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急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急诊护理目的:探讨10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急诊护理。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10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病死病例,存活率为100%。
其中,观察组出现肢体障碍患者2例、语言障碍3例、智力障碍2例,致残率为11.7%;对照组出现肢体障碍5例、语言障碍5例、智力障碍4例,致残率为46.7%。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X2=7.987,p=0.011)。
结论:通过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通过对患者进行急诊護理可改善患者预后。
标签: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分析;急诊护理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脑血管病,该病多集中发生于老年人群,可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其他生理功能[1]。
急性脑卒中起病急、危险程度高,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脑卒中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心律失常即是其作为常见的一种,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就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急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10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会议对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为60~80岁,平均年龄为(72.2±3.0)岁。
对患者进行急诊时,所有患者均出现心电图异常情况。
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电图监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心电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2.2急诊护理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1)病症监测。
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神志等。
若患者呼吸节奏紊乱或呼吸衰弱,及时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若患者神志不清,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时,需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脑疝,并及时对患者进行脱水治疗。
若患者血压明显上升,及时给予患者10mg心痛定舌下含服。
做好相关的急诊工作。
(2)心理护理。
引发脑卒中的一部分原因为患者情绪原因,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在病发后,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均处于焦虑、急躁、恐惧的心理状态中,这样可加重病症的发展。
护理人员首先告知患者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急躁、焦虑的情绪,避免对患者带来负面影响。
而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告知患者不要紧张,院方一定会为其提供最优质的质量及护理,让患者能够安心。
(3)患者转运时护理。
对患者进行转运时,必须保持患者平稳,不可使患者坐立、颠簸。
应由1名护理人员托起患者的头及肩部;1名护理人员托起患者的腰部;1名护理人员托起患者的腿部。
将患者平稳的移至担架上。
在下楼梯过程中,尽量保持患者平直,并采取患者头上脚下的方式托运。
进入救护车时,将患者头部先送入,保持与救护车同向。
在途中对患者进行固定,避免急刹车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冲击。
患者进入救护车后,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监测。
在途中以电动吸痰器及时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对患者进行氧气治疗时需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建立静脉通道时,需保持通道通常。
随后及时与院方取得联系,汇报患者具体情况及大致到院时间,让院方人员做好交接准备。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以t检验作为技术资料,以X2检验作为计量资料,视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心律失常分析
此次纳入的60例患者均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我院对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进行划分,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治疗结局
在此次调查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病死病例,存活率为100%。
其中,观察组出现肢体障碍患者2例、语言障碍3例、智力障碍2例,致残率为11.7%;对照组出现肢体障碍5例、语言障碍5例、智力障碍4例,致残率为46.7%。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X2=7.987,p=0.011)。
3、讨论
脑卒中可导致心肌损伤,而心肌损伤又可加重患者脑部病症严重程度,恶性循环,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2]。
因此,检查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在此次调查中,患者主要出现窦
性心律较快等心律失常症状,笔者认为,这与脑卒中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及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有关[3]。
因此,临床上可通过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或阻断交感神经的兴奋传导来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
此外,我院对患者进行急诊护理,通过病症监察、心理护理、转运护理等方面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轻对患者造成的进一步伤害。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对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后,其致残率明显降低,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通过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通过对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杨玉春,周晓欢,木胡牙提等.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类型和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9):1151-1152.
[2]吴荣.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41-43.
[3]江洪,屈静林,符雅明等.10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急诊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1,03(5):42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