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2018.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乙酰胆碱甲状腺激素B.钠离子二氧化碳
C.氨基酸抗体D.血红蛋白呼吸酶
3.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B.细胞中遗传物质含量相对稳定
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
C. 若⑧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
D. 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效应T细胞等
5.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①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②淋巴管阻塞
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
6.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
①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②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ATP水解酶的合成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A.②④⑤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③⑥
7.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从②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在③中
8. 现象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现象Ⅱ:望梅止渴,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现象Ⅰ是通过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有的
B. 现象Ⅱ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 现象Ⅱ参与的神经元数量比现象Ⅰ少
D. 现象Ⅰ和现象Ⅱ都需完整的反射弧的参与
9. 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神经纤维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10. 图中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B点分别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情况是
A. 两次刺激后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A点时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
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刺激A点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点时乙
不偏转,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刺激A点时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1. 关于神经纤维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电位情况为“外正内负”
B.只有感觉神经纤维受刺激时才会产生兴奋
C.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D.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12. 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A .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 .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C .突触后膜不属于生物膜
D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不消耗能量
13.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主要是K +
外流
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 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14. 呼吸中枢、缩手反射中枢、维持身体平衡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 .脊髓、大脑、大脑 B .脑干、脊髓、大脑 C .脑干、脊髓、小脑
D .脊髓、脊髓、脑干
15.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级神经中枢是孤立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 B .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小脑
C .成人可以有意识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发育程度不同
D .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一般不可能排出尿液 16. 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能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B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相应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D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7.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 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神经末梢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物
离子
受体
C. 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 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18.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B .脂肪可以转化为血糖,血糖不可能转化为脂肪
C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不可能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D. 肝脏在血糖调节中起作用,肌肉细胞不可能发挥作用 19. 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张 B .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 C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D .参与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的激素只有甲状腺激素
20.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 .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 .图中共有2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 .人体只有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 21.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22.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是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 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23.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C .B 细胞和T 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D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4.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理结构或过程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或物质传递的方向。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甲状腺
垂体
A. 若该图表示生命活动所需物质的运输过程,则a 、b 、c 分别表示外界环境、内环境和细胞
B. 若该图a 表示的是组织液,则b 、c 分别表示的是淋巴和血浆,同时存在c →a
C. 若该图表示反射弧的5个组成,则b 表示神经中枢,图示共有5个神经元
D. 若该图为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则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甲状腺 25. 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 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 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 B 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26.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T 细胞数量变化曲线。
对该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HIV 对人体T 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当HIV 侵入人体后,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B .HIV 的增殖速率与T 细胞的增殖速率成正比
C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HIV ,但不能及时彻底清除
D .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说明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大幅减弱 27. 根据右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 处高于B 处 B.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 处低于B 处 C. 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 处高于B 处
D.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 处高于B 处
28. 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血浆渗透压降低
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29.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
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 、N 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
是
血液流入
血液流出
器官
a b c
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④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0.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31.(10分)下图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图中C代表体液中的,图中未体现的一种主要的细胞外液是。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从肠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中至少穿过层生物膜。
(4)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32.(10分)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最简单的反射弧由种神经元组成。
(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膜外。
(3)a点受刺激产生兴奋,会引起肌肉收缩,该活动属于反射吗?(填“是”或“否”),原因是。
(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
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可能的原因是
(至少答出俩点)。
33.(10分)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以下是其机理的简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从而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生成量减少。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
(4)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淋巴因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填两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34. (10分)胰岛素是调节机体血糖的激素之一,当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动物会出现昏厥、昏迷现象(低血糖晚期症状)。
现有如下材料,请设计实验说明当动物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水溶液可缓解症状。
材料用具: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数只、1mL注射器、50%葡萄糖水溶液(每次用量0.01mL/10g 体重)、蒸馏水、用酸性生理盐水配成的胰岛素溶液(2U/mL)(每次用量0.1 mL/10g体重)、酸性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①获取实验材料并分组:取数只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同时注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进入以下步骤。
②实验组:甲组小白鼠及时从静脉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照组:乙组小白鼠同时注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培养观察: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观察小白鼠情况。
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DDBBD CACCD BBBCC BBACD
CCACD BAACA
二、
31.(1)细胞内液淋巴
(2)A (3)7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2.(1)2 (2)低于
(3)否反射弧不完整
(4)传出神经损伤或d处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或肌肉损伤
33.(1)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减少
(2)神经递质激素
(3)过敏反应
(4)神经递质、激素
34.①用酸性生理盐水配成的胰岛素溶液
小白鼠出现昏厥、昏迷现象
②适量的50%葡萄糖水溶液③酸性生理盐水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