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
高三语文试题2010-10-18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戏谑.(xuè) 笑靥.(yè)溯.源(sù)屡见不鲜.(xiān)
B.机杼.(zhù)喟.叹(kuì)囹.圄(líng)偃.旗息鼓(yǎn)
C.模.仿(mó)搬弄.(nòng)抹.杀(mǒ)硕果累.累(léi)
D.记载.(zǎi)盘桓.(huán)刽.子手(kuài) 垂涎.三尺(xi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
....地勤劳笔耕,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选浅释》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B.俗话说“人无完人,瓜无滚圆”,这一次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小问题,不足为训
....,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

C.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各路救援人员迅速到位,但当地的气象情况仍是翻云覆雨
....,十分恶劣,所以要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D.最近,一种几乎可以抵御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病菌又出现了,所以人类在疾病的防控上一
定要做到见微知
...著.,未雨绸缪。

3.根据下列材料筛选信息,为“蚁族”下一个简洁明确的定义。

(不超过80字)
蚁族是指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毕业就仿佛失业一般;怀揣的梦想不知放置何方;在都市繁华的灯光下,早出晚归,渺茫无措地像蚂蚁一样生活着。

缺乏社会保障、充满焦虑和挫折感、思想情绪波动大,脆弱的心理让他们不愿将真实情况告诉家人,不愿对外沟通,只愿呆在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用网络宣泄着情绪。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推销、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于22—29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

他们是如蚂蚁般的“弱小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蚁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聚
居群体。

4.济南一名人故居题写了这样一副楹联:“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


(1)这是的故居,我们学过她的词《》。

该词用一连串叠字,写尽了悲秋伤已的情怀。

(2)请分析这副楹联的艺术特色。

(不超过60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贺兰祥字盛乐。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

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

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

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

是岁,大有年。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

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

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

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

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

进封凉国公。

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

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

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③詧(chá):人名。

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
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①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耀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③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

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

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②古徐州:指镇江。

③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试分析“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写景上的特色。

(4分)
(2)“往事忆孙刘”中的“孙刘”指谁?作者“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4分)
(3)词作借古抒怀,写了叔子“襄阳遗恨”这一“古愁”,那么作者的“今愁”又有哪些?(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
⑶.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⑷.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⑸.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⑹.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⑺.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

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

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

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

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

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鸟巢进行确认。

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

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

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

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

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

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

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

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

鸟类不会。

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

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

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

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

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

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

那么,这
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

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

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

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

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

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
11.“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12.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分)
13.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

(4分)
14.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6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
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

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

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

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

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

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

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
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的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

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

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

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

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旧能源说,何苦呢,照旧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

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说不美观。

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

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

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

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

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

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国家来管。

用什么办法来管?用法律。

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

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

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

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

”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

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

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

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

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

当年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回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我们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

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

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
15. 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
效果。

(6分)
16. 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17. 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的?(6分)
六.作文
以“难题”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二)参考答案
1、D刽子手(g uì)
2.、D(A.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用来形容劳作不当。

B.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句中望文生义。

C.翻云覆雨:比喻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不用作本义。

D.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符合句意。


3、蚁族指的是那些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如蚂蚁般弱小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4分)
4、(1)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或《声声慢》)(2分,每点1分)
(2)巧妙地嵌进作品集的名称(1分),高度概括李清照坎坷的一生(1分),上下联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游人既闻丽曲妙词,又见战乱硝烟(1分)。

(单纯分析对仗不得分)
5、B “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义。

6、B.其中②是其“巡境内,观得失”的调研活动,与“惠民”无关。

③句式说为官者的要求和对下级官员的批评,属于“惠民语言”不属于“惠民业绩”。

⑤是说他“清素”的性格。

7、A.A项中“教自己”,不准确。

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8、(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关键字:“初”刚刚之意;“致”送达之意;)
(2)、到这次重新往来,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关键字:“是”代词,此次;“安“意动词,感到心安;)
(3)、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关键字:“通好”是互通友好之意;“行李”指使者。


【参考译文】贺兰祥字盛乐。

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其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

最终就在那里安家。

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

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

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

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钟爱。

虽然在军队里,但常多方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

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臣迎接他们到身边来。

贺兰祥十七岁时,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

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

不就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

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锐。

又曾迎请魏孝武帝。

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

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儒。

又攻回洛城,攻克下来。

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

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

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很安心。

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

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

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

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

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

这一年大丰收。

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清廉。

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

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

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

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大统十六年,拜仁为大将军。

太祖因为泾水渭水灌溉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

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

当时晋公护执政,贺兰祥与晋公护师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密切,统军治国的大事,晋公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

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

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

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

安抚西边国土的白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

朝廷进封他为国公。

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中年四十八岁。

谥号为景。

9、(1)这几句由大到小(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写出烟云缥缈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着的高楼胜景。

(1分)(2)“孙刘”指孙权和刘备(1分)追忆三国时代孙、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1分)既是对英雄人物的追慕,(1分)更是为了抒发自己图强自振、横戈跃马的豪情。

(1分)(3)“今愁”一是山河破碎,二是自己壮志难酬。

(2分)
11、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辛劳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

敬仰之情尽管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

12、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13、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

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

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14、(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明确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
苦。

(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

(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15、答:第1句,拟人。

赋予阳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态,生动鲜明的表现了人们对新能源认识的局限。

第2句,反问。

增强语气,再次强调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好新能源。

第3句,排比,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现实原因。

16、作用为承上启下。

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现状接近。

启下则为,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会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

17、标题含义为,人类通过立法来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文章主要从新能源现状即为新能源立法的原因和立法的意义两大角度论述。

其中,现状包括人们对新能源认识有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上受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