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语言表达练习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语言表达练习答案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语言表达练习
1.下面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南宁三街两巷,见证了南宁的百年历史变迁。

这里,保留着南宁最完整的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居民群。

【答案】这里,保留着南宁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最完整的民居群(或建筑物、民居等)。

【解析】【分析】“保留着南宁最完整的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居民群”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保留着南宁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最完整的民居群”。

故答案为:这里,保留着南宁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最完整的民居群(或建筑物、民居等)。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2.进入初中一个学期了,我们认识了不少新同学,在和谐的大集体里,我们需要朋友,寻求友谊,共同探讨交友之道。

期末,班级围绕“交挚友,共成长”开展了一次学习活动。

(1)解读“朋友”
为了读懂“朋友”的内涵,同学们找到了以下材料:


内容



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料二
甲骨文的“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关系表达了“朋”平等的内涵。

后来有志同道合为“朋”,情趣相投为“友”之说。

材料三唐代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失检点,喜欢赌博,他的好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

他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的忠言规劝,终于使韩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后来把张籍当做平生第一至交。

(2)友谊之光
友谊可以跨越种族、国界。

图中的外国人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请结合本学期所学的课文内容,写出相关的人物和故事。

要求80字以内。

(3)共学互勉
真正的朋友心灵相交,相互勉励。

请用你所学知识选择下面的词语,将对联补充完整送给这个学期结交的好朋友。

上联:愚者同行无裨益下联:贤友相伴明
A.道理
B.真情
C.方向
D.是非
【答案】(1)示例:朋友是平等友好,情同手足,志同道合的。

真正的朋友能帮助你明辨是非,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共同成长意近即可。

(2)示例: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

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一次对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不幸以身殉职。

(3)D
【解析】【分析】(1)细读材料中对“朋”和“友”的解读以及韩愈的例子。

我们不难发现朋友是:“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友好的,“这种并列关系表达了‘朋’平等的内涵。

后来有志同道合为‘朋’,情趣相投为‘友’之说”——平等的、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终于使韩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后来把张籍当做平生第一至交”——朋友能帮助你改正错误,不断完善自己。

据此理解作答。

(2)图片中的外国人是白求恩。

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病逝世。

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据此理解作答。

(3)对联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字数相等。

二是同类对同类,例如:颜色对颜色,食品对食品。

三是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这副对联表现的是朋友的作用,上联中的“裨益”是一个名词,下联中的“明”意思是“辨别”的意思,所以应填“是非”。

故选D。

故答案为:⑴示例:朋友是平等友好,情同手足,志同道合的。

真正的朋友能帮助你明辨是非,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共同成长意近即可;
⑵示例: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

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一次对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不幸以身殉职;
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日常的积累。

观察所给的图画,可知表现的人物是白求恩。

用简洁、连贯的语句表述出白求恩从加拿大来到中国的原因、目的与殉职的过程即可;
⑶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充。

根据对联上下联在音韵上的要求,可知下联的尾字应是平声。

3.根据下面的材料,请给“防护林”下定义。

(不超过40字)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

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

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

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答案】参考示例:防护林是能减小风力、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林木高度20倍的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

【解析】【分析】给某个事物下定义的思路:抓住材料中事物本质特征,抓住材料中事物的作用,一般用判断句式,注意字数要求。

方法一:第一句话是对防护林作用的概括,而第二句话则是对其作用的具体介绍、描写,第三句话则概括了防护林的本质特征,故概括时抓住第一、第三句话即可。

方法二:首先,确定句子主干:“防护林是林带”。

其次,提取“防护林”的本质特征:减小风的力量,并行排列,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第二、三句是具体描写,属于干扰信息。

最后,对本质特征排序,放在主干的定语位置,形成答案。

故答案为:参考示例:防护林是能减小风力、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林木高度20倍的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

【点评】本题考查的题型的下定义,下定义是揭示事物(概念)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可以用“被定义概念(种概念)=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语言形式(格式)来表达。

4.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5)班正在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如图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后作出的统计表,请写出你的结论。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回复”中劝说他积极地阅读名著。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________
(3)有人说,现在已进入了“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你喜
欢图画阅读还是文本阅读?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示例:初中生课外阅读漫画的人数很多,而阅读文学名著的人很少。

(2)示例:小明,阅读名著不仅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我们还可以在书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好吗?
(3)示例一:我喜欢图画阅读。

图画直观形象,色彩纷呈,花样百出,内容迥异,读图已经成为风尚。

示例二:我喜欢文本阅读。

对于中学生来说,需要提高的是语言文字的能力,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将会造成阅读水平的下降。

【解析】【分析】(1)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

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

图表中比较的类别是初中生课外阅读漫画、武侠小说、文学名著的情况,不管是人数还是比例,都是喜欢看漫画的占绝大多数,读文学名著的最少。

故答案是:初中生课外阅读漫画的人数很多,而阅读文学名著的人很少。

(2)这道题主要是劝说喜欢看漫画的小明同学多读文学名著,作答时从阅读文学名著的好处入手,同时注意语气委婉、语言得体。

阅读文学名著的好处主要有: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等。

(3)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

喜欢图画阅读还是文本阅读,因人而异,很大程度上和每个人从事的职业有关。

但对于学生而言,应该倡导多进行文本阅读。

因为根据专家的研究,如果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将会造成阅读水平的下降。

当然,读图也有一定的好处,直观形象,色彩纷呈,可以拿来消遣娱乐,能够让身心得到很好地放松。

据此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⑴示例:初中生课外阅读漫画的人数很多,而阅读文学名著的人很少。

⑵示例:小明,阅读名著不仅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我们还可以在书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好吗?
⑶示例一:我喜欢图画阅读。

图画直观形象,色彩纷呈,花样百出,内容迥异,读图已经成为风尚。

示例二:我喜欢文本阅读。

对于中学生来说,需要提高的是语言文字的能力,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将会造成阅读水平的下降。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材料,结合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结合提示,紧扣主题进行作答,注意说话的语气,中心明确,层次清楚。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阐述,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5.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潮天一色,船走湖中,如行天上;
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似在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走;
下联为:________。

【答案】秋山人似画中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

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春”对“秋”,“水”对“山”,“船”对“人”,“如”对“似”,“天上”对“画中”,“走”对“行”。

故答案为:秋山人似画中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明确对联的基本要求,结合材料,联系上联,进行作答。

6.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个字)
《农民日报》北京10月20日电上世纪80年代,乔诺在新疆的一次旅行中遇到一个不平凡的老人,一个孤独而安详的牧羊人,一个植树的老人。

他在新疆沙漠里种了成千上万的树。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一棵一棵的把小树苗进行松土、浇水、杀虫、施肥,小树苗一半死亡一半成长起来了。

就这样,一片荒芜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着成千上万的白桦树。

微风吹过充满生机。

【答案】植树的牧羊人。

或植树的老人。

【解析】【分析】细读文段,可以发现文段中写到了一个“老人”,围绕这个人物写了主要事件“植树”。

据此整合成型即可。

故答案为:植树的牧羊人。

或植树的老人。

【点评】新闻一般由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导语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所以给新闻拟写标题时,只需要关注导语部分即可。

7.语言表达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春联更是表达出对新一年的憧憬与祝福,请从六个半联中选出两个,组成一幅春联,用工整、美观的楷体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答案】金猪扬起腾飞志,神鼠昂首奋发心
【解析】【分析】考查对联知识的积累和汉字的书写。

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意思相近或相反,对应位置的字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

据此来互相配对,然后用正楷规范地书写到田字格中即可。

此题中的“并蒂花开连理树”与“雄鸡报晓晓光新”;“金猪扬起腾飞志”与“神鼠昂首奋发心”;“华堂春酒宴蟠桃”与“海屋仙筹添鹤算”结构相同,形成三联,然后再按上、下联尾字的平仄来区分出上下联,任选其一用正楷规范抄写即可。

故答案为:金猪扬起腾飞志,神鼠昂首奋发心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积累和汉字的书写能力。

要求考生掌握对的基本要求,准确运用,对汉字的书写要规范、准确、美观,注意汉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安排。

8.根据下面的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对话。

小刚:第24个“世界读书日”就要到了,你想读什么书?
小花:①________
小刚:②________
小花:③________
小刚:好吧。

我给你介绍一本好书,④________
小花:⑤________
小刚:⑥________
【答案】我想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有什么值得你读的?;它教会了我勇敢面对困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他讲述了主人公勇敢的面对困难并且战胜困难的过程。

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分析】考查根据语境补充对话,注意语言要口语化,符合语境。

根据“‘世界读书日’就要到了,你想读什么书?” ①应该是小花回答一本说的名称,如《红星照耀中国》,②句,应该是小刚针对这本书提出问题,可以书的作者、人物,精彩故事情节、艺术特征等,如:这本书作者是谁?③句小花应针对小刚的问题回答。

如:《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下句小刚说“好吧。

我给你介绍一本好书,” ④应该是他向小花介绍的书的题目,如《昆虫记》⑤应该是小花应该针对这本书提出的问题,如:这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⑥是小刚对问题的回答。

如《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它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故答案为:我想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有什么值得你读的?;它教会了我勇敢面对困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他讲述了主人公勇敢的面对困难并且战胜困难的过程。

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对话的能力。

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提示,把握对话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对话。

9.修改下列病句。

(1)想起过去的苦难,掉下不由得眼泪来。

(2)班里同学基本上都交作业了。

【答案】(1)“掉下”放到“不由得”后面
(2)基本上”、“都”保留一个
【解析】【分析】A、语序颠倒,将“掉下”和“不由得”换位置。

B、不合逻辑,“基本上”和“都”去掉一个。

故答案为:(1) “掉下”放到“不由得”后面
(2) 基本上”、“都”保留一个
【点评】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
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10.创造修辞之美。

仿照下面诗歌,续写一节诗。

秋风路过
(一)
秋风路过家门,
门前柳树,
忽然沉下脸色,
一片未站稳脚跟的树叶,
“呀”的一声,一头栽入地下。

(二)
秋风路过________。

【答案】示例:
秋风路过草原,
原野上的草,
齐刷刷地挺直了腰,
一群正在唱歌的蟋蟀,
“哇”地一声,捂住了嘴。

秋风路过大海,
海面上的浪花,
掀起了白纱裙,
一只正在天空漫步的海鸥,
“哎呀”一声,张开了双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第一句,“家门”是名词,所填写部分应是名词;第二句,注意按照“门前柳树”(偏正短语)的形式仿写;第三句,注意按照“忽然沉下脸色”(拟人手法)的形式仿写;第四句,注意运用拟人手法和“一……的……”的格式仿写;第五句,要运用拟人手法和拟声词,采用“‘……’的一声,……”的格式仿写。

最后要注意语意上的关联。

故答案为:示例:
秋风路过草原,
原野上的草,
齐刷刷地挺直了腰,
一群正在唱歌的蟋蟀,
“哇”地一声,捂住了嘴。

秋风路过大海,
海面上的浪花,
掀起了白纱裙,
一只正在天空漫步的海鸥,
“哎呀”一声,张开了双臂。

【点评】句式仿写需注意:
1、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方向.
2、认真分析原句或例句,弄清原句在以下各方面的特点:
(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句义的一致.
(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
(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
(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11.在下文的语境中,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该如何礼貌机智地对老妇人说?
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去租房,他们对房子很满意。

房东是一位老妇人,她淡淡地说:“我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

”夫妇俩大失所望。

可是小男孩又敲开了房门,满面春风地说:“________。

”老妇人听了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

【答案】奶奶,您好!房子我租下了。

我今年5岁,没有小孩,只带了两个大人。

【解析】【分析】结合下文“老妇人听了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分析,所拟的这句话,要表现出小男孩的机智。

而小男孩的这句话又要根据上文“我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来构思。

既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又要机智幽默化解尴尬。

可从“小孩带大人”的角度考虑答案内容。

故答案为:奶奶,您好!房子我租下了。

我今年5岁,没有小孩,只带了两个大人。

【点评】本题是一道口语表达题。

本题是一道口语交际题。

与别人交流时要注意称呼、语气的委婉即可。

12.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学校建设智慧课堂,为每位同学配置了一款pad。

你的好朋友小飞上课时玩pad,老师及时发现后制止了他并收缴了pad,他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

对此,你作为他的朋友,将如何劝说?
【答案】示例:小明,上课玩pad多耽误听讲呀,老师收了你的pad也是为你好,如果老师看到你上课玩pad都无动于衷,那岂不说明老师放弃你了,你真的愿意到那个地步吗?【解析】【分析】本此类题型属于口语交际中的“劝说类”,属于一种常见的题型。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要有称呼、语言得体、目的明确,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此题的劝说要求能使上课玩pad的小明明白危害性,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语言流畅、简明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小明,上课玩pad多耽误听讲呀,老师收了你的pad也是为你好,如果老师看到你上课玩pad都无动于衷,那岂不说明老师放弃你了,你真的愿意到那个地步吗?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注意表达得体,内容要明确,要做的言之有理。

13.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自我介绍)
你刚进入初中,一切都是新的:新环境,新教师,新同学。

在你感到新鲜、高兴、激动之时,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你结交新朋友提供了机会,于是你走到一位新同学面前自我介绍道:________
(2)(活动二:观察探究)
班长贴出了班级近期完成的“关于中学生结交朋友”的调查报告,请你仔细观察表格内容后,到黑板上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活动三:表明观点)
班级主题活动中,一些同学认为上网聊天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快乐无比,于是乐此不疲。

而回家跟父母很少聊天,觉得跟父母没什么话题可聊,对此,你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________
【答案】(1)[示例]“你好,我是×××,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喜欢打蓝球,是个球迷。

现在我们俩同班,真是缘分,今后请多多关照!”
(2)大部分人交友看重对方人品。

或者凭感觉和外表交友的人数一样多,觉得有内才交友的人稍少,注重人品交友的最多。

(3)示例:网上交友是可以的,但应慎重,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父母是养育我们的亲人,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以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和感情,从而成为最知心的朋友。

【解析】【分析】(1)首先要有礼貌性的称呼,然后可以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最后可以加上一句我们能成为朋友吗等这样的友好的语句。

(2)认真读“关于中学生结交朋友”的调查报告,要关注数字并对数字进行比较,其中中学生结交朋友注重人品的最多,占46%,而凭感觉交友和看重外表交友的都占20%,而觉得有内涵才交友的最少,占18%。

据此分析答题即可,注意语言要简洁。

(3)此题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解答,网络是虚拟的,我们对这些网友并不了解,对他们的人品更是无从知道,上当受骗的时有发生,因此与网友聊天的时候要慎重。

而父母呢,是我们最亲的人,我们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以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和感情,从而成为最知心的朋友。

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示例]“你好,我是×××,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喜欢打蓝球,是个球迷。

现在我们俩同班,真是缘分,今后请多多关照!”
⑵大部分人交友看重对方人品。

或者凭感觉和外表交友的人数一样多,觉得有内才交友的人稍少,注重人品交友的最多。

⑶示例:网上交友是可以的,但应慎重,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父母是养育我们的亲人,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以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和感情,从而成为最知心的朋友。

【点评】⑴本题考查自我介绍,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时只要能让同学大致了解自己,语言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
明、连贯。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1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

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

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________;活动二:________。

(3)请写出两个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或古诗词。

(4)你班将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届时想邀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袁老师参加,班上推荐你去邀请,你会对袁老师这样说:________。

【答案】(1)交友之道,贵在真诚。

(2)主题班会;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比赛手抄报\辩论赛等)
(3)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伯牙绝弦、管鲍之交、《谈交友》——朱光潜,《论友谊》——培根
(4)有称呼、有自我介绍、有事件缘由、有邀请语、有商量语句
【解析】【分析】(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

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交友之道”的主题。

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如“真诚交友,从心开始”“与朋友交,严而有信”等。

(2)活动方案的主题“交友之道”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活动形式即可。

切忌偏离主题。

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活动形式。

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

如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诚信交友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正确交友倡议书等。

(3)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

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名人文化,多积累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多记忆有关交友的故事,多背诵有关交友的古诗词,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如名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朋友之道也”。

再如故事:伯牙绝弦,割席断交,刎颈之交,管鲍之交等。

(4)首先要有适当的称呼,问候语。

然后介绍自己,陈述你邀请他来校参加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的缘由。

讲清具体的时间与地点。

要以请求的口吻,恳切的语气,谦虚的态度,以征得对方心灵的共鸣。

故答案为:⑴交友之道,贵在真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