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上海版九年级上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新上海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
1.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氧气
B.
加热\ KMnO_4制取\ O_2
C.
证明碳能与氧化铜反应
D.
制取蒸馏水
【答案】C
【解析】
A.实验室用固液常温型制取氧气时,为防止产生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图中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故 A错误;
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 B错误;
C.氮气不会与氧化铜反应,碳会与氧化铜反应,依据试管内的现象变化,可以确定氧
化铜与碳反应,故 C正确;
D.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要在蒸馏瓶中放入碎瓷片防止水暴沸,故 D错误;
故选 C。

2.关于化学方程式2H_2O\overset通电=\!=\!=\!=2H_2\uparrow+O_2\uparrow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B. \ 2个水分子生成\ 2个氢气和\ 1个氧气
C. 水等于氢气和氧气
D. 每\ 2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2份质量的氢气和\ 1份质量的氧气
【答案】A
【解析】 A.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此
选项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 2个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2个氢分子和 1个氧分子,此选
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此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每 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4份质量的氢气和 32份质量的氧气,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3.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大约是()
A. \ 78%
B. \ 21%
C. \ 0.94%
D. \ 0.03%
【答案】B
【解析】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 B正确;
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B. 按质量分数计,氮气含量占空气质量的\ 78%
C.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D. 氧气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A
【解析】 A.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故 A正确;
B.按体积分数计,氮气含量占空气质量的 78\%,故 B错误;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 C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 D错误;
故选 A。

5.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碳酸钙\ oversetrightarrow氧化钙+二氧化碳
B. 铁+氧气\ oversetrightarrow四氧化三铁
C. 甲烷+氧气\ oversetrightarrow二氧化碳+水
D. 碳酸\ rightarrow 水+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A、碳酸钙 \overset \rightarrow 氧化钙+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铁+氧气 \overset \rightarrow 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甲烷+氧气 \overset \rightarrow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
不符合“多变一”、“一变多”的特征,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碳酸 \rightarrow 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
项错误。

故选: C。

6.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
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 蜡烛
B. 硫
C. 铁丝
D. 红磷
【答案】D
【解析】
7.以下各图所表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检测\ CO_2性质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解: A、电解水的装置正确,实验现象也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装置操作正确.
C、检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的操作不正确,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故选 D
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棉花团中放有碳酸钠
粉末,用胶头滴管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a管中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b管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B.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C. 该实验中可以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
D. 该实验节约药品,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D
9.能够证明矿泉水含有矿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A. 品尝矿泉水的口味
B. 有眼仔细观察
C. 取水样蒸发,观察残留物
D. 在水样中滴入石蕊试液
【答案】C
【解析】解:矿泉水中溶有一些矿物质,通过品尝、观察或加入指示剂是无法证明的,可以采取蒸发的方法,会留下残留物.
故选 C.
10.下列有关 CO_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A.
制取\ CO_2
B.
收集\ CO_2
C.
验证\ CO_2已满
D.
验证\ CO_2能与水反应
【答案】D
【解析】 A.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到液面以下,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
从长颈漏斗逸出,故 A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 B错误;
C.用燃着的木条验满二氧化碳时,木条不应伸入集气瓶中,应放在集气瓶口,故 C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故 D正确;
1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必须使用催化剂
B. 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C. 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D. 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答案】C
【解析】 A.高锰酸钾可以直接加热制取氧气,不需要加催化剂,故 A错误;
B.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B错误;
C.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物质有: KMnO_4、 KClO_3、 H_2O_2,都含有氧元素,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制得氧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 C正确;
D.氧气有助燃的作用,验满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不需用燃着的火柴,故 D错误;
故选 C。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10分,共计90分)
12.(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12.(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12.(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答案】(1)①⑤
【解析】①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
②液氧即液态氧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③水银是由汞单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④冰水共存物由水分子组成,属于纯净物;
⑤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
⑥高锰酸钾由高锰酸钾这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⑦ 二氧化锰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⑧氯化钠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1)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①⑤。

【答案】(2)②③④⑥⑦⑧
【解析】(2)液氧、水银、冰水共存物、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钠均由一种物质
组成,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②③④⑥⑦⑧。

【答案】(3)④⑦
【解析】(3)冰水共存物是水的两种状态,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且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④⑦。

【答案】(4)②③
【解析】(4)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答案为:②③。

13.(1)电解水实验时负极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该实验证明分子是________的
(填“可分”或“不可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3.(2)水( H_2O)和过氧化氢( H_2O_2)都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它们的化
13.(3)下列水的净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蒸馏 D.过滤
13.(4)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通常可用________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13.(5) ClO_2被称为“第四代”饮用水杀虫剂,因其高效率,无污染而被广泛使用。

制备 ClO_2是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的课题,我国北京永利科技有限公司已用电解法批量生
产 ClO_2。

其反应原理为: 4HClO_4=\!=\!=4ClO_2+ O_2\uparrow +2X,其中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14.(1) 1滴水(以 20滴水为 1mL计)中大约含有 1.67\times 10^23个水________(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空)。

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4.(2)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 a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________(填化学式),其体积是玻璃管 b中气体的________倍,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分子, \ 1: 8
【解析】 1滴水(以 20滴水为 1mL计)中大约含有 3.67\times 10^23个水分子,水中氢。

故填:分子; 1: 8。

【答案】\ H_2, \ 2, \ 2H_2O\ 2H_2uparrow + O_2uparrow
【解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通电一段时间后 _4,其体积是玻璃管 b中气体的 2倍,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_8O 2H_2\uparrow + O_7\uparrow 。

故填: H_2; 2; 5H_2O 2H_4\uparrow + O_2\uparrow 。

15.(1)写出仪器的名称: C:________。

15.(2) A中气体的名称________。

检验 B中气体的方法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

B
与 A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

15.(3)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

【答案】水槽
【解析】
【答案】氢气, 取出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 \ 1: 2
【答案】水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解析】
16.(1)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运河水
16.(2)水通电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生成的氢气存在于玻璃管________(填“ A”或“ B”)中。

16.(3)单位体积的不同状态水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①模型图 A、 B、 C中代表水蒸气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从微观角度判断 B到 C属于物理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
16.(4)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中,常用活性炭吸附,下表列出了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
①请找出一条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规律________吸附性属于物质的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②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在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中加入干燥的活性炭或木炭,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a________
b________
16.(5)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
a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 b农业推广节水灌溉
c洗菜水、淘米水浇花 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解析】 (1)( 1) 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B.自来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
C.蒸馏水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运河水中含有水和难溶性杂质、可溶性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 C;
【答案】\ C, \ \ H_2Oxrightarrow 加加H_2+ O_2
【解析】(2)水通电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_2O-\dfrac加加
2+ O_2,电解水时产生的的氢气的体积约为氧气体积
的 2倍,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生成的氢气存在于玻璃管 B中;
【答案】\ B, \ C
【解析】(3)①水由水分子构成,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其中气态时,分子的间隔最大
,模型图 A、 B、 C中代表水蒸气的是 C;
○从微观角度判断 B到 C属于物理变化的依据是分子的种类不变,说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答案】(4)分子种类不变,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沸点越高,越易被活性炭吸附;或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活性炭吸附, 集气瓶内红色消失, 水进入集气瓶内
【解析】(4)①氯气、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沸点逐渐降低,由表中数据可知,其被吸附的体积也逐渐减小
,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规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被吸附越多;吸附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因吸附过程中没有产生
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即吸附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在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中加入干燥的活性炭或木炭,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由于活性炭或木炭都是疏
松多孔结构,都有吸附性,将看到的现象是活性炭吸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使集气瓶内红色消失,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
压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
【答案】(5)\ BC
【解析】(5) a.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不利于保护水资源,不合题意;
b.农业推广节水灌溉可以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c.洗菜水、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不合题意。

故选 BC.
17.(1)图甲实验中证明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图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长颈漏斗的末端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中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7.(3)对比丙中实验Ⅰ、Ⅱ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 2NaOH+H_2SO_4=Na_2SO_4+2H_2O
【解析】(1)图甲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_2SO_4=Na_2SO_4+2H_2O,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为红色,起始时烧杯中
入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答案】(2)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沿长颈漏斗逸出, 盐酸的浓度过大(或石灰水变质)【解析】(2)长颈漏斗的末端伸入液面下可以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沿长颈漏斗逸出;
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液面有气泡冒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产生了二氧化碳,若实验中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
因可能是盐酸的浓度过大(或石灰水变质)。

【答案】(3)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解析】(3)Ⅰ中的白磷在热水中,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Ⅱ中的白磷在热水中,接触氧气,可以燃烧,对比丙中实验Ⅰ、Ⅱ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
接触。

18.(1)宏观现象:按如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 a、 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
约为_________,检验 B中气体现象是______________。

18.(2)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微粒名称是____________。

18.(3)结论:水由_______________组成。

【答案】(1)\ 2: 1,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解析】解:(1)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 a连接电源的负极,试管 b连接电源的
正极,则试管 a、 b分别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 2:1;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的现
象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答案】(2)水分子
【解析】(2)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H_2O\overset通电
=\!=\!=\!=2H_2\uparrow+O_2\uparrow可知,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为水分子。

【答案】(3)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氢、氧两种元素)
【解析】(3)由实验电解水生成H_2和O_2,没有其他物质参与和生成,可得到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19.(1)图中①、②仪器的名称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19.(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较纯的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9.(3)小阳欲制取并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请从上图 A\sim G中选择最佳的装置进行
组合,整套装置的导管口连接顺序是 b\rightarrow ________(填接口序号).
19.(4)小李用锥形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做趣味实验,
他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压到锥形瓶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其原
因是________.
【答案】(1)铁架台, 量筒
【解析】(1)根据常用仪器可知图中①、②仪器分别是铁架台、量筒;
【答案】(2)\ AF, \ 2KClO_3overset催化剂undersettriangle=!=!=!=!=2KCl+3O_2uparrow 【解析】(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时,由于是固体受热产生气体,所以应该选用加热制取氧气的装置,故选 A装置;若要获得较为纯净的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 F装置收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2KClO_3\overset催化剂
\underset\triangle=\!=\!=\!=\!=2KCl+3O_2\uparrow;
【答案】(3)\ erightarrow drightarrow h
【解析】(3)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可利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故选 F装置,进气方向为从 e进 d出;通过测定排出水的体积确定生成氢气的体积,所以还需选择 G装置,故答案为: e\rightarrow d\rightarrow h;
【答案】(4)气球胀大,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锥形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
【解析】(4)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使瓶内的气体被消耗,压强变小,外界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气球变大。

20.(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

明矾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0.(2)操作②常用活性炭来除去一些色素和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作用。

20.(3)操作③目前有些自来水厂用氯气或 ClO_2进行消毒杀菌。

ClO_2的名称是
________。

20.(4)小陆取净水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则该净水为硬水。

【答案】过滤, \ Al(OH)_3
【解析】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能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
氢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是 +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 _3。

故填:过滤; Al(OH)_3。

【答案】吸附
【解析】操作②常用活性炭来除去一些色素和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故填:吸附。

【答案】二氧化氯
【解析】 ClO_2的名称是二氧化氯。

故填:二氧化氯。

【答案】肥皂水,产生大量浮渣
【解析】小陆取净水于试管中,滴加肥皂水,则该净水为硬水。

故填:肥皂水,产生大量浮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