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古代文献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古代文献资料
《治法纲》曰∶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赖转移者也。
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腰必痛矣。
有肾虚而腰痛者,有淤血而痛者,有挫闪而痛者,有痰而痛者,有湿热而痛者,有风寒而痛者,有气滞而痛者。
腰者肾之府,不能转摇,肾将惫矣。
戴氏曰∶腰痛而不已者,是肾虚也,宜补肾。
淤血作痛,日轻夜重是也,宜行血顺气。
有暑热动作必有痰,或一块作痛,遇天阴而发也,宜燥湿行气豁痰,使痰随气运化也。
腰枢因拗忽然不可俯仰,此淤血为患,以桃仁、大黄、苏木、当归、红花之类。
若痛转侧如锥刺者,尤是也。
肾冷如冰,饮食如故。
小便自利,腰间如带五千钱,治宜去湿之药,兼用温散之剂。
又曰∶肾虚腰痛者,其脉必大,不能转侧,如疲弱嗜卧,痛而不已,宜用加味虎潜丸之类。
风伤肾腰痛者,其脉必浮,或左或右,痛无常处,牵引两足,宜用独活寄生汤。
感寒而痛,其脉必紧,见热则减,见寒则增,宜用五积散去桔梗,加吴茱萸。
气滞而作痛者,其脉必沉,宜乌药顺气散,可加木香。
腰软而不能强者,是肝肾二经受病,宜消息用药。
凡腰痛之症,多因肾脏真阴虚损,外被风寒之郁遏,内有湿热之流注,以致营卫不通,故作痛也。
《千金》云所感不同,腰痛有五∶一曰阳气不足,少阴肾衰之故;二曰风痹,风寒湿着之故;三曰肾虚,劳役伤肾之故;四曰坠堕伤腰之故;五曰湿地寝卧之故。
此皆各有所因而致之,治宜审症用药。
大抵腰之作痛,亦不宜补气之药,又不宜峻用寒凉。
因而气虚作痛者,非补不可,不能不用补气之药,当监制之,又何执一论哉。
背痛有静坐久而痛者,属虚,补中益气汤、八物汤。
肥人多痰,年高必用人捶而痛快者,属痰与虚,除湿化痰,兼补肾脾。
醉饱后多痛欲捶,是脾不运而湿热作禁也,须节饮。
瘦人多是血少阴虚,亦不禁酒及浓味而然,养血清火为要。
又有素虚后,及病后、产后、经行后心痛,或牵引乳胁,或走注背肩,此元气上逆,当引使归元,不可复下疏利,愈利愈虚。
发汗后患此者众,惟宜温补。
拘于痛无补法,谬矣。
汗者心之液,阳受气于胸中,汁过多则心液耗,阳气不足,故致痛也。
柯柏斋曰∶腰痛之证,多因肾虚所致。
盖肾虚则精血之真气不足,寒湿之气乘虚而入,久则结滞不通,真气与之相攻,故痛。
先泻其邪,后补其气,此治法也。
未泻而补,则补而不效;泻而不补,则痛必复作,盖邪乘其虚而再入也。
腰痛亦有因闪挫而得者,闪挫之初,必有凝滞之处,亦宜先泻而后补也。
疝痛与腰痛皆起于肾虚寒湿,由前而入则为疝,由后而入则为腰痛。
张景岳曰∶腰痛之虚症,十居八九。
但察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年衰劳苦,或酒色斫丧,或七情忧郁所致者,悉属真阴虚症。
凡虚证之候,形色必青白,间或见黧黑;脉息必和缓,而或细微;或行立劳动更甚,而卧息少可。
盖积而渐至者皆不足,暴而痛甚者多有余,治宜辨之。
凡肾水真阴虚,宜当归地黄饮,及左右归丸;若病稍轻,或痛不甚,虚不甚者,青蛾丸、煨肾丸、补髓丹、通气散。
丹溪云∶诸腰痛,不可用参补气,亦不可峻用寒凉。
此言未当。
盖凡劳伤虚损而阳不足者,多有气虚之症,何为参不可用?又如火聚下焦,痛极不可忍者,速宜清火。
而热不甚,不宜过用寒凉者有之;或虚中挟实,不宜参者亦有之。
概谓不可用寒凉,岂其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