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论三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三毛
台湾作家三毛自杀已有整整二十个年头了,关于三毛,而关于她的死因,当然也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三毛的死因,猜测和传说从来没有停止过。

三毛热的时候,还是上初中时,有时也会抓了同学的书来看,那个浪迹天涯的女子就成了心中的一种象征,一种背叛与真诚的代名词。

再读三毛,是在自己刚上大学的日子。

无意中在一家小小的书店看见一本三毛全集,在闲暇的时候,放上自己喜欢的音乐,舒服地躺在床上看着三毛与她心爱的大胡子在沙漠里的趣事,在她的字里行间寻找着爱的痕迹。

那本集子并不完全,只收集了三毛的一小部分作品,除了哭泣的骆驼,都是欢乐基调的文笔。

清新、雅致的用词与真挚细腻的笔触,让自己每每忍俊不禁,笑得止不住。

或许因为那些日子自己的心情与三毛当时有些许的相似吧。

更多的读到三毛,是在每日的功课很轻闲时,于是,到处收集三毛的作品回到宿舍看。

这时候,才更多的了解三毛,真挚的三毛,悲哀的三毛,然而更多的,仍然是坚强的、善良的、真诚的三毛。

她写自己旅途的种种,每每用一种舒缓的笔调写那些开心的、值得回味的事情,旅途的孤单、寂寞与种种不愉快的事情,都用调侃的文字一笔带过了。

她写父母之爱,朋友之情,都是在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在写作了,而不仅仅是用笔了。

叛逆的青少年时期让父母操心太多,于是,在她醒悟过来的日子里,她用自己最真挚的女儿心去写文章,写守护她的两个天使,写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她旅途的见闻,不为名利,只是为了让父母高兴,只是为了给父母放心。

这样的写作,或许在有的人来说是没有太大的思想意义的,然而,用心去体会,更多的,将是见到一个晶莹剔透的女子那一片赤子之心了。

在三毛的生命里,除去儿时不经世事与自闭的少年时期,大部分日子都是在国外漂泊流浪中度过的,于是,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朋友,也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抹灭的一部分。

欣赏三毛,她的爽朗,她待人的真诚,她所特有的世界观。

在三毛的世界里,是没有种族、国籍的概念的。

她可以与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们做朋友,在那样的圈子里她可以活得很自然,没有造作的真性情流露的三毛是美丽而眩目的,她得到了许多不同国籍的人们的喜爱,没有
身份、地位的因素在他们的感情里。

而在三毛笔下,更多的是一些普通的,如你我般每日可见的人物。

这样的三毛,是奇特的,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其实,要想真正揭开三毛自杀这个谜,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三毛的内心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三毛。

有人曾经前笔迹的分析,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三毛,关于她的死因也有了比较令人信服的答案。

在一部作品中写道“伟人名人留给人们的印象有时和真实情况大相径庭,笔迹心理分析能够通过他们的笔迹看清他们的真实内心世界……透过三毛的笔迹发现,她有严重的厌世自杀倾向。

当然,有自杀倾向的人结果未必自杀,但就三毛的个性而言,自杀不足为奇,是必然结果” 那么三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她的自杀不足为奇?
从世俗的标准看,三毛给她周围人留下的印象是个变化无常、个性复杂的怪人,心理变态。

但从艺术的角度看,她具备了优秀作家的个性特征.事实上,许多真正的作家和艺术家都怪异,都有变态心理,心态过于正常的人是不适宜搞艺术的.作家的思想境界常人是难以体会的,把他们的作品和他们本人联系在一起,会遇到许多想不通的问题.从做常人的角度看,三毛有许多严重的个性缺陷,她固执、行为古怪,偏激易走极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肚量狭窄缺乏容忍,喜欢攻击指责别人,希望别人按照她的意愿做事。

这种个性使得她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于是她更加封闭自己。

三毛的作品包括自传几乎都是虚构的,这是她对现实不满,对自己理想生活的设想。

创作从某种意义讲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宣泄,就像生活中,我们痛苦就呻吟,高兴就发笑,酒喝多了就胡言乱语一样。

而对于三毛,由于她封闭、自卑、疑心重,她在作品中把自己的真实心理捂得很紧。

不仅如此,就连她的亲人、朋友也无法了解她。

三毛创作不仅不能宣泄内心的痛苦,相反,随着荣誉的增大,她内心的痛苦也越大。

痛苦使三毛的身心受到催残,病态心理更加严重,她笔下美丽的故事与其说是她精心设计的,不如说是她的幻觉。

幻觉是一种病态,对于作家又是一种财富。

本学期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中我一直想分析三毛,去分析她为什么会如此想不开。

也许积极心理学中的内容不一定能改变她的命运,但是我觉得可以从三毛的人生中反思自我,也是一种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