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
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孩子们先是捉蜻蜓,
后来又心甘情愿地放飞蜻蜓,这么大的转变,原因就是
陶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

那陶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
的什么呢?板书(捉,谈,放)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19课,一起读放飞蜻蜓。

二、学习课文2-10小节
请同学们翻开书105页,自由朗读课文2-10小节,
思考:陶先生都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标注出来。

交流:
陶先生和孩子们首先谈了蜻蜓的什么知识?
(一)吃什么(板书:食物)
1、课文哪几个小节在写他们在谈蜻蜓吃什么呀。

2-6小节。

2、蜻蜓吃什么?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哪里告诉我们的?
出示: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1蜻蜓在空中飞,怎么能吃到水里的孑孓呢?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蜻蜓的幼虫也生活在水中,
蜻蜓的幼虫吃掉蚊子的幼虫。

)你知道的可真多。

有没有发现,蜻蜓吃的虫子都是害虫,蜻蜓真是我
们的好朋友啊,
2陶行知有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蜻蜓是我们的好
朋友呢?(没有)
他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读陶行知的话。

出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指名多人读。

3从陶行知说话的口气,你听出了什么?
(师范读。


(亲切、和蔼,民主)
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陶行知啊。

(板书:和蔼可亲)齐读
4、快速读读2-6小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陶先
生的和蔼可亲?
1慈爱地抚摸,
出示: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请你读读这句话,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慈爱地抚摸,很慈祥地很亲切地抚摸。

抚摸这个
动作也能体现出陶行知的和蔼可亲。


(一般谁会对你抚摸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抚
摸表示他们对你很喜欢、关爱,这里是陶先生慈爱地抚
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多慈爱可亲的陶先生啊,)
你可真会读书。

指名读,齐读
2你还从哪里感受到陶先生慈爱可亲?
出示: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请说说你的感受。

指导:陶行知可是一位校长,一位有名的大教育家,这时他正拉着孩子们的手坐在田间的土路上,一点架子
也没有,真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陶行知啊。

你真细心,从两个动作读出了陶行知的和蔼可亲。

请你读读这句话。

齐读。

3在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陶行知面前,孩子们表现
得怎么样?
(很认真、很专心,很活跃。


你从哪里看出的?
出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

吃树叶。

吃泥土。

什么是七嘴八舌?
很多人抢着说,争先恐后地说。

我们来七嘴八舌地说一说。

一位同学读提示语,三位同学分别读抢着说的话。

5、多活泼的孩子,多慈爱可亲的陶先生。

我们分角色朗读2-6小节,一位同学做陶行知,一位做翠贞,一位做小男孩,这三个抢着说的还是你们,其他同学读提示语。

(二)学习7-10小节
1、陶行知和孩子们接着谈了蜻蜓的什么呢?
尾巴
2、 (1)谁来读读陶行知谈蜻蜓尾巴的句子。

出示:你们看,它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1谁还找到了这里,请你读读。

其他同学思考:陶行知这段话是想告诉孩子们蜻蜓尾巴的什么呀?
(外形、样子,蜻蜓尾巴的样子和其他小动物的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蜻蜓尾巴的特点。


特点(外形)和作用。

(2)(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蜻蜓的尾巴,谁来描述一下?
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这可是蜻蜓特有的尾巴,这么独特的尾巴有什么作
用啊?
帮它在飞行的时候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这与蜻蜓捉害虫有什么关系啊?
(可以帮助蜻蜓更好的捉害虫。


是啊,你知道它能飞多快吗?它每秒可以飞40米,比火车还快,而且啊,它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

蜻蜓的飞行能力怎么样?真高超啊。

因此,蜻蜓还被评
为为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除害飞行家。

这一切都离不开蜻蜓尾巴的作用,想不想赞赞这奇
特的尾巴,指名读。

一起赞赞这奇特的尾巴吧。

齐读。

有没有发现?飞机也是有尾巴的,飞机的尾巴叫尾翼,尾翼有什么作用啊?让保持飞机的平衡,让飞机飞
得又快又稳。

哎,飞机装上尾巴的想法,是不是从蜻蜓
尾巴获得的启示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相关
资料。

(3)引读出示:据说,蜻蜓的尾巴还有这样的特点呢?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
会长出来。

1你见到过这样的情景吗?没有,老师也没见过,
陶行知见过吗?
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据说,据说的意思就是听说,传说,不一定是真的,那么这个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有谁知道的?
2不知道也没关系,老师课前查阅了资料,请一位
同学来读读: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
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3蜻蜓真的是在吃自己的尾巴吗?(不是)
陶行知对这个知识没有深入研究,也只是听说,所
以他在跟孩子们讲的时候,用了据说一词,多么实事求是,多么严谨的陶行知啊。

(4)我们一起做做严谨的陶行知,赞赞蜻蜓这奇特的尾巴。

齐读有关尾巴的一段话。

(三)陶行知还跟孩子们谈了蜻蜓的什么呀?
眼睛。

那请你读读有关眼睛的句子。

出示: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
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1这段话,陶行知还是先介绍了蜻蜓眼睛的特点,
然后介绍了眼睛的作用。

2蜻蜓的眼睛有什么特点呢?
(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蜻蜓的眼睛,多大
呀,大半个头都被眼睛占据了,这么大的眼睛有多少小眼睛组成啊?数数看,数也数不清,所以陶行知用了一个词成千上万,你见过蜻蜓这样的眼睛吗?没有。

3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这样的眼睛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呢?
(看得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什么是四面八方?
真厉害呀,前后左右都能看到,你的眼睛能吗?(不能)其实还不只如此呢,蜻蜓在快速飞行中,能清楚地看到9米以外的虫子的各个部分,比如虫子的头,脚、眼睛等等,而且它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这样明亮独特的大眼睛最方便它捉虫子了,它一小时能吃840只蚊子,也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2、谁来赞一赞捕虫能手的眼睛,指名读,齐读
(四)听了陶行知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的介绍,你想对蜻蜓说什么?
(你吃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你眼睛真大,真奇特。

你本领真大)
(五)认识陶行知
1、这么多知识,都是谁告诉孩子们的呀?陶行知,可见,陶行知知识真丰富啊。

2、同学们,再读读7-10小节,你还从哪里读出一个怎样的陶行知?提示:注意陶行知的动作。

1出示: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谁还找到了这里?请你读读。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陶行知很爱护这种蜻蜓)
是啊,多爱护小动物啊,生怕蜻蜓遭到了一丁点儿伤害,真是小心翼翼啊。

我们一起读。

2你还能读出一位怎样的陶行知?
出示: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谁还找到了这里?请你读读。

谈谈你的感受。

(师:为什么要举得高高的?
想让孩子们都看得清楚。

可以看出什么呀?)
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的陶先生啊。

指名读,齐读。

3、我们一起读读7-10小节。

4、听着陶行知的讲解,孩子们都入神了。

1孩子此时可能都在想些什么呀?
蜻蜓的本领可真大呀,我们赶紧放了蜻蜓吧,它是
我们的好朋友呀。

2这时,出示: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他放了,好不好?
指名多人读。

陶行知完全可以自作主张放掉蜻蜓,为什么还要与
孩子们商量呢?
(想知道孩子的想法,想让孩子自己自愿地放掉蜻蜓)
陶行知对孩子怎么样啊?
真尊重啊。

我们一起做做这个尊重孩子的陶行知。

齐读。

师: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5、孩子们这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放飞蜻蜓了,齐读出示: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
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
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同学们,孩子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放飞蜻蜓啊?
蜻蜓是一种益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如果这样的话,课文到第6小节就可以结束了,为
什么还要写第7-10小节这么多呢?
(还因为陶行知这个人,他的教育方式)
陶行知没有一本正经地教育孩子放飞蜻蜓,而是耐
心地跟孩子们讲解蜻蜓的知识,让孩子们自觉地喜欢蜻蜓,爱护蜻蜓,放飞蜻蜓,这就是循循善诱。

(板书:循循善诱)
这样的陶行知,我相信每位同学都很喜欢,
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关爱孩子、和
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陶行知,让我们充满敬意
地称呼他,陶先生。

旁边是陶先生的两句名言,也是陶先生的座右铭,
我们先来读一读,陶先生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可谓是
尽心尽力,全力以赴,他认为教育最大目的就是让孩子
们学会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我们一起再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

有关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四块糖
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人
民教育家陶行知。

三、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指着板书),这节课我们和文中的孩子们一起,不仅了解了蜻蜓,知道蜻蜓的食物是
________,蜻蜓的尾巴________,蜻蜓的眼睛_________,我们还认识了一位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陶行知,
一位大教育家,你们说我们今天的收获大吗?
四、作业
其实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收获呢,
仅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对蜻蜓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希望同学们能课下查阅资料,争取对蜻蜓更全面的了解,比如蜻蜓点水是怎么回事呢?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板书:
放飞蜻蜓
陶行知(关爱孩子)

食物慈爱可亲
谈蜻蜓尾巴循循善诱
眼睛
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