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试题说明:
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是我国四个城市2016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图。
图中能反映“后备劳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城市是()
A. 甲市
B. 乙市
C. 丙市
D. 丁市【答案】C
【解析】
我国四个城市2016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图。
“后备劳动人口”指0-14岁人口,所占比重越大,将来转化为劳动力人口数量越多。
图中能反映“后备劳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城市是丙市,C 对。
其它三市0-14岁人口比重较小,A、B、D错。
2018年6月,辽宁省出台政策鼓励老年人才创业,挖掘老年人才资源。
下表为2000-2015年辽宁省人口变动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年份总人口(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岁以上人口比重(%)2000 4184 2.40 7.88
2005 4221 1.26 9.74
2010 4375 0.42 10.31
2015 4382 -0.42 12.82
2. 目前,辽宁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高-低”
B. “高-低-高”
C. “低-低-低”
D. “高-低-高”型向“三低”
3. 辽宁省出台鼓励老年人才创业的政策,主要目的是()
A. 激发新的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增强老年身体素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C. 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延迟老龄化社会到来
D. 增加家庭赡养压力,加快人口迁移的速度
【答案】2. C 3. A
【解析】
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
【2题详解】
读表可知, 2015年辽宁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2‰,人口呈现负增长。
65岁以上老人人口比重12.82%,高于7%,出现较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故目前辽宁省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的现代型,C正确,故选C。
【3题详解】
鼓励老年人才创业的政策可以激发新的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A正确;老年人一般体质衰弱,劳动量大对身体不利,鼓励老年人才创业不一定能增强老年身体素质,提高老年生活质量;老年人才创业不能够降低老龄人比重,故不能延迟老龄化社会到来;鼓励老年人才创业会增加收入,减小家庭赡养压力,BCD错误。
故选A。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下列小题。
地区/项目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10 000 1 000 4
4. 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地势高、气候寒冷
B. 生态环境脆弱
C. 自然资源丰富
D. 生物资源少
5. 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答案】4. C 5. A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4题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数值判断,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有:地势高、气候寒冷,A是;生态环境脆弱,B是;自然资源缺乏,C不是;生物资源少,D是。
故C不是其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选C。
【5题详解】
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与地区开发程度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
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人民消费水平提高,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大,①②④正确。
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扩大环境人口容量,③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环境承载力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与区域气候、土壤、生物等资源状况有关。
环境承载力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资源数量呈正相关。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
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
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
美国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人口达到静止目标。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 X2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家庭因素
7. 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
A. 美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B. 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子女随父母迁移
C. 我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D. X1与X3年龄段人口主要为留守儿童和老人
8. 美国近年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年龄段为( )
A. X1
B. X2
C. X3
D. X1与X2
【答案】6. B 7. B 8. B
【解析】
【6题详解】
X2年龄段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其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寻找就业岗位或获取较高收入,属于经济因素。
【7题详解】
美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即美国东北部地区的退休老年人到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养老。
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即子女随父母迁移。
我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因素。
留守儿童和老人固定在原聚居地,不是迁移人口。
【8题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美国人口增长快主要是因为移民及其生育子女增加,移民主要为青壮年群体,所以美国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的年龄段为X2。
“亲嘴楼”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亲嘴楼”逐渐增多。
这些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极小。
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区的“亲嘴楼”。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南宁市的“亲嘴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
A. 人口增加
B. 土地紧张
C. 环境恶化
D. 交通拥堵
10. “亲嘴楼”集中区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①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
③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④位于市中心区,影响市容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1. 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
A. 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
B. 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
C. 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
D. 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亲嘴楼”是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
南宁市的“亲嘴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土地紧张,住房紧张,B对。
人口增加是土地紧张的根本原因,A错。
楼房密度大,人口中增多,会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不是“亲嘴楼”出现的原因,C、D错。
【10题详解】
“亲嘴楼”集中区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建筑间隔太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②对。
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与间隔距离近无关,①错。
楼间的空间小,消防车等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③对。
主要出现在住宅区,市中心区主要是商业区,对市容影响小,④错。
D对,A、B、C错。
【11题详解】
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A对。
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不能解决住房紧张问题,B错。
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不能解决住房紧张问题,C错。
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会占用耕地,能缓解,不是根本措施,D错。
下图为“我国某集中团块式城市现状规划范围图”,M和N代表了不同的功能分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 M用地功能区是( )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公共绿地
D. 居住区
13. 该城市的布局模式不利于( )
A. 节约用地
B. 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C. 缓解交通拥堵
D. 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14. 该城市拟建设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合适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2. A 13. C 14. D
【解析】
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城市布局模式的特点,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M地位于城市中心,且位于交通干线交汇处附近,故M用地功能区是商业区,A 正确。
故选A。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城市商业区位于市中心,市内交通环线较少,市内车辆不易疏散,且图中高速公路出入口只有两个,过境车辆也会影响市内交通,这种集中团块式布局模式容易造成交通拥堵,C符合题意;城市功能区的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位于河流上游,居住区的东北方向,在此布局工业园区可能会使城市产生水污染、大气污染,A错误;乙处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在此布局工业园区对城区
污染严重,B错误;丙处位于火车站附近,在此布局工业园区容易造成交通拥堵,C错误;丁处面积广大,地价低,位于河流下游,最小风频的上风向,适合建设工业园区,D正确。
故选D。
下表某年全国及四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万公顷)。
完成下列小题。
稻谷玉米大豆油菜籽
全国3031.0 3712.3 917.9 758.8
黑龙江320.6 544.0 262.2 0
吉林74.7 369.7 33.2 0
河南65.0 328.4 45.4 0.5
湖南412.1 34.6 17.0 129.8
15. 从全国来看,表中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A. 油菜籽
B. 大豆
C. 玉米
D. 稻谷
16. 黑龙江和吉林油菜籽播种面积为0,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热量
B. 土壤
C. 市场
D. 交通
【答案】15. B 16. A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值,从全国来看,表中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的是大豆,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约占全国的28.6﹪,B对。
油菜籽集中程度较高,约占17﹪,A错。
玉米、稻谷集中程度低,C、D错。
【16题详解】
黑龙江和吉林纬度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油菜属于亚热带经济作物,油菜籽播种面积为0,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A对。
土壤、市场、交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D错。
【考点定位】读材料分析能力,影响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名师点睛】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不能只看面积大小,要计算作物面积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大小。
所占比重越大,说明集中程度越高。
作物生长范围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即积温多少。
纬度不同,热量不同,适宜生长的作物类型有差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完成19~20题。
17.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18. 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 价格低廉
B. 减耗保鲜
C. 绿色优质
D. 品种丰富
【答案】17. D 18.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通过图中的材料可以判断农业地域类型,平时要求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17题详解】
该地农业既发展种植业,又发展畜牧业,两者比例相当,所以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
选择D。
【18题详解】
该地农业发展模式,没有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产出的农产品没有受到污染,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选择C。
绍兴市柯桥区是全国纺织生产能力最大的产业集群基地。
近年来,柯桥政府将区内的印染厂逐渐搬迁至滨海工业区。
下图为绍兴市局部地区简图。
完成下面小题。
19. 柯桥区吸引大量印染厂进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集聚
B. 地价
C. 水运
D. 技术
20. 柯桥区调整印染厂布局的积极影响有()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增加农业用地
③推动城市郊区化
④减少工业污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9. A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印染厂和纺织厂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柯桥区是全国纺织生产能力最大的产业集群基地,吸引大量印染厂进驻的主要因素是集聚,A正确。
【20题详解】
印染厂有水污染,调整印染厂布局有利于减少工业污染,优化产业布局,B正确。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了企业区位偏好的改变,时间价值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机场周边地区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型经济空间。
下图示意北京首都机场(距市中心25千米)附近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咨询、广告、中介等)的分布密度。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图中表示物流业分布密度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在该区域内空间布局最灵活的产业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 该区域的制造业最可能是( )
A. 电力工业
B. 钢铁工业
C. 玩具制造业
D. 生物制药业
【答案】21. A 22. D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因物流业货物集散量大,时间要求紧迫,所以受交通便利程度影响较大,在距机场近的范围内密度最大,且距离机场(交通不便地区)越远,密度越小,其变化幅度较大。
图中表示物流业分布密度变化的曲线是①,在机场附近密度最大。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2题详解】
空间布局灵活的产业受区位限制较小。
由图可知,④曲线表示的产业密度与距机场远近关系不大,受交通因素影响最小,空间布局最灵活。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3题详解】
该区域的制造业需要靠近飞机场,说明产品需要进行航空运输。
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附加值高,最可能是生物制药业。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成本高,运送货物种类与陆路、水路运输不同。
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历史上溯于春秋。
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周边窑多,故称窑湾。
古镇鼎盛于明清时,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读窑湾古镇地理位置图。
完成下列小题。
24. 密湾古镇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A. 漕运的兴盛
B. 发达的制造业
C. 广阔的消费市场
D. 丰富的农矿产品
25. 当今窑湾古镇难以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A. 京杭大运河泥沙积严重
B. 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
C. 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D. 战乱对古镇的破坏较严重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窑湾古镇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为南北水运枢纽,漕运的兴盛带动了窑湾古镇工商业的迅速繁荣,窑湾古镇逐渐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商业重镇,使古镇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据此分析选A。
【25题详解】
由于近现代以来南北向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廉价的近海海运的兴起,大运河沟通南北人流、物流大动脉的功能逐步被各种现代交通方式所取代,失去了在交通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古镇随之衰落,选B。
2014年,M公司开始发展生鲜电商业务。
消费者在网上下单,购买的生鲜由物流配送到家。
2016年,M公司开始拓展互联网和实体店相结合的业务,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陆续开设实体店。
每间实体店规模达4000m2-10000m2,主营中高端优质生鲜,承诺3km内可免费配送,并提供生鲜加工、烹饪服务。
顾客既可网上下单,又可现场购买,还可在实体店内设置的特定区域就餐。
26. M公司开设生鲜实体店首选上海等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地租金
B. 信息通达度
C. 交通运输
D. 区域购买力
27. M公司在实体店设置特定区域供顾客就餐,主要是为了()
A. 提高生鲜销量
B. 保证生鲜品质
C. 减少配送成本
D. 优化空间配置
28. 与规模相同的传统中低端生鲜超市相比,M公司的生鲜实体店()
A. 服务等级较低
B. 服务范围较广
C. 服务种类较少
D. 门店数量较多
【答案】26. D 27. A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生鲜食品价位较高,且不易储存,必须在短时间内销售出去,因此,公司开设生鲜实体店首先要考虑城市的购买力,上海等城市经济发达,购买力强,故称为其首选,选D。
【27题详解】
生鲜食品讲究及时食用,但加工、烹饪过程较为麻烦,M 公司在实体店设置特定区域供顾客就餐,从顾客需求出发,可以激起顾客好奇心购买欲,还可以解决顾客加工、烹饪困难,这样可以提高生鲜销量,选A。
【28题详解】
与规模相同的传统中低端生鲜超市相比,M公司的生鲜实体店主营中高端优质生鲜,3km内可免费配送,并提供生鲜加工、烹饪服务,还开设了互联网和实体店相结合的业务,因此,M 公司的级别更为高端,服务范围更大,选B。
近日,陕西榆林市某路段出现一条“3D”斑马线,通过黑白灰三种色块搭配,呈现出立体效果(如图)。
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9. 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设置意在()
A. 美化城市道路,防止司机审美疲劳
B. 合理配置道路系统,减少交通拥堵
C. 方便提醒有色差的行人,安全通过
D. 提醒司机提前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
30. 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不宜设置在( )
A. 中心商务区附近
B. 高速公路上
C. 铁路与街道交会附近
D. 公共汽车站附近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通过黑白灰三种色块搭配,呈现出立体效果。
强烈的视觉冲击,也确实收到了机动车提前减速慢行、行人自觉走斑马线的效果。
该设置意在提示车辆行此路段提前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故选D。
【30题详解】
高速公路速度较快,该黑白灰三种色块搭配,呈现出立体效果,该设置意在提示车辆行此路段提前减速慢行,不应在高速公路上设置,亦可以在医院、学校中心商务区、交通线路站点等合适路段进行设置,故选B。
二、综合题(40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
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因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联系该地人类活动区去分析,因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因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因此环境优。
(2)病虫害与环境关系密切,所以从环境因素分析对病虫害的影响。
建三江纬度高(48°N 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导致病虫害少;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温度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所以病虫害少。
(3)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该地土壤肥沃,肥力高,使用化肥少;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化肥的使用效率高,导致化肥使用量少。
(4)“中国绿色米都”中的“绿色”主要指生产的水稻无污染,“米都”主要指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联系该地水稻的生产条件分析,该城市环境质量优良,对水稻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使水稻绿色无污染;该地水稻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所以才能称为“米都”
考点:农业生产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荆州,历史名城。
紧邻长江干流,东达吴越、西抵巴蜀、北上中原、南下湘粤。
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荆州一直为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
在此之后,其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地位让位给湖广行省的治所——武昌。
荆州对外水运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楚建郢都时,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码头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
明朝后期,黄汴撰写
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北京至贵州、云南二省的道路:“自荆州府渡大江,六十里,方至对岸公安县;由汉口渡江,仅七里,即至对岸武昌府。
”
材料二:江陵、荆州、沙市及武汉位置图。
材料三:武汉别称“江城”,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
汉江、长江在武汉市区交汇,且市区郊区湖泊众多,现有大小湖泊140余个。
(1)分析荆州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成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并简析其之后衰落的原因。
(2)描述荆州城区中心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①成为中心城市的原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并且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成为农业发展中心;紧邻长江干流,交通便利。
②衰落原因:荆州江面过宽,渡江交通条件差;元代后荆州行政中心地位改变。
(2)①特征:城区中心从江陵逐步转移到荆州、沙市,不断向(东)南方向(或下游)迁移。
②原因:该地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泥沙堆积;长江干流不断(向南)偏离;码头的位置(城区交通中心)随之(向南)移动,城区中心随之(向南)移动。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详解】(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有河流、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荆州成为中心城市的原因从影
响城市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提供水源与水运,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作答。
衰落原因结合材料可知,“自荆州府渡大江,六十里,方至对岸公安县;由汉口渡江,仅七里,即至对岸武昌府”,说明荆州江面过宽,渡江交通条件差;且元代后“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地位让位给湖广行省的治所——武昌”,荆州行政中心地位的改变也会导致其衰落。
(2)读材料:“荆州对外水运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楚建郢都时,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码头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可知荆州城区中心从江陵逐步转移到荆州、沙市,不断向东南方向迁移。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荆州的区位优势是水运,故城区中心随码头位置移动,而码头位置的移动与支流下游泥沙堆积及长江干流向南岸侵蚀偏离有关。
【点睛】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
主要因素具体表现
河流具有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御功能
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
地表形态平原地形平坦,便于交通与对外联系,自然环境优越,且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工业革命后,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