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烘烤工艺及烘烤操作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段式烘烤工艺及烘烤操作要点
1、烘烤工艺
1.1、变黄阶段
变黄阶段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使烟叶实现变黄,二是要使烟叶适量脱水实现凋萎。

通常分两步:第一步,烟叶装满炕后,封严天窗地洞,点火后,以每1-2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烤房温度提升到34~38℃(中下部烟叶36-38℃,上部烟叶34-36℃),保持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低1~4℃(水分大的和下部烟叶3-4℃,水分小的和中上部烟叶1-2℃),直到底棚烟叶80%以上达到八成黄左右,仅余叶基部微带青色,主脉及主脉两边为青色外,叶片呈黄色并充分发软。

第二步,将烤房温度升到40-42℃,保持湿球温度36-37℃,通常要适量打开天窗地洞进行排湿,保持温湿度稳定,延长时间至烟叶变化到青筋黄片,充分凋萎后转入定色期。

警示:以烟片变黄,主支脉微带青,叶片充分发软塌架为标准,否则,变黄不达标,或者发软不充分,都会使烟叶烤糟。

1.2、定色阶段
要逐渐开大天窗、地洞,不断加大排湿量,使房内温度以平均2~3小时升温1℃的速度提高到54℃~55℃,湿球温度缓慢升高并保持在37℃~41℃,烟叶水分大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较低水平。

水分小、烘烤特性好的烟叶,湿球温度应控制得高一些。

在烟叶达到勾尖卷边至小卷筒之前(一般47℃左右),升温速度宜
慢(3~4小时升温1℃),使烟筋充分变黄,此后升温速度可加快到1~2小时升温1℃。

在烟叶没有达到黄片黄筋小卷筒之前,环境温度不得超过50℃,温度在54~55℃要维持足够的时间,使烟叶达到大卷筒,同时对于叶片较厚的烟叶,要注意使叶背面灰白色变为黄色。

定色期要大排湿时,必须开大天窗、地洞,烧大火;小排湿时,关小天窗、地洞,烧小火;气温高的白天,开大天窗、地洞,火力减小;气温低的晚间(尤其凌晨)进行大排湿时,尽可能加大烧火,维持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在火力已加足,仍然不足以使温度上升,采取稳温排湿,延长时间。

要尽量避免干球温度猛升猛降。

警示:50℃之前,叶脉应全部变黄,不然造成青筋。

55℃之前,叶片应达到叶片全干,只有主脉2/3未干。

变色期温度只升或稳,不能降温,不然会造成挂灰、黑糟等叶片。

1.3、干筋阶段
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使炕温提高到67℃~69℃,其间要逐渐关小天窗、地洞(先关小地洞,减小通风量,以利于提高温度和节能),以湿球温度稳定在41-42℃为准,稳定此温湿度条件,直到烟叶完全干筋。

湿球温度过低将不利于增进烟叶颜色和色度,过高容易造成潮红烟。

干筋阶段要防止烤房掉温,出现阴筋阴片现象。

警示:干筋期温度不能大于70℃,不然温度过高,会造成烤红烟叶。

2、烧火技术原则
烧火要能做到小火能保住,中火能稳定,大火能赶上。

应看烟叶的变化,看房内温度、湿度,看天气变化,看烤房状况,看煤质特点等,灵活且准确进行。

当烟叶变化快时,烧火宜大,快升温;烟叶变化慢时,烧火宜缓,慢升温。

烟叶变化正常时,烧火宜稳,稳升温。

当房内温度偏低时,提火升温;偏高时,压火控温;适宜时,稳定火力,维持房内温度稳定。

天气阴晴风雨,昼夜冷热变化,对房温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必须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节火力大小,才能维持房内温度适宜。

晴天,日出后气温逐渐回升,尤其是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左右,升温更为明显,此时火力不变,温度也随之升高;日落后,室外温度逐渐下降,尤其是凌晨,降温更明显,此时火力不变,温度也可能随之下降。

所以,晴天日出后开始适度控火,日落后则应适当加火;烤房升温灵敏时,应注意火力勿过大,加火勿过早;烤房升温困难时,应注意加火勿过迟,火力勿过小。

根据烤房湿球温度的变化进行火力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当湿球温度偏高,需要加大天窗、地洞排湿时,在排湿操作前要先加火,以防排湿时房温下降。

警示:整个烘烤期间,温度只升不降,但也应避免升的过快,即使一时升不上去,也要稳住温度。

降温极易烤出黑糟烟。

3、排湿技术原则
3.1、先开天窗,后开地洞
烘烤初期,要关严地洞,以天窗的少量开启控制湿球温度,一般不开地洞。

当底棚烟叶大量变黄后,可开始开启地洞配合天窗控
制湿度,使热空气上升,缩小上下层温差,把湿球温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3.2、地洞开完,控温排湿
如果天窗地洞已开完,湿球仍偏高,应控制烧火,使干球温度不再上升,继续进行排湿,称为控温排湿。

此时烤房排湿能力已至最大,火力宜适当控制,主要靠延长时间来降低房内湿度,直至湿球温度开始下降,再根据烟叶变化,提火升温。

如果地洞不开完就已稳定了湿球温度,则不应盲目开大地洞,也无需控温排湿。

3.3、先关地洞,后关天窗
烘烤后期,湿球偏低时,先关地洞控制湿球,而不动天窗。

直至地洞关严后,湿球仍偏低时,再关天窗,以天窗控制湿球,直到烘烤结束。

警示:排湿应先开天窗、后开地洞,并遵循先小后大的原则,避免猛开猛关式操作。

不然排湿太快,容易烤青烟叶,排湿过慢,容易烤糟烟叶。

4、特殊类型烟叶的烘烤
4.1、干旱烟
4.1.1旱地烟和旱天烟
采收与装烟:成熟采收是发挥旱天烟和旱地烟的优势、增质节能、增加效益的关键。

在成熟采收、正常编竿基础上,应适当稠装烟(可装10~12成炕),以利于保湿变黄。

烘烤要点:低温慢烤是烘烤旱天烟的基本策略,在变黄阶段应加
强保湿,保持干球温度35~37℃,干湿球温度差1℃左右,当湿球偏低时,应注意及时加水补湿,并大胆提高变黄程度,促进烟叶内含物充分转化。

转火后在烟叶含水多和变黄残留任务大时,慢升温,也可以在48℃~49℃延长一段时间。

随烟叶含水量下降和变黄完全,逐渐加快升温,防止回青与挂灰。

定色期间宜控制较高的湿球温度,增进烟叶外观色泽,湿球温度可控制在39℃~41℃。

在54℃充分延长时间,直至全炕所有叶片都定色后,再转入干筋期,干筋温度控制在68℃,湿球温度保持在42℃~43℃。

干球温度不可高,湿球温度不可低,以防烤红和香气大量逸失,还可节煤。

4.1.2旱黄烟
采收装烟:旱黄烟是长时间干旱造成的假熟烟,若能解除干旱,烟叶仍会恢复生长,为此,应千方百计灌溉补水,等其真正成熟时再采收;若无灌溉条件,应尽可能推迟采收,等待降雨;若烟叶已出现枯尖焦边,应及时采收。

旱黄烟含水少,应装满炕(10成炕),以利保湿变黄,但也不宜装烟过稠。

烘烤要点:变黄稳温段温度宜稍高(如39℃),促使烟叶脱水变软,同时增加炕内湿度。

等叶片发软后,再适当降低温度(降至37℃)保湿变黄,否则烟叶失水过多,难以变黄。

转火后,升温不可快,防止出现回青与挂灰。

同时,升温不能慢,以防内含物过度消耗而变黑。

通常,在46℃以前以平均2~3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之后以1~2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

变黄阶段湿球
温度宜稍高,保持干湿差1~2℃,必要时还应及时向炕内加水补湿。

在干球温度50℃之前,湿球温度控制在38℃左右;在干球温度50℃之后湿球温度控制在39℃左右,以利烟叶排湿定色。

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要比正常烟叶略低一些,但干燥程度不能低,达到青筋黄片、叶片基部微带青、主脉尖部1/3变软即可。

残留的青色在定色升温段继续变黄。

所以,转火后的升温要慢中求快,确保烟叶含水还较多时慢变黄,缓慢达到干叶。

烘烤中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太大的通风与烧火。

但是,若发现烟叶变黄超过失水程度、有可能变黑时,即应采取大通风、大烧火、大排湿的措施,加速叶片干燥。

4.2、含水量大的烟
4.2.1、下二棚烟
采收装烟:下二棚烟叶采收时,成熟度的判断应以叶面颜色变化为主要依据。

一般叶面呈现绿中泛黄至黄绿色即视为成熟,特别是在田间郁蔽程度较大时,更应注意适当早收,并注意不采露水烟。

由于下二棚烟叶往往叶片大而薄,含水量多,定色时排湿较困难,因此编竿和装烟时,宜稀不宜稠,确保烟叶能顺利定色。

烘烤要点:装烟后及时点火升温,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把干球温度升到37℃~38℃,水分较大的下二棚烟起点温度应再高一点。

保持干湿球温度差2℃~3℃,使烟叶失水凋萎。

待底棚烟叶变黄5成左右、主脉1/3以上变软后,仍以每小时1℃的速度把干球温度升高到40℃,保持湿球温度36℃~37℃,使二棚烟
叶变黄5成左右,干燥至主脉1/2以上变软。

然后,升干球温度至42℃,仍保持湿球温度36℃~37℃,使底棚烟叶变黄至黄片青筋微带青,干燥至主脉发软,充分塌架,再将干球温度升至45℃~47℃,保持湿球温度37℃~38℃,使房内烟叶全部变黄、干燥,达小卷筒。

以后按正常烟叶烘烤方法进行。

下二棚烟叶烘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4天左右烤一炕烟。

4.2.2返青烟
采收装烟:返青烟最好等天晴之后,让烟叶在较好的光照、通风条件下自我调整,再次表现落黄成熟特征时采收。

若天气连阴、盼晴无望,且烟叶再拖可能烘坏时,要立即采收。

返青烟耐烤性差,故装烟宜稀不宜稠,通常以装8成炕为宜。

烘烤要点:烤返青烟的基本技术诀窍是高温变黄、低温定色。

变黄稳温段的温度应达40℃左右,保持干湿球温度差4℃,以此加速烟叶失水与变黄。

要防止温度偏低、水分难以汽化脱除,变黄慢且消耗养分较多而出现硬变黄,给定色造成困难。

又要防止点火后升温过高(如超过42℃)造成青烟蒸片。

转火后,升温不能快,也不能过慢,以防出现蒸片和糟片。

42℃前以3~4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46℃前以2~3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

在46℃~47℃充分延长时间,大量排湿,使烟叶干燥程度达到叶片2/3干燥,即小卷筒。

之后,干球温度再超过48℃时转入常规烘烤。

整个定色期间湿球温度宜控制在37℃左右,不宜超过38℃。

特别要注意在40℃左右以前,烟叶的变黄程度不能高、干燥程度不
能低,以防烟叶后期脱水定色来不及而烤黑。

4.2.3多雨地区或多雨季节成熟的烟
采收装烟:首先是要适时早收。

含水多的烟往往内含物欠充实,故应及时早收,勿使过熟。

二是要稀编竿、稀装烟。

含水多的烟排湿任务大,只有适当稀编竿、稀装炕才能顺利排湿和及时定色。

烘烤要点:烘烤这类烟叶时,蒸发和排除烟叶过多的水分是烘烤操作的核心和关键。

高温快速排湿、开窗烘烤均有很好效果。

在温湿度和烟叶变化要求方面是:①干球温度。

只要不属特别难烤的烟叶,变黄稳温阶段仍应掌握在38℃左右,并逐渐升温到41~42℃完成变黄,靠降低湿球温度使其逐渐变软。

转火后。

在46~48℃延长时间,使主脉充分变软,勾尖卷边至小卷筒。

②湿球温度。

变黄阶段应保持干湿差3℃以上,烟叶含水越多,干湿差越大,促使烟叶逐渐失水变软。

③烟叶变化进程。

转火时的变黄程度不宜高,而干燥程度不能低。

烟叶含水越多,变黄程度越低且干燥程度越高,残余的青色到定色升温阶段再完成变黄,一般5~6成黄转入定色。

定色期宜采取边升温、边失水、边变黄的方法,确保烟叶变黄后顺利定色。

.5主要烤坏烟的现象与原因
.5.1挂灰
烤后烟叶叶面有点状或块状模糊不清的灰色,称为挂灰。

如果全叶呈现严重灰褐色,就称为灰脸。

烟叶形成挂灰的原因有:采收烟叶成熟度过高或者烟叶变黄过度,叶内营养不协调。

变黄期烤房内温度忽高忽低,上下波动严重,叶尖容易挂灰。

变黄期低温时间过长,尤其烟叶变黄而未出汗,到定色阶段水分在高温下强行排出,特别容易引起挂灰。

定色期烟叶尚有较多水分的情况下,升温过快,或者严重掉温,幅度大,时间长,分别形成热挂灰、冷挂灰。

定色期冷空气窜入烤房,部分受侵袭烟叶也会形成挂灰。

5.2烤青烟
烤青烟有死青烟和活青烟两种。

死青烟是叶片完全呈青色,光泽很暗;活青烟是叶面黄多青少或青多黄少,通常光泽鲜明。

形成青烟原因有:
采收烟叶不成熟(采生),或采收烟叶成熟整齐度差,不同成熟度烟叶同竿烘烤。

烤房底棚过低,或者起点温度过高,底棚叶易烤青。

变黄期变黄程度不够,过早转入定色期,且升温快,形成叶基部含青或叶背含青。

定色期升温速度过快,尤其在45~50℃期间升温快,易形成浮青、回青或黑青。

烟叶没有达到黄片黄筋而是黄片青筋时,烤房内温度就超过50℃,烤后烟叶就是青筋。

5.3蒸片(花片)
烤后烟叶局部或整叶呈褐色或深褐色,但尚有弹性、不太容易破碎,称为蒸片或烫片。

其主要原因是:
进入定色期后,烟叶水分含量过高,排湿不良,升温过猛,烟叶水分大量排出,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一起上升,湿球温度达到42~45℃,高温高湿环境使烟叶蒸坏、烫伤。

质量好的烟叶编烟过密,互相挤压,烟竿内局部高温高湿,形成蒸片。

水分大的下部烟叶由基部开始变黄,当烟叶变黄程度过高时,定色期叶基部转变成褐色。

烤房本身天窗、地洞面积小,或顶棚距房顶过近,定色期水分不能及时排出。

天窗材料不适宜,如以塑料薄膜、油毡作为天窗的围护结构或天窗门时,大量排湿时水蒸汽在天窗凝结成水珠,落到已经干燥或正在干燥的叶片上,也会形成局部烫片。

5.4糟片
烤后的叶呈深褐色或黑褐色,叶片轻飘、无光泽、无弹性,极易破碎,称为糟片(黑糟烟)。

形成糟片的基本原因是叶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度。

水分含量高、干物质少、营养差的烟叶,如嫩黄烟、多雨条件下的烟、下部叶和各种情况下形成的假熟叶、过熟叶等,在变黄期变黄程度过高,失水量过少,形成了硬变黄,定色期不能及时排除水分,就很容易出现黑糟烟。

所以,编竿过密、装烟过稠、天窗地洞设置不合理、面积过小、或转火后烧火不足等,都使烤房排湿不利,甚至形成闷炕,都会烤黑烟叶。

此外,田间的底烘烟,以及从田间采收的烟叶,堆放烟堆过大,存放时间过长,堆内高温已
经使鲜烟蒸坏,烤后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糟片。

5.5烟叶颜色不鲜亮
造成烤后烟叶颜色不鲜亮,在烘烤方面主要是由定色期(主要是45℃~52℃期间)湿球温度的掌握和排湿速度的控制不协调。

一般规律是:湿球温度高时颜色加深,湿球温度低时颜色要浅一些。

保持湿球温度在38℃~40℃,烟叶水分汽化与排除处于动态平衡,主动排湿,颜色就鲜亮。

所以,进入定色期后,需要大排湿时,要加大烧火,开大天窗地洞,及时将烟叶汽化的水分排出。

6密集烤房的使用
6.1烟叶的采收、编烟和装烟
密集烘烤条件下,全炕烟叶要求品种、营养水平和采收成熟度等整齐一致。

严格按现行成熟采收标准采收烟叶,即坚持下部烟叶适熟早采、中部烟叶成熟采收和上部烟叶充分成熟采收。

用普通烟杆编烟,要求做到每杆烟稀密均匀一致、重量一致、长短一致。

一般每竿编鲜烟150—180片,重量12-15公斤(中部叶)。

装烟配烤要做到“匀、满、密”,即:竿距15厘米左右,总体均匀一致,稀稠要调整到位;每层烟叶要装满,不能留有空隙;整体装烟密度为普通烤房的2.5倍左右。

装炕结束立即点火开始烘烤。

注意事项:在无法达到全烤鲜烟素质完全一致时,应优先做到同棚烟叶素质基本一致;气流上升式烤房内变黄快的鲜烟及过熟叶、轻度病叶装在烤房底层,质量较好的鲜烟装在中层和上层,气流下降式
烤房则相反。

若烟竿数量不足以装满烤房时,可补充采收一定数量的烟叶,或将不足部分用木板填满,不得将烟竿距离加大或留有空档空隙。

要求在同一天内采摘、装烟完毕并点火烘烤。

警示:密集烤房装烟要求每层均匀一致,不留空隙,不然高强热气流会从稀疏的空隙流走,造成偏炕,整炕各部位烟叶烤后质量不一致。

6.2工艺要求及烘烤操作
烘烤操作原则:结合烤烟烘烤基本原理和三段式烘烤工艺要求,调节烤房温湿度及通风排湿等,进行烟叶烘烤操作,完成烟叶烘烤的任务(烤黄、烤干、烤香)。

6.2.1变黄期的操作
烟叶变化要求:变黄期创造条件促进烟叶内在物质转化,外观表现为下部烟叶变黄程度达7-8成黄;中、上部烟叶变黄程度9至10成黄,且叶片凋萎塌架,主脉变软、勾尖卷边。

干湿球温度控制及风机操作如下:
快速升温期:装炕后密闭冷风排气口,少量装煤(20公斤左右)并点火,开启风机,尽快将温度设定并上升到36~38℃之间,压小火力,保持稳定。

保湿变黄期:维持温度在38℃左右,保持干湿球温度差1--2℃,延长时间。

稳温过程中每2~3小时开一次风机(每次10分钟左右),并据干、湿温的变化,灵活进行火力的调整;一般不开冷风进风口。

装烟密度偏大时要常开风机。

控湿凋萎期:烟叶变黄7~8成时开始加大火力,持续开风机,稳步升温到42~44℃之间,逐步开大冷风进风口,维持湿球温度38℃,充分延长时间,使烟叶继续变黄,并失去水份,逐步达到充分凋萎。

警示:变黄期以烟叶变黄发软为主,风机开启根据烟叶排湿标准而定,既不能不开风机,那样会造成烟叶排不了湿,也不能全程开着风机,那样会造成电力浪费。

6.2.2定色期的操作
烟叶变化要求:烟叶显现黄色,无任何青色和其它杂色,叶片干燥,仅剩主脉未干。

温湿度控制及风机操作如下:
加大火力,持续开启风机,逐步加大冷风进风口的开度,加大排湿,保持2—3小时升温1℃(下部叶稍快),在48℃前使烟叶主脉全黄,叶片干燥约1/2。

然后以1-2小时升1℃的速度升温到52~54℃,稳温时间不少于10小时,完成烟叶叶片的干燥定色。

湿球温度随干球温度上升逐步上升且稳定在39℃左右。

定色过程要谨防湿球温度超过40℃或忽高忽低。

在装烟密度偏大时,要延长48℃以前的时间,防止出现内层烟叶的蒸片和烫片。

警示:应该全程开启风机,加强排湿,烧大火,不能因为怕多烧燃料而使温度下降,那样会造成挂灰、黑糟烟叶的。

6.2.3干筋期操作要点
烟叶变化要求:全部烟叶主脉充分干燥。

干湿球温度控制如下:
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的速度由52-54℃上升到67-68℃保持稳定,直到全烤烟叶完全干燥,湿球温度稳定在40-43℃至烘烤结束。

维持湿球温度稳定在要求范围内,逐步关小进风口,升高温度到68℃,维持到全炕烟叶干筋后停火。

警示:根据烟叶变化情况,可以适当关小冷风口,风机也可以根据叶片干燥程度,适时停机一会。

但不能关严冷风洞、天窗千万不能关闭,否则会出现挂灰等烟叶。

6.3烧火操作
为保证烘烤过程的有效供热,要选用热值高、燃烧性能较好的燃煤作烘烤用煤;烤烟用煤的硫化物含量应低,避免造成水煤气污染烟叶。

制作蜂窝煤时掺土不超过25%。

点火操作根据不同的烘烤阶段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点火方法来点火、控火,保证烘烤供热的持续与稳定。

对于使用加煤筐的火炉,点火方法由缓至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档次(设定炉门为后端) A.小火:在煤筐前方、上方的二、三层加3-4块活煤(已点燃的煤球),让煤由上往下、由里至外缓慢燃烧。

B.中火:在煤筐中部的二、三层加入活煤5-6块。

C.大火:在煤筐中部的中下层加活煤8-10块。

D.最大火:在整个煤筐的中层或中偏下较大量地加活煤。

以上四档点火方式,可据烘烤当时的情况和需要灵活掌握。

对于卧式炉膛重点掌握小火期炉膛的加煤量及大火期两炉火力
的交替。

两炉火力的互补配合:一般每烘烤一炕烟要燃煤3-5筐。

烘烤中,要根据各烘烤阶段的耗热量及其趋势、当前烤房内温、湿度的变化趋势、“在燃煤筐”的火候、外界气候情况及趋势等,较准确地选择好“后继煤筐”的点火时机、点火“档次”和两侧火炉的火门控制档次,以保证烤房内温、湿度的持续稳定。

火力调控:必须在充分保证炉体、散热管、炉门等供热构件及其连接处密封的前提下,通过灵活控制炉门进风量,来实现对火炉火力和烤房内干球温度的控制。

控火时,注意不能忽略外界气候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烤房温度的干扰和影响;尤其要注意的是,升温阶段在将要达到目标温度时,须通过设定控温灵敏度提前1-3℃控火,以防猛火串温。

使用自动控温系统时尤其要注意火力交替时供热量的波动。

6.4风机维护、电机故障及停电处理
经常注意风机的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包括声音是否正常、轴心是否漏油、少油,机架是否松脱等,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检修排除。

在正常情况下,每烤1-2次烟叶后需对风机加注高温润滑油,以保持风机在良好的润滑状态运行。

烘烤中若处于中火以上时出现电机损坏停风事故,必须及时更换电机。

此时要严封炉门压火,全部打开热风室顶部的检修门或烧火操作门;若故障短时间无法排除,必须终止烧火,尽力减少加热室热量聚集,以保证停风期间顶层烟叶不被烫坏和风机润滑状态不被破坏。

停电时,可及时用备用发电机组供电或安装备用柴油机。

注意每次恢复电机风机转动时都要检查转向是否正确,并打开装烟室、加热室门将积聚的多余热量排出后转入正常烘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