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梅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张景浩校长和韩玲主任的专题报告有感
丽分
8月26日,我有幸听了张景浩校长和韩玲主任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讲座。
张景浩校长为我们作的专题报告,丰实、风趣、极富启迪的精彩讲座把班主任们常态性的工作细节化、思想化了,为工作在一线的班主任们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素材和灵感,让大家分享了北京专家独特深刻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法。
张景浩校长知识渊博、幽默风趣,是北京大兴一小的校长,他讲座的题目是“扬起自信的风帆”。
他的讲座主要强调了自信对学生成长的神奇魔力。
张校长的报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饿死的梭鱼”。
什么是“饿死的梭鱼”?有人将靠吃小鱼为生的梭鱼和小鱼放入同一池中,中间用玻璃将他们隔开,当梭鱼看见一群小鱼时,便猛扑过去,试图捕食小鱼,谁知“砰”的一声被玻璃弹了回来;再一次扑上去还是被弹了回来,再扑再弹……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经过反复的冲撞,梭鱼逐渐失去了尝试的勇气。
后来人们把挡在中间的玻璃板拿掉,可是梭鱼却不再尝试了,眼瞧着小鱼们游来游去却不去做任何努力,最后饿死了……生活中许多学生就像这 “饿死的梭鱼”。
父母的责备,老师的有色眼镜,同学们的嘲笑,使这些心智尚未成熟、意志脆弱的孩子在经历了数次失败后,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勇气,再也不愿去辩解,去尝试,去奋斗。
破罐子破摔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别让孩子成为可怜的梭鱼,别让自己成为那块可恶的玻璃”。
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那些后进的学生,他们都有着一颗脆弱的心,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用心赏识,需要我们给予阳光、给予成功的机会。
适时表扬,“差生”变“好生”。
对于后
进生来说,要多发现其“闪光点”。
他的闪光之处如晨露夕晖一样宝贵,抓住时机,适当表扬,可使他更新认识,转变学习态度,迷途知返,步入正途。
当你与其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
以前你没察觉到,那是因为你缺少发现。
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等等。
此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够使后进生重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
老师不光是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每个闪光点,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
平时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很可能从此会转变其一生的命运。
张校长侃侃而谈,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自信,不要吝啬我们的爱”,“爱能创造奇迹”。
“病树多护理,后进生多给厚爱”,“将瘦小的鱼变成领头鱼”,“当孩子面对父母的责备,老师的白眼,同学们的嘲笑,使这些原本就极度脆弱的孩子,丧失了那可怜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勇气。
但愿我们不是那块讨厌的玻璃,但愿我们的每个孩子不是那可怜的梭鱼。
韩玲主任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既有班主任专业知识辅导方面的,也有对班级的管理方面的,还有班级活动开展方面的,我觉得听了之后,对于原先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疑惑之处是茅塞顿开。
尤其是韩玲老师所做的报告。
在近五个小时的讲
座时间里,我没有一丝疲惫,没有一点心不在焉,更没有一些坐立不安的感觉。
因为我被她深深地吸引。
我们跟随着韩老师的声音,时而聆
听、时而思考、时而感叹。
韩老师的思想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
只有等那生动、激昂的报告结束后,才使我不禁惊叹,才容我细细品味。
报告会结合了韩老师从教生涯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韩老师的报告中提出了“让我们的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德育模式的核心理念。
教育我们教师要以一个服务者的心态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只要我们以服务者的心态来教育每一个学生,任何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听了她的报告让我感触颇深,让我又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从前所走过的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
虽然自己也曾经在班主任工作上取得过成绩,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可,但今天聆听了她的报告,真有些自愧不如,挖空心思去分析原因在哪儿——爱得不够真诚,只停留在爱的表层。
听了报告后让我深深地感到:只有将爱进行到底,相信明天会是风和日历。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老师对孩子批评应该转化个角度,怀着一颗宽厚、博爱之心,用春风化雨般的绿色语言,来滋润学生的心田。
只要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对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地了解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
”我们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命令者,而应是笑言而掬地走入学生之间去交流、去沟通、去了解,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使教师的形象更加让人觉得亲切。
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保证学生的人格健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在你的教育之下各方面达到最优化。
只有我们热爱了学生,我们才会充当各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技能的训练员,心理的辅导师,疑难的解答者,父母的代言人……只有对学生真爱,才能让我们领悟“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
的老师”。
那学生就不会成为差生。
听了两位专家的报告,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教育学生不用严厉的呵斥,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感染学生,学生们都是一个个有思想的个体,就像韩老师所说的用精彩的故事去感染他们,他们都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析,相比较老师的呵斥来说让他们通过精彩的故事而意识到的会更为奏效,体会更加深刻,意义更为深远,我想,我们会借用韩老师的方法学习、模仿!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两位专家的讲座更让我感受到了为人师的重要,真正领悟到了为人师应该具备的心怀和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