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摘要: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可减少施工环节,节省抹灰工序和材料,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
文章分析清水混凝土主要技术特征,探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从现场施工的角度介绍了清水砼的施工工艺和缺陷处理。
关键词:清水砼;玻璃钢覆膜竹胶板;观感
1.概述
清水砼(as-castfinishconcrete)系一次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砼的自然色作为饰面,因此要求砼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碰损和污染,对拉螺栓及施工缝的设置应整齐美观,且不允许出现普通砼的质量通病。
清水砼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模板的质量、工艺、砼原材料的质量、砼的配比、浇注质量以及后期的养护等。
大同二电厂三期扩建工程的主厂房、汽机基础、空冷支柱等所有外露的砼均为清水砼,施工难度和质量要求极高。
本文结合大同二电厂三期扩建工程#10机组建筑施工情况,着重介绍清水砼的质量标准、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监控对策以及从模板体系的设计、制作与安装到砼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砼的浇筑、养护和表面缺陷修补全过程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2.清水砼的质量标准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清水砼质量验收标准,我们在参考国内外有关砼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实地考查了塔山电厂、运城电厂、霍州电厂等在建项目的施工工艺,并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多次讨论研究,结合普通结构砼验收标准,制定了如下的质量标准:
单个构件颜色均匀,无漏振、欠振、过振现象,不能有色差,砼表面无气孔,模板接缝处、施工缝处无漏浆。
梁、柱棱角方正顺直不能有明显拐点。
大截面框架柱用槽钢围檩加固,一律不用对拉螺杆。
模板拆除后,砼表面有光泽,埋件与砼表面平齐,不能有漏浆现象。
3.清水砼的施工工艺
3.1模板配制及支设工艺
3.1.1 模板配制
3.1.1.1模板统一选用有玻璃钢覆膜的竹胶板,外露柱角做圆弧倒角。
配模时在柱角粘25mm×25mm的木线,木线用1”气枪钉在模板上,表面粘胶带纸,确保线条光滑,拆模后倒角处与
柱子大面颜色一致。
3.1.1.2模板拼缝部位粘双面海绵条,
用木楔挤紧后,用裁纸刀裁掉多余的
海绵条,保证模板拼逢严密、顺直不
漏浆。
3.1.1.3 配制模板时,模板背面的50mm×100mm方木要用木工刨床刨平,
确保模板配制后的平整度。
3.1.1.4 玻璃钢覆膜模板用1.5” 镀锌自攻螺丝@500固定在模板上,螺丝处用电钻钻出沉头孔,拧入螺丝后,把钉眼用云石胶补平,然后用400#水砂纸打磨平。
3.1.2 模板的支设
3.1.2.1 清水砼的模板背面方木和围檩的间距要根据浇注时的气温、构件的截面尺寸、砼的坍落度、浇注高度、浇注速度等指标,经侧压力计算后确定。
3.1.2.2 脱模剂选用普通色拉油。
模板由制作场运到现场后,在支设前要用棉纱擦干净,再用色拉油浸过的棉纱轻擦一遍,擦拭时要注意:油膜不能太厚,以免影响拆模后的观感。
3.1.2.3 模板吊装过程中要用方木做护角,以免钢丝绳勒坏模板,影响砼质量。
3.1.2.4相同构件模板的接缝、对拉螺栓和施工缝留设要有规律性。
对拉螺栓设与砼颜色一致的PVC套管,套管要伸出模板外,套管与模板间边的缝隙用玻璃胶封闭,防止漏浆。
拆模后把套管与砼面切齐,并用同色塑料帽封堵套管。
3.1.2.5 支模时,梁柱等构件内部设φ18mm顶杆,为防止拆模后顶杆露出,在顶杆两头套φ18.5mm与砼同色的塑料保护帽。
3.1.2.6柱模的垂直度必须用线锤或经纬仪控制,各层标高要用统一的基准点来控制。
3.1.2.7 柱子施工缝的处理
a.施工缝在现浇板处柱支模前,应在柱模板下口座8cm宽水泥砂浆找平层,并在找平层上粘2道树脂密封条,保证下口严密,防止漏浆。
b.施工缝在框架梁处配制平行于梁的模板时,模板要超过施工缝120mm,并粘2道海绵密封条,垂直于梁的模板同施工缝在现浇板处。
3.2 钢筋制作绑扎
钢筋制作时一定要保证几何尺寸,保护层偏大或者偏小都有可能造成砼表面开裂,绑丝多余部分应向构件内侧弯折,以免因外露形成锈斑,影响清水砼观感质量,为保证砼的观感,保护层采用与砼相同颜色的塑料垫块。
3.3预埋件制作安装
为保证预埋件制作质量,埋件一用剪板机下料,埋件焊接时,要控制埋件的变形量,焊好的埋件要调平后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埋件背面统一用喷漆喷出埋件型号,相同埋件的字体、大小以及字的位置要一致。
埋件安装前先在模板上画出埋件位置,在合模前,用8mm—12mm的机螺丝固定在模板上,防止浇注过程中位移。
螺丝的直径、数量、间距根据埋件大小决定。
埋件安装时,要在埋件表面周圈粘双面海棉密封条,防止砼污染埋件。
3.4砼的浇注
3.4.1 砼的拌制
3.4.1.1坍落度控制在140土20mm,以减少泌水的可能性;砼的含气量不超过1.5%,初凝时间控制在4~6h以内。
3.4.1.2相同构件使用同一配合比,防止因配合比不同影响砼的颜色,形成色差,影响清水砼的观感。
3.4.1.3 对原材料的要求
a.水泥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要求确定生产厂商、定强度等级,可能的话最好用同一批熟料。
b.粗骨料(碎石)选用强度高、5~31.55mm粒径、连续级配好、同颜色、含泥量<0.5%和不带杂物的碎石,要求定产地、定规格、定颜色。
c.细骨料(砂子)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5以上,含泥量≤1%,不得含有杂物,要求定产地、定细度模数、定颜色。
3.4.2 砼的浇注
3.4.2.1调度搅拌输送车送料间隔时间,防止间歇时间长形成冷缝。
3.4.2.2每次浇砼时,底部应先座50~100mm厚与浇筑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可以先用灰斗将砂浆盛放,然后用铁锹入模。
3.4.2.3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
当浇注高度较高时(≥2000mm),采用帆布制作的串桶下灰,如箍筋较密帆布串桶不好操作时,可以使用φ150的高强度UPVC管或PPR管下料,避免产生离析现象。
浇注时严格控制每层的浇注高度,保证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
3.4.2.4施工时采用二次振捣法,以减少表面气泡,即第一次在砼浇筑时振捣,待砼静置一段时间再进行第二次振捣。
浇筑砼时,用木锤在模板表面随砼浇筑进行敲击,赶出砼中汽泡。
严禁漏振和过振。
3.4.2.5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下一层砼的深度,保证深度在5~10cm,振捣时间以砼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为止,防止漏振、欠振。
3.4.2.6 大体积砼采用分层法施工时,一定要根据搅拌站的生产能力确定施工面积,不能盲目大面积施工,在每层砼初凝前必须覆盖一层新的砼并振捣密实,防止产生施工逢。
3.4.3养护
为避免和减小清水砼表面色差,作好砼早期的养护工作十分重要。
清水砼构筑物的侧模应在48h后拆除。
4.清水砼表面常见质量缺陷及预防措施
4.1色差
4.1.1产生的原因:原材料变化及配料偏差;搅拌时间不足;浇注过程中的离析作用;模板漏浆;脱模剂的施加不均匀或养护不稳定。
4.1.2预防措施:采用同品牌、同规格、同颜色、同产地的原材料;严格按配合比投料和搅拌,并根据气候和原材料的变化,随时检查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采用无色脱模剂,并及时养护。
4.2气泡
4.2.1产生的原因:砼拌合料含砂过多;模板不吸水;振捣不足。
4.2.2预防措施:控制砼坍落度及和易性;砼分层布料的厚度应控制在30 cm 以内;控制振捣方式、插入下一层深度和振捣时间。
4.3花纹斑
4.3.1产生的原因:含砂量低;石子形状不好,针状片石多;振捣过度或在外部振捣。
4.3.2预防措施:控制含砂量;采用级配和形状好的石子;振捣方式应正确,避免外部振捣和拆模过早。
4.4表面泌水现象
4.4.1产生的原因:砂率低、天气冷、砼外加剂使用不当而延长了初凝时间、运输时间长、坍落度过大、水泥保水性能不好。
4.4.2预防措施:控制含水量、含砂量,使用减水型外加剂、控制砼坍落度、缩短运输时间。
4.5接缝挂浆、漏浆和出现砂带
4.5.1产生的原因:接缝不严密,模板底部不够严密;模板拼缝不严密;砼中水分过多,流动性过高;振捣过度。
4.5.2预防措施:施工缝设置树脂密封条;模板拼缝时用木楔子挤紧然后拧自攻螺丝;砼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变化应很小;浇捣方法应正确,避免直接振捣接缝处,施工缝处浇注时先用同组分砂浆坐底50mm。
4.6蜂窝麻面
4.6.1产生的原因:细骨料不足;振捣不充分;接缝不严密。
4.6.2预防措施::严格控制砼配合比;振捣应密实;接缝处粘树脂密封条
4.7表面裂缝
4.7.1产生的原因:混合料水泥用量过多,水灰比较大;保护层过大或过小;没有复振,养护不足;脱模过早。
4.7.2预防措施::严格控制砼配合比,适当降低水泥用量;控制好钢筋制作的精度,保证保护层厚度;严格进行二次振捣;做好养护工作;严格控制拆模时间,防止产生干缩裂缝或温度裂缝。
5结束语
清水砼虽然不很复杂,但对作业人员的要求很高,要求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不仅要有相当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有一定的责任心。
只要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质量关,控制好各道工序的质量,不合格的工作决不转序,在砼的拌制和浇注过程中严格按照措规范和施执行,就一定能够浇注令人满意的清水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