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存储保管规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上,然后把集装箱或托盘进行堆码。 – 4.空中悬挂。将某些物品悬挂在库墙或库房的上部结
构上。 – 5.采用架上平台。在料架上方铺设一层承载板,构成
二层平台,可直接堆放物品或摆放料架。
38
第五节 商品堆垛设计
• 一、对商品堆垛的基本要求 • 商品堆垛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
在堆垛设计中应满足以下基本 要求。
仓储管理
商品储存保管规划
储
仓库建设、 布置完 毕……
储存规划
储存业务管理
管理软件 包装
商品质量养护
装卸搬运
流通加工
仓储安全
相关法规
2
储存数量控制
仓储管理 经济分析
第四章 商品保管储存规划
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 商品保管场所的布置
商品堆垛设计 商品保管秩序的建立
3
第一节 商品保管的意义、任务 与原则
–科学合理 –稳固安全 –简易方便 –整齐美观
39
二、商品堆垛设计的内容
• 为了达到上述基本要求,必须根据保管场 所的实际情况,商品本身的特点,装卸搬 运条件和技术作业过程的要求,对商品堆 垛进行总体设计。设计的内容应包括:
–垛基、垛型、料垛参数、堆码方式、料垛苫盖、 料垛加固等。
40
(一)垛基
• 物理变化是指只改变物质本身的外表形态,而不 改变其本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并且可以反复 进行变化的现象。商品的机械变化是指商品在外 力的作用下,发生形态上的变化。物理机械变化 后,结果不是数量损失,就是质量降低。甚至失 去使用价值。
• 商品常发生的物理机械变化,有商品的挥发、熔 化、溶化、渗漏、串味、冻结与沉淀、破碎与变 形等。
管就是在认识和掌握库存商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灵活有效地运用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组织 措施,削弱和抑制外界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缓库存商品的变化,以保库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 (二)商品保管的重要性 • 商品保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企业财产的完整与安全。如果对库存商品不能进行合理的储存和科
学的养护,就会使商品发生质量上的变化和数量上的损耗,降低甚至丧失其使用价值,就会给国家和 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特别是由于对库存商品保管不当或失误,引起燃烧、爆炸、酿成重大事故时, 其损失更是巨大的。这种损失绝不仅限于仓储设施和库存商品本身的价值,还会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 益。尤其是生产资料的变质和损失,会影响物质供应,致使生产单位的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停工 待料,这种间接损失远远大于商品本身的损失。
• 此外,加强商品保管在我国更有特殊意义。由于我国库存商品数量大,在库时间长,周期比较缓慢,
仓储设施陈旧落后,保管条件差,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都对商品保管不利,所以 商品保管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商品保管就显得更为重要。
5
二、商品保管的任务
• 1、规划与配备仓储设施 • 2、制定商品储存规划 • 3、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 • 4、进行科学地保养与维护 • 5、掌握库存商品信息 • 6、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商品储存保管规划储存规划储存数量控制商品质量养护储存业务管理仓库建仓库建仓储安全仓储管理经济分析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管理软件相关法规第四章商品保管储存规划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商品保管场所的布臵商品堆垛设计商品保管秩序的建立第一节商品保管的意义任务与原则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在时间空间数量品种等方面总是在一定的差异
21
• 3、凡受雨雪侵袭、风吹日晒及湿度的 影响,易造成损害的商品,应存入普通 库房。如小型钢材、优质钢材、金属制 品、有色金属材料、车辆配件、水泥、 化工原料、机械设备等。
22
• 4、凡受风吹日晒雨淋和温湿度变化的影响 容易损坏的商品,特别是对温度变化比较 敏感的商品,应存入保温库房。如精密仪 器仪表、电子器件、高精度量具、轴承、 锡及锡制品等。
6
三、商品保管应遵循的原则
• 1、质量第一 • 2、预防为主 • 3、讲究科学 • 4、提高效率 • 5、确保安全
7
第二节 进行商品保管的原因
• 商品质量变化的类型 • 库存商品的质量变化
8
一、商品质量变化的类型
• 物理机械变化 • 化学变化 • 生理生化变化 • 其他生物所引起的变化
9
商品的物理机械变化
29
可使用面积
非保管面积
保管面积
30
1.通道
• 库房内的通道,分为运输通道(主通道)、作 业通道(副通道)和检查通道(0.5m)。
• 主通道: • A=R+D+L+C
A通道宽度、D货物表面到驱动 轴中心线的间距、R外侧转向半 径、L货物长度、C转向轮滑行 的操作余量。
• 作业通道: • a=b+l+2c
A作业通道宽度b作业人员身体厚度、l货物的最大 长度、c作业人员活动余量。
31
2.墙间距
• 为了减少库存商品受到库外温湿度的影响,料垛、 料架都应与库墙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允许料垛、 料架直接靠墙堆码和摆放。
• 墙间距的作用一方面是使料垛和料架与库墙保持 一定的距离,避免商品受潮,同时也可作为检查 通道或作业通道。墙间距一般宽度为0.5米左右, 当兼作作业通道时,其宽度需增加一倍。墙间距 兼作作业通道是比较有利的,它可以使库内通道 形成网络,作业方便。
• 垛基是料垛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整个 料垛的重量,将商品的垂直压力传递给地坪; 将商品与地面隔离,起防水、防潮和通风的作 用;垛基空间为搬运作业提供方便条件。因此, 对垛基提出以下要求:
–将整垛商品的重量均匀地传递给地坪,垛基本身要 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和刚度
–保证良好地防潮和通风 –保证垛基上存放的物品不发生变形
10
商品的化学变化
• 化学变化,它不仅改变物质的外表形态, 也改变物质的本质,并生成新物质,且不 能恢复原状的变化现象。商品发生化学变 化,即商品质变的过程,严重时使商品完 全丧失使用价值。
• 常见的有化合、分解、氧化、聚合、老化、 风化、陈化等。
11
商品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他生物 引起的变化
• 生化变化是指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体商品,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维持它们的生命, 本身所进行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粮食、 水果、蔬菜、鲜鱼、鲜肉、鲜蛋等有机体 商品,在储存过程中,受到外界条件的影 响,和其他生物作用,往往会发生这样或 那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呼吸、发芽、 胚胎发育、后熟、霉腐、虫蛀等。
• 如前所述,商品保管不但是储存,而且要进行养护,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 库存商品变化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商品本身所固有的特性,主要是物理和化学性
质。外因是指外界自然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 因而起作用。
• 库存商品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其规律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的。商品保
34
(二)保管场所平面布置的形式
35
垂直式布置 示意图
36
倾斜式布置示意图
37
二、保管场所的竖向布置
• 竖向布置可采取下列方式:
– 1.就地堆垛。借助于物品的外部轮廓或包装进行码垛。 – 2.使用料架。将物品直接或装入料箱、托盘后存入料
架。 – 3.托盘、集装箱堆码。将物品装入集装箱或码放在托
– 1、按货物种类和性质分区 – 2、按货物流向分区分类 – 3、按不同货主分区分类 – 4、按货物危险性质分区分类 – 5、混合分区
18
仓库划定保管区后
二、库房、料棚、料场的分配
• 是搞好商品保管的基础
•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 商品的理化性质
– 加工程度
– 本身的价值
– 用途和作用
– 批量大小
– 单位重量和体积
• 垛基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移动式又可分 为整体式和组合式。组合式垛基机动灵活,可 根据需要进行拼装。
41
(二)垛型
• 货垛立面示意图
42
(三)料垛参数
• 料垛参数是指料垛的长、宽、高,即料垛的外 廓尺寸。
–一般应首先确定料垛的长度。 –料垛的宽度,应根据商品的性质、要求的保管条件、
• 一、商品保管的意义 • 1、商品保管的必要性 • 2、商品保管的重要性
4
• 品保管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我国,加强商品保管更有特殊意义。 • (一)商品保管的必要性 •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在时间、空间、数量、品种等方面总是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消除这些差
异,必须要建立一定的储备。马克思在论述商品储备时曾指出:“商品在它能够有同种新商品替换以 前,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形成储备。由于有了这种储备,流通过程以及包括流通在内的在生产过 程的不断连续进行,才得到保证。”而有了商品储备,必然要求相应的商品保管。
14
商品损耗
三、库存商品的损耗
有形损耗(物 质损耗)
使用损耗 不使用损耗
异常损耗 自然损耗
无形损耗(精 神损耗)
15
结论
• 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妥善安排保管场所, 采取各种养护措施,以保证货物在库储存 期间的质量安全。
16
第三节 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
• 所谓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是指在仓库内,为每 一种库存商品分配适当的储存保管地点。
– 在库保管时间的长短
– 仓库所在地的地理气候条件
19
பைடு நூலகம்
– 储存商品的季节 etc
• 1、凡因风吹日晒雨淋和温湿度变化,对其无显著 影响者,均可存放在露天料场。如生铁锭块、毛 坯、钢轨、大型钢材、铸铁管、中厚钢板、原木、 大型粗制配件等。
20
• 2、凡受日晒雨淋易变质损坏,而温湿度的 变化对其影响不大者,可存入料棚保管。 如中型钢材、钢轨配件、优质木材、耐火 砖、电缆等。
• 一般应包括:
–保管区的划分 –库房、料棚、料场的分配 –确定存入同一库房的商品品种
• 合理分配保管场所的目的在于做到:物得其所, 库尽其用,地尽其力。
17
一、商品保管区的划分(货物分 区)
• 在规模比较大的仓库,储存商品品种多、数量大, 为了便于管理,可按照仓库建筑物的布局和储存 商品的类别,划定若干储存保管区。划分储存保 管区的方法有:
23
• 5、凡需特殊的保管条件,易燃易爆或具有 毒害性放射性等商品,应存入专用库房。 这主要是各种危险品,如汽油、炸药、压 缩气体、毒性物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 物品等。
24
三、对楼库各层的使用分配
• 1、楼库的最底层 • 2、楼库的中间层 • 3、楼库的最顶层
25
四、确定存入同一库房的商品品种
28
(一)保管场所平面的利用
• 以库房为例,说明库房平面的利用。 • 库房内墙线所包围的面积(如有立柱应减
去立柱所占的面积)称为可使用面积。库 内料架和料垛所占的面积为保管面积,其 他则为非保管面积。应尽量扩大保管面积, 缩小非保管面积。 • 非保管面积,包括通道、墙间距、收发料 区、仓库人员办公地点等。
• 对存入同一库房的商品,应考虑彼此间的互容性:
–凡两种商品相互之间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不良影响的, 称两者之间具有互容性。
• 也有些商品之间,因某种原因不宜混存,一般有 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相互之间发生影响的商品 –要求不同保管条件的商品 –要求不同作业手段的商品
26
第四节 商品保管场所的布置
• 商品保管场所的布置,是将各种商品合理地布置 到库房、料棚或料场的平面和空间。
12
二、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
(一)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内在因素 • 商品在储存期间发生各种变化,起决定作
用的是商品本身的内在因素。如化学成分、 结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机械及工艺性 质等。
13
(二)影响库存商品变化的外因 • 影响库存商品变化的外界因素很多,从大的
方面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这 里主要介绍自然因素。 • 1、温度 • 2、湿度 • 3、日光 • 4、大气 • 5、生物和微生物
• 商品保管场所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 最大限度地提高保管场所的平面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 – 有利于提高商品保管质量; – 符合技术作业过程的要求,便于日常查点和收发; – 便于机械化作业等。
• 商品保管场所的布置,分为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
27
一、保管场所的平面布置
• 保管场所的平面布置,是对库房、料棚、 料场内的料垛、料架、通道、垛间距、收 发料区等进行合理地划分,正确处理它们 在平面上的相互位置关系。
32
3.收发料区
• 收发料区是供收料、发料时临时存放商品之用, 可划分为收料区和发料区,也可以划定一个收
发料区收料发料共用。
• 收发料区的位置应靠近库门和运输通道。
• 收发料区面积的大小,应根据下列情况而定:
–(1)一次收发批量的大小。
–(2)商品规格品种的多少。
–(3)供货和用料单位的数量。
–(4)收发作业效率的高低。
–(5)仓库的设备情况。
–(6)收发料的均衡性。
–(7)发料制度、送料制和领料制对发料区的要求
33
有很大的不同。
4.库内办公地点
• 仓库管理人员需要一定的办公地点。可设 在库内也可设在库外。总的来看,管库人 员的办公室设在库内特别是单独隔成房间 是不合理的,既不经济又不安全。所以办 公地点最好设在库外,另建办公室,使仓 库的面积能存放更多的商品。
构上。 – 5.采用架上平台。在料架上方铺设一层承载板,构成
二层平台,可直接堆放物品或摆放料架。
38
第五节 商品堆垛设计
• 一、对商品堆垛的基本要求 • 商品堆垛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
在堆垛设计中应满足以下基本 要求。
仓储管理
商品储存保管规划
储
仓库建设、 布置完 毕……
储存规划
储存业务管理
管理软件 包装
商品质量养护
装卸搬运
流通加工
仓储安全
相关法规
2
储存数量控制
仓储管理 经济分析
第四章 商品保管储存规划
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 商品保管场所的布置
商品堆垛设计 商品保管秩序的建立
3
第一节 商品保管的意义、任务 与原则
–科学合理 –稳固安全 –简易方便 –整齐美观
39
二、商品堆垛设计的内容
• 为了达到上述基本要求,必须根据保管场 所的实际情况,商品本身的特点,装卸搬 运条件和技术作业过程的要求,对商品堆 垛进行总体设计。设计的内容应包括:
–垛基、垛型、料垛参数、堆码方式、料垛苫盖、 料垛加固等。
40
(一)垛基
• 物理变化是指只改变物质本身的外表形态,而不 改变其本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并且可以反复 进行变化的现象。商品的机械变化是指商品在外 力的作用下,发生形态上的变化。物理机械变化 后,结果不是数量损失,就是质量降低。甚至失 去使用价值。
• 商品常发生的物理机械变化,有商品的挥发、熔 化、溶化、渗漏、串味、冻结与沉淀、破碎与变 形等。
管就是在认识和掌握库存商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灵活有效地运用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组织 措施,削弱和抑制外界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缓库存商品的变化,以保库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 (二)商品保管的重要性 • 商品保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企业财产的完整与安全。如果对库存商品不能进行合理的储存和科
学的养护,就会使商品发生质量上的变化和数量上的损耗,降低甚至丧失其使用价值,就会给国家和 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特别是由于对库存商品保管不当或失误,引起燃烧、爆炸、酿成重大事故时, 其损失更是巨大的。这种损失绝不仅限于仓储设施和库存商品本身的价值,还会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 益。尤其是生产资料的变质和损失,会影响物质供应,致使生产单位的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停工 待料,这种间接损失远远大于商品本身的损失。
• 此外,加强商品保管在我国更有特殊意义。由于我国库存商品数量大,在库时间长,周期比较缓慢,
仓储设施陈旧落后,保管条件差,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都对商品保管不利,所以 商品保管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商品保管就显得更为重要。
5
二、商品保管的任务
• 1、规划与配备仓储设施 • 2、制定商品储存规划 • 3、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 • 4、进行科学地保养与维护 • 5、掌握库存商品信息 • 6、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商品储存保管规划储存规划储存数量控制商品质量养护储存业务管理仓库建仓库建仓储安全仓储管理经济分析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管理软件相关法规第四章商品保管储存规划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商品保管场所的布臵商品堆垛设计商品保管秩序的建立第一节商品保管的意义任务与原则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在时间空间数量品种等方面总是在一定的差异
21
• 3、凡受雨雪侵袭、风吹日晒及湿度的 影响,易造成损害的商品,应存入普通 库房。如小型钢材、优质钢材、金属制 品、有色金属材料、车辆配件、水泥、 化工原料、机械设备等。
22
• 4、凡受风吹日晒雨淋和温湿度变化的影响 容易损坏的商品,特别是对温度变化比较 敏感的商品,应存入保温库房。如精密仪 器仪表、电子器件、高精度量具、轴承、 锡及锡制品等。
6
三、商品保管应遵循的原则
• 1、质量第一 • 2、预防为主 • 3、讲究科学 • 4、提高效率 • 5、确保安全
7
第二节 进行商品保管的原因
• 商品质量变化的类型 • 库存商品的质量变化
8
一、商品质量变化的类型
• 物理机械变化 • 化学变化 • 生理生化变化 • 其他生物所引起的变化
9
商品的物理机械变化
29
可使用面积
非保管面积
保管面积
30
1.通道
• 库房内的通道,分为运输通道(主通道)、作 业通道(副通道)和检查通道(0.5m)。
• 主通道: • A=R+D+L+C
A通道宽度、D货物表面到驱动 轴中心线的间距、R外侧转向半 径、L货物长度、C转向轮滑行 的操作余量。
• 作业通道: • a=b+l+2c
A作业通道宽度b作业人员身体厚度、l货物的最大 长度、c作业人员活动余量。
31
2.墙间距
• 为了减少库存商品受到库外温湿度的影响,料垛、 料架都应与库墙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允许料垛、 料架直接靠墙堆码和摆放。
• 墙间距的作用一方面是使料垛和料架与库墙保持 一定的距离,避免商品受潮,同时也可作为检查 通道或作业通道。墙间距一般宽度为0.5米左右, 当兼作作业通道时,其宽度需增加一倍。墙间距 兼作作业通道是比较有利的,它可以使库内通道 形成网络,作业方便。
• 垛基是料垛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整个 料垛的重量,将商品的垂直压力传递给地坪; 将商品与地面隔离,起防水、防潮和通风的作 用;垛基空间为搬运作业提供方便条件。因此, 对垛基提出以下要求:
–将整垛商品的重量均匀地传递给地坪,垛基本身要 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和刚度
–保证良好地防潮和通风 –保证垛基上存放的物品不发生变形
10
商品的化学变化
• 化学变化,它不仅改变物质的外表形态, 也改变物质的本质,并生成新物质,且不 能恢复原状的变化现象。商品发生化学变 化,即商品质变的过程,严重时使商品完 全丧失使用价值。
• 常见的有化合、分解、氧化、聚合、老化、 风化、陈化等。
11
商品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他生物 引起的变化
• 生化变化是指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体商品,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维持它们的生命, 本身所进行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粮食、 水果、蔬菜、鲜鱼、鲜肉、鲜蛋等有机体 商品,在储存过程中,受到外界条件的影 响,和其他生物作用,往往会发生这样或 那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呼吸、发芽、 胚胎发育、后熟、霉腐、虫蛀等。
• 如前所述,商品保管不但是储存,而且要进行养护,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 库存商品变化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商品本身所固有的特性,主要是物理和化学性
质。外因是指外界自然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 因而起作用。
• 库存商品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其规律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的。商品保
34
(二)保管场所平面布置的形式
35
垂直式布置 示意图
36
倾斜式布置示意图
37
二、保管场所的竖向布置
• 竖向布置可采取下列方式:
– 1.就地堆垛。借助于物品的外部轮廓或包装进行码垛。 – 2.使用料架。将物品直接或装入料箱、托盘后存入料
架。 – 3.托盘、集装箱堆码。将物品装入集装箱或码放在托
– 1、按货物种类和性质分区 – 2、按货物流向分区分类 – 3、按不同货主分区分类 – 4、按货物危险性质分区分类 – 5、混合分区
18
仓库划定保管区后
二、库房、料棚、料场的分配
• 是搞好商品保管的基础
•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 商品的理化性质
– 加工程度
– 本身的价值
– 用途和作用
– 批量大小
– 单位重量和体积
• 垛基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移动式又可分 为整体式和组合式。组合式垛基机动灵活,可 根据需要进行拼装。
41
(二)垛型
• 货垛立面示意图
42
(三)料垛参数
• 料垛参数是指料垛的长、宽、高,即料垛的外 廓尺寸。
–一般应首先确定料垛的长度。 –料垛的宽度,应根据商品的性质、要求的保管条件、
• 一、商品保管的意义 • 1、商品保管的必要性 • 2、商品保管的重要性
4
• 品保管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我国,加强商品保管更有特殊意义。 • (一)商品保管的必要性 •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在时间、空间、数量、品种等方面总是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消除这些差
异,必须要建立一定的储备。马克思在论述商品储备时曾指出:“商品在它能够有同种新商品替换以 前,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形成储备。由于有了这种储备,流通过程以及包括流通在内的在生产过 程的不断连续进行,才得到保证。”而有了商品储备,必然要求相应的商品保管。
14
商品损耗
三、库存商品的损耗
有形损耗(物 质损耗)
使用损耗 不使用损耗
异常损耗 自然损耗
无形损耗(精 神损耗)
15
结论
• 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妥善安排保管场所, 采取各种养护措施,以保证货物在库储存 期间的质量安全。
16
第三节 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
• 所谓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是指在仓库内,为每 一种库存商品分配适当的储存保管地点。
– 在库保管时间的长短
– 仓库所在地的地理气候条件
19
பைடு நூலகம்
– 储存商品的季节 etc
• 1、凡因风吹日晒雨淋和温湿度变化,对其无显著 影响者,均可存放在露天料场。如生铁锭块、毛 坯、钢轨、大型钢材、铸铁管、中厚钢板、原木、 大型粗制配件等。
20
• 2、凡受日晒雨淋易变质损坏,而温湿度的 变化对其影响不大者,可存入料棚保管。 如中型钢材、钢轨配件、优质木材、耐火 砖、电缆等。
• 一般应包括:
–保管区的划分 –库房、料棚、料场的分配 –确定存入同一库房的商品品种
• 合理分配保管场所的目的在于做到:物得其所, 库尽其用,地尽其力。
17
一、商品保管区的划分(货物分 区)
• 在规模比较大的仓库,储存商品品种多、数量大, 为了便于管理,可按照仓库建筑物的布局和储存 商品的类别,划定若干储存保管区。划分储存保 管区的方法有:
23
• 5、凡需特殊的保管条件,易燃易爆或具有 毒害性放射性等商品,应存入专用库房。 这主要是各种危险品,如汽油、炸药、压 缩气体、毒性物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 物品等。
24
三、对楼库各层的使用分配
• 1、楼库的最底层 • 2、楼库的中间层 • 3、楼库的最顶层
25
四、确定存入同一库房的商品品种
28
(一)保管场所平面的利用
• 以库房为例,说明库房平面的利用。 • 库房内墙线所包围的面积(如有立柱应减
去立柱所占的面积)称为可使用面积。库 内料架和料垛所占的面积为保管面积,其 他则为非保管面积。应尽量扩大保管面积, 缩小非保管面积。 • 非保管面积,包括通道、墙间距、收发料 区、仓库人员办公地点等。
• 对存入同一库房的商品,应考虑彼此间的互容性:
–凡两种商品相互之间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不良影响的, 称两者之间具有互容性。
• 也有些商品之间,因某种原因不宜混存,一般有 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相互之间发生影响的商品 –要求不同保管条件的商品 –要求不同作业手段的商品
26
第四节 商品保管场所的布置
• 商品保管场所的布置,是将各种商品合理地布置 到库房、料棚或料场的平面和空间。
12
二、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
(一)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内在因素 • 商品在储存期间发生各种变化,起决定作
用的是商品本身的内在因素。如化学成分、 结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机械及工艺性 质等。
13
(二)影响库存商品变化的外因 • 影响库存商品变化的外界因素很多,从大的
方面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这 里主要介绍自然因素。 • 1、温度 • 2、湿度 • 3、日光 • 4、大气 • 5、生物和微生物
• 商品保管场所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 最大限度地提高保管场所的平面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 – 有利于提高商品保管质量; – 符合技术作业过程的要求,便于日常查点和收发; – 便于机械化作业等。
• 商品保管场所的布置,分为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
27
一、保管场所的平面布置
• 保管场所的平面布置,是对库房、料棚、 料场内的料垛、料架、通道、垛间距、收 发料区等进行合理地划分,正确处理它们 在平面上的相互位置关系。
32
3.收发料区
• 收发料区是供收料、发料时临时存放商品之用, 可划分为收料区和发料区,也可以划定一个收
发料区收料发料共用。
• 收发料区的位置应靠近库门和运输通道。
• 收发料区面积的大小,应根据下列情况而定:
–(1)一次收发批量的大小。
–(2)商品规格品种的多少。
–(3)供货和用料单位的数量。
–(4)收发作业效率的高低。
–(5)仓库的设备情况。
–(6)收发料的均衡性。
–(7)发料制度、送料制和领料制对发料区的要求
33
有很大的不同。
4.库内办公地点
• 仓库管理人员需要一定的办公地点。可设 在库内也可设在库外。总的来看,管库人 员的办公室设在库内特别是单独隔成房间 是不合理的,既不经济又不安全。所以办 公地点最好设在库外,另建办公室,使仓 库的面积能存放更多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