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课件-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页,共24页。
例2 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做食品
添加剂,可多加
栏 目

B.绿色食品不会含有亚硝酸盐

C.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特定的条件下可变成亚硝胺
D.水煮沸越久,亚硝酸盐的含量越少
第17页,共24页。
解析:亚硝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但在食品中 添加的量有严
成玫瑰红色物质。所以理化性质均发生了改变。


答案:B

第20页,共24页。
本节小结
第21页,共24页。
栏 目 链 接
第22页,共24页。
核心归纳
1.泡菜制作原理为: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泡菜的制作过程为:选择容器和原料→ 原料处理和配制盐
水→ 加料装坛→ 封坛发酵→ 成品。
链 接
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第10页,共24页。
解析: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氧气的存在会抑制乳酸菌的发酵作
用,促进其他需氧型细菌的繁殖,从而导致了泡菜的腐烂。

答案:B
目 链

第11页,共24页。
二、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及实验材料分析
发酵。
第7页,共24页。
例1 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
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配制盐水
B.制泡菜时,原料要接种乳酸菌
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
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解析:配制盐水时,清水与盐的比例为4∶1;盐水煮沸,除杂菌、

防污染;乳酸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厌氧型,应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格限制,加入量过多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绝

大部分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可转变为致癌物质——亚 目

硝胺;水煮沸越久,亚硝酸盐含量越高。

答案:C
第18页,共24页。
►变式训练
2.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步骤为:配制溶液→ 制备标准显色液→ 制
栏 目

备样品处理液→ 比色。

4.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
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5.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为比色法。
第23页,共24页。
第24页,共24页。
生物选修1(人教版)
第1页,共24页。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第2页,共24页。
要点突破
第3页,共24页。
一、泡菜制作的发酵过程及注意事项
1.泡菜发酵过程
泡菜在发酵期间,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发酵产物乳酸不 断积累,因此可以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乳酸积累量,将 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发酵初期:蔬菜刚入坛时,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以 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较为活跃,它们进行异型乳酸发 酵和微弱的酒精发酵,发酵产物为乳酸、乙醇、醋酸和二氧 化碳等。由于有较多的CO2产生,气泡会间歇性
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并注意在发酵过程中经常补水。
第6页,共24页。
特别 提醒
泡菜制作中食盐用量过高和过低的不利影响
①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盐含量增加。亚硝酸盐含量一般在腌制10 d后开
链 接
始下降。
②食盐用量过高,则会使泡菜口味不佳,甚至影响乳酸菌的
1.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及制备样品处理液流程图
(1)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流程图:
(2)制备样品处理液流程图:
第12页,共24页。
2.测定亚硝酸盐实验中各种试剂、药品及作用
栏 目 链 接
第13页,共24页。
3.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含量变化
(1)发酵初期: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由于硝酸盐还原菌 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
3.5~3.8。大肠杆菌、腐败菌、酵母菌、霉菌的活动受到抑制。这一期间为泡栏
菜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香味且清香。
目 链

(3)发酵后期:在此期间进行的是同型乳酸发酵,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1.0%以上
。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乳酸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
缓甚至停止。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不协调。
第4页,共24页。
地从坛沿水槽中放出,使坛内逐渐形成无氧状态。此时泡菜液的含酸量为
0.3%~0.4%,是泡菜初熟阶段,其菜质咸而不酸、有生味。
(2)发酵中期:由于初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无氧状态形成,乳酸
菌开始活跃,并进行同型乳酸发酵。这时乳酸的积累量可达到0.6%~0.8%,pH为
(2)发酵中期:乳酸菌数量达到高峰,乳酸的量继续积累,亚硝酸盐
含量下降,所以亚硝酸盐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趋势如下图

所示。
目 链

第14页,共24页。
(3)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


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硝酸盐还原菌完全抑制



第15页,共24页。
特别 提醒
①亚硝酸盐是一种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剂量大小有严
格规定,绝不能长期或过量食用。

②存放过久的剩饭、剩菜经高温处理,只能杀死其中的微
目 链

生物,并不能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食用后仍有中毒的危险

③比色后,如果发现样品液与标准液浓度不吻合,还应在已知
浓度范围内,改变浓度梯度,进一步配制标准显色液,重新比色
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栏 目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
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第19页,共24页。
解析:显色反应是指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
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

第5页,共24页。
2.泡菜制作的注意事项
(1)泡菜坛要选择器密性好的容器,以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
酵,防止蔬菜腐烂。
(2)盐水按水盐质量比4∶1配制,煮沸冷却后待用。煮沸有两大作用

:一是除去水中氧气,二是杀灭盐水中的细菌。


(3)材料装至八成满时,再加入盐水至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

(4)封坛时,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严格密封,以保证乳
。制泡菜用的是自然条件下的菌种,无需人为添加。
答案:B
第8页,共24页。
点拨:传统发酵技术中主要菌种的比较:
栏 目 链 接
第9页,共24页。
►变式训练
1.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
中正确的是( )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 栏

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