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闻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来抓住受众,所以,在写作时,要求把含金量最大的信息首先交代出来,把有关背景放在最后,按“倒金字塔式”组织材料。
B.新闻语言的特点就是简洁、准确、生动、通俗,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充分的信息。
C.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正是对社会热点“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的评论。
D.新闻是经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信息。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前提,可见,新闻就是事实。
二、小阅读-课内
2.下列对《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他毕生的追求。
B.职业与职业之间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之间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着很大的差别。
C.坚守工匠精神有着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的意义。
D.虽然工匠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3.下列事件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举全家之力,运山石于渤海之尾,感动了天地。
B.庖丁解牛,做到了心到、神到、手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C.瑞士手表,技艺精湛,敬畏职业,关注细节,追求极致。
D.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技术先进,精益求精,实现“零故障”。
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一个企业家的话,证明了今天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B.第二段“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属于引用论证,是为了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C.第三段“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十分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匠人的全部
世界。
D.第四段运用了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阐述了工匠精神的一流技术的重要性。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
”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
”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挫,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
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选自必修上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有删改)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他毕生的追求。
B.“匠”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指木匠,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
C.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俗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改变世界。
D.工匠精神尽管不以成功为目的,但是却能走上成功之路。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用一个企业家的话证明了今天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B.文章第二段引用一位作家的话是为了证明追求工匠精神,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C.“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D.第四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观点明确,从赞叹工匠精神而推崇和倡导工匠精神。
B.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气质雍容、活力涌流。
C.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是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
D.工匠精神是企业的金色名片,有了工匠精神,产品就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多数出版社一直重视“塑造品牌”,进行“品牌化经营”。
业界流行“睹书思社”的说法,美国著名出版家史密斯·贝利说:“出版社并不因它的经营管理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
”可见,那些能让出版社出名,进而引发读者“睹书思社”的书,就是那些能够体现出版社品位的特色品牌书。
品牌图书可谓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强社之本、优社之本。
一个出版社如果没有品牌产品,早晚会被市场淘
汰。
事实上,品牌图书不是专家们投票评出来的,更不是出版社刻意贴标签自封的,而是在图书市场中形成的,是通过时间隧道过滤、积淀的结果,是读者心中的口碑。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但凡称得上是强社和名社的,都有品牌图书作支撑、作招牌、作标志。
商务印书馆以出版工具书和学术名著在国内出版界独占鳌头,赢得“工具书王国”和“学术出版重镇”的美誉。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全国读者的广泛欢迎,这两本品牌工具书给商务印书馆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早年推出的“万有文库”也是商务印书馆的品牌图书。
这些承载大国深厚文化和世界进步思想的招牌书、品牌书铸就了商务印书馆的历史荣光。
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策划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明确定位于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著作。
追求的境界是只求有利于学术,不求闻达于世间。
他们以推动学术进步为目的,严格评选,鼓励创新,提倡开放。
“书比人长寿。
”这是出版界的一句箴言。
当代编辑理应有这种追求。
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市场,有的甚至是垃圾书。
何以出现这种让人汗颜、担忧的局面?原因虽多,但编校人员缺乏工匠精神是一个重要因素。
何为工匠精神?就是止于至善、精益求精、执着专一,着力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
将这种精神融于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就是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如履薄冰,始终坚守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觉的意识在把握文化品质、思想内涵、学术价值、语句规范、知识准确等方面,力求做到字斟句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复推敲,精准定位。
古往今来,我们的先哲执着专一地践行工匠精神的事例不胜枚举。
战国末年,吕不韦主持编撰《吕氏春秋》,为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让人把全书誊抄一遍,悬挂于咸阳城门,“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这就是“一字千金”典故的来历。
这个经典故事,就是对以工匠精神打造文化精品的最好诠释。
实践证明,精品力作都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而成的,品牌图书的打磨更是如此。
当今,在出版这个行业里,有一些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神的楷模,值得敬仰和效仿。
如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黄绍湘《美国简明史》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在那份手写的总计78页的审读意见中,邓老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认真的态度令人叹服,作为学者型编辑的典范,值得我们每一位编辑学习。
(摘编自乔还田《品牌图书是强社之本》)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经过了时间的过滤和考验,在读者心中形成了口碑的图书,才能称得上品牌
图书。
B.许多人在购买字典时往往优先选购《新华字典》,这其实是一种“睹书思社”的行为。
C.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致力于推动学术进步,只出版国内中青年学者的著作。
D.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是学者型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神的楷模,值得我们学习。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证了出版优秀图书才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否则就会被淘汰的观点。
B.文章多次以国内出版社的优秀案例为论据,目的是论证我国出版社很重视“塑造品牌”。
C.文章用“一字千金”的典故,论证了要打造精品图书就必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书比人长寿”是说一本好书可以长久流传,意在阐明一个好编辑要具有工匠精神的观点。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商务印书馆曾因出版“万有文库”而闻名,如今又被称作“工具书王国”,称得上是强社和名社。
B.目前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图书市场,最根本的原因是编校人员缺乏扎实的学术功底。
C.工匠精神在不同行业有不同体现,编辑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
D.《吕氏春秋》因采用了“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的方法,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
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
《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
有余,“道也,进乎技矣”。
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
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
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
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
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
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
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
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
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C.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钟芳蓉在2020年高考中获取佳绩,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B.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1毫米
14.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现实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15.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
”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
”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人民日报》2016年4月)材料二
按照党的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坚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提升“四个自信”的重要发展战略,纳入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一起规划,确保有的放矢。
采取远景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制定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相关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各方的责任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确立验收标准,使培育工匠精神到底怎么干、具体干什么等有章可循。
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重点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急需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人才选拔竞赛、专技队伍建设等工作思路理清楚,把保障措施订实在,确保取得实效。
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土壤。
坚持把优化政策制度体系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来抓,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技能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评价机制、使用机制、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催生工匠精神。
从制度的源头上提高工匠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重点破除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从业时存在的学历认可难、工资底薪低等诸多歧视性障碍,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当前蓝领技工的社会认同感与个人获得感不强的问题。
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使企业竞争迈入靠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的良性发展轨道,不断激发企业追求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内生动力。
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强化“当工匠光荣”的成才导向,下大力扭转轻视工匠的不良社会风气,改良培植工匠精神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