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高职学生的休闲现状看休闲教育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休闲生活的重要性也因之而日益凸显。
关注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在我国,现代休闲教育基本上还是空白。
"在大学里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就成了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困惑。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休闲时间比较丰富,但当前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却不容乐观,休闲生活质量不高;休闲活动的时间结构不尽合理;休闲生活层次不高;休闲生活缺乏自觉;休闲生活的技能比较缺乏;休闲活动缺乏相应的组织等等。
尤其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以及市场力量的推动,高职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已悄然发生历史性的变革,随着毛入学率的逐年提高高职在校生人数也在日趋增加。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已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而高职在校生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特点也已经成为反映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生存状况和心理特点的重要维度之一。
一、高职学生休闲特点之分析
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很多高职的学生认为对他们而言,最难的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因为他们在中学已习惯于由学校和家长为其安排的。
但到了大学里就不同了,业余时间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自由度也迅速提高,更多的是需要自主学习、自主生活。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如何安排合理时间就成了一大难题。
想努力改变却又不知所措,似乎对一切都兴趣不大,对学习的动机缺乏,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更有甚者出现人生目标渺茫,对生活也失去信心、形成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
研究和探讨高职在校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并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需要因势利导实施教育,激发学习的动机,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你知道什么是休闲吗""现在大学生休闲的现状又如何?"苏州大学曾在举行一场主题为"玩物不丧志——
—大学生休闲教育"的新生教育讲座时这样问学生。
但尽管平日里听到的"休闲"词语不少,但真正面对这样的提问,同学们却更多的是面面相觑。
因此,在大学生中尤其是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休闲方面的指导,就显得更为重要。
对大学生开展休闲教育并不是鼓励他们不学习去玩乐,而是希望能对大学生正确对待休闲时光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最终是为了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健康地利用闲暇时间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材至关重要。
闲暇时间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和生命中看不见的资源和财富!爱因斯坦的"人的差异在于闲暇"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二、高职学生的心理现状
高职在校生是指各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与同龄的其他在校大学生一样,有着当代青年学生共同勤于思考、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批判性思维、情绪不稳定、情感世界敏感而丰富的心理特征等,然而,由于高职教育界的特殊性和专业的职业特征,高职在校生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与其他高校在校生不同的心理特征。
1、未脱离高考阴影的影响,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发生冲突。
高考的结果,与他们人生的理想相距甚远,这无疑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沉重打击。
而进入高职院校又有可能是他们与父母最无奈的选择。
因此,高考失败的阴影无法迅速挥去,从而导致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生活存在悲观失望的情绪。
2、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1)因学习生活环境变异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
然而自我又在不断觉醒,变异给他们带来学习、生活、交往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易产生茫然、不安、苦闷、失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
(2)进入高职专业学习,教学方式、方法与高中系统的基础知识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难以适应。
较高的求知欲与较低的学习能力存在矛盾。
(3)高职相对宽松和开放与高中严格、封闭管理的相比,学生迷恋父母和以往教师无微不至关心的生活,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无法面对现实产生抑郁心理而难以适应现实。
3、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强烈的独立意识与难以避免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心理也导致其无所适从。
(1)由于因各种原因专业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与自己理想中的专业有一定差距,易产生心理落差,产生心理冲突,不能正确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
一旦出现现实与梦想的落差,易产生偏执、逃避等消极情绪。
(2)因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
他们渴望获得更多、要求得到尊重,渴求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然而实际又缺乏生活历练和独立生活能力,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依赖长者蔽护和帮助或者本能地自我封闭。
4、学习动机的层次不够高。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不稳定性,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
学习追求短期的实用性,从而导致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情绪的低迷,难以拓展和提高自己……
(二)高职学生休闲呈现的主要特点
1、休闲时间相对宽裕,休闲质量却明显偏低是高职学生休闲目前呈现的主要特点
寒暑假、法定假日、双休日以及课程的相对轻松,都为高职学生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但就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现状而言,休闲生活多半是"无聊"、"郁闷",不知如何合理利用和对待自己的休闲时间,虽然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休闲生活是不满意的。
休闲有雅闲、俗闲和恶闲三类,而高职学生中雅闲不多,俗闲不少,恶闲也有之。
绝大部分是为打发无聊而进行的电视休闲、上网聊天、电子游戏、朋友聚会、打牌下棋等,有的甚至混淆休闲与空闲把持不住而涉足恶闲,严重影响学业、出现违纪违
从我国高职学生的休闲现状看休闲教育的必要性
姻文/吕虹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高职学生的人数占了高校在校生的很大部分,高职闲暇时间的合理安排也日趋成为一个社会性的教育问题,关注高职学生休闲,正确指导高职学生进行休闲,提高休闲生活的质量和能力已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休闲;教育;高职
102
--
规,因此高职学生的休闲质量和品位偏低。
2、应试教育下的休闲方式单调,休闲技能低下
虽然现代教育倡导素质教育,我国应试教育的外壳,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求生活的意义。
学生们记得要上课、要考试、要实习、要竞赛,要去听各类学术讲座,却唯独忘记抽点空闲去思考、去发展兴趣、去寻求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成长。
鉴于各种客观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休闲教育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仍处于"拓荒"阶段,对学生休闲能力、技能的培训,远远不足以让学生重视自己的休闲生活,基本的休闲技能和素质缺乏,只局限在学习范围之内。
当前学生头脑中的所谓的"休闲"的全部内容及生活几乎都离不了单一的主题和形式——
—学习。
这也与当前组织指导休闲教育不够有着较大的关联,以致他们的休闲生活,随心所欲,缺乏安排,带有明显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闲暇时间增加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使休闲时间的利用价值最大化?人们在寻求一种如何休闲的方法!而休闲教育就是教人从小就学会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学会欣赏生命和生活、学会各种形式的查、学会对价值的判断、学会选择和规避问题的方法、学会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各种技能。
开设休闲有关课程,培养正确的休闲理念和休闲观,加强休闲的意识,提高休闲质量和休闲技能,培养专业的休闲教育人才,将休闲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片面的把休闲与学习对立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休闲质量和档次。
■
参考文献
[1]马惠娣.闲暇时间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06)
[2]赵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职生休闲现状分析与休闲教育思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赵侠刘玉娟.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生休闲教育[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4]张芳芳贺志波.培育大学生的科学休闲观[J]潍坊学院学报2012.(2)
1.引言
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互为条件依存在语言系统中。
语言交际,既需要精确,也需要模糊。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
模糊语言用于一定的语境和场合,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学术写作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容不得半点虚假,因此学术论文应该注重其精确性。
然而,由于人类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和复杂的内在心理因素以及外在环境条件等,它不可能具有理想的精确度和清晰度。
因此,语言的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以隐性的形式和显性的形式存在于学术论文的语言之中。
换言之,出于种种原因,学术论文撰写者并不可能提供最准确、最肯定的信息,所以他们就借助模糊限制语(hedges)的使用,一方面可避免把话说的太绝对,让自己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又能使自己陈述的观点更趋于严谨、周全、客观。
一个出色的作者总是善于通过使用不同程度的模糊语来达到他们的写作目的的(Chanell, 2000)。
模糊限制词语最早是由George Lakoff提出的。
1972年在纽约举行的一次国际性词汇学研讨会上,他宣读了题为《模糊限制词和语义标准》(Hedges and Meaning Criteria)一文,提出了自然语言中的概念模糊问题,并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了模糊限制词。
同年,他在题为《模糊限制词:语义标准及模糊概念的逻辑》一文中,指出模糊限制词就是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表示的是不确定性、临时性和可能性的意义。
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兴趣并得以广泛研究。
模糊限制语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主要从语义学角度来研究,到80年代转向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及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研究。
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视角也由单纯的语义探讨发展至语用策略、篇章建构、功能语法等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焦点进一步发生转移,国内外学者对学术及科技论文、新闻、商务、广告等实用文本的模糊现象展开了多层次的考察,并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著。
本文试从Leech的礼貌原则和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对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
2.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关于模糊限制语的界定,语言学家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提出了多种分类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何自然从语用功能角度曾作过分类,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伍铁平从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特征、所属的语法类别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分类。
也有学者主张从词性、句法和结构上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
但迄今为止比较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是国外语言学家E.F.Prince,C.Bosk和J.Frader对医生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而得出的两类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语(approximator)与缓和型模糊语(shield)。
前者的模糊存在于命题内容本身,而后者的模糊存在于命题内容和说话人之间,用以表明说话人对于命题所持的态度(高晓芳、张琴,2002)。
变动模糊限制语改变了命题真值,修正了话题的真实程度和涉及的范围,模糊了话题的程度、数量、频率、时间。
这类常见的词有:a little bit,sort of,some-what,almost,to some extent, around,lots of,approximately等。
同时它们还可以分为程度变动语(adaptor)和范围变动语(rounder)。
请看以下两个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出现的例子,
(1)The scores of experiment group was somewhat higher than what was expected
(2)To some extent,we both agree with Carole's model.
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文/文宇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0033
摘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论文摘要写作者得以谨慎、谦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易于被接受,避免招致批评,保持在读者面前谦逊态度的语用效果,进而增强其观点的科学性和课接受性。
本文从礼貌原则和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对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摘要;语用功能;礼貌;质量准则
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