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3雨的四季 教学设计-微课设计 (3)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3雨的四季 教学设计-微课设计 (3)](https://img.taocdn.com/s3/m/6df0fe0cf61fb7360a4c6534.png)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从知人论事角度出发,要简单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然后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重点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将展开联想与想象后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自读法:将教师点拨与学生自读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诵读法:配乐朗诵,将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展开联想与想象,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文通过作者对雨的描绘,实在抒发作者的情趣和对人生的态度。
这种散文的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这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教学宜通过赏析语言和艺术手法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题目设计不宜过难过死。
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二、明确目标,导入新课配乐展示四季不同的雨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感受雨的气息,提高学生对赏析本文的兴趣。
今天,我们进行一个“联想与想象”的训练。
所谓“联想与想象”是指读者选定了主要的鉴赏切入点后,随着作者的行文思路,面对文章中的情与景,进行主观的体验与感受,要么由此及彼,要么由表及里,要善于通过比较,进行发散思维,从而使阅读内容经过读者自己的再创造而得到拓展与丰富。
就让我们利用这种鉴赏方法来品读刘湛秋先生《雨的四季》,来感受不同季节雨的性格吧!三、作者介绍刘湛秋,当代诗人。
1935年10月生。
安徽省芜湖市人。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3课《雨的四季》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3课《雨的四季》知识点+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1ac7b938bd63186bcebbcc5.png)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湛秋,男,1935 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 “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二、理解词语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
邈,遥远。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莅临:来到;来临 (多用于贵宾)。
莅,到。
粗犷:粗野豪放。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三、问题解疑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和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2.“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 这段文字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如何写春雨的?是间接描写。
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
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幅 “春雨初霁” 图,因为它展现的是春雨过后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
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上。
3. 结合第③段,说说本段首句的 “别有一番风情” 指的是哪些方面。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4. 古人有 “秋风秋雨愁煞人” 的诗句,但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因为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 能纯净人的灵魂。
5. 秋雨观景图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怎样的特点?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3课《雨的四季》自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3课《雨的四季》自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9c5de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5.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雨的四季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3课《雨的四季》自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3课《雨的四季》自读教案:
1.章节内容:第三课《雨的四季》
2.教学内容:
a.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对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b.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如“淅沥”、“缠绵”等,提高词汇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阅读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出《雨的四季》中作者对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把握文章主旨。
-举例:如课文中“春雨绵绵,夏雨清凉,秋雨萧瑟,冬雨寒冷”的描述,学生需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展现四季雨的特点。
b.词汇积累: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如“淅沥”、“缠绵”等,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c.写作技巧: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雨的四季变化。
d.口头表达: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喜爱的季节及原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e.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f.课后作业:完成课文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3c073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1.png)
-词汇的灵活运用:学生往往在词汇学习上存在记忆和应用上的困难,如何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新学的词汇。
-创意思维的激发: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写作中。
举例解释:
-修辞手法内化:通过课堂讲解、例句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修辞手法,并通过写作练习进行巩固。
-修辞手法:分析“夏雨像顽皮的孩子,突然跑来,又突然跑走”中的拟人手法,理解其对表现夏雨特点的作用。
-词汇学习:通过例句学习词汇“淅沥沥”,理解其在描述秋雨时的恰当运用。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仿写“风的四季”,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对风的感受。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内化:学生需要理解并内化各种修辞手法,能够自主应用到写作中,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其次,关于词汇学习,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新词汇,但在实际运用中,仍有部分学生出现错误。这说明他们对词汇的掌握还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词汇训练,让学生在多种语境中反复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讨论不够深入,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有些拘谨。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中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雨的四季》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中描绘的雨的四季特点有较深的感受,但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不太熟悉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自己的写作更具感染力。
人教版语文(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人教版语文(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7a986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4.png)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雨的四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他们的思考还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多地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将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雨的四季的基本特点。雨的四季是指在不同季节,雨的形态、特点及其带给人们的感受。它是大自然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体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雨的四季的具体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观察和描绘雨的特点,以及这些描绘如何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四季的变化。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的讲解,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观察雨的角度和运用的修辞手法。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在理解抽象词汇和修辞手法上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中,学生们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表现得积极主动。但在成果展示环节,有些小组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如组织一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2016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人教版(2016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82c65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a.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雨的四季的基本概念、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的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雨的四季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雨的四季的基本概念。雨的四季是指在不同季节中,雨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它是大自然变化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雨的四季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雨的特点,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雨的四季》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不同季节的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雨的四季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仍然存在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如仿写、修改病句等,以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雨的四季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发现学生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因此,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参与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9d379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6.png)
举例:在分析“春雨”一段时,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细细的雨丝,柔柔的风”来形容春雨的细腻和温柔,以及这种描述如何传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体会作者对雨的情感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如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雨的四季》中作者雨的细腻描绘和赞美之情。教师应重点讲解课文中对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教师需强调这些修辞手法对文章表现力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领会其作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雨的四季相关的自然现象或情感体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个季节的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四季雨的赞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和欣赏。
3.增强学生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自然文化特点,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描述课文中雨的四季变化,试图让学生们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意境。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意识到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们去发现和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美妙之处。
《雨的四季》原文阅读(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雨的四季》原文阅读(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https://img.taocdn.com/s3/m/8914bb85240c844769eaeecd.png)
刘湛秋《雨的四季》原文阅读雨的四季刘湛秋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摇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灰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
可这时而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打伞,裁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彼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档的时侠,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优秀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194be20242a8956bece455.png)
刘湛秋
1.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
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明确生命的意义与
价值。
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斗笠 lì
莅临 lì 花苞 bāo
静谧
mì
高邈 miǎo
粗犷 guǎng
草垛 duò 咄咄逼人 duō
速读课文,思考:
理清思路:
总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了哪些内容?全文是按怎样的 思路来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一(1))喜雨: 美 —喜欢
作者将雨拟人化,突出对雨 的喜爱。“无论,都,永远”可 以看出“我”的喜欢。作用:紧 扣文题,领起下文。
2.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描写万物经雨洗淋后 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种描写叫做什么?
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变化,间 接地写出了春雨的娇媚,表现了春雨滋润万 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春雨图 美丽而娇媚
雨 的 四 季
夏雨图 热烈而粗犷 二(2-5)绘雨 秋雨图 端庄而沉静 冬雨图 自然而平静 美丽 —使人爱恋 三(6-7)赞雨: 总 分
由衷喜爱 热情赞美
自主探究:
1.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这两句 突出作者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刘湛秋
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主要作 简介作者:
诗》,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译著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
品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
《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 选》等。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 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作者用纯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aaef759ec3d5bbfc0a7467.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
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课《雨的四季》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课《雨的四季》阅读理解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36ebb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f.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里的雨①入夜的山里一片寂静,如墨的夜色中看不见任何事物。
山里的人睡得比较早,忙碌了一天,都已经疲惫了。
只有不知名的虫儿仍在与黑夜玩耍,时不时听到它们欢快的笑声。
②梦中,被一阵淅淅沥沥的响声惊醒,是下雨了。
它趁着人们熟睡的时候降临。
很快,屋檐便滴水如注,窗外仍然是看不见的一片黑暗,只能感受到密密麻麻的雨点,打着屋外的芭蕉树,浇透了这片土地。
梦里的人们仍然在熟睡,而梦醒的人已然清醒,静静地聆听窗外的雨声,感受这场天地间的藕断丝连。
③天亮了,大山从黑夜中醒来,雨仍旧没有要停的意思,只是已经变小了。
远处的山峰笼罩在薄薄的雾里,周围的房屋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丛中,几处人家炊烟已经升起,飘浮在竹林上空。
田里的秧苗挂着一串串水珠,地里的青菜绿得发亮。
屋前的青石板小路上淌着小水涡,雨滴落在上面,荡开小小的一圈波纹,屋后的小水沟欢快地流着,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自然。
④山里的人们吃过早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家禽牲畜也开始了一天的活动。
狗摇着尾巴舔食着瓢里用开水泡过的锅巴,成群的鸡从笼圈里被放出来,啄食着主人撒在地上的苞谷,时不时张开翅膀使劲儿地抖擞着被屋檐水打湿的羽毛。
牛被牵出来,哞哞地叫着,也许是饿了。
人们戴着斗笠,披着油纸,扛着锄头走向田间地里,田坎上泥泞湿滑。
鸭子在水田里游来游去。
⑤这场雨是温柔的,而一年四季,春去秋来,上天始终用它多变的风格浇灌着这片土地。
⑥初春,当万物复苏、花红柳绿的时候,一场缠绵的细雨如期而至,山里的人们用勤劳的春耕迎接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来描述它再合适不过了。
春天的雨是静默的,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⑦盛夏,午后的太阳毒辣地照射着无精打采的花草树木,蝉在树上懒洋洋地嘶鸣,田里的水已接近枯竭,地里的菜苗都快渴死了,牛躲在树荫下歇凉,不时用尾巴拍打着身上的苍蝇。
《雨的四季》赏析与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雨的四季》赏析与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https://img.taocdn.com/s3/m/725757ba0975f46526d3e11c.png)
《雨的四季》赏析与练习赏析:内容: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主旨: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热爱)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四季的雨作者分别描述为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而又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思冬雨:自然、平静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用他自然美妙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深刻独到的观察,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第一段引领全文.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革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所以第三段作者说“别有一番风情”第四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或拟人,或比喻,或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人胜.倒数第二段“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阅读提示:1.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感情真挚而浓烈。
2.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3.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活泼。
4.文章条理清晰。
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设计: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热爱)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
2.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述的四季的雨的特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f45534f524ccbff021847b.png)
《雨的四季》教案教学目标:一、感受文章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鉴赏能力;二、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比较阅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三、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重、难点:欣赏文章画面美,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比较阅读,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设想:作为散文,画面美是本文最为突出的特色,因此,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同时联系相关文章进行深入感受以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感情是教学的第一步;优美的语言及外露的情感是本文的又一特色,所以在写作手法的总结中,由学生共同归纳并安排相应的练习以明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屏幕展示雨丝飘洒的画面,同时配以音乐“献给爱丽斯”)一、导语设计教室外虽是阳光明媚,冬意浓浓,而室内却雨丝飘洒,音乐悠扬,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优美的音乐,走进飘洒的雨丝,走进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中。
二、题解辨析“雨的四季”和“四季的雨”:后者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前者则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三、配乐诵读,初步感知课文(多媒体配乐及画面;找学生诵读;提示三种欣赏方式,即看课文听读、轻声和读、闭目倾听。
)四、让学生自由谈谈感受体会明确:散文又叫美文,本文若用一个字概括即为“美”字,而鉴赏散文的美可从三方面进行: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
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它的画面美。
五、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文章的画面美1、提问: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一幅画面?为什么?2、明确:A春雨后景观这里写春雨并非写春雨本身,而是写春雨后的景象。
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嗅觉,写出了春雨“驱走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充溢着喜爱赞美之情。
属于典型的侧面描绘。
这和咱们以前学过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的“春雨”图的写法是截然不同的。
他用的是正面描写。
(一起背诵《春》中的“春雨”图,屏幕展示画面及文字。
)当然,在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种对春雨的描绘,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里也有一段经典的描绘。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4f30bd6529647d27285279.png)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
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3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fddb2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8.png)
1、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语言欣赏和写作手法的学习。
教法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学生回顾有关于“雨”的诗句。
2、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生简介作者。
2、多媒体出示词语,生读。
(三)整体感知1、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2、生思考:(1)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师生交流。
4、真情诵读,感悟情感。
(生找相关语句,多媒体出示语句,生读。
)5、生用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任选一句话作开头,用欣赏的眼光,说说从文中发现的雨的美。
(多媒体出示)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四)品悟赏评1、合作讨论,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段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析作者的表达。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我认为最美的句子……我认为最巧的修辞……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2、生自由发表见解探讨写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3、欣赏刘湛秋的《微笑》、《中国的土地》。
(五)学以致用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景方法,以“”的四季(如草、花、风等)为题,完成150字左右的习作片段。
附:板书设计雨的四季刘湛秋美丽喜欢春雨:新鲜、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沉静、端庄冬雨:自然、平静爱恋赞美2、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课文,教师范读第二至五自然段,要求学
生在听的同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并注意四季雨 不同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选择一个
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并简洁叙述为什么喜 欢这个片段。)
整体感知
3.找学生读课文。
①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基础知识 1.易错字 粗犷( guǎng ) 莅临 ( lì ) 静谧(mì ) 干涩( sè )
咄咄逼人( duō )
诱惑 ( huò )
花苞( bāo )
睫毛( jié )
屋檐( yán )
基础知识 2.词语释义 粗犷: 粗鲁强横,粗率豪放。 端庄: 端正庄重。 造访: 拜访。 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样子。
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题目为
“风的四季”,6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春雨——美丽娇媚
雨的四季 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端庄沉静
冬雨——自然平静
爱恋雨 热爱生活
雨愁煞人”的哀怨与凄凉,更没有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那
堪风雨助凄凉”的伤感。
读 C.冬雨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冬雨和南国 的雪?用了什么手法? 自然、透明、降临温暖、带来蜜情、平静…… 教师小结:冬雨自然、平静,给人带来异样的蜜情,
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点到来。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悟
读
然后师生共同欣赏其余三幅图。
A.夏雨图:夏雨有什么特点?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
多媒体展示:热烈、倾盆、丰满大地、展示诱惑、粗犷…… 教师小结: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 B.秋雨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 多媒体展示:端庄、深情、轻轻、倾诉、沉思、纯净灵魂、 产生情思、发光…… 教师小结:“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此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
想到“四季的雨”,直击主题,便于联想。
文题背景
【创作背景】
《雨的四季》选自《散文》1989年第4期。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
者,在《雨的四季》中,作者笔下那或飘逸或缠绵
的雨的曼妙的身姿深深地印在读者的眼眸中,而
那清新、纯净的雨之心、雨之魂啊,却飘飘洒洒
滴落在读者心海上,掀起阵阵波澜,荡起层层涟漪。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激趣导入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
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
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
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 色空蒙雨亦奇。”……雨在古代诗人 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 人眼里,它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
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
——《雨的四季》。
②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 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③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 ④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⑤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⑥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读
分析“春雨图”: 设问:在听的同时,注意看 看作者是否也给我们推出了一 幅雨中即景图。写了哪些景?写 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你可在文
(1)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 下显得如此可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条线索, 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来吗?
喜欢,爱恋(活力、滋润、流动)。
(2)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齐读第一、六、七自然段) 作者也曾说过:“我好像是属鱼的,因为只要下雨, 我的身心便舒适起来,情绪进入那种静谧的活跃,灵感
作者简介 刘湛秋, 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 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 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 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 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其诗集《无题
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文题背景
【文题解说】
《雨的四季》以雨为主题,自然联
的泉眼似乎也滋润了。”这与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
热爱生命的心是分不开的。
悟
2.作者写作 本文的用意 何在?
拓展延伸
雨使你想到什么? 【提示:有关雨的诗词、歌曲、
谚语、文学作品、电影……】
能力提高
免费下载:单元试卷或课文练习
如果试卷不会下载,请先学习下这个: 免费下载教程 试卷内容非常多, 可以拉到网页底部进行“翻页”“下一页”
中找关键词句。
读
【师生共同欣赏“春雨图”。】
一场春雨过后,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生答:柔软、春雨绵绵、娇媚、驱走冬天、改变姿容、透明…… 教师小结:确切地说,这是一幅春雨后的景观图,春雨“润物无声”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场春雨滋润后,整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来,把你的五官都 调动起来,我们看到树木睁开明亮的眼睛,我们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 声,我们嗅到空气中芳甜的气味,置身其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 太美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雨的功劳啊!在这里,作者对雨充满了 喜爱之情,把春雨写得亲切可爱。我最喜欢“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 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我忍不住做个深呼吸。