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唐山市开滦十七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唐山市开滦十七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知识和信息不断汇聚交融,中西方话语交流日益频繁。

互动交往已经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表达,语言修辞渗透程度逐渐增强,表现出强大的话语力量,对中西修辞进行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中西修辞进行比较,可以早日实现中西修辞学的相接交融,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古希腊的“雄辩”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游说”异曲同工。

传说西方的修辞最早出现在古希腊。

当时的先贤们奔走于各个城邦社会,通过说服他人、弭平歧见而追求平等、自由。

西方古典修辞的精华是演说、论辩,核心功能就是说服。

而在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也涌现了一批流浪圣人、游说者。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将这些人分为“儒”“侠”“辩者”“方士”“法术之士”和“隐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

”游说者为了使他的建议被接受,必须用言语打动他人。

“游说”本质上和西方的“说服”相同。

在轴心时代,中国与古希腊的论辩风气同样盛行。

孟子“言仲尼之教,必广为论辩,以折百家”,正是儒墨之辩,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百家争鸣、争芳斗艳的序幕。

墨辩理论不输同时期的西方思想,中国古代名家学派的逻辑和西方思辩形而上学方面的思想一样具有价值。

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先贤都是“辞而优则仕”。

无论是古希腊依靠演说而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英雄的哲辩师,还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合纵之术说动六国,联合抗秦而挂上六国相印的苏秦,或是劝说秦王、离间六国而被“封仪五邑”的张仪,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各种社会互动中获得成功、求取功名。

中西古典修辞在修辞的作用方面高度契合。

鬼谷子和古希腊高尔吉亚都认为修辞的作用是影响灵魂。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

”(《鬼谷子》)鬼谷子认为那些懂得修辞术的人,可以控制心气的活动规律,成为精神的主人。

所以鼓舞人心的语言事实上能够激发人们的美德,比如诗歌、散文、演讲等。

高尔吉亚则在其论述的修辞理论框架中指出,修辞作为一门劝说的艺术,犹如大权在握的王公,可以通过言说操控情感、态度和行为。

此外,中西古典修辞的社会功能可谓大同小异。

从因能言善辩而被授予“最优秀希腊人”称号的阿喀琉斯到“即兴演讲的发明者”高尔吉亚,从吕相绝秦、子产献捷、屈完面折齐师、王孙止楚问鼎到触龙说赵太后等历史故事,我们看到了修辞在解决冲突和争端时的作用。

在战乱迭起的时代,说服、论辩作为治国之术和战争同样重要,掌握修辞技巧,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综上所述,中西古典修辞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

正是诸子百家的争芳斗艳铸造了中华文明光辉的一页,与同期的古希腊交相辉映,共同惠泽人类的世世代代。

修辞在人类社会具备共同性
质:以非暴力手段处理人类冲突、协调人类行动,更新人类观念和思想。

当今世界表现出空前的激荡和分化。

有的国家企图阻止全球化进程,各国利益和价值分歧越发尖锐,世界权力格局发生变动。

何去何从,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一定意义上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提高说服他人、以理服人的修辞能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摘编自郑珺《融合中西修辞长处提升国家话语力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西方古典修辞的精华是演说、论辩,核心功能就是说服,所以古希腊的先贤们奔走于各个城邦,通过说服他人、弭平歧见而追求平等、自由。

B.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名流按高低等级分为儒、侠、辩者、方士等六类,他们是当时穿梭在各国的流浪圣人、游说者。

C. 孟子喜欢辩论,儒墨之辩在春秋战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墨辩理论、名家的逻辑不逊于同时代的西方,这表明轴心时代的中国论辩风盛行。

D. 中国春秋战国时的苏秦和张仪因互相争辩而被封官,古希腊的哲辩师依靠演说成为文化英雄,这说明论辩术是中西方那个时代成功的要素之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主要从修辞的功用的角度进行论证,几个角度层层递进。

B. 文章引用刘勰著作里的语句,论证中国古代的“游说”和西方的“说服”本质相同的观点。

C. 文章将中西方修辞进行比较,得出两者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的结论。

D. 文章末段提到全球化进程中的阻碍力量以及国家话语权的问题,有其现实的指向和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要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与说服他人、以理服人的修辞能力密切相关。

B. 中国古代的鬼谷子和古希腊高尔吉亚都重视修辞的作用,鬼谷子认为懂得修辞的人同时也具有美德,高尔吉亚认为掌握修辞的人情感丰富。

C. 修辞在人类社会具有用非暴力手段处理人类冲突、协调人类行动等共同性质,而当今世界表现出空前的激荡和分化,修辞可以发挥其作用。

D. 从吕相绝秦、子产献捷等历史故事中,可以看出修辞具有解决冲突和争端的作用,在战乱时代掌握修辞技巧,或许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惹祸的大衣
李显
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

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来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

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

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

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

“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

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

”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来,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

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

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

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

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口。

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

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

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

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来,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

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边跑边喊“救命”。

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

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深浅。

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

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

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

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

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唤了,身子开始往下沉。

我拼命挣扎,大喊救命。

大胡子听到我的呼救后,赶紧掉头向我游来,几下便游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衣服,把我拖上了岸。

上岸后,我像虚脱了一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而大胡子表情复杂地瞪着我,我心里害怕极了,刚要开口求大胡子不要伤害我,谁知他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气呼呼地埋怨我:“你这个妹子,好端端的,你骗俺干吗?跑什么呀!害得俺……俺的大衣被水冲跑了……”
第二天上午,我如约准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

走出手术室,我到休息室休息,突然,隔壁房间传来院长跟一个男人的对话。

院长说:“我跟你说,人家是我们从省城大医院请来的专家,大老远地跑到咱们这里来,真的很不容易。

你放心,专家做手术绝对有把握,肯定能治好你妻子的病……你们家属应该对专家表示感谢……”
那个男人回答道:“院长,谁有粉不想往脸上抹?不是俺不想表示,只是俺现在手上真的没钱。

本来,昨天,俺从砖厂老板那里预支了两千块钱。

回家的路上遇到个妹子,看她挺冷的,俺就把大衣脱给她穿。

衣服穿到她身上后,俺才想起来两千块钱在大衣兜里。

俺有点不放心,可又不好明说,就偷偷瞅着,谁知让那妹子误会了。

她拼命地跑,俺也误会了她,使劲追……结果,她把俺的大衣扔到河里,大衣被河水冲走了,两千块钱也没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走出休息室,来到隔壁的房间,说:“院长,请你去安排一下,我要马上给这位大哥的妻子免费做手术。


院长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走出屋子。

由于我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大胡子没有认出我,他万分感激地说:“大夫,太谢谢您了!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夫……”
听了大胡子的话,我的脸火辣辣的,我知道我不配做大胡子说的“好大夫”,但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大夫……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我”倍感紧张,为下文“我”的“逃跑”做铺垫。

B. 这件“惹祸的大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正是这件大衣引出了误会,“大胡子”怕丢钱,“我”感到不安全,也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C. 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意蕴。

D. 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大胡子”发生误会的故事,既写出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深刻反思。

5. 小说设计大衣被水冲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的主人公是“大胡子”还是“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将军的小板凳
石朋庆
我到部队参军时,只有十八岁。

年纪小,个头儿也不高,在班里老是被战友们说成是小兵蛋子。

高炮团训练很严格,一般的身体还真吃不消,一天下来,累得像害场病似的。

有战友私下问我:“你这个头儿怎么想到要当兵啊?”
我倔强地回应了一句:“我自幼就立志当兵,个头儿小也会慢慢长高的。


一天,我们班长对我说:“你真有福!老将军听说你与他是同乡,要见见你。


我一时不知所措。

我想这可能是我改变命运的一个契机,战友们也以为我会离开连队去师部机关。

果真,第二天师部通讯员小范就打电话来了,要连部派车速送我到师部。

我在训练营累得满头大汗,没顾得擦洗一把就搭乘连部的吉普往师部赶。

到了师部,通讯员小范热情地接待了我,他说:“老将军是我们的老首长,对我们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兵一卒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离休后,老将军主动要求回到这里。

今天时间紧,以后有空,我带你去师部荣誉室参观参观。

现在,我们一起去老将军家吧!”
我原以为老将军会像电影里的将军一样气派,他的家也有和电影里一样的摆设,但眼前这个腿脚已经不太方便的老人却不是我想象中的老将军。

老将军看到我后,就示意小范退出了房间。

我一时不知该坐着还是站着,他伸出了双手,我也下意识地伸出了双手。

他握我的手时很是有力。

然后,老将军问我:“你是南山头的?”
我说:“是。

”老将军一口的乡音,让我感到亲切。

“哪个村?”
“楚家坳。


“真是同乡。

你说说,当年,我们楚家坳有多少红军牺牲在南山头上?”
“我知道的不是很多,我只听说您当年是最勇敢的小战士。

但我不知道,您还是这个部队的老将军。


“你坐,你坐,我去倒茶。

论辈分,我和你爷爷是一个辈分的,那时你爷爷没有跟着大部队走,现在还健在吧?”
老将军一边说,一边倒茶。

我看到老将军家除了彩电是新的,其他的家具都很旧。

特别是那个小板凳,三块小木板拼成的,矮矮小小的,是普通人家都有的那种。

我坐了下去。

我之所以没有坐到沙发上,主要是心里对老将军很敬畏,有点儿诚惶诚恐。

虽然沙发也很旧。

老将军见了,笑了笑说:“有山里人的质朴!”
老将军把茶杯递到我手里时,我发现老将军看我的眼神很慈祥,使我想起了我的爷爷。

我们谈了一个上午,主要是老将军问,我答。

问的都是家乡的人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家乡有哪些变化,家乡的党员和干部在干什么之类的。

我把知道的都向老将军说了。

我说:“不知道的,我写信回去问问,再来向您汇报。


老将军说:“不了,我老了,我要回楚家坳去,叶落归根。

”他说这话时很伤感。

中午,师部安排我和老将军一起吃了午餐。

从那以后,我回到班里总想听到老将军给我带来的好消息,班里的战友也以为我很快会被调到师部或者送到军校去学习。

等了好长时间。

一天,师部通讯员小范又打来电话,点名要我到老将军家搬家。

我以为有戏,一定是老将军在师部领导面前提到了我。

为老将军搬家,我很是兴奋。

我认为,应该给老将军这样的功臣安排一个像样的家。

结果出乎我想象,老将军是告老还乡。

我帮老将军把一些旧家具搬到车上。

老将军说:“搬家具是私事,所以,我只有让你来。


老将军说:“我没什么东西留给你,只有你第一次到我家做客时坐的那个小板凳。


我感到诧异。

一只小板凳,为什么要留给我?
老将军被师部的小车送回了楚家坳。

我望着远去的老将军,眼里一片潮湿,心中五味杂陈。

第二年春,老将军中风了,病在床上,总是念叨着我和那只小板凳。

到了初夏,老将军已经病危。

师部领导通知我一起回去看望老将军,我带着那只小板凳回家了。

老将军在弥留之际,让我把小板凳拿给他看。

看到小板凳,老将军笑了。

他说,在延安大生产运动时,这只小板凳是中央一位首长纺纱时坐过的。

他当年到抗大学习时,那位首长送给了他。

他还说,当年,他就坐在前排,听过很多中央领导讲课。

我默默听完老将军讲的小板凳的故事,低着头,任泪水直流。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初次到老将军家里,就坐到那个小板凳上,既照应了小说题目,更为下文老将军把小板凳留给我埋下了伏笔。

B. 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我”年纪轻轻,志向远大,积极要求进步;老将军普普通通,慈祥平和,对家乡充满感情,
C.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特别是人物的对话描写,老将军和“我”话家常,寥寥几句就凸显出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D. 发生在一个刚入伍的小兵和一个曾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中层现了老一代革命者的情怀。

8. 在与老将军的交往中,“我”的思想情感是怎么一步步升华的?请简要分析。

9. 作者用“小板凳”把“我”和老将军连接起来,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唐先生南归序
古者,自卿大夫之弟子与凡民之秀,皆置师以教之。

于乡有州长、党正之俦,于国有师氏、保氏①,天子既兼君师之任、其所择,大抵皆道艺两优.教尊而礼严。

弟子抠衣趋隅②,进退必慎。

内以有所惮而生其敬,外缉业以兴其材。

故曰:“师道立而善人多。

”此之谓也。

周衰,教泽不下流;仲尼于诸候不见用,退而讲学于沫泗之间,从之游者如市。

师门之盛,振古无传。

然自是人论之中别有所谓先生、徒众者,非长民者所得与闻矣。

仲尼既没,徒人分布四方,转相流衍。

元明及我朝之初,流风未坠。

每一先生出,则有徒党景附,虽不必束修自上,亦循循隅坐。

应唯敬对,若金、许、薛、胡、陆稼书、张念艺之俦,论乎其德则暗然,讽乎其言则犁然而当理,考乎其从游之徒,则践规蹈矩,仪型乡国。

盖先王之教泽得以仅仅不斩,顽夫有所忌而发其廉耻者,未始非诸先生讲学与群从附和之力也。

《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诚珍之也。

今之世,自乡试、礼部试举主而外,无复所谓师者。

间有一二高才之士,钩稽故训,动称汉京,闻老成倡为义理之学者,则骂讥唾侮。

后生欲从事于此,进无师友之援,退犯万众之嘲,亦遂却焉。

吾乡善化唐先生,三十而志洛闽之学,特立独行,诟讥而不悔。

岁庚子以方伯内召为太常卿。

吾党之士三数人者,日就而考德问业。

虽以国藩之丕才,亦且为义理所薰蒸,而确然知大闲之不可逾。

未知于古之求益者何如,然以视夫世之貌敬举主与厌薄老成,而沾沾一得自矜者,吾知免矣。

丙午二月,先生致仕得请,将归老于湖湘之间。

故作《师说》一首,以识年来向道之由,且以告吾乡之人:苟有志于强立,未有不严于事长之礼,而可以成德者也。

注:③师氏:指学言或教师:保氏:古代执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

两者同为教育之官。

②抠衣趋隅:古代见到尊长应有的礼貌,提起衣襟,走到角落坐下。

10.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卿大夫之弟子与凡民之秀秀:优秀
B. 则有徒党景附景;大
C.讽乎其言则犁然而当理讽:劝告
D. 而沾沾一得自矜者矜:夸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洙泗,洙水与泗水本是古代的两条河流,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

B. 束修,捆扎在一起的干肉,古代学生初见教师时必先奉送的礼物,又名束脩,后世代称教师的酬金。

C. 礼部试,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因由礼部主持考试,故有此称,又称会试。

应考者为各省举人,录取者称为进士。

D. 洛闽之学,洛学和闽学的合称,即程朱理学。

北宋程颐、程颢为洛阳人,南宋朱熹曾讲学于福建,故称。

1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以有所惮而生其敬,外缉业以兴其材。

故曰:“ 师道立而善人多。

”此之谓也。

(2)虽以国藩之不才,亦且为义理所薰蒸,而确然知大闲之不可逾。

13. 根据文章最后两小节,概括曾国藩写作本文的目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①,学诗谩②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①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②谩;徒,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人梦境,巧妙用典,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B.此词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写词人的对答,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

C.词中“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既表达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又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D.词人结尾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表达自己美好的梦想。

15.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这首词“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结合词作具体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秦皇是如此的奢侈浪费,致使那承担栋梁的柱子,“__________”,而那突出的钉头,“__________”。

(2)《氓》中写女主人公沉迷爱情,她“__________”来张望氓是否到来,见不到心上人时,就“__________ ”,
正所谓“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庄子《逍遥游》里点明宋荣子能看淡世间荣辱、不受外界评价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4)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6)李煜的《虞美人》中,作者用“__________ ”一句表达了遥想故国、不忍追忆的沉痛情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看我非我真面目常向秋山谁就像谁留住秋水我看我装谁像谁
我也非我旧丰神入毫端现出庐山又驱春色寻妙句谁装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图是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结构图,请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概括这幅图的基本内容。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序合理,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一路走来,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也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与曲折。

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岁月交替,不变的仍是对生活的那份感恩、那份执着、那份热爱。

读了上面的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和体会,以“你好,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强加因果,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第二段说“当时的先贤们奔走于各个城邦社会,通过说服他人、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