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材料作文立意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材料作文立意方法
作者:罗勇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2年第15期
摘要:材料作文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以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内容的多向性、体裁的灵活性、思维的诱发性、写法的多样性等特点。

它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因此如何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意旨,显然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关键词:材料作文;立意;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5-061-1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可见立意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材料写作文,是目前教学与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内涵进行立意是这种作文的重要环节。

那么,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
一、提炼中心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常见、最稳妥的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如材料: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

才有那万顷碧波。

//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二、推敲词句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的突破口。

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如材料: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火苗欢舞着,异常兴奋。

远处的风看见火柴纤弱的生命在顷刻间即将灰飞烟灭,感到十分惋惜,便急速跑过去,吹灭了燃烧的火苗。

火柴对风说:“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风婆婆说:“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啊!”火柴叹息道:“风婆婆,我短暂的生命最大的价值在于燃烧,可你却扼杀了短暂生命的闪光点……”这则材料的关键句就是“我短暂的生命最大的价值在于燃烧,可你却扼杀了短
暂生命的闪光点……”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奉献”或“有时爱也是一种害。


三、由果溯因
凡事皆有因,无因不成果,有后果则必有前因,因与果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

阅读这样的材料,应立足于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溯求事物的“因”,这样就不至于南辕北辙,离题万里了。

如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

最后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四、筛选择优
有些材料思想内涵丰富,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解,得出若干不同的主旨,然后反复推敲、比较,想一想从哪个角度去写更能体现整个材料精神,更富有现实意义,这样的立意才能既有时代感,而又深刻新颖。

如材料:有父子二人,山居,营果园。

父病后,子不肯耕作,园渐荒芜。

一日父病危,谓子曰:“园中有金”。

言刻而逝。

子翻地寻金,无所得,甚怅然。

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主题:(1)什么才是真正的金子,怎样才能“收获金子”,“收获”来自“耕耘”。

联系现实生活中有人不想耕耘,坐等收获,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2)谈目标和信心的重要性。

从表面上看起来,“儿子”的收获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他是因为有了一个具体现实的目标,才能坚持翻耕,由此可见,无论做什么事必须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

(2)的立意角度较(1)新颖,略胜一筹。

五、析异求同
有时候,提供的不止一则材料,这又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提供的材料尽管事例各异,但含义是同一的;一种是多则材料的内容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但本质上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恰好相反。

如果所提供的多则材料的内涵是一致的,只有选取其共同点的、本质的内容。

要是提供的材料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其相异的面,寻找交叉点,在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或相互对立的比较中提炼,这样才不致于被似是而非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六、类比立意
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如材料:从前,有一少年,渴望练就超群的剑术,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世外高人。

此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多久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

”少年嫌长,就说:“如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多长时间?”师父说:“大概要三十年。

”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师父不答。

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

”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至少学七十年。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大悟。

联系现实有无类似的现象,才发现比比皆是,如现实中许多家长费劲心思把子女变成天才,急功近利,妄想一步登天,结果可想而知。

七、反弹琵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