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西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从地城、历史等角度分析了中西方文化思想模式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并分别阐述了中西方文化思维模式的各自特点。

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所面临的不
同文化思维模式的冲击,探讨了这两种文化的差异给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
的过程中带来的负面效应,列举了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进一步深入地
剖析了这些负面效应的成因,最后通过将文化层面与语言层面相结合的方式提出
了消除或减少这些负面效应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差异;思维模式;英语学习;教学策略
当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时,教师们会花费大量精力去帮
助他们加以更正,但效果往往并不十分理想。

因为有时教师只是帮助学生改正了
表层的语言错误,而未从深层的文化思维模式方面加以分析和引导,而相当大的
一部分语言学习的错误恰恰是源自文化层面的。

一般地讲,学生习惯于用母语思
维方式来代替目的语思维,这就形成了负迁移,同一信息用目的语表达与母语表
达可能存在较大的出入。

事实上,目的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有其语言思维方式直
接联系才能真正进入达意传神的境界,本文拟从中西文化思维差异对学习语言产
生负面效应的角度,来探讨由此引发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以发掘之有效的措施
以指导学生尽量避免由于思维差异而引发的错误。

一、大相径庭的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
东西方社会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各自民族思维方式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繁衍于地大物博得东亚大陆的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人与自然
地明显对立,习惯于从总体方面认识事物,把世界看成本质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有机体,并用这种理念去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

而生活在深受海洋气候影响的大
西洋岛国上的英国人却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
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对立的。

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又塑造了不同的
文化,汉民族以直觉感性为主的思维模式和西方民族分析性逻辑思维模式,直觉
思维的特点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直觉思维的结果是强调整体,忽视个性,相反,西方民族对外部事物的反映不是靠直觉感性的认识,而是依赖抽象理性的表述,
西方思维方式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的部分,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分析思维
的结果是将个体与部分置于首位,盖言之,东方人的思维特点是综合的,整体化的,主观的独特的,非体系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个体的,客观的,概念化的,
体系的人们以本文化思维的模式来解释和评价另一种文化的现象,事物和他人的
行为,用本文化的语言规则去套用另外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这种因语用迁移造成
的交际障碍屡见不鲜。

语言使用规则因文化不同而不同,某一文化的标准规范只
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也就是说不能用不同文化的标准规范来描述
某一特定的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交际失败。

不同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在有的情况下,这一差异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但某些情况下,这一差异又
会非常突出,有文化差异就可能会造成交际障碍。

其产生的后果要比语法使用不
当造成的错误严重得多。

语法错误,在受话者一方,往往是可以被原谅的,而语
用或文化失误造成的后果却比较严重,有时受话者会将其归咎于对方的人格问题,甚至看成是一种冒犯。

二、文化思维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下面的几个方面讨论了中国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时常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并带有
一定普遍性错误。

1.篇章陈述倾向迂回和委婉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尽管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对于
英语句法结构已经掌握的相当娴熟,但是由于受文化思维的影响,他们的作文显
得过多地绕弯子,学生在段落篇章发展上过于迂回,不能直截了当的提出自己的
观点并加以评述,其语篇的发展模式呈“S”形或称螺线型。

英语篇章的组织多以一个主题句开头,然后再按照一条直线展开,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意思。


们常说英语的语言结构式英语文章的缩影,因此,英文篇章结构的思维模式与段
落一样也呈直线型。

由于西方思维形式倾向个体性,惯常采用直截了当的态度对
待别人,故英语段落往往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态度明确。

汉语篇章的螺线
型与汉语文化整体的具象思维有很大关系,故而汉语的语篇的历史往往从很远的
相关外围人手,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

中国的文化的走向特征是模糊,朦胧;然而准确,具体则是西方文化的走向特点。

思维方式和文化取向必然会影响到语言。

2.句法结构上倾向于先整体后局部
中国学生常常在比较简单的英语语言的表达上犯低级的错误。

例如,在感知
时间(如年、月、日),地理位置,在表达组织系统,介绍人物身份,书写公函,
信头,信尾等方面错误屡改屡犯,学生也很无奈。

归根到底,问题在于英语句子
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是着眼于句子的修饰关系和连接紧凑,而汉语语句则是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表述的。

由于西方的个体思维特点,习惯从个体上把握对象,通过逻辑分析达到对事
物的认识和了解。

表现在论证上英文往往习惯于由面到点,由个体到整体的倾向;而汉语的思维习惯从整体类推出个体,语言往往惯于由面到点,由个体到整体的
表达倾向。

3.句中省略主语
学生用英语表达时,特别在口语中时常犯忽略主语的语法错误,我们知道意
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其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形合的英语则是主
语显著的语言,主题常常就是句子的主语,英语是“主语——谓语”的语法结构框架,他是以句为本,以词为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

汉语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
知的,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却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

另外,形合的英
语句子的人称、数量、时态、语态、情态均受制于时空,要求形式一致,以免产
生理解混乱问题。

而汉语语言形式要求并不严谨。

这些差异导致中国人在学习英
语时人称、数量、时态、语态方面错误较多。

由此可见,如果英语教师仅忙于纠
正语法与用词方面的错误,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的。

4.句间缺少接词
中国人写文章以语义为中心,只要语义相关,篇章就会自然流动,句子之间
不像英语篇章有那么多连词,而是靠思维的连贯,寓意的自然衔接,前后呼应来
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体现了整体思维,因为较多的信息是蕴涵在环境中的;
而解析式思维的英语在句子之间使用大量的连接词,这些连接词起了衔接各类逻
辑语义的功能,呈现出亚里士多德式的逻辑推理模式。

如果中国学生只从整体影
响的角度,按照语义的自然衔接,不注意句与句间的衔接,就会给文章造成跳跃
和不流畅感,从而产生信息传递不畅的效果。

5.人称作主语倾向较普遍
学生习惯用一定概念的人做主语,“I,we”等指人代词出现频率高,少用“It is said/ reported that”,
三、应对策略
学习英语要与文化思维直接联系,确定西方文化思维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习者英语思维的能力是英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这一职责可以通过
以下几种途径来完成,
首先,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们
思维方式的差异所带来的语言交流方面的困难。

一般来说,中国人比较偏好综合
思维,形象思维,而西方人更倾向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

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
语言属于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上的差异定会引起思维上的不同,而思维上的不同
会引起对语言的不同理解,因此,充分认识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势必有助于学生
正确理解和掌握英语,其次,教师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对学习的影响,定势
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面,此外,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接受文化的信息,例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可选择一些能够有针对性的反映西方生活习惯,行为方
式和思想的影片,使他们置身于异国文化的生活之中,学习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及
语言文化,
总之,思维方式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
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
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形成中,思维是全人类的,不同民族的人即使思维是不同的,也可产生共同的认识,可是,表达思维的语言却是民族的,不同民族有着不
同的语言,因此,不同语言表达相同的概念的词或词组形成可能截然不同,表达
判断的句子和表达推理的句群的结构和排序也肯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一个人失
忆同一文化思维及语言表达方式,则能传运出正确的信息,反之,则可能传递非
正确的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意识到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
而出现的问题,将有利于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756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