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一期项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健全制度,精准救助。
按照国家政策完善公示制度,利用政府门户、社区(村)信息公开栏对救助对象基本信息进行长期公示。完善家庭收入信息核对机制建设,制订居民收入信息核对政策法规,规范信息核对管理;尽快开通金融、证券、保险类信息,提高信息核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推动家庭收入信息核对应用到社会救助的各个领域。
以1995年我市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标志,我市建立了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目前我市已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救助理念不断进步和发展,各项救助制度也日趋完善,形成了以最低保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住房保障、教育资助、灾害救助、司法援助、特困人员供养、养老和保险资助、临时救助为专项制度的救助体系,为贫困人士构筑了基本生活保障网,同时为有需要的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同城通办,智慧办理。
困难人员通过“一门式、一网式”受理体系,实现本市市、区、街、居委四级无差别受理。
面向社区级的“社会救助对象”本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主题服务,构建面向对象细分个性化、主动性和人性化居民服务,拓展面向重点人群、面向热点事件的便捷化社会救助服务模式。
多层次、全方位满足社区社会救助需求,坚持物质救助与服务救助并重,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在社会救助手段和方式上,促进由传统的、单一的物质和现金救助转向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综合援助,实现社会救助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化、专业化和个性化,最大程度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综合效用。
一、项目概况
广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一期)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重点要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一窗收件、统一出件”,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临时救助事项目录制度,严格落实标准化规范管理;三是实施受理、审批、监管“三权分离”,严格规范审批裁量权,将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信用体系标准,根据信用状况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四是建立后台即时审批和限时办结承诺制,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五是打破部门和层级壁垒,推进社会救助动态服务,审批服务重心下移;六是打造全天候、无界限的网上政务服务,努力实现更多事项“全城通办”。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近年来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困难群众享受各项专项社会救助及消费政策减免和优惠,人均每月享受的各项救助可达到1300多元,但在社会救助的管理、政策落实和实施的公平公正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政出多门,救助资源难以整合。在各项救助制度中,民政、住保、司法、教育、人社、人口计生等部门分别负责各自救助对象的救助(如上表所示),这些救助项目在救助对象、救助种类或项目上或有重复,如在医疗救助方面,民政、工会、残联都有参与,在教育资助方面,有教育部门的助学金、市总工会的金秋助学、民政的福彩助学、人社的职中(中专)免费制度等。在下一层面,还有各区的一些救助。由于政出多门,各部门的救助自成系统,救助信息未能共享,造成救助过度或救助缺失的现象。
(一)数据集中,协同监管。
全面整合全市已有的基础数据资源,采集并更新系统数据,建设供所有救助单位统一使用的社会救助数据中心,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同时,该平台将为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提供专门接口服务,以供实时监督,最大程度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综合效用。
(二)信息共享,全面推进。
以数据资源中心为数据的承载点,完成数据的比对、清洗和存储,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完成多个救助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广州将完善社会救助和慈善资源之间的信息对接机制,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以及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系统,要逐步向有需要的慈善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慈善救助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五)统筹资源,服务融合。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救助工作也必须跟上步伐,创新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困难群众求助意识弱、政策知晓度低以及救助核查难、受理周期长、救助资源分散等情况,明确了“街道受理、社区协理”工作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实行“政社互动”(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利用网格化管理手段,建立“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入户到人的救助网络。
广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一期)项目
最高限价:人民币153.342万元
资格要求:
1
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条件;分公司投标的,必须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总公司授权。
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是(√)否
招标范围
1
采购内容
广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一期)
★项目工期要求
本项目要求在2017年8月前完成开发。
“核心智能化”,提高审批效率。将救助条件尽可能量化,通过与申请救助对象所填信息进行比对,实现智能判断,同时根据救助标准自动测算出救助金额,在提高救助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制度执行的刚性,降低了人为因素影响。以基层(街道、社区和社会服务力量等)需求为导向,方便基层工作人员使用。使用终端力求简便易行,合理设置审批表单,尽可能采取选择性填写方式,规范基层工作人员填写内容,方便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
二是在管理不规范不统一。目前我市各项社会救助主要在基层街道(镇)受理(村居委会负责协调调查审核),但在基层没有相应的专门的救助机构,一方面,救助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几职,流动性大,难到全面熟悉救助政策,使救助政策很难落实,未能充分发挥其政策效果;另一方面,困难群众遇到困难不知如何求助,缺乏统一、规范的接办和协办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社会救助现状
社会救助是国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基础性制度。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社会救助的功能定位日益清晰,制度构成日趋完备,国家投入不断增加,管理服务不断规范,在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保障作用。相较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而言,社会救助侧重“雪中送炭”,着眼于解决公民当下的生存危机,强调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社会救助具有无差别、广覆盖、无偿性等特点,生活困难或遭遇突发灾难的公民,都应该获得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救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