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3分)有人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选取词语组成一首赞美白衣天使抗疫的小诗,但出现了汉字字形或加点字注音的错误,请指出完全正确的一项()
A.疫情肆虐.(lüè)尽惶恐
B.一霎倒气呜咽.(yān)中
C.遏止蔓延医不辍.(chuò)
D.深霄督战亦由衷.(zhōng)
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节疫情期间,怀化市医护人员妙手回春
....,创造了新冠患者“零死亡”的奇迹。

B.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所以不相宜。

C.全国各地的观众对影片《战狼2》趋之若鹜
....,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

D.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校,你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取决于你有一颗包容的心。

B.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是复古守旧,而是要着眼于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C.一直以来,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蛀牙现象,原因是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造成的。

D.经过讨论、表决和推举三个程序,红光村村委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4.(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春花,就有春花;飘进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了冬寒。

闯进来情爱,就有情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

一任什么事情到了我们的晴窗,我们都能更真切地体验生活的深味。

A.“一扇晴窗”中的“扇”在此为名词。

B.“飘进萤火,就有萤火”一句中,“飘进萤火”为动宾短语。

C.“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春花,就有春花”中“晴窗”为主语中心语。

D.“一任什么事情到了我们的晴窗,我们都能更真切地体验生活的深味”为条件关系复
句。

5.(3分)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二十弱冠、三十不惑、四十而立……百岁期颐。

B.“鳏、寡、孤、独”分别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母、老而无女的人。

C.古时科举考试中,殿试之后,皇榜公布的一甲第一名为状元(鼎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合称三甲鼎。

D.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常:仁、义、礼、智、信。

6.(3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生活后,向世界人民客观介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真实情况的著作,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形象,这些人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尤以林冲、鲁智深、武松、张飞等人最具神采。

C.罗曼•罗兰的代表作《简•爱》,通过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D.《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德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成的科学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7.(3分)据相关新闻报道,某国元首针对本国新冠病毒新增病例数量大幅上升的情况,居然这样说:“数量上升只是因为我们做了太多的检测。

如果现在停止检测,我们就会只有很少的病例。

”这句话说出之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该国许多民众的不满和恐慌。

你认为对于该国民众来说,身为国家元首这样说话得体吗?为什么?请简述理由。

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筷子是中国的独特餐具,据考证,我们伟大祖先以箸进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

它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人喜欢使用方头圆身的筷子,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

一双筷子,分为两根,中国哲学讲世间万物都有两个对立面,是阴阳之合,这叫合二为一。

材料二
古人用筷禁忌有:①品箸留声:吃饭时用嘴嘬筷子发出声音。

②击盏敲盅: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

③执箸巡刨: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地翻刨扒拉。

④泪箸遗珠:用带着自己口水的筷子去公盘夹菜。

⑤当众上香:把筷子插在饭中像烧香一样。

⑥落地惊神:故意将筷子摔在地上……
材料三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多地市健促委、文明办、卫健委、健促中心也向民众发出倡议:让每一张餐桌上的公筷公勺(餐桌上,大家夹菜舀汤公用的不入嘴的筷子和勺子)成为健康的新时尚!(如图)
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1)用简洁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2)在外婆的寿宴上,妹妹用自己的筷子在菜盘里不停地翻找她喜欢的红烧肉。

站在文明卫生的角度,作为姐姐或哥哥的你,该怎样劝说妹妹呢?
(3)新风学校组织团员干部开展“公筷公勺使用推广进江阳镇社区”宣传活动,请你以该校团委名义,拟写一份150字以内的简明倡议书。

9.(6分)古诗词默写填空。

(1)。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2),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浩浩同学在做数学题时陷入困境,经王老师略加指点,他豁然开朗,情不自禁地笑着说:“这真是‘,’。

”(陆游《游山西村》)
(4)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白露既降,天气转凉,思念亲人,徒增悲伤的句子是:,。

二、阅读(51分)
10.(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①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②散,几时收?试倩③悲风吹泪过扬州④。

[注]①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②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

缨,帽带。

③倩(qìng):请人代自己做。

④扬州: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或常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的韵脚字为:楼、秋、流、收、州,押的是“u”韵。

B.这首词上片写景,写了夕阳、大地、长江等景物,视野宽广,气魄宏大。

下片转为抒
情,流露出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

C.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风豪迈苍凉。

因国破家亡导致后来的词风变得柔
美婉约了,如本词就是这种风格。

D.本词下片通过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残酷现实;一句“几时收”,表现出词
人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

(2)结合全词内容,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对“中原乱,簪缨散”的场景进行描述。

11.(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
[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
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谏.父曰
④是.负义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
B.下车引之.欲捐之.
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
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
(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12.(11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体悟人生的斑斓多彩
李洪兴
①有人说,绘画的一个原始冲动
....,就是从二维平面上实现三维空间的感觉。

②有哲学家认为,在工业技术影响下,人们日益呈现出单向度的特点,就像进入了一条
单行道,倾向于“随大流”。

有人进一步形容:横向一个底,纵向一条边,个人行为仅在一个边框里。

事实上,如果拘囿于一时一地,局限于单一视角单一评价,就很难体悟到人生的精彩。

③由此观之,向往多维度,必须是个体的一种追求,这样的人生才会斑斓多彩。

④超越单向度、走向多维度,需要保持向多维度伸展的自觉性。

从单一到多样、从片面
到全面,映照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逻辑。

今天,时刻变化着的世界,为成就多彩人生提供了舞台,为“实现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着滋养。

对个人来说,洞察社会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拥抱变化,不拒绝每一种可能,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拥抱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⑤超越单向度、走向多维度,需要发现不同的自己,激活更多潜力。

近年来,不少人不
再满足于单一的职业身份,尝试给自己“赋能”。

比如,程序员在工作之余,尝试成为作家、摄影师、营养配餐师;还有一些人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搬上网络,和大家分享,成为兼职的博主。

这样的“多彩人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拥有多样身份、职业与技能,而是要选择走出“舒适区”,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主动跳出一点、一线、一面的惯常场景。

倘能这样,就会看见不一样的色彩,认识另一个自己。

⑥超越单向度、走向多维度,也要追求崇高境界,实现精神的富足。

“最美奋斗者”谢彬
蓉,在空军服役20年,已是高级工程师的她,退役后选择到海到海拔3000余米、交通不便、缺水少电的乡村学校支教,一待就是6年,为那里的孩子点亮知识的烛火;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接力46年,帮助河北曲周改造盐碱滩,孕育出平川良田,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下精彩人生。

因此,多维度的人生,不是一直做不同的事情,而是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

这样的人生便是多彩的、立体的﹣﹣不只有时间的长度、物质的满足,更有生命的温度、精神的高度。

⑦“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勇敢拥抱万千气象,不断超越自我,一个人终将成就
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的“原始冲动”具体指什么内容?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阅读第④⑤⑥段,回答如何才能“超越单向度、走向多维度”。

(4)文章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3.(17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曾在日记里列出完美父亲准则一二三
于彬
我逐渐开始①被强加在身上的父爱与期许,甚至能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去清醒地
理解父亲。

大四那年秋天,我和父亲在电话里发生了一次巨大的争吵。

父亲否定了我下一步的发展决定,执意想让我选择一个“更好的”但我并不喜欢的职业。

我从最开始的冷静说理,到争执、哭泣,最后先斩后奏,走向了一条完全②父亲期许的道路。

那是我第一次如此激烈地顶撞父亲,我能感受到他在听到我最终决定时的痛心和无可奈何,那是一种孩子不接受父母建议的被辜负感。

爱和期望都是相互的,我也很沮丧。

我期待中的父亲,是能在我想决定自己的未来时,给出他的建议、支持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否定与控制的人。

很可惜,从小到大,我的成长轨迹仿佛一条由爸爸掌着船桨、沿着既定方向行驶的航线。

平心而论,爸爸是大家眼中对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负责任的好父亲。

小学时,妈妈在外地工作,我跟着父亲长大。

在彼时的我眼里,父亲就像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上能修灯管,下能通马桶,能辅导我功课,还会做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简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除了做的鸡蛋羹有时候比较咸,时不时会把我的麻花辫扎歪,其他的事都做得很优秀。

父亲属羊,他把自己的性格归结于属相:安静、上进、脾气好,但也很固执。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在初中毕业后上了师专,一边读书,一边挣工资贴补家用。

父亲不止一次提及他的当年:“成绩好的孩子才能被师专录取。

假如我能继续读高中,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于是,在关于我的未来规划上,父亲对我有一种近乎偏执的严格。

作为教师的父亲对学习成绩非常看重:从小学起,各科考试不能下90分,每次要力争年级前十,未来上大学要去综合排名前十的学校。

上高中后,父亲开始不再因为我成绩波动而追问不休。

我感到庆幸,以为逃脱了沉重的枷锁,能够在本就辛苦的高中生活中喘一口气。

但毕业后,老师们偶然间告诉我,父亲几乎每周都会通过老师了解我的情况,成绩好坏、表现如何、情绪是否稳定……凡是老师们察觉到的,父亲都知道,但他从未和我提起,而是私底下做着什么。

比如,在老师谈到我最近和同桌男生聊天有点多时,父亲默默地拜托老师为我调换了座位。

父亲坚信,他走过的路比我吃过的米还多,对于前途的判断自然比我这个毛孩子要准确。

文理分科时,我因为喜欢物理想选理科,但父亲坚持,女生学理不如男生有优势,再喜欢也学不过,让我选文科。

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对于我想报中文系大摇其头:“文学就业面太窄,还是学金融好,毕业不愁找工作。

”在选择哪个城市读大学时,父亲也避开了××城市的所有学校,原因是,××城市,他看着就不喜欢。

父亲以他对于社会的认知为我作出了一个个自认为“完美”的决定,却唯独从未好好问过我﹣﹣我喜欢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很难评判这些决定的好坏对错,我也对这些安排表示过不满与抗争,只是在前途面前,习惯了顺从的孩子并没有和家长对抗的资本。

向来被称赞听话和懂事的我,面对这些“为你好”的决定,只有乖乖遵从。

当时的我在日记里信誓旦旦
....地写:“以后绝不能成为父亲一样的人。

”并列出了自己心目中完美父亲准则一二三,第一条便是“支持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同时我也陷入了某种担忧:以后我有了小孩,是不是也会不由自主地和父亲一样,无法忍受孩子成绩不好、不听话,想把他③成期望中的“别人家孩子”?
在教育理念上,父亲并不完美。

他对孩子的控制欲来源于“希望你过得更好”的期盼,但有限的人生阅历,让他无法接受更多新鲜而进步的事物,也无法接受孩子所处的新世界。

不会表达情感,让他对于孩子的喜好和心理不甚了解,只是循环往复地沉浸在自己的分析之中,并觉得:我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不能接受?
离家去外地、求学、求职,让我慢慢独立起来,不再一味顺从,而是忠于自己内心和期许。

有意思的是,两年后的今天,父亲接受了我当年的叛逆,对我说:“你当初这个选择确实不错。


兜兜转转间,父亲最终还是慢慢放手,而不是④地“控制”与安排。

好想对很多年前的父亲说一句:给你的女儿一点自由和空间,她终究会自己好好地长大。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1)在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一个词语,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审视背叛塑造严谨
B.审核背弃改造严厉
C.审查背离改变严肃
D.审视背离塑造严厉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认真负责、自私自利、丝毫不顾女儿感受的人。

B.“我感到庆幸,以为逃脱了沉重的枷锁”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C.本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是顺叙。

D.文中加点词语“信誓旦旦”写出了“我”与父亲的彻底决裂。

(3)结合文本,请你说说“以后绝不能成为父亲一样的人”一句中的“一样”究竟是什么样。

(4)请从修辞角度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从小到大,我的成长轨迹仿佛一条由父亲掌着船桨、沿着既定方向行驶的航线。

(5)在教育问题上,本文讲到了父亲的“严格”和“我”的“叛逆”。

其中“我”的“叛逆”让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找出来。

再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从孩子角度谈谈你认为最好的做法。

三、写作(60分)
14.(60分)按下面要求作文。

国富则民强,国是伞!抗洪一线,边防前线,军人是伞!疫情袭来,最美逆行,白衣天使是伞!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母亲是伞!伴我寒窗十载,青丝成白发,老师是伞!同呼吸,共悲欢,朋友同学是伞……你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让我欢唱,伴我成长。

来,我们共同分享“伞”下那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

请以《在你伞下,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章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得抄袭,不能套作;⑤不少于600字。

2020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解答】A.有误,“肆虐”的“虐”应读作“nüè”。

B.有误,“倒气”的“倒”应为“捯”,“呜咽”的“咽”应读作“yè”。

C.正确。

D.有误,“深霄”的“霄”应为“宵”。

故选:C。

2.【解答】ABD.正确。

C.有误,趋之若鹜:本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

褒贬不
当。

故选:C。

3.【解答】A.有误,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
B.正确;
C.有误,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
D.有误,语序不当,将“讨论、表决和推举”改为“推举、讨论和表决”。

故选:B。

4.【解答】A.有误,“一扇晴窗”中的“扇”在此为量词;
BCD.正确。

故选:A。

5.【解答】A.有误,应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B.有误,“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C.有误,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称三鼎甲;
D.正确。

故选:D。

6.【解答】A.正确;
B.有误,张飞是《三国演义》中人物;
C.有误,《简•爱》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D.有误,法布尔是法国人。

故选:A。

7.【解答】答案:
示例:不得体。

国家元首应该考虑自身身份,本着对民众生命健康与安全负责任的态度说话。

8.【解答】(1)解答此题,先找出关键词句,再进行概括。

“筷子是中国的独特餐具”“据考证,我们伟大祖先以箸进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可概括为:筷子是中国的独特餐具,历史悠久;“古人用筷禁忌有:①品箸留声:吃饭时用嘴嘬筷子发出声音。

②击盏敲盅: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

③执箸巡刨: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地翻刨扒拉。

④泪箸遗珠:用带着自己口水的筷子去公盘夹菜。

⑤当众上香:把筷子插在饭中像烧香一样。

⑥落地惊神:故意将筷子摔在地上”,可概括为:古人使用筷子的六个禁忌;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多地市”“发出倡议:让每一张餐桌上的公筷公勺(餐桌上,大家夹菜舀汤公用的不入嘴的筷子和勺子)成为健康的新时尚”,可概括为:疫情当前,政府提倡使用公筷。

(2)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所给的情境组织语言进行表述。

本题设置的情境:劝说用自己的筷子在菜盘里不停地翻找自己喜欢的红烧肉的妹妹。

解答时,开头应有称呼,然后建议妹妹使用公筷,委婉指出吃饭时用筷子到处翻找是不文明的做法。

要注意语句连贯,语言得体。

(3)解答本题,要掌握倡议书的写法。

“倡议书”在第一行居中,称呼“叔叔阿姨们”
另起一行顶格写。

正文要围绕“公筷公勺使用推广进江阳镇社区”宣传活动写,要交代清楚提出倡议的原因、倡议的具体内容,倡议内容要切实可行。

还要发出号召,倡导就餐新风。

署名和日期在右下角,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答案:
(1)筷子是中国的独特餐具,历史悠久;古人使用筷子的六个禁忌;疫情当前,政府提倡使用公筷。

(2)妹妹,哥哥(姐姐)知道你最爱吃红烧肉,但为了他人的健康,咱们用公筷好吗?
再说,我的小妹妹最讲究文明了,吃饭时用筷子到处翻找,是不好的习惯,你说是吗?
倡议书
叔叔阿姨们:
为了防范和减少交叉感染及食源性疾病传播,我校团委决定开展“公筷公勺使用推广进江阳镇社区”宣传活动,现向您及您的家人发出倡议:
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和选用分餐制就餐,在公共餐饭场所主动索要公筷公勺。

叔叔阿姨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就餐新风,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
新风学校团委
×年×月×日9.【解答】(1)九万里风鹏正举(重点字:鹏)
(2)会挽雕弓如满月(重点字:雕)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阅读(51分)
10.【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楼、秋、流、收、州,押的是“ou”韵。

B.正确。

C.本词词风豪迈苍凉,不是“柔美婉约”。

D.有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画面的能力。

用自己的话描述某句诗中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即可。

“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

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

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

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

答案:
(1)B
(2)金人侵占中原,中原大地一片大乱,河山破碎,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11.【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在门外玩耍。

戏:玩耍。

②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顾:回头看。

③句意为:好言规劝父亲说。

谏:规劝。

④句意为:这是违背道义的。

是:这。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于:在/比;
B.之:都是代词,他;
C.乃:于是/才;
D.不:同“否”/不;
故选:B。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惭,羞愧。

引,拉。

句意: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②句中重点词有:汝,你。

何以,为什么。

句意为: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甲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

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

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

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

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

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

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

”这是针对友人的问话而答的。

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

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

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

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

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

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