 0.15m/s 6s
s v t =
==甲甲甲, 乙的速度为
0.3m 0.05m/s 6s
s v t =
==乙乙乙, 运动10s 时,甲走过的路程为
''
0.15m/s 10s 1.5m s v t ==⨯=甲甲甲,
乙走过的路程为
''0.05m/s 10s 0.5m s v t ==⨯=乙乙乙,
由于运动10s 时,甲与乙的距离为2m ,那么甲、乙运动的方向相反;又知道甲到丙的距离小于乙到丙的距离,那么可以推理出甲和丙的运动方向相同,丙的速度可能小于、等于、大于甲的速度;设丙的速度为v 丙,运动10s 时,丙通过的距离为
'
10s v t v ==丙丙丙丙,
由甲到丙的距离小于乙到丙的距离可知
1.5m 10s 0.5m 10s v v -⨯<+⨯丙丙,
求解可得0.05m/s v >丙,所以丙的速度不可能小于乙的速度;甲和丙的运动方向相同,甲、乙运动的方向相反,那么丙、乙运动的方向相反,不可能相同;故选C 。
2.B
解析:B 【详解】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
乙通过的路程比甲长,由速度公式s
v t
=
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A .图中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A 不符合题意; B .图中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B 符合题意;
C .图中同一时刻,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C 不符合题意;
D .图中甲乙都做加速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C
解析:C 【详解】
A .在制作课桌的过程中,下料时精确程度达到1mm 就比较适当,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就可以,故A 错误;
B .游标卡尺精确到0.1mm ,螺旋测微器精确到0.01mm ,都比毫米刻度尺精确,故B 错误;
C .测量时应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故C 正确;
D .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故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要比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精确度高,故D 错误。
故选C.
4.A
解析:A 【详解】
A .设“频闪摄影”时,摄影的时间间隔是t ,甲球所用时间为5t ,乙球所用的时间是3t ,所以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故A 正确;
BC .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乙做直线运动,所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C 错
误;
D .甲球所用时间为5t ,乙球所用的时间是3t ,由图知甲、乙运动的路程相等,则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11
:::3:553s s v v t t t t
=
==甲乙甲乙 故D 错误。
故选A 。
5.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1)在s ﹣t 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2)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 处的状态,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再判断.
(3)在s ﹣t 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在0~10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中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乙同学的速度.
解:A 、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 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 甲>v 乙,故A 错误;
B 、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 处,甲同学在10~20s 内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表示甲同学静止不动,而乙同学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所以两同学的速度达不相等,故B 错误;
C 、甲同学在10~20s 内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表示甲同学静止不动,故C 正确;
D 、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 内通过的路程为约60m ,所以,v 乙==
=6m/s ,故D 错
误.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 ﹣t 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C 【详解】
设扶梯长为s ,则扶梯的速度v 1=s/30,人的速度v 2=s/90, 由 v=s/t 得:t=s/(v 1 +v 2)=22.5s=3/8min .故选C .
7.D
解析:D 【详解】
由s-t图象可知,当t=5s时乙物体的路程是20m,根据v=s/t知道v乙=4m/s;由v-t图象可知:
v甲=4m/s,v丙=6m/s,即丙的速度最大,故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故选D.
8.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象中甲乙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得出答案.
解:由图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C错误;
在0~2s内,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t=2s时,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故D正确;
在2s以后,乙的速度大于甲速度,故A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v﹣t图象的理解与掌握,明确图象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9.A
解析:A
【解析】
物理学中将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称为运动,故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即地面相对他自己的位置发生改变,故所选的参照物是他自己,答案选A.10.B
解析:B
【详解】
(1)由甲图可知: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从图象来看,物体经过的路程与时间是
成正比的,由
s
v
t
=可知,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因此可知物体做匀速运动.
30
5/
6
s m
v m s t s
===
(2)由乙图可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由丙图可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3m/s.
(4)由丁图可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v=5m/s.
故选B.
【点睛】
图象法可以直观的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直线,反映了路程与时间成正比;v-t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图像得到信息是关键.
11.B
解析:B
【解析】
A.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个物体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BC 、根据图示可知,当甲、乙运动10s 时,甲通过的路程为2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m ,故B 错误,C 正确;D. 显然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因此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D 正确.
点睛:根据路程s 和时间t 关系的图象,可以看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时间相同比较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12.B
解析:B
【解析】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
故选B .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3.B
解析:B
【详解】
在凸形光滑弧形槽中运动的小球,从以速度v 进入弧形槽到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运动速度减小,小于初速度;在从最高点运动到槽末端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再化为动能,到达槽末端时,速度又增大为到初速度v .
在凹形光滑弧形槽中运动的小球,从速度v 进入轨道到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变大,大于初速度;在从最低点运动到弧形槽末端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变小,到达槽末端时,速度减小为到等于初速度.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凸形光滑轨道中运动的小球,平均速度小于V ;在凹形光滑弧形槽中运动
的小球,平均速度大于V ,即平均速度v v <凹凸 ,又因为两小球的路程相等,由公式s t v
=
可知:在凸形轨道的小球运动时间t 1大,在凹形轨道中的小球运动时间t 2小,即: t 1>t 2 故选B 14.A
解析:A
【详解】
设A 、B 两地距离为s ,则往返用时分别为
1130m /s s s t v =
= 2220m /s
s s t v ==
则往返平均速度为
122224m /s 30m /s 20m /s s s s v s s t t t =
===++
故选A 。
15.D
解析:D
【分析】
【详解】
第一个三角形图案表示超声波从测速仪上发出,距离测速仪越来越远,所以图线斜向上,到汽车时,时间刚好是0.16s ,然后再返回,波与测速仪的距离越来越近,故其图线斜向下,由此可计算出测速仪到汽车的距离为
s 1=0.16s×340m/s
同理,第二个三角形可表示,测速仪到汽车的距离为
s 2=0.12s×340m/s
故两次汽车前进了
Δs =s 1-s 2=0.16s×340m/s-0.12s×340m/s=13.6m
中间间隔的时间是从0.16s 时刻到1.12s 时刻,故时间为
Δt =1.12s-0.16s=0.96s
故汽车的速度为
v =
Δ13.6m Δ0.96s
s t ==14.17m/s 故选D 。
16.B
解析:B
【详解】
设小明用的时间为t ,小明速度为
1100m v t
=
宁宁速度为 2100m 10m 90m v t t
-== 第2次比赛时,小明路程为s 1=110m ,宁宁路程为s 2=100m ,因为速度不变,小明用时
111110m 11100m 10s t t v t
=
== 宁宁用时 222100m 1090m 9s t t v t =
==
因为
1110109
t t < 所以小明先到,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17.C
解析:C
【分析】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
【详解】
a 、
b 两车都是从甲地到乙,总路程相等。
而a 车是先加速运动,假设加速到速度为v 1时,进入减速阶段,速度从v 1减至v 0,而v 1> v 0,则a 车全程的速度都大于v 0,所以a 全程的平均速度v a >v 0。
而b 车以v 0的速度出发先减速再加速,则b 车的速度变化是由v 0减小到0,再由0加速到v 0,则b 车全程的速度都不大于v 0,那么b 全程的平均速度v b <v 0,所以v a >v b 。
在经过相同的路程时,平均速度越大,所用时间越小,所以t a <t b 。
故选C 。
18.C
解析:C
【详解】
A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其速度大小是10s s v =甲甲,10s
s v =
乙乙,在10s 内,甲、乙走过的路程大小关系是s s >乙甲,所以v v >甲乙,A 项不合题意; B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15~20s 内,甲物体是静止状态,不是匀速运动,B 项不合题意; C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物体在15s 走过的路程都是100m ,所以两物体在15 s 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 符合题意;
D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物体在20s 时走过的路程不相同,它们不会相遇,D 项不合题意。
故选C 。
19.B
解析:B
【详解】
A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s~5s 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不变,小车静止,故不符合题意;
B .从图中可以看出:0~5s 内,小车的路程为2m ,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
2m =0.4m/s 5s
s v t =
= 故符合题意; C .从图中可以看出:0~7s 内,小车的路程为6m ,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
6m 0.86m/s 7s
s v t '''=
=≈ 故不符合题意; D .从图中可以看出:5s~7s 内,图像的斜率不变,所以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小车的速度为
6m-2m 2m/s 7s-5s
s v t '''=≈''='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0.D
解析:D
【详解】
(1)图像中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通过的路程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1)不符合题意;
(2)图像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2)符合题意;
(3)图像中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快,说明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3)不符合题意;
(4)图像中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4)符合题意。
故选D 。
21.D
解析:D
【详解】
A .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 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 ,故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像可知,4s ∼8s 内,两同学同时出发,甲和乙的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 正确,B 不符合题意;
C .0s ∼8s 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 ,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个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同学从4s 开始行走,到8s 末行走了5m ,用时4s ,则甲的速度
5m 1.25m/s 4s
s v t ===甲甲甲 乙同学从0s 开始行走,到8s 末行走了5m ,用时8s ,则乙的速度 5m 0.625m/s 8s s v t =
==乙乙乙 故D 错误,D 符合题意。
故选D 。
22.D
解析:D
【详解】
第 1 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1 1
120m
20m/s 1s
s
v
t
===第 2 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2 2
230m
20m/s 1.5s
s v
t =
==第 3 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3 3
340m
20m/s 2s
s
v
t
===第 4 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4 4
425m
20m/s 1.25s
s
v
t
===第 5 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5 5
545m
20m/s 2.25s
s
v
t
===
由此可见,小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相等,匀速直线运动是指任意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图中时间间隔不同,运动的距离不同,平均速度相等,因此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值为 20m/s。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C
解析:C
【分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该乘客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说明两列火车之间的位置一定发生了变化,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可能有一辆列车开始运动,另一辆列车静止,可能是乘客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也可能是与乘客并排的列车反向前进;②两辆列车可能都开始运动,且两辆车的速度大小不同。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C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判断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
24.B
解析:B
【详解】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小明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1111600m 22==300s 1m/s
s t v ⨯=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2211600m 22==100s 3m/s
s t v ⨯=
从家到学校总时间
t =t 1+t 2=300s +100s=400s
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
600m 1.5m/s 400s
s v t =
== 故选B 。
25.B
解析:B
【详解】
①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
400m−100m=30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 ,故①错误;
②由图象可知在0~10s 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 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30s 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错误,故②错误;
③由图象可知10∼30s 时,甲通过的路程
300m−100m=200m
乙通过的路程100m ,时间相同,根据s v t
=
可知,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故③正确;
④由图象可知0~40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150m 3.75m/s 40s
s v t =
==乙乙乙 故④正确。
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26.B
解析:B
【详解】
A .轮船上乘客看到小强和树木向南运动,故轮船向北运动,故A 选项错误;
B . 轮船一定向北运动,小强可能向北运动,或者向南运动,故B 选项正确;
C .由AB 选项可知,小强可能向北运动,轮船一定向南运动,故C 选项错误;
D .小强肯向南运动,或者向北运动,轮船一定向南运动,故D 选项错误。
27.C
解析:C
【详解】
通过对四位同学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数据25.71cm 与其他三个数据有明显的偏差,这应该是测量者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测量错误,因此不能用于计算平均值,应剔除。
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少误差,因此将余下三个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此题分度值是1mm ,因此25.83cm 符合题意。
故选C 。
28.C
解析:C
【详解】
设他们在同一地点再次相遇时所用时间为t ,由题意可知
s s s =+甲乙
即
v t v t s =+甲乙
则
200m 200s 4m/s 3m/s
s t v v =
==--甲乙 则乙跑的路程至少为 3m/s 200s 600m s v t ==⨯=乙乙
故选C 。
29.B
解析:B
【详解】
设全程的路程是2s ,则前半程与后半程的路程都是s ,由s v t
=得物体运动前半程的时间 113m/s
s s t t =
=前 物体运动后半程的时间 225m/s
s s t t =
=后 全程的平均速度 22 3.75m/s 3m/s 5m/s s s v s s t =
==+
故选B 。
解析:A
【解析】
【详解】
由图可以知道在心脏跳动一次坐标纸出纸2cm,出纸速度为2.5cm/s,所以此人的心脏跳动
一次的时间为,则此人的的心率为:次,选项A正确,
【点睛】
正确认识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