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寓言四则教案1 新人教版 人教新目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寓言四则教案1 新人教版 人教新目标版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

3.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教学重点:1.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

2.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教学难点:1.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

2.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寓言的“寓”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寓言具有劝喻性和讽谏性。

二、作家作品简介伊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

《伊索寓言》是一部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故事集。

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乌龟和兔子》《牧人和野山羊》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

三、自主感知(一)【自学内容】赫尔墨斯是一个______的天神。

【方法指导】1.赫尔墨斯为什么认为人们会尊重他?2.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自学时间】5分钟【成果交流】1.他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更尊重他。

体现了他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

2.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四、合作探究【自学内容】1.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2.如果赫尔墨斯先问自己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对故事情节有何影响?【方法指导】多角度思考【自学时间】3分钟五、探究主旨【自学内容】1.本文的寓意是什么?明确:文章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2.这个寓言对你有什么启示?【方法指导】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自学时间】3分钟六、自主感知(二)【自学内容】1.这则寓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塑造形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寓言四则教案《穿井得一人》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积累“溉汲、居、及、国、道、于”等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3.明白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积累“溉汲、居、及、国、道、对、于”等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外国寓言。

同样,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特别有智慧的人,他们也善于通过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中国寓言——《穿井得一人》。

二、了解《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

全书26卷,160篇。

(出示图片)三、初读课文1.欣赏情境课文,注意断句。

(播放情境课文)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齐读第一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溉——灌溉;汲——从井中打水;居——在。

2.齐读第二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及——等到;其——他;得——得到。

3.齐读第三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闻——听说;传——传播;者——……的人。

4.齐读第四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国——国都;道——讲述;闻——使……知道;之——这件事。

5.齐读第五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对——回答;使——使唤,这里指一个人的劳力;若此——像这样。

五、读课文,深入思考1.丁氏说:“吾穿井得一人”本意是什么?明确:我家因为打井从而节省了一个劳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传成什么意思?明确:丁氏打井挖出来一个大活人。

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

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要验证,去伪存真。

六、归纳梳理七、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最终你是如何知道真相的?2.如何避免以讹传讹?八、拓展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推荐精选】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

【推荐精选】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
(2)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他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2.比较《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2.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22寓言四则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
1.前两则的寓意,原文结尾已经点出,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这个寓意是如何通过故事来体现的,同时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后两则的寓意没有点出,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自己概括总结。
2.寓言的寓意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对故事情节稍作改变也会改变其寓意,应该鼓励学生做多角度的不同理解。
3.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战斗前:是因为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胜利的信心;
战斗后:是得意忘形,吹嘘自己的胜利。
4.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蚊子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新人教版
1. 学生层次分析
(1)知识层面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一些寓言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具备了一定的寓言文学基础。然而,对于本节课的《寓言四则》中的“穿井得一人”,学生可能对其中的道理和寓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探讨。
(2)能力层面
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所差异。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文本,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表达;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表现较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寓言故事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生活中找到寓言的影子,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重点题型整理
1. 分析题型:寓言故事寓意分析
- 题目:请结合“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内容,分析其寓意。
- 答案:寓意是告诫人们不要轻信谣言,要调查研究,明辨是非。
反思改进措施(三)改进措施
1. 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 引入趣味性教学活动:设计有趣的寓言故事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课堂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给予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针对学生对寓言故事深层含义理解不够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3)素质层面
学生在道德素养、文化自信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寓言故事充满兴趣,能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方面关注较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2. 学生行为习惯分析
(1)学习态度方面
大部分学生对待学习态度认真,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但仍有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影响学习效果。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2寓言四则教案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2寓言四则教案

第 1 页22 寓言四则*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寓言,从不用的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2.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

【重点难点】1.分析故事情节。

2.联系生活经验,多角度概括寓意。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颗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非常聪明。

大家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文体知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寓言的特点:①大多篇幅简短。

②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③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④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作品简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在明代传入中国。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新课讲授】1.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第 2 页(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之后,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明确:不一样。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一. 教材分析《寓言四则》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由四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和《刻舟求剑》。

这些寓言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寓意,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递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智慧。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寓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疑问,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情节。

2.能够理解并掌握每个故事中的寓意。

3.能够运用所学的寓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并掌握每个故事中的寓意。

2.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寓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运用寓意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老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寓意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包含故事情节、寓意和实际案例的PPT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寓意相关的图片、故事等素材。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寓言四则》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老师逐个讲述《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和《刻舟求剑》四个寓言故事,过程中可利用PPT课件展示故事情节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故事,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

22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

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1。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2。

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2.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从字词读音、朗读节奏、语气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读后复述寓言故事内容.4.总结寓言寓意。

(课文最后一句话)二、抓住联系深入体悟1.找出课文中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语句,并演读。

(想知道—问道—笑着问道—心想—问道;为什么先问宙斯和赫拉的?“自己的雕像”是看见?还是特意找的?如果赫耳墨斯连雕像都没有会怎么样?“笑着问道”,笑背后的内心在想什么?)2.多角度提炼寓言寓意.先总结“《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寓言的最后往往用一句精练的话点明寓意”。

但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训,现在看来则显得牵强,我们在阅读时,不妨只从寓言故事出发,而不必用这些教训来理解故事,启发学生要多角度地从故事中总结道理.如:①人要有自知之明,清楚地认识自己。

②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③人的价值不是通过地位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看一个人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 ④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

三、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寓意来源于故事,那如果故事的结尾不一样,那寓言的寓意会不会改变呢?思考: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能“算添头,白送”后,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为这则寓言续写一个结尾,并思考寓意是否发生变化。

四、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希望同学们走进寓言时能看到生动活泼的故事,离开时能带走更多属于自己的体验.蚊子和狮子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朗读时请注意语气、带上动作,让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更好地熟悉寓言内容,感知文中三种不同动物的形象.二、抓住联系深入体悟1.请学生找出蚊子挑战狮子的语句并朗读.“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配套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

22 寓言四则第一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导入一(文本导入):教师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二则。

导入二(情境导入):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1.作者简介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2.交流背景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冥界;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斯,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耳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

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

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3.知识链接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

22 寓言四则第1课时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重点)2.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难点)一、导入新课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

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明确:不一样。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目标导学二:学习《蚊子和狮子》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明确:“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勇往直前。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明确: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

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明确: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寓意四:狮子战败后,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可见,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教案 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寓言四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注音赫拉()宙斯( ) 庇护( ) 粘住 ( )释义:庇护:庇:爱慕虚荣: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3. 了解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二、学习研讨(一)导入(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三)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检查字词 2.朗读课文,复述故事(1)听读(2)看图复述课文(3)课文研讨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③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④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⑤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四)学习《蚊子和狮子》1.诵读感知: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2.总结归纳寓意:《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3.课堂研讨: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五)、课堂小结三、拓展与延伸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对特自己缺点和错误。

2.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3.整体感知道课文,理解文章。

4.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

2.难点:(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二、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三、朗读课文。

补充重点词语:宋之丁氏:丁氏,姓丁的人家常一人居外:居外。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放飞想象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放飞想象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2)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互动的积极性,以及绘画、写作等创作活动的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内容可以包括故事情节、角色特点、寓意等方面的知识点。
2. 作业评价:
(1)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包括寓言故事心得体会、寓意画创作等,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如“为什么古人喜欢用寓言来传达道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编写一个现代版的寓言故事,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思考。
示例:我编写了一个现代版《狐狸和葡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最终认识到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4.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角色,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这些角色的启示。
示例:在《愚公移山》中,愚公代表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启示我们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决心,努力奋斗。
(6)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塑造,分析角色特点,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寓言角色。

【推荐精选】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寓言四则导学案 新人教版

【推荐精选】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寓言四则导学案 新人教版

22 寓言四则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揭示寓意
故事叙述完后,用简明的语言点明寓意,其好处是思路清晰,主旨明确。

素材积累: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

古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塞冬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淮斯托斯,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忒弥斯,旅行和商业神赫耳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瑞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

古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古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还是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古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

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他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22 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读了课文后,独立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宙.斯( ) 庇.护( ) 较.量( ) 凯.歌( ) 遽.( ) 髀.( ) 跛.(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4.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 )②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 )③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 )④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 )二、课堂导学(一)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寓意写在书上)(二)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下面问题。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③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④根据人物特点补充人物的语言神态: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⑤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三)学习《蚊子和狮子》诵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放飞想象22寓言四则高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放飞想象22寓言四则高效教案新人教版
4.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互动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身体动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
2.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共同探索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放飞想象22寓言四则高效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文上册第六单元的22课《寓言四则》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包含了四个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熟读并理解《寓言四则》中的四个故事: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和亡羊补牢。
4.角色扮演:选择《寓言四则》中的一个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通过表演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作业反馈:
1.阅读理解:在批改学生的阅读理解题时,关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答题的逻辑性,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
2.写作练习:在批改学生的写作练习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7.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寓言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寓意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8.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从寓言故事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9.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寓言四则》,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传承和发展。
10.道德教育:借助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22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1.前两则的寓意,原文结尾已经点出,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这个寓意是如何通过故事来体现的,同时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后两则的寓意没有点出,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自己概括总结。

2.寓言的寓意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对故事情节稍作改变也会改变其寓意,应该鼓励学生做多角度的不同理解。

3.要重点关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环节一新课导入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

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作品《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于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环节二2.文体知识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自主学习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二、字词积累1.字音: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粘.住(zhān)2.词义庇护:袒护;保护。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凯歌:得胜时所唱的歌。

三、整体感知《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赫尔墨斯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教学目的】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地开掘寓意,培育发散思想才干。

2.了解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3.翻译«穿井得一人»«庸人自扰»,积聚白话词语。

【教学重难点】培育多角度看效果的思想方法和特性化阅读的才干。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一、全体感知1.朗诵«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索:(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中的〝笑〞你以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2)赫耳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假设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3)假设蚊子不先宣布〝应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依然是打败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2.依据情节,归结寓言的寓意。

二、改写寓言先生讨论:两篇寓言像下面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世遭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伟人,离开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预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中央。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

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思索总结:«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钱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显然,原文中挖苦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动了。

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取胜后自得洋洋、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的情节,那么原文中挖苦蚊子的自豪自大之意便不存在了。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二课 寓言四则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二课 寓言四则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第三代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首,统治宇宙的至高无上的主神(在古希腊神话中主神专指宙斯),人们常用“神人之父”“神人之王”“天父”“父宙斯”来称呼他,他是古希腊神话里众神中最伟大的神。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奥林匹斯众神中地位及权力最高的女神,同时也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也是诸神之主——宙斯唯一的合法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

赫耳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商业之神、旅行之神,主要为众神的使者,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宙斯与阿特拉斯之女迈亚的儿子。

他出生在阿尔卡狄亚的一个山洞里,最早是阿尔卡狄亚的神。

奥林匹斯统一后,他成为畜牧之神,是宙斯的传旨者和信使。

他也被视为行路者的保护神、商人的庇护神、雄辩之神。

传说他发明了尺、数和字母。

他还是七弦琴的发明者,是古希腊各种竞技比赛的庇护神。

寓言寓言是以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每天出外打水浇地,经常要派一个人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凿了一口井,便告诉别人说:“我家开了一口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消息,把它传出去了:“丁家开井,挖出了一个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放飞想象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放飞想象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寓言故事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寓言故事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角色特点的分析:每个故事都有主要角色,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每个角色的行为动机和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3)寓意的理解:每个故事都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人生哲理,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每个故事的寓意,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表达。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解读,以及对寓意深度的把握。具体难点如下: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可能在表达和交流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寓言故事的情节、角色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故事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清晰、准确地讲解本节课的寓言故事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寓言故事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3)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寓言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理解大意。教师巡视课堂,解决疑难。
3.各用一句话概括两则寓言的内容。
《穿井得一人》宋国姓丁的人家,打了一口井,节约了一个劳动力,被人误解为从井中得到一个人。
《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总担心天会崩塌,被人开导后才放下心来。
环节三




环节三




《穿井得一人》
3.要重点关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对中外寓言的学习兴趣,学会多角度地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事学会分析,培养健全人格。
学习
重点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
学法
指导
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法、探究拓展法。
国人道之(古:国都;今:国家)
(3)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知道)
(4)一词多义
之:宋之丁氏(结构助词“的”)
国人道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于: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环节二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
若:求闻之若此(像)
若屈伸呼吸(你)
三、整体感知
1.朗读两篇短文,读准字音、停顿。
5.丁氏是怎样向宋君解释的?
丁氏回答说:“我家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可以用,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6.从丁氏的角度来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7.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君派人调查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说明他是一个不偏听偏信,注重调查之人。
(2)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他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2.比较《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战斗前:是因为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胜利的信心;
战斗后:是得意忘形,吹嘘自己的胜利。
4.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蚊子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3.语言简洁生动。
全文以叙述为主,辅以描写,增强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一个“笑”字,就真切而形象地表现了赫耳墨斯自以为是的神态和心理。
《蚊子和狮子》
1.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
这则寓言情节大起大落,写出蚊子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变。蚊子对战狮子,狮子比它强大很多倍,可它却胜了;当蚊子以为天下无敌时,却葬身蛛腹。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2.运用拟人,生动形象。
文章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特征,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生动、形象。如把蚊子的叫声说成是“吹着喇叭”“唱着凯歌”,极为形象贴切地写出了其得意忘形之态。
环节四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本文通过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一个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2.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3.你认为赫耳墨斯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
《蚊子和狮子》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环节三




一、深层探究
1.试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1)赫耳墨斯的性格: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溉汲(gài jí)中伤(zhòng)躇(chú)跐蹈(cǐdǎo)舍然(shì)
2.词义
(1)通假字
身亡所寄(同“无”,没有)
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2)古今异义
教学过程
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于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
寓言中的某些重点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们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
4.看各段意思的共同点。
如《狼和小羊》,明明狼的三次借口都被小羊以事实驳回,狼还是露出凶残的本性吃掉小羊,从而可以得出文章的寓意:对像狼这样凶狠的家伙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5.联系实际是弄懂寓意的关键。
二、语言赏析
仔细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形象生动。
(2)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子在与狮子的较量中,毫不畏惧智取强敌,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模样。
4.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5.杞人为什么会有忧天地崩坠的想法?谈谈你的理解。
(1)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2)当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普遍敬畏自然。
22寓言四则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
1.前两则的寓意,原文结尾已经点出,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这个寓意是如何通过故事来体现的,同时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后两则的寓意没有点出,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自己概括总结。
2.寓言的寓意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对故事情节稍作改变也会改变其寓意,应该鼓励学生做多角度的不同理解。
蚊子和狮子
蚊子:冲、咬 狮子:抓
蚊子:吹、唱 蜘蛛:粘
骄兵必败
环节五




从这两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来谈。
[示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①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②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寓意。
(2)不同点:①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②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2.词义
庇护:袒护;保护。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凯歌:得胜时所唱的歌。
三、整体感知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尔墨斯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学习《穿井得一人》《杞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伊索寓言》,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有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环节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