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人教版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
说课稿
各位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国鼎立》,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本课在教材中地位与教学背景。
《三国鼎立》属于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是秦汉大一统的国家统治结束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史上的第一次分裂,单元四题目《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也说明了这一点。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主要讲述了两次战争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评价历史人物能力、总结历史规律能力和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第二部分,学情。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看,七年级学生身体迅速发育,由青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活泼好动、渴求上进、自尊心强;思想方法单纯片面,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
从知识内容来看: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理解历史史实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因此,教与学方法上,本人把讲读、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根据三维目标、教参、核心素养和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本课教与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掌握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历史作用;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意义,及对曹操、诸葛亮等的评价,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及利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人才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好好学习;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评价,学生认识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分析,能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参,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意义。
第四部分,本节课的活动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评价。
注重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比如,在学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比较两次作战的作战双方、结果、特点和作用,并选择学生发表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各位学生的观点是否全面,我都将发现亮点,给与及时的点评。
如果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对这两次战役做出比较,我将接着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果有个别学生不能达到目标,我将对其进行引导。
接下来,是本次说课的重要环节——课程设计,要点有: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课的需要采用比较、探究式等教学法。
通过比较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全面的客观的开待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课堂教学除了教师的教,还应注重学生的学。
所以,本课采用阅读法、观察法、比较法、探究法,等,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多种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
首先,我将运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并提出问题:①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有哪些?②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为什么?
(这两个问题是有层次的,第一个问题简单,第二个问题实际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只有全面学习完本课后,才能对其有个全面的评价。
所以,第二个问题起到激疑的作用,没必要非得在这时候回答。
)
其次,在新授环节,老师出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示意图。
提出问题(比较两次作战的作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有何异同?)让学生进行自学。
并出示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对基本的史实进行掌握和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解决自己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表格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比较能力。
这一阶段,教师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各位学生的观点是否全面,我都将发现亮点,给与及时的点评。
如果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对这两次战役做出比较,我将接着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果有个别学生不能达到目标,我将对其进行引导。
紧接着,老师问学生两个问题:
1、曹操能够战胜袁绍,初步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2、有人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分析讨论,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
本课的板书设计: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形成
1.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三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