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学习目标】(请同窗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一、明白“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护的有关史实。
二、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散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散布情形
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4、列举唐王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明白得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五、熟悉到民族间的友好交流和民族融合是我国民族关系进展的主流。
【课前导学】走近历史,探讨发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姐
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这首歌曲反映了我国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大伙儿庭,民族团结是我国历史的主流。
本课咱们就学习唐朝时我国“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6-27页“天可汗”一目的内容,回答以下1—3题:
一、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些政策?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反映了唐朝如何的民族政策?
3、“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少数民族什么缘故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请看课文第27-30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点苍山会盟”二目的内容,回答以下4—5题:
A、唐高宗
B、唐太宗
C、武那么天
D、唐玄宗
二、唐朝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
这说明()
A、统治者舍弃了对边疆地域用兵的做法
B、统治者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始终超级和睦
D、统治者加封各族领袖以巩固边防
3、从地理位置看,东突厥位于此刻的()
A、内蒙古一带
B、新疆境内
C、青藏高原
D、东北
4、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那时产生的阻碍,正确的选项是()
A、有利于增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治理
B、增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5、右图同以下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唐在东突厥当场设立都督府
B、文成公主入藏
C、甥舅会盟碑
D、点苍山会盟
6、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步辇图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7、在点苍山与唐朝使团会盟的领袖是: ()
A、吐蕃赞普
B、突厥可汗
C、南诏王
D、匈奴可汗
8、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趁”其中的“文皇”是指()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9、吐蕃是今天哪族的先人?()
A、苗族
B、黎族
C、藏族
D、突厥族
10、阅读以下材料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需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
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朕从此语,天下大宁。
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
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
——吴兢《贞观政要》
①魏征指出的“中国既安,远人自服”对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有什么阻碍?
②“耀兵振武,慑服四夷”与“偃革兴文,布德施惠”有什么不同?
【用你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现你的学习功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