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内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患者的护理。
方法分析6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前、术后护理方法。
结果该组60例患者经脑室引流后7~20d,平均12d。
其中恢复良好38例;轻残11例;重残8例;死亡3例。
对患者的全面护理,特别是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结论脑室内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全面护理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平稳,康复顺利。
标签:脑室内出血;外引流;护理
脑室内出血在临床上以继发性脑室内出血多见[1],即各种原因所致脑室附近脑出血后破入脑室所致。
这类患者临床上除了原发病灶的临床表现外,还有脑脊液循环障碍的特征,往往症状较重。
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2月共对60例脑室内出血的患者行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4~83岁,平均51岁;其中急性颅脑损伤15例,高血压脑出血39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
患者入院时均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或肌力下降。
1.2方法我们一般采用强生脑室外引流系统,根据患者头颅CT片准确定位后,确定穿刺部位在额角或枕角。
头部备皮,在全麻或局麻下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运用脑室穿刺针将脑室引流管导入脑室,引流管远端在皮下潜行并远离切口约3~5cm处穿出,缝合固定脑室引流管于头皮上,接无菌引流袋并将之抬高10~15cm。
记录每天的引流量、颜色、引流是否通畅等情况。
本组患者引流管放置时间有7~20d,平均12d。
行一侧置管手术19例,双侧手术41例。
有25例因脑室内积血较多或血块铸形采用尿激酶脑室内灌洗[2],其方法是:生理盐水3~5ml+尿激酶10万单位q6h双侧交替经引流管注入后夹闭引流管,于1~2h后开放,灌洗时间不超过3~5d[2-3]。
2 结果
该组60例患者经脑室引流后7~20d,脑脊液转清,出血停止。
其中神志、肢体功能恢复良好38例;轻残11例;重残8例;死亡3例。
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复查CT提示颅内出血增多予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6例术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3 护理
3.1术前护理所有患者术前有意识改变,应积极的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压、吸氧、留置导尿。
由于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及所进行的手
术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术前要耐心地向他们作详细的交代病情并希望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3.2术后护理
3.2.1脑室引流装置的护理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关键,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记录每日引流量。
引流中出现新鲜血或血性颜色逐渐加深,则提示脑室内有新鲜出血;如脑脊液混浊且呈毛玻璃样,则提示颅内感染,应及早送脑脊液标本。
引流装置要保持无菌,接口处每日更换无菌敷料。
搬动患者时要首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每天消毒穿刺处。
引流期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脑室系统感染。
引流量不超过500ml/d为宜。
引流量的改变主要通过引流管高度来调节,正常情况下引流管要控制在高出侧脑室平面(即外耳道水平)10~15cm,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即可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体位改变时引流管高度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引流量过多时适当抬高引流管的高度。
脑室引流管内脑脊液如随呼吸波动,说明脑室引流通畅;如持续不动,应查明原因,同时给予处理。
常见原因有:①颅内压低:将引流瓶放低,有脑脊液流出可证实,将引流瓶放回即可;②引流管的堵塞: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出现小血块、碎脑组织堵塞引流管。
通常用手指反复挤压引流管,通过引流管内压力的传导将堵塞物挤出,恢复引流管的通畅。
如果还不通畅,则用<5ml的生理盐水引流管内冲洗即可。
③引流管的移位: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后出现引流管的移位,我们的体会是患者手术后观察引流管穿出头皮时的引流管刻度来判断引流管的移位情况。
如果发生移位,在严密消毒下进行引流管深度的调整。
手术后要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以避免牵拉引流管导致脱落和气体进入,护士在治疗、护理操作、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妥善固定好引流管[4]。
对于烦躁的患者,四肢要加用约束带,引流管不可受压、成角、扭曲、打折。
若患者病情有所好转,颅内高压症状消失,脑脊液颜色转清,夹闭引流管72h后,患者病情无变化,同时复查CT后即可拔管。
拔管后可缝合伤口,同时盖以无菌敷料;如闭管后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深等症状,则不能拔管,考虑有脑积水的存在,需要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3.2.2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脑室内出血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主要多见:①呼吸道的梗阻:由于患者意识障碍造成咳痰、排痰困难及呕吐物极易引起呼吸道的梗阻及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根据病情,积极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是有效的措施。
②消化道出血:脑出血患者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较高,术后采用药物防治外,护理及饮食上予指导。
③肾功能衰竭:脑出血后应用脱水剂治疗,并发肾功能不全。
每天统计尿量能够有积极的意义,根据尿量调节每天的输液量,同时纠正内环境的紊乱。
④其他基础病的防治:脑出血患者较大部分同时合并其他一些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护理观察过程中极早发现病情。
4 讨论
脑室内出血较多而影响脑脊液循环时,脑室内置管外引流是有效的措施。
通过脑室外引流可以及时将脑室内积血清除,快速降低颅内压力及减轻脑继发性损伤,但也带来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脑室内出血较多或脑室内血块铸型的病例短时
间内完全将脑室内血块引流出是困难的,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易产生颅内感染。
临床上除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外,将引流管远端在皮下潜行并远离切口约3~5cm处穿出也能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5]。
對继发性脑室内出血量较大或形成血块铸形患者大剂量尿激酶脑室内冲洗能明显缩短血块引流时间,其可行性:①本组病例均为脑室继发性脑室内出血病例,其原发病灶不在脑室内,很少会引起原发病灶再出血。
②脑室内结构吸收功能不强,不会将脑室内尿激酶吸收至血液内造成人体凝血功能的下降。
脑室外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对有些病例术后出现明显的效果。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保证围手术期成功的关键,也是神经外科护士所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之一。
要求护理要严密观察病情,善于将引流情况和患者整体病情联系起来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抢救。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72-875.
[2]朱为民,虞聪,俞俊杰.血肿清除侧脑室外引流治疗基底节区内侧型出血65例[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62—63.
[3]张建勋,王群,向慧.颅内血肿微创清除尿激酶冲洗术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6):12-13.
[4]于翠英.蛛网膜下隙出血合并脑积水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患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8下旬版):2193.
[5]孟凡鹏,吴海远.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在侧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1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