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产业——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XO产业
1、CXO的结构
CXO四象限,创新药研发的供应体系。

创新药的研发⼀般会经历药物发现、细胞/组织实验、动物实验、⼈体临床I-IV实验等阶段。

CRO与CDMO作为新药研发的服务商与供货商,贯穿于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对创新药的研发者提供研究⽀持与⽣产供货服务,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

以新药研发进度为横轴,以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分界为纵轴,将CXO⾏业版图划分为四象限,尝试构建CXO框架以分析⾏业发展趋势。

其中横轴以上为服务商CRO,横轴以下为供货商CDMO。

左侧为临床前阶段,右侧为临床阶段。

⾃此CXO可以泾渭分明地划分为四类的资产:临床前CRO、临床CRO、实验室CDMO、⼯⼚CDMO。

2、新药研发的过程艰苦卓绝
图⽚
3、孕育CXO的沃⼟—我国医药⼯业的发展
历史上国内⽤药结构陈旧,创新药供应体系长期缺失。

梳理中国制药⼯业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在很长⼀段时间内⽤药体系陈旧,市场化机制缺失,导致中国制药⼯业在全球市场缺乏竞争⼒。

仿制药⼤输液与固体制剂的⾼回报,以及创新药⿎励机制的缺失,使得中国药物研发供应体系在很长时间内处于缺失或者不完善的状态,这⼀状态⼜反过来限制了创新⼯业的发展。

直到2015年新⼀轮药审改⾰启动才出现好转。

国内⽭盾+国际融合,中国医药制造业转型⼤势所趋。

对内,国家医保⾯临压⼒,国民对新治疗⼿段与创新药需求增加与供应不⾜等⽭盾⽇益激烈;对外,随着国际市场的融合,海外新药对中国⼤消费市场的诉求增加,中国医药制造业“⾛出去”的意愿增强。

内外因素催化下,2015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转型改⾰开启,中国审批标准、临床标准、市场标准与全球接轨,创新药的研发供应体系CXO也随之迎来⼤发展时期。

传统药企研发功能缺失,CXO既是供应体系也是指导顾问。

2015年制药⼯业转型前⼣,国内传统药企多以仿制药、中药注射剂、辅助⽤药⽣产企业为主,较少有类似恒瑞医药具备全⾯研发体系的⼯业企业。

制药⼯业转型初期,CXO既承担供应体系的外包职能,⼜承担传统药企转型的指导顾问职能,产能的稀缺性与职能的增加提⾼了CXO产业的估值,我们认为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创新制药⼯业真正成长起来之前,⾼估值将延续。

4.滋润CXO的⾬露——全球CXO的产能转移
中国CRO:原研创新伊始,陪伴创新药⼯业崛起的黄⾦10年。

2015年中国幵始推⾏药审改⾰,以PD-1,PDL-1为代表的⼤量跟随研究类创新药进⼊研发序列,由于借鉴海外成功经验,在⼏年内迅速成形,开创了中国创新药1.0时代。

2020年12⽉新⼀轮医保谈判落地,相较于过去⼏年50%以上的新药价格降幅,创新药PD-1普遍30-40%的降价幅度虽然相对温和,但也让更多中国药企意识到,不应扎堆拥挤赛道,积极向Me-better、First-in-class⽅向发展,中国创新药进⼊2.0-3.0时代。

这也意味着研发企业将更多借助于CXO体系以提升研发效率。

1990s,完成初始积累的⼏⼤国外CXO公司,精⿍、昆泰、ICON等开启全球扩张进程;1995年前后,⼏家公司陆续上市,在资本加持下,全球收购与扩张提速,并于2000s初完成全球布局;2000-2005年,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中国CXO公司成⽴,2005后,全球药物研发需求开始逐步向更⾼效与廉价的亚洲区产能转移。

5.CXO产业的未来空间——10年5倍
在全球需求平稳增长背景下,中国CXO企业凭借成本优势以及国际化程度提升,持续受益于海外市场需求转移,我们测算该部分需求2020-2030年复合增速在8.6-16.1%,远超全球平均。

同时,中国本⼟药企创新转型后研发和⽣产需求爆发,国内市场空间需求在低基数下保持⾼增长,我们测算2020-2030年复合增速区间为20.5-26.8%。

两者叠加,中国CXO企业需求天花板较⾼,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企业可获得总市场空间(海外需求+本⼟需求)临床前CRO/临床CRO/实验室CDMO/⼯⼚CDMO 2030年市场的空间额是2020年的4.6X/5.5X/4.3X/5.7X,年复合增速为16.5%/18.6%/15.7%/18.9%。

6.CXO产业进化特点——⼀条龙服务,龙头强者恒强
CXO加速⼀条龙进化,助推制药⼯业产业升级“⼀条龙”服务⼤势所趋,国产CXO加速进化。

在海外市场空间加速国内转移,国内制药⼯业升级带来丰富需求等⼤背景之下,以药明康德等龙头为代表的国内CXO产业链开始延伸,旨在提供⼀体化服务,并期望增强客户粘性,实现市场空间上游向下游转移。

医药⾏业“卖铲⼈”CXO企业
1.药明康德:临床前CRO/CDMO企业龙头。

2.康龙化成:临床前CRO企业龙⼆。

3.昭衍新药:临床前CRO企业,细分龙头。

4.药⽯科技:临床前CRO企业,细分龙头。

5.美迪西:临床前CRO/CMO企业。

6.泰格医药:国内临床试验CRO企业龙头,细分龙头。

7.博济医药:临床CRO企业。

8.药明⽣物:港股CDMO/CMO企业。

9.睿智医药:CDMO/CMO企业。

10.博腾股份:CMO企业。

11.九洲药业:CDMO企业。

12.凯莱英:CMO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