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3第2章章末综合复习 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
,汗液分泌

,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
耗氧量会
,分解代谢会
收量增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③对。
答案:A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例6】 (2017全国Ⅱ理综)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 环境中1 h(实
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
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
答案:A【例3】 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
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质量分
数为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
(填“会”或“不会”)改
变。
(2)Na+可与

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
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
答案:(1)舒张 增加 (2)增加 (3)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 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 (4)增加 增强
浆pH的正常范围为7.35~7.45。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Na+内流引起的。由于
神经细胞内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因此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
整个细胞都经历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的电位变化。
答案:(1)不会 (2) HCO3- HPO42-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7.35~7.45 (3)内流 电位变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神经 调节 的反 射弧
血糖来源=血 糖去路
血糖升高→血 糖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下丘脑血糖调 节中枢→传出 神经→胰岛 B 细胞→分泌胰 岛素
产热=散热
冷(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下丘 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效 应器(皮肤血管、 汗腺、甲状腺、 肾上腺、立毛肌 等)
吸收量=排出量
饮水不足,食物过咸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传入神经→ 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 枢→传出神经→大脑 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 觉→传出神经→直接 调节水的摄入(增加 饮水)
证腺体所分泌激素的功能
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将某种内分泌腺从一个动物移 植到无该腺体的另一同种动物 移植性腺研究性激素
体内,观察其生理变化,以验证 的作用 该腺体所分泌激素的功能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例4】 为探究激素的生理作用,通过饲喂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是( )
A.生长激素
B.性激素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A.①③
B.② C.②③ D.都可以
解析:胰高血糖素升高以后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升高
以后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①对;促甲状腺激素升高会促进甲
状腺激素的分泌,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
泌,A应为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②错;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时,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后,对水的重吸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三 探究动物激素作用的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注射 法及 饲喂法
切除法
移植法
原理
举例
通过注射或饲喂某种激素使受 试动物发生异常生理变化,从 而验证某些激素的生理作用
注射生长激素和饲喂 甲状腺激素制剂分别 研究生长激素和甲状 腺激素的作用
切除动物的某种内分泌腺,通 切除垂体和摘除甲状 过观察该动物的异常反应来验 腺分别研究生长激素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解析: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 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 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都偏转 两次;图中共有三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 位变化。故选C。
答案:C
专题一
专题二
抗利尿激素释
放增多(或减 少)→作用于 肾小管、集合
管→对水的重 吸收增多(或 减少)→尿量 减少(或增 多)→血浆渗 透压降低(或 升高)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例5】 下列各种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的模型表示的是
()
①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 ②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
激素 ③A—细胞外液渗透压,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解析: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都为蛋白质,
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蛋白酶分解为氨基酸,从而失去激素的作用。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固醇,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机体,作
用于靶细胞。
答案:B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四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综合比较
血糖调节
体温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平衡 原因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血糖调节
体温调节
神经 调节 的反 射弧
血糖降低→血 糖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下丘脑血糖调 节中枢→传出 神经→胰岛 A 细胞→分泌胰 高血糖素
水盐平衡调节
饮水不足,食物过咸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下丘脑)→ 传出神经→效应器
(垂体后叶)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 收水增多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解析:(1)由题意可知41 ℃高于该哺乳动物的正常体温,在41 ℃环 境中,机体汗液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同时,肌肉和肝 脏等产热减少。(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的行为是由肾上腺素 分泌增加导致的。(3)对照组的作用是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 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4)在寒冷环境 中,机体汗液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立毛肌收缩,骨骼肌 战栗,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增加产 热。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血糖调节
体温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调节 机制
以激素调节为主,血 糖较高时,胰岛素分 泌增多,以降低血 糖,血糖较低时,胰 高血糖素和肾上腺 素分泌增多,以升高 血糖。另外,下丘脑 感知血糖浓度变化, 通过神经支配激素 的分泌间接调节血 糖
以神经调节为主,寒 冷刺激时,下丘脑通 过神经支配皮肤血 管、汗腺等以减少 散热,同时支配甲状 腺和肾上腺的分泌 以增加产热。体温 较高时,下丘脑通过 神经支配皮肤血管 舒张、汗腺分泌增 加以增加散热
”表示从树
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四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 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专题一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 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Na+通道的打开,形成一个小电 位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解析:由图示标注可知①→②→③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 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为顺浓度梯度内流,不需要消耗 ATP;处于 ③与④之间时,K+通道开放;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 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但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蝎毒会抑制Na+通 道的打开,故不能引起b处产生动作电位。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二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K+泵(一种载体蛋白)、K+通
道蛋白、Na+通道蛋白有关。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例2】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分解乙酰胆碱的乙
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页左
上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

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
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解析:(1)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和人体体液的渗透压相同,
是细胞内液的等渗溶液,将红细胞放入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
液中,红细胞能保持吸水和失水的平衡状态,因而能维持正常形态。 (2)血浆的pH保持稳定与HCO3- 、HPO42- 等缓冲物质有关。人血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2)在神经元之间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只发生 一次偏转。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例1】 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思维导图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一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的分析 1.分析关键:比较与电流表相连两点的电位高低,电流由高电位侧 流向低电位侧,从而导致电流表指针偏转。 2.示例 (1)在神经纤维上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不发生偏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