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抗精神病药》的讲解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坛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39
精神失常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精神
活动障碍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统称为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是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较为复杂的一个章节。

1 学生反映的难点
1.1 章节跨度较大
药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1-2],在学习本章时,发现较多学生对外周神经系统药物里重点提到的概念如“多巴胺”、“胆碱受体”、“α受体”等已经生疏,提问时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回答相关作用,而本章的特点就是与“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相关概念有较多联系。

1.2 精神病的概念较为抽象
大部分同学对精神病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精神病的具体症状并不了解,甚至不能分清I型精神分裂症和II型精神分裂症。

1.3 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联系
在学习本章节时,学生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而忽略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如对氯丙嗪出现的不良反应:口干、便秘、视力模糊、体位性低血压等发生的原因并不了解。

2 讲解要点
2.1 引起兴趣讲症状
讲解精神病患者的一些典型症状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主要为:思维障碍、知觉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

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思维障碍又分为联想障碍和妄想,而妄想又可以分为夸大妄想、疑病妄想、被迫害妄想、嫉妒妄想、被钟情妄想、关系妄想等等,以各种事例解释这些妄想的具体症状,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2 分析原因讲机制
当学生对精神病的各种症状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可将症状引申到其发病机制上。

有关精神分类症发生的机制有很多假说,一般公认的是“多巴胺亢进学说”。

这个学说牵扯到大脑内的四条多巴胺神经通
路: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边缘系统通路、中脑皮层通路和结节漏斗通路。

该学说认为精神分裂症发生的机制为中脑边缘系统通路、中脑皮层通路多巴胺神经功能过强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明白:常见的抗精神药物都是一些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

而这些药物不但能够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中脑皮层通路的多巴胺受体产生治疗作用,还可以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结节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体产生不良反应。

2.3 及时复习相关内容
当学生了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本质多为多巴胺受体阻断药后,开始复习相关的“外周神经系统药”的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要着重提到:氯丙嗪(抗精神病药)不但对多巴胺受体有阻断作用,它对M受体和α受体也具有阻断作用。

在这里简单的复习激动和阻断M 受体和α受体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这样为下一步介绍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做好铺垫。

2.4 药理与临床
2.4.1 氯丙嗪的中枢作用
在介绍药理作用前首先要强调氯丙嗪的别名“冬眠灵”,这个名字反应了药物与体温的调节有明显影响。

其次要说明氯丙嗪为“强镇静药”表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在前期的铺垫下进入正题后,再依次介绍其药理作用。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包括抗精神病作用、对体温的影响、镇吐作用、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等。

介绍其中枢药理作用时注意强调:(1)氯丙嗪对刺激前庭和胃肠道所引起的呕吐无效,这样为介绍临床应用做铺垫(不能治疗晕动症);(2)强调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特点:对正常人和发热病人都有降温作用,为下一章与解热镇痛药物的对比做铺垫。

2.4.2 氯丙嗪的其他作用
氯丙嗪其他的药理作用为:对外周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其中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了阻断M受体和α受体的作用,因为这些作用已经在前期进行了复习,所以学生容易接受。

这部分应该强调的是,(1)氯丙嗪的阻断M受体作用是其产生阿托品样不良反应的基础;
(2)氯丙嗪的阻断α受体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发生反转”,从而引申到氯丙嗪的中毒不能使用肾上腺素升压,必须使用去甲肾上腺素。

2.5 药理与不良反应
氯丙嗪的不良反应也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介绍其不良反应时应该先复习氯丙嗪作用到的受体,即氯丙嗪阻断多巴胺、M、α受体。

其中阻断M、α受体主要表现为一般的不良反应,如:口感、便秘、鼻塞、体位性低血压等等。

阻断多巴胺受体既可以产生治疗作用也可以产生不良反应,如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体可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引起乳房肿大、生长抑制、排卵延迟、闭经等现象。

阻断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受体则产生氯丙嗪最重要的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然后从解剖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叫做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并介绍其种类:帕金森综合症、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型运动障碍。

可以依次介绍这些不良反应容易发生的时间和年龄及相关症状。

重点强调前三种不良反应主要由于给药剂量过大或给药速度过快所引起的,一旦发生,应立即减量或停药,并使用中枢抗胆碱药物治疗(联系抗帕金森病药一章讲解)。

而迟发型运动障碍的机制与前3者不同,其是由于用药时间过程所引起的多巴胺受体密度上调或敏感性增加所致,并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总之,通过章节之间的配合讲解,一般能够使学生对章节产生兴趣,并帮助学生对已学章节的复习和巩固,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楚立,关胜江,张建平.药理学教学方
法改革初探[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656-657.[2] 赖术,何胜,许小林,等.民族医学生对药
理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原因调查与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176.
药理学《抗精神病药》的讲解技巧
①②
张跃文 栗俞程 焦河玲 王灿 张国斌 刘亚敏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摘 要:抗精神失常药为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该章节内容较为复杂,章节前后联系较多,学生反映学习困难。

该文针对该章节特
点,介绍相关的难点与讲解技巧。

关键词:抗精神失常药 药理学 讲解 技巧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39-01
①作者简介:张跃文(1972—),河南,药学博士,研究方向:医院药学、药学教育。

②通讯作者:刘亚敏,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项目2013-GH-225,《医学院校药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