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9三袋麦子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三袋麦子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从长远考虑,要有远见。

3.提高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能力。

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会讲故事。

重点
难点
1.阅读课文,懂得做事要从长远考虑,要有远见。

2.第二年,土地爷爷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发现他们处理麦子的方法不同,土地爷
爷的态度也不同。

想一想:为什么?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三袋麦子
2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lào)饼了!”[句导读:这句话通过小猪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小猪见到麦子时的反应:先是“开心地喊道”,说明他特别喜欢这份礼物;然后用“太棒啦”“我最爱吃……”与下文他早早儿地吃完麦子形成照应。

朗读时,语调应高昂振奋,突出小猪满心的喜悦。

]3[②小猪看到麦子后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❶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③“迫不及待”这个词表明了什么?]
4段导读: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

5[④小牛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6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zhù),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⑤
1知识点详解☜
2
①送麦子的时间:快要过年了;送礼的人:土地爷爷,土地爷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管理土地的神,这里的土地神是一个慈祥而又关心别人的老爷爷;收礼者:小猪、小牛和小猴。

在人们的印象中,小猪比较憨厚,小牛比较诚实,小猴比较聪明,这就为下文写他们的不同行为埋下了伏笔。

3②高兴。

“开心”一词体现出了小猪贪吃的性格。

❶磨,这里读mò。

4③“迫不及待”这个词表明小猪非常想吃白面馒头和烙饼,根本没有考虑以后的事情——这袋麦子吃完后怎么办呢?
5④小牛对麦子比较珍惜,把麦子保存起来。

小牛这样做的目的是“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所以他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这袋麦子吃完后怎么办呢?
6
小牛和小猪的做法谁的好些?为什么?]
段导读: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了。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❷,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❸下了地。

7[⑥小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8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故事的发展,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句导读:这次回访土地爷爷没带任何礼物。

由此看出,一年前他送三个小动物各一袋麦子是有用意的。

]
段导读:以土地爷爷的回访引出故事的结局。

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

”说着,9不由得舔(tiǎn)了舔嘴唇。

[句导读:小猪“不由得舔了舔嘴唇”,再现了小猪憨厚可爱、嘴馋的特点。

]看着小猪憨(hān)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10[⑦土地爷爷为什么会笑呢?]
段导读:土地爷爷对小猪的回访。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

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

”[句导读:小牛告诉土地爷爷,他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

小牛说这句话时,既心存感激,又不乏一丝自豪。

朗读时应读出小牛那种自豪的情绪。

]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

老人点点头。

11[⑧土地爷爷为什么对小牛点点头呢?]
段导读:土地爷爷对小牛的回访。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

谈起去年的那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12[⑨“神秘”一词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13段导读:通过刻画小猴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描述了他向土地爷爷谈起那一口袋麦子时
⑤小牛的做法好些。

因为小牛比小猪有计划,知道把麦子保存起来,经常通风、晒太阳。

7
❷种,这里读zhǒng。

❸种,这里读zhòng。

8⑥重点句解析:小猴比小猪、小牛有远见,他不满足于现状,将一口袋麦子种了下去,一年之后就会有满满的一囤粮食。

9
10
⑦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不仅因为小猪“憨厚可爱”,其中也含有土地爷爷对小猪的一点儿善意的嘲笑。

11⑧因为土地爷爷看到小牛还保存着“半袋麦子”,“点了点头”其实是对小牛的认可,但这种认可中还带点儿遗憾。

12⑨想到了小猴一定会给土地爷爷一个惊喜的。

13❹囤:用竹篾荆条等编成的或用席箔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

的表现。

14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❹(dùn)里堆得满满的。

[⑩一个“啊”字反映出土地爷爷什么样的心情?]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一些回家吧。

”15[听了小猴这句话,你认为小猴怎么样?]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❺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16[句导读:这句话写土地爷爷对小猴的评价。

从两个叹号中可以看出土地爷爷对小猴的聪明能干非常欣赏,朗读时应带着兴奋、赞美的感情。

]
段导读:土地爷爷对小猴的回访。

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故事的结局,土地爷爷一年后重返故地,看到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不同的处理结果,并作出了评价。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十分有趣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这三袋麦子是谁的?这三袋麦子能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大致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会读、会写生字。

(3)查词典,并试着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烙饼:烙成的饼(饼内一般加油、盐)。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饱满:丰满,充足。

保存: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失或不发生变化。

防止:预先设法制止。

拜访:访问。

憨厚:老实厚道。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聪明: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14
⑩非常惊喜。

因为从“满满的”可以看出麦囤里的小麦很多。

15小猴不仅聪明、能干,而且善良,懂得回报别人。

16
❺兴,这里读xīng。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3)解释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文章中有两个表示时间的句子,可以根据它们将课文分为两段,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的事。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
2.讨论,说说每段都讲了什么内容。

交流讨论结果。

第一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讲三个小动物都得到了土地爷爷送的一袋麦子,他们各自作了安排。

第二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讲土地爷爷一年后拜访三个小动物,发现他们处理麦子的方法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

四精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对麦子的不同的处理方法的句子以及土地爷爷对小动物的做法持不同态度的句子。

分小组讨论比较,谈谈各自的认识,准备全班交流。

(1)快过年时
五小结
1.课前,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课堂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由故事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鉴于此文通俗易懂,学生多多朗读便能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课文内涵,再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在说、想中内化课文的语言。

小猪、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爷爷的一口袋麦子后,作者着重写了小猪的语言,写了小牛的想法,写了小猴的动作。

教师在课堂中内化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小牛看了看饱满的麦粒,会说些什么;小猴看了麦粒,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学生对这几种动物很熟悉,能够揣摩出他们的所说所想,如有的同学说:“小猪想到‘我以后天天有好东西吃了。

土地爷爷真好,欢迎土地爷爷天天到我家来做客。

’而小牛拿到麦子,捧在手中左看右看,边看边说:‘瞧!这黄灿灿的麦子真舍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来慢慢吃,天天吃会吃完的。

’”而小猴呢,有的同学说:“小猴一拿到那袋麦子,打开一看:‘要是我把这袋麦子种下地,明年一定能收获更多的麦子。

’于是他来到田间,把麦子种下了地。

”通过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小动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形象,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1.填上合适的词语。

(黄灿灿)的麦子(神秘)地说(可口)的食品(开心)地喊(饱满)的麦粒(仔细)地看
2.照样子,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

麦份迫防访食
1.说说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特点,懂得做事要从长远考虑,要有远见。

2.分析主人公的语言、神态,体会各自的特点。

图片。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新词,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2.练习朗读片段。

二学习课文
1.整理上节课讨论的内容,准备发言。

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

2.全班交流。

(1)比一比:小猪、小牛、小猴收到土地爷爷给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想怎么做?
小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

小牛看到了麦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

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他想到了“种”。

教师小结:麦子黄灿灿的,颗粒很饱满,小猪、小牛和小猴都能意识到麦子的质量很高。

不过只有小猴能够想到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他看得很仔细,有丰富的劳动经验,考虑问题周到、长远。

(2)比一比,小猪、小牛和小猴处理麦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①小猪“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迫不及待”是来不及等待的意思,说明心情很急切,小猪迅速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吃光了。

从“各种各样”这个词可以看出小猪的烹饪水平很高。

②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从“经常”这个词可以看出小牛很勤劳,为了防止麦子发霉和虫蛀,经常晒麦子。

他小心地保存着麦子。

③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小猴种下麦子,一年后有了收获,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麦子,小猴不仅聪明,还很能干。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三个小动物的做法都清清楚楚,哪一个更好,一目了然,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也鲜明地显现出来。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他们三个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①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土地爷爷得知小猪将麦子做成美味食品,吃得很舒服,看着小猪可爱的样子,很高兴。

②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

老人点点头。

土地爷爷得知小牛有计划地安排口粮,并且很细心地保存麦子,觉得他挺用心的。

③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土地爷爷得知小猴种下麦子收获颇丰,觉得小猴又聪明又能干,十分喜欢他。

提示:抓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

(4)说一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①最喜欢小猪。

有礼貌,心灵手巧,憨厚朴实。

②最喜欢小牛。

有礼貌,会劳动,很细心。

③最喜欢小猴。

有礼貌,聪明能干,做事有创造性。

三演一演,重新整理加工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运用表达
第一步: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定好角色,熟悉课文,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来表演。

教师指导: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象,自己设计。

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

第二步:表演。

先小组内演练,教师巡回指导,选出几组有代表性的上台表演。

第三步:点评。

注意语言、动作等。

四总结全文
1.指名请同学口述全文。

2.教师小结。

课文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是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有远见。

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很有启发。

9 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憨厚
小牛保存节约
小猴种下聪明能干
1.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获得科学的认识。

这些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

2.在续编故事中创新学生的思想。

课文结尾,教师舍弃预设的“为什么说小猴的做法最好”的讨论,改为讨论“如果你得到了一袋麦子,你打算怎么做”。

教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土地爷爷来到我们班,送给同学们每人一口袋麦子,你打算怎么处理这袋麦子?于是,同学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要学小猪;有的说会留一点儿作种子,其余的学小牛留着慢慢吃;有的甚至提出了不同于书上的做法,说自己的做法更好,可以留一半,种一半。

大家各抒己见,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展现了学生的个性,闪现了学生的思维亮点,流泻出学生的主体情感。

1.看拼音,写句子。

(1)xiǎo niúbào chu nàzhīkǒu dài,lǐmiàn réng yǒu bàn dài mài zi.
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

(2)kàn zhe xiǎo zhūhān hòu kěài de yàng zi,tǔdìyé ye rěn bu zhùhāhādàxiào.
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2.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1)小牛经长把那代麦子搬到屋外。

(常袋)
(2)你真聪名,真能干。

(明)
(3)他破不急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

(迫及)
3.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1)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迎面便是美丽的大花坛。

(3)花坛里有十多种奇花异草,中间还有一棵翠绿的松树。

(2)这个花坛高一米多,有半间教室那么大。

(4)花坛外围摆着二十多盆正在盛开的月季花。

(5)花坛最后面靠墙种着一排向阳花,茂盛的绿叶把花坛里的花儿衬托得更加美丽。

1.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比如文中的“小猪”“小牛”“小猴”和“土地爷爷”。

语言通俗、生动,适合儿童心理,寓意易领会。

2.怎样进行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时,灵活运用细节描写,能突出人物特点,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那么,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呢?首先,需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那些能体现人物特点的细微之处。

其次,习作时要抓住时机,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的描写把这些能传神的细微之处表现出来,起到突出、渲染人物特点的作用。

例如刻画一个“人小鬼大”的小男孩形象,写他缠着爸爸买电动四驱车,爸爸不答应,他便放声大哭。

见好长时间无人理他,便从手指缝中向外“查探军情”,发现爸爸正盯着他,顿时又合拢手指,哭声更加响亮起来……“从手指缝中”向外窥视,就是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再现了小男孩机灵可爱的特点。

3.课本剧《三袋麦子》
第一幕送麦子
时间:过年前
地点:村头
人物:小猪、小牛、小猴和土地爷爷
旁白:快要过年了……
小猪、小牛和小猴正在村头玩耍。

(放鞭炮)这时,土地爷爷向他们走来。

土地爷爷上场:孩子们好!
小动物们一拥而上:土地爷爷,您好!您怎么来了?
土地爷爷:孩子们,快要过年了,我给你们送节日礼物来了。

(小动物们齐声欢呼):太好了!太好了!土地爷爷,您给我们送什么礼物来了?
土地爷爷:你们看,我给你们每人送来了一口袋麦子。

(土地爷爷给每人分别派发节日礼物,小动物们向土地爷爷致谢。

)
土地爷爷:孩子们,明年我还会再来看你们的。

再见了!
小动物们:土地爷爷再见!
(土地爷爷下场)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了!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这回我可以大饱口福了!(或:这下可有得吃了!)我要把这袋黄灿灿的麦子全都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美味可口的食品。

(做出满脸馋相)小牛、小猴再见,我要赶快回家磨面去了。

小牛、小猴:再见!我们也要回家去了。

(小猪背起那袋麦子下场,在一旁磨面,做食品。

小牛和小猴分别回到自己的家。

)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多好的麦子啊,粒粒都是这么饱满。

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

不过,时间长了,这些麦粒就会发霉和被虫蛀,怎么办呢?(作苦思冥想状)啊,有了!我可以趁天气好的时候,经常把它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这样就可以防止发霉和被虫蛀了。

嗯,今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正适合晒麦子。

(做相应动作)
小猴:(用手捻起一些麦子)哇,这些全都是上等的麦种,我要是吃掉就有些可惜了。

我要把它们全种下地,到了秋天,我就可以收获好多好多的麦子!那时,我就有吃不完的粮食了。

(小猴把一口袋麦子全都种下了地,还不时给它们浇水、施肥。

)
第二幕重返故地
时间:一年以后
地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家
人物:小猪、小牛、小猴和土地爷爷
旁白: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

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来到小猪家。

土地爷爷:(敲门)小猪,快开门,爷爷看你来了。

小猪:谁呀?(开门)哦,原来是土地爷爷。

爷爷,好久没见您,我可想您了!
土地爷爷:(笑呵呵地说)小猪,爷爷去年送你的那袋麦子,你吃完了吗?
小猪:没有几天,我就把那袋麦子全吃完了。

土地爷爷,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

(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好像还在回味那些美味的食品。

) 土地爷爷:(抚摸着胡子哈哈大笑)小猪,你真可爱!
旁白: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

土地爷爷:小牛,我去年送给你的那袋麦子,你吃完了吗?
小牛:土地爷爷,去年您送给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

请稍等。

(小牛抱出那只口袋),您看,里面还有半袋麦子呢。

土地爷爷:(惊讶)小牛哇小牛,这袋麦子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吃完哪?
小牛:土地爷爷,您送我的这些麦子多好哇!我不舍得一下子把它们全吃完了,我还要留着慢慢吃呢。

土地爷爷:(点点头)小牛,你真节俭!真会过日子!
旁白: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

小猴:土地爷爷,您好。

我终于把您给盼来了!您快请进。

土地爷爷:小猴,我去年送给你的那袋麦子,你吃完了吗?
小猴:(拉着土地爷爷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旁白:土地爷爷跟着小猴来到了里屋。

土地爷爷:(惊奇地问)啊,这些麦囤里堆得满满的麦子,全都是你种的吗?
小猴:(自豪、喜悦地说)是啊,我把您送我的那袋麦子全都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一些回家吧。

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旁白:故事到此结束。

同学们,看了这个课本剧,你们最赞成谁的做法?如果土地爷爷也送
给你一袋麦子,你又会如何处理呢?
谢幕:(全体鞠躬)谢谢大家。

再见!(边挥手边下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