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维拉帕米、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维拉帕米、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宋红丽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9(032)022
【总页数】2页(P3622-3623)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 维拉帕米; 胺碘酮
【作者】宋红丽
【作者单位】天津市急救中心 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好发于患者房室交界处,此类患者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心悸、胸闷、晕厥、呼吸困难以及胸痛等,且容易反复性发作,具有突发性特点。

大部分患者并无严重的生命危险,然而如若患者心动过速的持续时间较长,容易诱发心力衰竭、休克和器质性损伤等[1]。

现阶段临床中对于PSVT患者多采取药物治疗方案或者射频消融治疗方案,然而射频消融治疗中具有一定适应证,并且治疗后患者容易复发,因此限制了临床应用。

药物治疗方案仍是此类患者的优选治疗方式,胺碘酮以及维拉帕米均属于临床中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2]。

本次观察将重点分析对于PSVT患者应用维拉帕米或者胺碘酮治疗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9月我中心送往第三中心医院诊治的PSVT患者68例作为观察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58~87岁,平均年龄(64.2±0.3)岁;合并症情况:糖尿病4例,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6例,冠心病7例。

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57~86岁,平均年龄(63.8±0.6)岁;合并症情况:糖尿病5例,高血压14例,高脂血症4例,冠心病6例。

两组常规线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监护和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胺碘酮(山东方
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23)治疗,150mg胺碘酮与生理
盐水稀释后行静脉缓注,持续5~10min,若20min后患者仍未转复窦性心律,
则需要再次以同样剂量静注治疗1次,或者改为胺碘酮行静脉滴注,0.5mg/min,总体给药剂量应<2 000mg/d。

对照组患者以维拉帕米(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343)治疗,维拉帕米5mg与生理盐水稀释后行静脉注射,维
持3min,若患者20min后仍未转复窦性心律,则需要再次以同样剂量静脉注射
治疗,患者总体给药剂量应<15mg/d。

1.3 评价指标 (1)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为显效:即患者给药后20min
内即转复窦性心律,且心率在20min内降低至100次/min以下;有效:患者给
药后于30min内恢复窦性心律,并且30min内心率降低至100次/min以下;无效:患者给药治疗后,心电图仍未出现显著改变,并且未转复窦性心律。

(2)比较
两组患者的24h内恢复窦性心律情况以及72h内室上速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所得数据以SPSS17.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8.24%,并且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体有效观察组
3421(61.76)12(35.29)1(2.94)33(97.06)对照组
3412(35.29)18(52.94)4(11.76)30(88.24)χ2值4.5283.2412.6721.382P值
0.0010.0000.0010.000
2.2 两组患者一般治疗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24h内恢复窦性心律较对照组明显更高,72h内室上速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且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一般治疗指标对比[n(%)]组别n24h恢复窦性心律72h内室上速复
发观察组3434(100.00)0(0)对照组3431(91.18)3(8.82)χ2值6.3183.034P值
0.0000.001
3 讨论
PSVT临床发病率较高,通常认为此类患者的发病与患者过度疲劳、过度吸烟、饮酒以及饮用浓茶及咖啡等存在相关性。

PSVT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心动过速,其心率可高达180次/min,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出现心脏性猝死。

PSVT患者的
发病机制主要在于折返以及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特别是折返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PSVT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其中通过应用射频消融术有助于实现PSVT患者的根治,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3]。

然而射
频消融术对于临床医疗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难度较高,并且该治疗方案的花费相对较高,因此患者临床接受度相对较差,目前PSVT患者仍以药物治疗方案为主。

维拉帕米是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其作用在于能够阻断钙离子通道,可延长心肌有效不应期和功能不应期,有助于对心肌收缩形成抑制性作用,因此在PSVT患者中能够发挥治疗效果[4]。

然而维拉帕米的缺陷在于用药后患者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例
如头昏、胸闷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并且应用维拉帕米治疗期间,患者产生窦性心律过缓以及停搏的风险性较高,并且可能对患者心脏产生负性肌力。

在应用维拉帕米注射治疗时,需要监测患者心率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严格把控注射治疗时机。

胺碘酮是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三类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有助于降低患者窦房结以及房室交界自律性,可减缓患者房室结传导速度,促进心肌动作电位时程的有效延长,能够帮助消除患者折返激动。

同时胺碘酮给药后起效时间较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对于患者心脏产生的负性肌力作用相对较小,不易引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运用胺碘酮治疗,该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治疗后患者24h内恢复窦性心律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同时72h内的室上速复发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5]。

进一步表明,在PSVT患者治
疗中应用胺碘酮的临床疗效较维拉帕米显著更优。

综上所述,在PSVT患者治疗中,应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优于维拉帕米,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且72h内的室上速复发率较低。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冯智娟,陆成炜,李正章.不同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患
者心功能和NT-proBNP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7):2624-2627.
[2] 李长栓,张杰.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预防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4):2217.
[3] 陈振瑾,聂晶.胺碘酮对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预防作用[J].重庆医学,2018,
47(13):1825-1827,1833.
[4] 张宝伟,沈冬丽,李晓丽,等.维拉帕米联合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短联律间期室性心动过
速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28(6):553-554.
[5] 罗卓卡,李雪华,刘磊,等.安全性评价对照药E-4031、特非那丁、西沙必利和维拉帕米的心
脏电生理特征[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2):196-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